且看马华怎样做?
2012-06-07 星洲日报/言路版~作者:林明华
一句“马华懂得怎样做”,令人浮想联翩。
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詮释。
但乍听之下,却更像是一个严厉的警告。
“董总一直强调这一点(马华典当华教利益),我今天要问冯镇安和魏家祥,是否有这封信,当时我还不是中央领袖;如果没有(典当华教利益的契约),我们懂得怎样做,董总不要一直讲到很爽,这不是警告,这是事实。”
马华总会长蔡细歷说得斩钉截铁,绝不含糊;不清楚的是,马华会怎样做?事实又是甚么?”
蔡总也没有表明,如果事实是事实,马华领袖又会怎样做?是不是像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所说,“我第一个离开马华”?
显然,蔡总很有信心,压根儿就没有所谓典当契约这回事。他的自信,来自魏家祥的回报。“魏家祥曾经向时任马华总会长林良实、署理总会长林亚礼、总秘书陈祖排和民政党主席林敬益求证,而他们的回应是:‘没有这回事。’”
但单是“没有这回事”这5个字,还不足以化解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公开一份据说是“1995年官方文件”后,所引出的疑团。
我们想搞清楚的是,这份文件(或蔡总口中的信),有没有?是不是真的?如果是有也是真的,那其所提及的“当时马华公会相关领导已同意接受‘独中统一考试事宜维持现状’”,以及“必须公平地重新审视当初所有达致的契约”,又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那都是子虚乌有的污蔑,那马华確实不应被冤枉。而马华在討回了清白之后,也確实应该想想该怎样做。
马华可以理直气壮,起诉董总领导人誹谤。此为一。
马华也可以更有理据,让关丹华文独立中学成为事实。此为二。
选择一,可以出一口气,也可以封住反对党和其他华团的嘴巴。但这样做,难免有秋后算账之嫌,不能彰显马华乃是一个大党的泱泱大度;也会因此而与华团的关係越闹越僵,这对党不但没有加分作用,反而对可能即將来临的选战更加不利。
选择二,可以修补形象,用行动粉碎一切指马华出卖华教的谣言。这样做,不仅是为马来西亚的华文独中教育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也带领马华走出了只能与“华小共存亡”的魔咒,在党的华教政策和路线上,这无疑是具有划时代突破意义之举。
总而言之,契约这回事,到底有没有,应该儘早厘清,不能变成被扭曲、被模糊、各说各话的“罗生门”。这不只是华总会长方天兴的呼吁,也是全国所有关心和热爱华教人士的共同心声!(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查清真相凝聚力量
2012/06/06 中国报/评论版~作者:中言
华社在推动发展华教的工作时,总是面对种种问题,包括增建华小、师资短缺、母语教育等问题,这些都是沉痾积弊,而近日热门的復办独中课题,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可是这些年来一直无进展。
近日,华社也面对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谁典当华教?”
这个疑问出於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公开一份文件,揭露马华在1995年基于团结原则,在国阵达致协议,决定维持现状,不承认独中统考。
影响华教发展
信件內容阐明国阵成员党,包括当时的马华领导层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在提呈1995年教育草案时,基于团结原则,达致协议,同意接受“独中学生统一考试文凭事宜维持现状”。
“典当华教”的指责非同小可,马华与董总双方隔空喊话,互道不是。与其如此消耗,倒不如事实求是,查个水落石出,鑑定这封信函的由来和真实性。此外,相关的马华领袖也应该站出来交代,毕竟此事牵连甚广,而且对华教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
此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邹寿汉所出示的函件阐明:“如果催促政府承认统考文凭,那么必须公平地重新审视当初所有达致的契约(共识),包括同意撤销1961年教育法令第21(1)条文,即‘取消教育部长改变华小和淡小,成为国民学校的权力’。”
向华社交代
由于事关重大,当局有必要查明及清楚交代,上述契约是否存在,因为它的存在与否,可能直接衝击著华教的存亡。
正副首相在週三的內阁会议中,认同马华必须调查清楚此事,这是个正面的发展,我们希望当局积极采取行动跟进此事,並且给广大华社一个交代。
马华是否典当华教?
东方日报/名家 2012年6月6日
~作者: 郑添为
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揭露,马华在1995年教育草案討好国阵政府,缔结「契约」同意保持现状,不承认统考文凭,不增办或復办独中,以换取政府撤销授权教育部长將华小、淡小改为国小的1961年教育法令第21(1)条。新闻出街,华社哗然不已。
据邹寿汉透露,公文指国阵成员党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在提呈1995年教育草案时,已基於国民团结原则达致协议,决定维持现状。如果催促政府承认统考文凭、復办独中,则须重新审视当初成员党之间所达致的「共识」。
可见,马华同意维持现状是铁般的事实,不容马华魏家祥副教育部长否认,副部长该如何自圆其说?此外,「我愿退出马华」的承诺如何解释?
325华教救亡抗议大会、520申办独中,都是民意的展现,也是维护母语教育的正义行动。马来西亚是由三大民族共同建国家,宪法明文规定全民都可自由学习与使用母语,然而母语教育始终处於危险状態。
执政联盟长期採取单元教育政策,並意图实现单一源流学校制度,造成华文学校、淡米尔学校和教会学校等长期遭受不公平对待。即使举办全国教育对话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当权者自导自演,自讲自听自爽的平台;民眾不感兴趣,也早已对无力捍卫华教权益的马华丧失信心。
在华社,华裔子弟为了捍卫华文教育的坚持、让华裔子孙能享有接受母语教育的机会,必须据理力爭,凝聚力量,发挥325精神,並坚持520復办关丹华文独中的理念。马华有责任及义务迅速处理和探討独中问题,切勿再以各种藉口耍弄华社。
要根本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等困扰华社的问题,纠正政策和制度层面上的不公是关键所在。华文中学改制是马华的杰作,可不是吗?马华宣称的维护华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显而易见的是,造成华教有今天的处境和困境,马华「功不可没」。
釐清“契约”真相
2012-06-07 星洲日报/社论 华总会长方天兴针对目前马华与董总之间纠缠不清、有关华教“契约”是否真正存在的课题,呼吁政府迅速出面釐清疑问,还原歷史真相,避免有关爭议在各方猜疑与混淆的情况下,继续延烧及使爭议升温。他也希望马华与董总双方不要继续“隔空交战”,应该专注釐清及解决问题,给华社明確的交待。与此同时,马华总会长蔡细歷则表明,需要调查董总提出的“马华典当华教利益论”,如果確定並无此事,马华“懂得怎样做”。
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日前出示一份2010年9月教育部某个局主任代表教育部秘书长发出的函件,內容显示国阵成员党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在提呈1995年教育草案时,已基於团结原则达致协议,决定对“独中统考文凭事宜维持现状”。如果催促政府承认统考文凭,则必须公平地重新审视当时所达致的契约,包括同意撤销1961年教育法令21(2)条文,即“撤销教育部长改变华小和淡小,成为国民学校的权力。”
董总根据此函件,指责马华典当华社利益,並质疑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不久前表明他受到条例及歷史的约束,令他绑手绑脚,无法批准在关丹开办或復办独中的言论,以及华教多年来面对重重障碍,皆与所谓的“契约”有关。董总也促请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公开有关契约內容,並为华社亡羊补牢,以便纠正17年前由前人製定的不利华教的契约。惟魏家祥驳斥有关指责,表示已亲自向当年掌权的马华3大巨头求证及多方查询,查无此事。
所谓“契约”是否真正存在,已引起华社的重视与关注。纳吉担任教育部长时期修改1961年教育法令21(2)条文,取消教育部长掌握华小淡小生死大权的法令,曾为华社称颂,然而,背后是否如董总所言,隱藏著牺牲独中发展的交换条件,不仅马华,而是国阵政府必须向华社清楚交待,才能解除华社的疑虑。即使当年乃因为客观环境使然,而达致不利独中发展的共识,但目前国內外环境已有显著改变,尤其是政府已承认中国146所大学的学位,为独中生打开广阔出路,若確有任何不利华教的契约或协议,正好藉此时机翻找出来討论、修改或刪除。
然而,儘管董总信誓旦旦,坚持有关教育部函件的存在与真实性,当年的马华领导层包括时任总会长的林良实、教育部副部长冯镇安以及1995年担任马华总秘书、教育局主任及內阁部长的陈祖排等,皆郑重否认有典当华教契约的存在。董总与马华各执一词,谁是谁非,华社无所適从,徒增纷爭与猜忌,对华教发展也有弊无利。事实上,有关课题並不纯粹是魏家祥或邹寿汉之间的问题,也非马华与董总的问题,而是涉及整体民族大业的课题。因此,与其互相指责抨击,让战火继续往不理性的方向延烧,双方不如面对面会谈,找出问题的根源。
无论是董总或马华,相信皆是以救助华教事业为己任,双方应在此共识下,心平气和看待问题,並理性地寻求解决方案。马华既在政府体制內,应可翻找当年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第21(2)条文时的相关內阁会议记录或国会记录等歷史文件,或针对董总所持的相关函件展开调查,辨其真偽,即可釐清真相,给华社一个明確交待。此外,政府更应对“契约”的爭议开诚佈公表明立场,或有助於平息纷爭。(星洲日报/社论)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