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要看著
2012/06/26 东方日报/龙门阵~作者: 汤毅
本来给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前一个「契约」后一个「共识」「將」到走投无路的马华总会长蔡细歷、署理总会长廖中莱及最最头大又多口的副教育部长魏家祥博士,忽然被慕由丁在6月16日一个「內阁原则上同意关丹可多建一间『中学』」的宣佈(虽然未言明是「华文独立中学」),而欢呼雀跃起来。
死命拉著这根稻草,马华立刻手脚並用,连夜起草一份「独中模式建议书」,並火速提呈给踩他们两脚又拉他一把的「对头上司」教育部长慕尤丁,而且还勇敢地要求他「加快处理关丹独中申办」,「程序必须简短和快速」(天知道慕尤丁会关注到他的这些要求?),更和「华总立场一致」。
马华不拉紧管教育的董总而拉著生意人的「华总」不放。肯定又是一步错棋。不过,马华和华社早已「面左左」,如今还可拉著的大概也只有利益相近的「华总」大人了。
马华接下来当还有许多步路要走。记者先生脱口而问:马华打算找董总掺入来玩吗?魏先生就说:这是我们的东西,为什么要掺外人玩!马华真的以为(日后)成功爭取到开办关丹独中是该党功劳了?嘿!
掺不掺董总並无所谓,但基於责任及华教的利益,警告就不得不发。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及时地说:马华別再玩典当的游戏!意义深远。
其实,如果关丹独中准证能到手,下面3点是主要原因:
第一,董总揭露马华「典当华教」所激起的压力。这压力使马华难堪,国阵也声望大跌,急需找补(药)!以挽回在即將来临的大选中可能的劣势。
第二,巫统內两头大象在较量的妥协。这一架看表面风和日丽,实际上浪涛汹涌。他们都有求於华社。华社的喜怒是他们共同的利益。
第三,董总依靠群眾发出的吼声。「325华教大会」和接下来各地的匯报会和可能展开的大声势的活动无不使马华和巫统胆战心惊。应对之法不是大捉就得让一点。暂时选择后者。
这3点都是社会发展所促成的方向。自称代表华社的马华的腐朽再不可信、马来统治阶层大象的互斗日益显现和群眾力量的日益敢於表达,才是关丹独中成功的原因。
马华公会领导者看不到以前,更看不到以后,目前又把申办关丹独中的工作包下来,意图居功以討好民眾,目的在於將来临的选票;但也可能是再一次典当的勾当!
华社不能不看著,董总和各华教团体更加不能放手不管!
马华从未怕董总
2012/06/26 东方日报/龙门阵~作者: 胡排
根据历史记载,马华似乎从未怕过董总,所以蔡细历总会长领导的马华也不可能违反传统,突然怕起董总来!同样的历史也见証了马华一遭到董总的批评甚至抨击,都在第一时间予以同一重量的反击,因此,蔡总的反击论说了等於白说,反正大家心照不宣,不说也知道。
陈修信时代的马华不仅有「铁树开花」的针锋相对,还推出「拉曼学院」与「独立大学」对著干,甚至被普罗大眾封为「卖华公会」也不改积习。李三春时代的马华既与董总开展「华人教育」与「华文教育」大论战,之后便对华教课题敬而远之。林良实时代的马华则由马华前总秘书陈祖排博士出面应付董总领导人。
上述3个历史阶段都有力地証明,马华不但没有怕过董总,还非常坚定地遵守来而不往非礼的中华文化礼数。
只有一个黄家定总会长最怕董总,也不恶言相向。在担任林良实智囊期间,他力劝前者说服前首相马哈迪点头认同「华团1999年大选诉求」,虽有秋后算账之举,但马哈迪始终没有否认代言之实。小学数理科以英语教授是他老人家的一大发明,董总站在华小的立场上,期期以为不可!传说仍是总会长智囊的黄家定预见后果非常严重,赶紧想出一个2‧4‧3方案,既没有伤及首相的体面,也教董总无从发难。在他担任总会长期间,更落力促成新纪元学院获取私人献地,虽然有关计划半途夭折,却巳显现他非但没有与董总针锋相对,还有买怕之嫌!
蔡细历反黄家定之道而行之,后者唱低调,他偏偏唱高调;后者怕董总,他可不怕;后者不与董总斗嘴,他不但来而必回,更要双倍奉还!然而,怕与不怕並不能率性而为,必须看客观反应而定。如果不怕就能够令到马华行情大起,那么,全面开战或天天开骂又何妨,反正董总也不是省油的灯!若是斗董总只会给马华甚至於国阵带来不必要的损伤,那就怕好过不怕,不斗好过於斗!
首相喊话,马华翻生?
2012/06/26 东方日报/言论版~作者: 黄金城
董总指马华「典当华教」,双方交战三週,胜败如何,不问自明。国阵大家长、首相纳吉昨日「抬举马华」,算是免费替马华先打一阵大选广告;不过,向来强「高调问政」的马华总会长蔡细历昨日谈华教课题,却教人「不要整天谈六七十年代」,把马华诸位先贤大佬搁在一边,未免不够意思。
马华的朋友却说,蔡总说得似乎有道理。华教问题天天都扯到「六七十年代」,成何体统?
这也难怪。按照「余生也晚,不识华教;历史零蛋,政治无知,糊涂无罪」的官场逻辑,追忆逝水年华的事,一是交由党史研究室出个官方钦定的「官版消毒党史」,歌颂领袖英明,肯定党的路线正確就OK了;二是不理民间反应,派出虾兵蟹將,天涯剑客之类的文胆和什么有牌无牌的网络兵团网上网下呼喝一轮,鸣金收兵。
蔡总说的「六七十年代」,正是马华和华社关係最受考验的时代。不必翻党史,就用引车卖浆之徒的粗略估算就行了。
「六七十年代」距今长则52,短则42年。那时候,马华蔡总会长还在念中学,廖署理总会长还在牙牙学语、马青魏总团长可能还没出生!所以,没出生前的事,就当做「不知道」;不想知道的事叫「不重要」;不能说又被迫要说的话叫「不认同」。这支「马华三不曲」吹吹打打,还是没有弄清楚副首相慕尤丁的「契约」、「共识」是什么玩意儿。
只是,「六七十年代」有个叫沈慕羽的「马青仔」,却因为爭取华语为官方语文,在1966年10月18日被马华开除党籍。九年前,黄家定当马华总会长,还想来个「平反沈慕羽」,要沈老先生「回归马华」。可惜,最终却功亏一簣。黄氏背后的「御用学者」可能在编写《黄语录》的造神运动用力过猛,歹戏拖棚,最终又不敢「动摇党本」,才会阵前卸甲,出师未捷。到了蔡细历的年代,经308大选的海啸衝击,两年党爭的五癆七伤,原本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重新吹起「民族先锋之歌」,以爭取华人社会的支持,在13届大选前让力挽狂澜,保住六十年老店的基业。
不料现在的马青仔和小文胆,大概吃喝玩乐太多,终身学习太少,才会「不知有汉,遑论魏晋」。要为党內大老当「御前带刀侍卫」,也要做点功课。否则,写起山寨文告虎虎生风,讲起党话官话滔滔不绝,就是没个章法;大话西游,却住东厂,东不成西不就,难矣哉!
蔡总回应有关华教的问题时,「促请华社勿再执著於过去,一味追究政府以前犯的错,反之应该向前看」。此说当然有理,不过,「鑑往知来」对人和党一样重要。当官做头的开腔乱唱「告別历史,展望將来」,肯定是要让人见笑的。沈慕羽为华教被开除出党,迄今都不获平反,做头的就教人「不要整天谈六七十年代」,只能说是「选择性失忆」,不足为训。
从陈禎禄到蔡细历,马华历任总会长与华人社会的关係,忽明忽暗;陈禎禄不諳华语,却读过孔孟之道,是英语圈的士绅,为人敬仰;林苍佑雄才大略,但壮志难伸,最终退党组党,成就难越一岛。接棒的陈修信、李三春、梁维泮、陈群川、林良实、黄家定、翁诗杰到蔡细历,这批位列仙班的大腕当中,谁「典当华教」,功过也不由马华评说。翻开大马华教运动史,再並读马华党史,就可明白箇中奥妙。
马华百万党员当中,爱护华教者,比比皆是。可是,就像被控「欺骗內阁」的马华前总会长林良实说的,「鱼是从头开始臭起的」。如果鱼头不除,鱼身岂能不腐?
首相纳吉「抬举马华」,马华头头、鱼头「识不识抬举」?这也是问题。
马华否定「典当华教」之说,民间社会是否也点头称是?或是欣然接受?反正第13届大选即將到来,就由它来做个测试检验。现在?还是没有弄清楚副首相慕尤丁的「契约」、「共识」是什么玩意儿。不如看欧锦赛吧。
关丹独中会不会开花!
2012/06/25 砂拉越联合日报/言论版~作者:张永众
皎然的心如秋阳之明,肃然的气如秋阳之清,大马董总诸巨头见关丹独中建校的计划受阻,跳出来挺身仗义而斗,勇者无惧的心与勇者无惧的气,当然是皎然与肃然兼而有之。
许多国人尤其是热爱华教的有识之士对于“自食其力”的独中处处遭受主流不公平的对待早啧有微言,适逢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选年,此关丹独中复办事件就很考纳吉首相的智慧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千古不移的硬道理,声称代表国内华人的马华一定要牢牢记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连区区一个关丹独中复办都显现出马华的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口口声声“朝里有人好办事”就只能沦为刺耳的论调了。马华的高调论政难道即是到喉不到肺的搔不着痒处?
据日前平面媒介上的报导:“内阁原则上已同意关丹建校事宜,至于建校性质及其落实方案,必须再深入讨论。”但各大报纸在封面版上所打出的标题却是:“内阁同意关丹建独中。”
报纸为了新闻贴近洛阳纸贵的效应而打出那样子的大标题原本无可厚非,只是,在细细品尝教育部长慕尤丁的谈话内容时,我们不难发现,官爷的话不但话中有话,更是在内容之后还有内容。
“马华提出要建”那所学校,“所以,我们现在要详谈的是这所学校的形式,这个学校必须符合条件,无论马华提出什么建议,都不能抵触国家教育政策及法令。”
那是一席给人无限想像空间的官腔,可以是这样子也可以是那样子;更可以不是这样子也不是那样子,也难怪董总,主席叶新田说,先别太高兴,要待有关方面白纸黑字宣布关丹建独立中学的批文下来时才能发表评论。
在关丹复办独中不但合乎华社的华教情,也符合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百年树人之理,更切中身为大马公民、华人有权力选择华文教育的法,为了华教的一脉香火永续,这个复办,实在是董总以及马华的义不容辞啊!
教育本来就是有教无类、百花齐放、万鸟争鸣的框框,硬硬不放,硬硬不开,硬硬不准,总是有强人所难的垢病,不难想像,在大选时,会击起多少层的惊涛骇浪啊!
在大马,许多铁树都已懂得开花了,如果把大马独中比喻为铁树,关丹独中没有理由是不会开花的!
泪海和教育
2012/06/25 砂拉越诗华资讯/东西南北
~作者: 吴嘉豪.
古代的政治家,在办学方面,都对教育不遗余力。倘若说古代太遥远,就拿我国刚独立之初的年代为例。当时的氛围,政府以公平的政策来兴办学校。可是,东马两州和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不久,我国的教育开始被政治化了。
往事如烟,现在只能回味。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多年后,它的教育水平,在东南亚独占鳌头。这除了是因为它有英明的领导人,也因为它的领导人把政治和教育分得清清楚楚。
反观我国的教育水平,除了停滞不前,仿佛有每况愈下之虞。泰国和越南的教育,已经有了追赶我国之势。恐怕我国的教育制度输给印尼或汶莱都说不定。
早前雪兰莪州发生高教基金贷款被政治化的事件,证明了我国的高官把人民的教育摆在政治之下。他们是政治人物,哪里会以教育为先?政府若委任无政党背景的教育家担任教育部长的话,这很大可能是一项惠民政策。当然,该名受委任的教育部长必须以教育为本,否则又是一出换汤不换药的政治把戏。
关丹独中吵吵闹闹了那么久,在董总公布契约文件之后,内阁才不得已原则上同意建独中。人民不禁纳闷,建一所学校都要通过媒体争执和对峙了一段日子后,政府才批准建校,是否政府在传达建校是不容易的事?
现在政府推行校内评估制度,旨在让学生在没有考试压力之下学习。然而,年复一年,杏坛乱象百出,纪律问题、文书工作、谈吐举止、学术水平等等老生常谈的课题,政府无能为力解决抑或不想解决?就算学生没有考试压力,难道学校真的是个好的学校环境吗?
对投身教育界多年的老师,有些说道,美其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实则是人类压力接收器。报章上曾报道老师的压力居各行各业的榜首,是真的有根据的。尤其是对教育界尽心尽力、默默耕耘的老师,看到了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后,都想以许茹芸的《泪海》,表达对我国教育的哀伤。
容或以下改编了的歌词,可以代表上述老师的心声。教育部怎么舍得让我的泪流向海?付出的感情永远找不回来。教育部怎么舍得让我的爱流向海?伤心的往事一幕幕就像潮水,将我淹埋……
转载自:本地报刊/评论版
~赤道论坛/时事述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