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480



引进师资非长远之计

2014/12/12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蒲公英

教育部从明年开始,为了在国小推行华文科作为第三语言科目,而要引进中国教师教导华文。

隨著中国的崛起,华文和华语有助于开拓中国市场,未来经济价值极高,而政府推行华文作为第三语言,鼓励学生学习华文和华语,无可否认极具前瞻性。

然而,政府有意从中国引进华文科师资,却非解决师资短缺的长远之计,尤其在华小和国中华文科师资短缺下,一昧从外国引进师资,恐怕治標不治本。

我国的华文科师资培训问题,一直引起华社和华教人士的非议,基于政府安排有欠妥当,造成几乎每年都会上演师资调派不当的问题。

隨著政府有意推行华文科作为第三语言,政府应从现在开始,详细规划华文科的师资名额,加强和正视本地培训华文科老师的不足之处,並加以改善,確保华文科师资充裕,皆大欢喜。

政府也应与董教总互相商討和探討承认独中统考的可行性,允准独中生进入本地大学就读,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根源。

其实,国情、民情、种族文化等的迥异之处,让中国教师未必能適应我国教育的大环境,加上中国老师未必通晓马来语或英语,恐怕无法有效与学生沟通。

届时,教学成果恐怕深受影响,间接影响学生学习华文与华语的兴趣。

政府在实行政策前,必须进行周详的策划,尤其是攸关教育,足以影响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更应深思熟虑和分析当中的利害关係。

 

別让考试压弯腰


2014/12/12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考试给学生带来很重的学习压力。適度的压力有助于学习与成长,过度的压力则带来反效果。

与学习课程相关科目的考试,已经让学生焦头烂额,现在就有教育界人士提出,政府规定的私立大专生必考科目,包括与学习专业无关的科目,让学生感到压力重上加重。

拉低平均积分

他们提出,一些学科,包括国语、道德教育及马来西亚研究3项科目,列为私立大专生的必考科目,令许多学生担心学业成绩平均积分(GPA)被拉低。

语文作为核心学科,被列为必考科是理所当然,但除了通识教育学科外,其他学科则都可以作为大专减少必考科的“试点”,尤其是与专业科目毫不相关的学科。

至于其他非学习专业的学科,其实可以实行学分制或考级制,例如通过其他形式来评估,而不计算在成绩平均积分內,也是一项可取的建议。

减少必考科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即让学生自选考试科目。根据了解,欧美国家在中学阶段,会规定学习的核心学科,將其作为必考科。

至于非核心学科,学生们则可以凭自身的水平、能力以及兴趣,至少再选择一个其他学科参与考核。

面对非专业学科的必考科目,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只是死背书,没有思维和认识上的碰撞,让学习变得平淡无味。

改革考试制度

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我国的考试制度需要改革,而且改革方向也要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既要能减轻负担学生的负担,也要確保他们的全面发展。

无可否认,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仍不失为一种现实、公平的方法。但是,考试只是人生学习过程的测验,更重要是学习的知识能实践在生活中,才更为重要。

 

姚美芹:招牌岂可乱换?


10 Dec 2014 20:52

《中国报》甲州高级记者姚美芹

 

非甲州董联会主席杨应俊日前揭露,甲州教育局伊斯兰教育组发函给各中小学包括华小,要求为学校招牌添加爪夷文,触及华社的神经线,董联会疾呼各华小不要理会此项指示。

虽然涉及单位事后向记者澄清,学校招牌添加爪夷文一事只属鼓励性质,绝非强迫性,但这项课题已引起华社的高度关注。

不久前,市政厅指90%商业招牌都不合规格,要商家更换招牌。

同样是招牌,不一样的是:学校招牌要加爪夷文,是为了巩固马来文地位,而商业招牌是为了符合“规格”;但一样的是:华人对招牌非常重视,撇开风水不说,招牌可能是风水,也是镇“校/店”之宝,象徵著一所学校或一间商店的形象,不能说换就换。

市政厅及教育局要求更换招牌,无论是依据条例或只是建议,皆不够敏感,也对华社不够瞭解,才会发出指示。

基于重视招牌,许多商家在招牌设计与製作耗费不少,而且在上招牌时,已获市政厅批准,何以又说不合规格?

学校招牌也一样,一些招牌也具有歷史价值,换了也失去了歷史意义。此外,新招牌需花钱製作,现在做一幅招牌动輒数千令吉,若只是为了添加非官方语文的爪夷文是没有意义,也没必要。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要巩固马来文地位,与爪夷文有何关係?且又何必从学校招牌著手?

 

文科不穷只怕穷酸


2014/12/12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许国伟
 

据说,有一个笑话是这样流传的。

有个中文系毕业的男生,一直找不到工作,后来看到动物园要请人就去应征,动物园园长跟他说,刚好园里的老虎不够,就叫他去扮老虎。

由于一直找不到工作,他只好硬著头皮答应了上班。第一天他扮了老虎到笼子里,突然看到笼子里还有另一只老虎,见到他就朝他走过来。

他怕得全身颤抖,不知怎办,正要求救时,突然听到老虎开口:“学弟,不要害怕,学长在这里。”

当然,这只是笑话,是挖苦中文系的。记得当年听到这笑话,真是笑到肚子疼。后来有人说,中文系的也在讲这故事,只不过把主角换成是歷史系的。

于是,我们几个歷史系的,都笑不出了。

念文科,难免都会被问起,以后要做什么?而且不少都是从大一被问到大四。

当年遇见中文系的,问这一句,如果意志坚定地说要当作家,大家都会竖起拇指,拍拍他肩膀说加油;如果遇到一个说他要做诗人,大家都哈哈哈地走开了。同样的,中文系的也爱问歷史系的,你们跟我们一样,除了做老师还能做什么?这时就换歷史系的语塞了。

当大家互相亏来亏去之后,越亏越心灰意冷,不知以后要做什么时,就有人开口了:“別灰心,想想哲学系的吧!”

于是,全部人都笑了。

个人因素才是关键

念文科的总少不了自嘲,前阵子看到管仁健的文章,谈中文人的甘苦,其中有一段煞是有趣:相传大学里的学生,学理工的看不起文法的,法商学院又看不起文学院,文学院里外文系的又看不起中文,中文系里女生又看不起男生,中文系里的男生最可怜,没人可让他们看不起,只好看不起繫上的教授。

这“流传”已够毒了,管仁健还来一记回马枪:“说这种话的人未免太刻薄,难道歷史系和哲学系里就没教授吗?”

可见,念文科的,有时不是自己要妄自菲薄,而是这世態炎良,真是冷暖自知。

连人力资源都说了,文科跟社会科学系毕业生失业率最高,达43.3%或超过23000人。

文科真的这么没前途跟钱途吗?

当然不是,否则这些科系早就关门了,况且也还真没看过新闻报导说有中文系或歷史系毕业生去扮老虎这回事。人力资源部的报告也说了,理工科毕业的也有失业的,足见个人因素才是求职成功与否的关键。

所以,不管是学生或是家长,不要被人力资源部这报告嚇到,而不敢再修读文科或社会科学系了。

文科其实不穷,最怕穷酸,因为如果心理上先矮了一截,就透出一股穷酸味出来;人一有穷酸味,不管念什么都找不到工了,所以哪些科系这种穷酸人越多,恐怕才是人资部最要正视的。

 

1个国会议席=60所独中?


2014/12/12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许万忠
 

董总硝烟四起,倒叶邹一方在各路人马助阵下开足火力猛攻、到各地开匯报会诉说叶邹罪状、批判叶邹;主流媒体则连篇累牘报道倒叶邹的言论与文告,气势之盛,一时无两。对事態本质不甚瞭解的人,视线被模糊了,方向感迷失了,信心薄弱了。

叶邹奋力抵抗外患內侮,儘管斗志昂扬,早已年过半百的二位老人孤军作战,困兽之爭、力不从心疲態已然显现。

明眼人早就看出焦点所在是关中问题,是赞成关中生参加统考,或者坚持必须先釐清批文內容才谈统考二条路线的斗爭。邹寿汉第一时间点出核心聚焦,倒叶邹一方既不愿承认,也不敢明说,还刻意抵制与关中有关的127特大,原因何在?耐人寻味!

倒叶邹一方掩饰术如何精巧,也遮盖不了所作所为,实质上是为关中和方天兴涂脂抹粉。成功撵走叶邹之后,「自己人」粉墨登场,关中生可以参加统考,趾高气扬的方天兴和他的拥躉就能够以胜利姿態出现,高呼全胜。过了统考这一关,是否意味关中可以立地成佛,成为名副其实的华文独中?这些问题,倒叶邹一方是不会费心思去思考的。

归根究底,马华是关中纠纷的始作俑者,现任首相署部长、前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必须负最大责任。听话的方天兴等顺民,就是遵循指示,才使关中成为马华版独中的。何谓「马华版独中」?说白了,就是私立中学,不是华社心目中的华文独立中学。

民政党全国副主席刘华才前不久揭露,关中事件若非为了本身政治利益的「华裔政治人物」刻意为难董总,以及配合一些华教有心人士扯后腿,不会那么复杂。谁是刘华才所指之人,已是「呼之欲出」了。

魏家祥毕竟是马华新生代脑筋最灵活、辩才最佳、口才一流的政治人物,明知身处风口浪尖,仍然顾左右而言他,坚持关中是独中之外,他也一再重复首相说关中生可以参加统考。对董总內爭,只是轻描淡写,希望早日解决。

只见树木不见林

不过,未必每一位马华领袖有魏家祥的口才和智慧,一些地方领导,经常为了强出头,发表一些不著边际、貽笑大方的言论,沦为政坛笑柄。

曾任教师、校长、华校督学,现任马华全国教育局副主任、柔佛马华教育局主任、马华地不佬区会主席的地不佬国会议员邱思祥,就是急智不如魏家祥敏锐、口才不若魏家祥流利、思路不比魏家祥清晰的政治人物。

李翊狮督学对外爆料,使董总能够掌握確实数据向政府施压,华社高赞大功一件,邱思祥大唱反调,认为「李翊狮应加专注自己本分,服从政府的指示」,充分暴露马华处事关键就在「服从」二字,奴態毕露。魏家祥即使有同样看法,绝不会坦率直言,授人话柄。

关中问题闹得沸沸扬扬,马华高层不出声,唯独天真的邱思祥跳出来说「若关中生参加统考会拖累独中,我將辞去国会议席,向华社道歉。」独中是华社戮力经营几十年的文化財富,弥足珍贵,岂是区区一个国会议席堪比?国会议席是政党和个人的事,独中有所闪失,是无可弥补的损失,岂是个人荣辱所繫?

「只见树木不见林」的短视,智者不为;「言多必失」,邱思祥说了不该说的话尚且洋洋得意,华社能不叹为观止乎?

(东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