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485



马华的华教思维


2014/12/19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许万忠
 

1949年成立的马华公会,是我国诸多政党中,唯一標榜代表华人的政党;马华是巫统亲密伙伴,从联盟时期到今天的国阵,马华对巫统忠心耿耿、言听计从的传统,始终如一。

马华立党宗旨之一,是「確保在马来西亚宪法內马来西亚华裔之合法权利和利益。」立党以来,马华究竟为族群「確保」了多少合法权益,是很值得探討的课题。权益涉及多个层面,范畴太广,这里只谈马华在华教方面的表现。

华教是马华最受人詬病的一环。思维决定行动,探討马华的华教思维,可理解马华这些年在华教方面所作所为,为何得不到华社认同。

独立初期,代表各自族群的巫统、马华、国大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共商国事,合作无间。曾几何时,巫统成了国家政策主导,领导人在常年大会宣佈国策,习以为常。有商有量戛然而止,国大党偶尔还会发发牢骚,马华惯性地逆来顺受,哼一声的勇气也匱缺。首相出尔反尔,在今年巫统大会宣佈不取消煽动法令,就是明显例子。

宣扬「华人教育」

马华的华教思维,也是建立在对巫统唯唯诺诺的基础上;马华为了迎合巫统,不惜与华社意愿背道而驰的例子,俯拾皆是。1960年代初期,以陈修信为首的马华公会全力支持《拉曼达立报告书》將华文中学改制,是马华挥之不去的梦魘,也是马华摆脱不了的死穴。

马华至今不愿也不敢承认当年支持《拉曼达立报告书》是不適当的,只好將错就错,以「华人教育」取代华文教育,鼓动宣传机器到华人社区宣扬华人教育。其时,恰逢印尼排华惨剧,马华更是振振有词,要华人「看看人家,比比自己」,强调只有华人教育能够確保子孙前途。马华的华教思维,就是建立在「华人教育」基础上的思维。

1961年,坚持华文教育和母语教育的林连玉先生被联盟政府吊销教师准证,又在1964年被褫夺公民权,马华全无异议;1966年,马华变本加厉,开除领导全国华团爭取华语华文为官方语文的沈慕羽先生党籍,强烈显示马华对华人教育的信念坚定不移,没有回头路了。

马华的华人教育思维,是「自古已然,于今尤烈」的。华人教育思维主导下,马华马青高层领导一再公开质疑董总捍卫华教的立场是否正確、马华地不佬国会议员邱思祥认为华小已经得到制度化拨款、马青总团长张盛闻强调「华文水平无需太高,够用就好」、「华人只需对华文华语有基本认识、会说会写就够了,不需要精通」思想意识甚囂尘上,都是「华人教育」造的孽。

关中生能否参加统考的癥结,在于「关中是不是独中」。战火正酣之际,马华总会长廖中莱力排眾议,说「不管关中是私立或是独立中学,最重要是以华文为主,並以双轨制办学。」廖中莱对独中的理解和石破天惊的论断,就是建立在华人教育基础上,廖中莱是华人教育思维集大成者。

几十年实践,华社对独中的理解有了共识;是否货真价实,有一定的衡量標准。关中凭一纸批文建校,正本清源,问题还得回到根本。倒叶邹一方尽可以原谅方天兴「批文没有问题」的信口开河,也可以放弃追究方天兴「边建校,边爭取(修改批文)」的信誓旦旦承诺,勾结外力分裂董总,就是不该。华总介入董总夺权实属不智,沦为「7-11」政党的马华,要华社接受「有华文就好」的华人教育思维,更是妄想!

 

承认与不承认之间

2014-12-18 星洲日报/大北马

~文:李耀祥
 

中国大陆及台湾大专院校的文凭,迄今到底受不受到承认?国內似乎还在犹豫不决,以致爭吵不休。但,人家的北京、清华、交通等大学谁会在意你承认与否?不管我们最后的决定为何,他们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节节挺进,不仅领先亚洲,甚至排在国际的前头,早是不爭的事实。

关於这件事,奇就奇在双方领袖谈妥了,大马学术鑑定机关(MQA)也对中台学校的课程进行评鑑,可是转了一圈,大马公共服务局(JPA)却说“仅能承认部分课程”,因而拒绝了许多手持中台高校文凭的大马人进入公家机关服务。

政府机关千百,各司其职乃天经地义之事,评鑑的工作向来由学术鑑定机关所负责,专家完成后,公共服务局理应遵守即可,但,为何却有“仅能承认部分课程”的说法?难不成,后者什么时候也开始重叠学术鑑定机关的工作,对海外大学进行评估起来了?

政治人物对此的说法不一,有人说这是沟通问题,也有人说是时间的问题,总而言之,对他们而言,假以时日大马必定会全面承认中台文凭,让文凭持有者能够顺利进入公领域服务。

当然,这是较为乐观的讲法,还有另一套较学术性的解释,则认为长期掌握重大资源的公共服务官僚已经日益膨胀,文官决定了所有的事情,不再依循制度伦理,听从由人民票选出来的政治人物。

白话一些来说,有关机关的官员持宠生骄,在执行权於他们手上的前提之下,拒绝再听从政治人物的命令,一切该由他们做主。

他们没把政治人物看在眼里,一来是政治人物可来可去,而来是后者可能没有掌握实权,以致不能官僚进行任何惩处,所以有关单位才能为所欲为,没有把喻令抑或政策当成一回事,只顾执行自己所要的方向。

面对如此窘境该如何制衡才好?

方法不是没有的,那就是善用手中的选票,把一个有能力对付这些庞大官僚的能者送上檯面,由这批政治人物在官僚体系內动手脚,好好改革一番。按制度办事者留,顽固不听话的去,奖惩分明,必然就能成事,那么,承认与不承认的问题,就能立马解决了!

又当然,这仅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谁知道改革过后引起公共领域內的质变,可是当今执政者所愿意看到的局面?这,也许才是问题的关键呢!

 

好好沟通解除误会


2014/12/18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刘淑美
 

沟通是解决纷爭的最佳途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坐下来好好沟通,把话说清楚,自能解除误会。

然而,董教总的內部分裂不但无法平息,反而进一步白热化,各造甚至隔空互呛,让本已面对种种风波的华教界更添乱局,除让关心华教的人士忧心,也让部分华社团体领袖感到心痛。

董总和教总都是推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组织,相辅相成,他们闹分歧,对华社来说始终没有好处,只会加剧华社在推动华教过程的艰鉅。

此时刻也考验华社团结,华社在此刻就应展现出华社的智慧和团结精神,达到步伐一致,无论遇到什么瓶颈都应好好沟通,而不是“开火”。

华教领袖之间闹分岐是不健康的发展趋势,更会让一些別有居心者利用和炒作,华教领导层们不应再浪费时间和精力来內斗,相反地应在接下来的日子携手为华教献力。

以往,透过媒体报导喊话和互呛多为政客,尤其是对立的政党领袖,曾经何时,华教界也逐渐出现这种互呛的情况,让彼此渐行渐远。

这只会造成华社“元气大伤”,甚至削弱华社的力量,大家何不好好坐下来谈,沟通始终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大家需谨记,华裔的敌人不是自己人,而是不利于华社的单元政策,大家应放下恩怨將矛头一致向外。

 

谈董总纠纷


2014/12/18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谋子见

最近董总的纠纷佔了报章很多的版位,很多非教育的华人社团都参与其中。不过我观察到大部分的论据和表態都倾向于对人,而不是就事论事。

名家版1210日有登「刘董」君的〈切勿断送华教堡垒〉一文,文中的论点比较客观和就事论事,我尤其同意「刘董」君要问的以下几点:他们(指叶、邹)串通了政界出卖华教捞了好处吗?

他们领导下的独立中学走下坡了吗?

他们使得统考的文凭越来越被人瞧不起了吗?

他们与政府对抗是「玩假」的吗?

他们在上届505大选前搞了这么多场的群眾大集会是帮了政府还是间接壮大了反对党?

他们吃里扒外了吗?

反对叶、邹的部分中央、州董总人士应该拿出証据、数字来証明叶、邹已经背离了以上6项大方向的哪几项,才能使华教人士信服他们的「起义」是就事论事,而不是爭权或有隱议程。

我还想再问以下几点:据报导,关中批文是国中。文中只提「知悉」(非批准)学生考独中统考,华社是否要为了多一所「偽独中」,而令现有的60所独中面对统考可能被政府干扰的局面?

每个团体的领导都有任期。假如章程没有罢免的条规,用简单多数票来定领导的去留合法吗?

反叶、邹人士是否已有人选准备好能立刻接手「义务全职」运作董总?

最后,我认为任何的后续行动都应该以不影响董总与统考的运作为大前提。

(东方日报)

 

谁是华社的秦桧?谁是现代吴三桂?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下午五时十九分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林大刀
 

林大刀在星期天的专栏才写过“从董总事件,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战争”,没想接下来这几天,董总事件已经快速演变成了“打群架”;许多平素难得一见的商界领袖和博士学者也纷纷加入战围,好不热闹。

当然,其中最令人不齿的,是一些在几年前的“新纪元学院事件”中与叶新田结怨的所谓学者博士也趁机发难,纷纷发表极尽偏颇能事的文章对叶新田与邹寿汉两老口诛笔伐;看起来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但其实仔细阅读他们的文章,却完全没有理性可言,仍然用着“混淆视听”的老套招式,把黑的说成白,把白的硬拗成黑;令中立者看了都摇头不已。

当年发生的“新纪元事件”,谁是谁非,其实也说不清。但是,林大刀记得事件的始因之一,是有人仗着自己是董总元老而倚老卖老自把自为;加上刚刚从郭全强手中接过董总主席的叶新田并没有企业背景,也无强有力的大腕后台撑腰,导致某些董总资深人士潜意识中看不起叶新田。

林大刀还记得,当年有人对外放话称叶新田是他一手推上董总主席位子,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叶新田云云。足见叶新田从上任董总主席开始就面对“人微言轻”的窘境,某些元老派根本不把这位主席放在眼内。面对“令出而不行”的局面,许多由叶新田提出的计划根本无法推展,对董总的发展显然十分不利。后来叶新田甘当臭人,对倚老卖老、阳奉阴违的几位董总元老采取纪律行动解除他们的职务,那几位元老的老脸挂不住,自然更加肆意抹黑攻击叶新田。

因此,先进外界还有不少人不明就里,人云亦云指责叶新田不按照董总章程行事,作风霸道云云,实则叶新田有苦难言。这些往事,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不妨问问几位了解来龙去脉的董总元老,如邹寿汉、陈纹达、拿督庄智雅、彭茂燊或报界元老黄士春等等,就会更清楚了。

面对一些为了私人恩怨而在传统媒体对叶新田邹寿汉口诛笔伐大动干戈的商界与学术界人士;叶邹两老并不孤单,网络上的支持力量也在不断加大,网民中不乏学术界与专业人士。

其中一位网民张守江律师,日前在网络上发表一篇文章说:“华教体系针对关中的争议,从是否让关中学生参与统考,一直闹到今天要董总轴心领袖下台,我仔细研究双方评语,认为董总不承认关中是华文独中、不能接受关中学生参与统考的立场,实际上是在捍卫族魂林连玉等先烈,不惜代价保留下来的60间独中不会被变质, 奋斗的果实不会被骑劫,重演60年代独中变国中的灾难。”

他说:“令人遗憾与失望的是,争论的焦点已被蒙蔽、更不幸转移到人事纠纷,导致激烈的人身攻击。使到原本团结无间的华教体系,分帮立派,陷入你死我活的恶斗。127特大流会之后,倒邹派自以为是胜利的一方,趾高气扬,推动各路人马,狂攻叶邹二老,势必拉倒除之而后快,一片谩骂之声,淹没了理智与领袖人物应有的风范。眼见付出大半生精力为捍卫华教打拼,且已届高龄的二老遭受如此不公的羞辱与打压,我不能不打破沉默,摊开事实,让不明就里者了解事情的真相,为叶邹二老说几句公道话。”

张守江律师说:“叶邹两老不惜得罪权贵的凛然正气被视为刚愎自用,不识好歹;坚持原则依法行事,先改批文再谈统考,不让华教面对违法的风险被指为滥用职权霸道。叶邹两人身为一介平民,一无官位的患得患失,二无商业利益的纠缠,三无勋衔被褫夺之忧,在名利与金钱挂帅的今日社会是难得的人选。也是一心一意要推行单元文化的当权者的眼中钉,肉中刺。面对这群权贵大军的谩骂、诋毁、侮辱的言辞,仍然忍辱负重,心平气定地摆事实讲道理。但愿叶邹两位老先生再接再厉、为华教的千秋大业,放开胸怀,坚持不渝,真理虽常遭没顶但不会被溺毙。”

谁是岳飞?谁是秦桧?谁是现代吴三桂?大家心中有数。

(光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