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484



论斗争


2014/12/16 光华日报/言论版

~文:林英翰
 
 
我没那么厉害,只是从前辈那里听来,觉得蛮有意思,就记录在此与大家分享——斗争的艺术。

斗争里也有艺术,所谓的以和为贵若做不到,就要从斗争中达到团结,很深奥吧?

从斗争中达到团结,就是让对方“不见棺材不流泪”,斗到对方不能再斗,无力再斗,对方就会回头言和,所以,斗争是要斗到底的,半路收工,不会达到目的。

斗争不怕全国斗,只怕地方斗,因为全国认识你的人没有几个,地方斗就不同,在社会在江湖,每个人都认识,走出来一直被人质问,除非已忘记什么叫尊严,不然很难忍受别人的指指点点。

要斗争,要有民意基础,没有民意做后盾,轻易的就被对手击败。举例:几个州属董联会领袖,在没有召开会议寻求通过,就私自联署签名要倒署理主席邹寿汉,还要求解散董总重选,在没有得到全体理事一致认同,没有民意基础下联署,结果多个州属董联会闹分裂,这样的联署根本站不住脚

斗争艺术还有一点,A组织若不满B组织,可以把B组织批评得一文不值,但是,不能要求B组织解散重选,A组织凭什么?这也如敌对报的新闻你看不下去,可以批评,但是不能叫敌对报解散。

斗争没有艺术,就是“乱来”。

有艺术的斗争,会按照程序做事,对领导不满,先开会询问理事的意见和看法,若都认为不妥,可把批评和建议一一列明上书要求改正,若仍不见改善,再与其他州属商讨,寻求方法纠正,这时也可以收集外围组织的声音,一同施压。

只要有民意基础,去证明领导已不得人心,领导就算再怎么坚持要多留,也敌不过庞大的民意,必须下台,相反,若没有民意基础,斗争就走不远,还会反过来被击垮。

有时阅报,看到有多少又多少个组织签名要倒某某,以为某某肯定要倒了,不过,其实8个人就可向社团组册局注册成为一个组织团体,有没有代表性,够不够力,要查过才知道,没那么容易唬到人。

 


独中又爆满,说明了什么?


2014/12/13 (砂拉越)联合日报/言论

~作者:吴嘉豪
 

2004年的9950名独中初中一新生人数,到今年或破2万人大关的形势,显示出在近10年内,独中人数不因为教育资源不如政府学校而匮乏生源,反而让国内冒出促请政府承认独中的声音。

宽柔独中除了有海边的景色让人羡慕,也因为它的办学成就而闻名全国。今年录取的新生只有800名,显示有些独中今天已经有了选择学生的权利,你考不好,就不用进来就读。假若有幸在入学试过关,但在校就读期间,成绩不理想,就得离开独中,进入国中以便退而求其次,在课程难度比较低的国中考取自己能力范围内能获得的成绩。

2003年,聘请大研前一为顾问的前首相马哈迪推行英语教数理政策。这政策被推行后,丝毫未减华裔家长把孩子送去独中就读的趋势。除了华裔在经济上比较独立之外,也因为对国家的前景感到担忧。

吉兰丹目前传出要执行伊刑法的消息,让非穆斯林感觉无奈之际,也忧虑再加上国内的单元教育思维,我国的华文教育会不会慢慢地消失。近日来政府高官一再保证不会关闭华小,是因为有人提出关闭华小的论调。从这一点去分析,一个要高官一而再,再而三保证不会关闭华小的国家,是否意味着高官们知道人民始终不相信他们的所作所为?高官们的诚信是不是受到了质疑?

关丹独中的事件,就让华社对政府的诚信产生了质疑。这是因为批文不被公开,意味着批文里的一些条例违背华社的意愿。众所周知,一旦变种独中的缺口被打开,第61所独中反而成为了逐步消灭所有60所独中的第一步!就算政府不批准新的独中,华社依然将孩子送去独中,很明显,这就是对政府的教育制度投不信任票。

难能可贵的是,新任砂州首长会说有机会的话,他会承认独中文凭。可惜,中央政府领袖至今没有对国民宣布,政府将承认统考。虽然有人说承认统考,意味着我国存在两种中学教育制度,但目前私立学校的文凭已经被政府承认,为何政府高官要纠结在独中生必须考大马教育文凭的国语科呢?既然说了以民为本、绩效为先,为何要强迫人民去接受所谓的现有状态的制度?在廿一世纪,政府不能以开放的心态来办教育吗?

海阔凭鱼跃,长空任鸟飞。华社不会因为孩子就读独中后无法进入国立大学而感到后悔。华社已经有越来越多家长认同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孩子不能在国内升学,就让孩子出国留学吧!反正有了海外的深造经验,会让孩子更加独立。独中又爆满,高官们该了解华社说明了什么!

 

国小教中文是革新运动


2014-12-15 星洲日报/花城內外

~文:许光政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已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会谈,针对巫统大会其中一项在国小推出华文科作为第三语言科目提案,双方积极討论,中国表示乐意为我国提供中文教师。

当全世界都在积极学习中文时,国小此举可说是迈进革新的一项有眼光运动,不过,光只是在国小提供师资学习中文还是不够的,慕尤丁应把眼光看得更远,更应注重国中以及各大学的中文教学,如此方能获得精深的中文知识。

每年巫统大会都有不少名不经传的三流政客发表仇华心態的极端言论,其中最常听见的就是非议和建议关闭华校。

这些夏虫不足以话冰之徒,不值一提。

不过,现在政府打算在国小教导中文作为第三语文,今后將在国小增聘3万名中文教师,此举会对华小產生多大衝击?

其实,马来人早就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马来谚语不是早已告诫他们若想获得渊博的知识,必须到中国去学习?

古老中国浩如烟海的各种文献,若是马来子弟能接受中文教育,广泛的阅读各种中文书籍,一定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优美。並且了解到中国人的仁义道德价值观是一种甚么东西。

一个民族要强化自己的文化,一定得多了解和吸收別人的优秀经验来丰富自己的內涵。

满清入关后,满人认真学习汉语,不少满人还成了著名诗人和文学家,身为帝王的康熙与乾隆两位领袖更是写得一手好书法。

马中建交40年,两国关係一向都很融洽,高层领导之间都保持建交,並健康且快速发展。

中国一向都是一个对外友好和谐的大国,这是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

我们就是不明白为何国內有一小撮自我矮化的小马来人领袖,非得把华人列为假想敌,才能在政坛上突出自己,找到出路。

与其发表一无是处的偏激言论,不如更主动去学习和接触优美的中华文化,隨便举出一本古典中文歷史小说,譬如《东周列国誌》,里面敘述大小战爭和宫廷斗爭故事,人物和事件数以千计,小说內容引导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人讲究的道义诚信精神以及价值观,这是500年歷史的马来文学找不到的东西。

国小教中文是一项革新运动,它也將是我国教育史影响深远的一项政策,华社不可掉以轻心。
(星洲日报花城花城內外文:许光政)
 
 

春风吹,春燕归——向几位资深教育工作者致意


2014-12-16 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高城人
 

那一天,我在高城小湖边漫步,陶醉在晨风里。想到在这一年,有几位昔日同道已经荣休,有几位也即將荣休,回顾昔日的友情,特別为他们献上祝福。

有人说:人生像列车,有人到了终站(退休)才风光快乐地下车,有人因为看到好风景而提前下车,有人因病提前下车,有人在车厢里感受到无可承受的气压而被逼下车……原因各异。

2014年,新山国光华小李东行校长、宽柔一小邓文君校长、麻坡中华基小魏梅吉校长、文化华小黄庆华校长、士乃华小梁慕萍校长都荣休了。2015年,启东华小李鑾增校长、宽柔四小吕月莹校长即將荣休。

所幸,他们都是风光荣休的。

星云大师曰: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进退有则。这则智慧名言无论是针对政坛人物或杏坛掌校者,都是贴切的。

我曾经在学校服务,歷尽人事沧桑。综合多年的亲身经歷所得的结论是:掌校者(教育工作者)在处理人事问题时,必须谨言慎行(有时甚至到了必须“步步为营”的地步!)否则可能因为言语受到错误解读(无论是有意或无意),而遭受批判,蒙不白之冤,空留遗恨。

春风吹,春燕归(从学校回归家庭);校长退了,学校远了。(除非,好像吉隆坡州立华小彭忠良校长那样到回原校当学校董事则另当別论)。无论有几多依恋,或几多忧愁,对於已经引退的校长来说,时光一去不復返,往事只能回味(或空留遗恨),一切都不会重来。然则,“无校可归”的校长们今后將情归何处?圣严法师说得好:“活在当下,用轻鬆愉快的心情生活。”

祝愿昔日友好同道们,退休后,生活都恬適、怡然自得。

(星洲日报大柔佛柔佛透视文:高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