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482



答案在历任教育部长身上


2014/12/1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张念群
 

副首相慕尤丁日前坦言他十分困惑,不明白国人为何从学前教育开始学习英文,经历了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十多年的学习,还是无法掌握英语。教育部长直言,“这很不对劲”。

早前,巫统柔叻州议员拿督沙鲁丁曾在州议会建议政府,提供特別考试予国语不及格的学生,若再不过关就褫夺该学生的公民权。沙鲁丁的建议,很明显衝著华裔学生而来。

华裔学生无法操流利国文,和大学毕业生无法掌握好英文,其实反映同一个问题,即我国的第二语文教学素质差强人意。巫统將“学不好国语”等同“不爱国”,那是混淆视听的恶意指控。

为了强化学生的英文能力,慕尤丁建议落实全日制,以延长上课时间增加英文节数。

这並非慕尤丁第一次倡议落实全日制。早在2012年,慕尤丁就曾表示政府放眼在未来510年,让全国学校落实全日制。根据《2013-2025全国教育大蓝图》,在国內一万所学校中,有16%学校分成上、下午班上课。要落实全日制,首先就必须有足够校舍,我们能在510年內建至少1600所新学校吗?

可见,全日制绝非一个在短时间內可落实的方案。如果“全日制”是慕尤丁所能提供强化英文的最好方案,那么身为教长,他也是不及格。

慕尤丁已非第一次作出这种不切实际的建议。在巫统大会上,他也提议要在所有国民学校推行第三语文学习,藉以鼓励更多土著学生学习华文。

我当然欢迎更多学子学习中文,然而慕尤丁要落实这项提议的方法却让我傻眼,他建议从中国引进华文老师。

中国固然有大量华文老师,可是当中有多少人可以口操马来文?如果这些老师来到这里,却无法和学生有效交流,日常的行政工作和会议也有语言障碍,你觉得他们能把中文作为第三语文教好吗?

为何华裔学生学不好国语、大学生无法掌握英文?不用问,答案就在我们歷任的教育部长身上。

 

未免教学生太累


2014/12/1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绿茶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日前出席2015年至2025年《高等教育发展大篮图》对话会时,表示希望能在所有学校落实全日制,让在籍学生能有更多时间学习和掌握英语。

他也在会上指出,虽然许多大专毕业生自学前教育开始,就学习英语直至完成大学教育,但大部分的大专毕业生却无法掌握英语。

为此,他希望国內的学校能在放学时间后,安排英语课予学生,藉此让国內学生掌握好英语之余,也提升英语能力。

增加英语课来加强学生的英语能力,不失为方法,但学生在上午“经歷”了一轮“马拉松式”的学习之外,下午仍有另一场“短跑式”的英语课等著他们,这未免教学生太累了。

根据了解,国內大部份的学校如今都已实行“全日制”,这些学校通常都是利用上午时间按课程纲要上课,下午多数是安排学生参与较轻鬆的课外活动,学生可说一天的大部份时间都留在学校里。

如果在下午时间再另外安排英语课,换言之,学生每天放学后仍需要继续上课,笔者认为这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折磨,更可能会弄巧成拙。

笔者认为,每週安排一至两天,增加学习英语课的时间已足矣,其余时间可安排其它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放鬆紧绷的精神,在学习和课余时间得以平衡。

另外,教育部也应探討英语师资方面的问题,必须拥有足够的英语师资授课,这样才能两全其美的有效达成目標。

 

大多数沉默者的心声


2014/12/13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阿迪
 

看官,当一些种族和宗教极端份子在台上叫嚣,分化人民,强调差异,而非共识,排斥圆融中庸时,台下的客官看傻眼,纳闷、焦虑。有些人看不下去,起身就走,甚至离乡背井,远走高飞。剩下的大多数沉默者,在忍受着内心的疑问和挣扎:到底我们的前途在哪里?

在六十年代之前出生的老者,几乎都有一种共同的缅怀,特别是在乡镇地区,没受政治污染者,想当年,跟异族同胞,都可在同一间海南咖啡店聊天,吃饭、节日往来、互相送礼、帮助。我可见证,像我老妈婶婶,唐山来的人马来语不灵光,但跟异族邻居沟通,比手划脚,也都不成问题,时时嘻嘻哈哈。

曾几何时,大家似乎都有了一层隔膜了,政客和一些宗教旗号的非政府组织,以宗教种族之名,不断强调差异,各种各样极端言论,令人见而生畏,沉默的大多数大马人内心确实感到矛盾和不安,身旁一些熟悉的人开始想往外另僻天地,他们苦恼的是玩火的人如此这般下去,这块美丽乐土的前途会是如何呢?

终于,异施同胞25位身份显要的马来长者,多为退休高官登高疾呼,他们联署一封致大马人的公开信,呼吁中庸的大马人挺身拒绝极端的种族和宗教主义,他们强调必须厘清伊斯兰法律在现有的国会民主制度下所应有的地位,他们关注一些宗教机构已逾越执法权限,例如颁布各种违反联邦宪法的伊斯兰裁决,没有依据民主及伊斯兰式协商程序,同时越来越多非政府组织有右倾趋势,轻易地将勇于发言者标签为“反伊斯兰”,“反王室”与“反马来人”,这些行为加剧了以理性方式,寻找解决纠纷方案的难度,他们担心煽动法令会被利用来对付异己,成了让持有异议者闭嘴的工具,这将妨碍大马推行的民主程序,维护宪法的承诺。

这个包括8名丹斯里的马来显要的呼吁,马上获得前大使,前律师公会主席及国内一些执政党和反对党领袖的支持,相信有更多中庸沉默的马来西亚人,也会陆续出来表态。

无可否认的,大马是个得天独厚的国家,看看其他国家,天灾、人祸不断;自然灾害就使人民生活在恐惧不安之中,一些国家如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原本也是产油国乐土,但因宗教、种族、政治派系的恶斗,加上外国强权的干预,如今江河破碎,生灵涂炭,生命朝不保夕,家园破碎了,很多人都生活在人间地狱之中。

我们当然都不想重蹈覆辙,但也应有居安思危的意识,25个马来显要退休之后,可能也已坐立不安,对一些极端的非政府组织的言行看不下去,才登高一呼各族中庸的马来西亚人,向政府进谏,共同努力建造一个继续和谐共荣的马来西亚,我们应让政府听到多数“沉默大马人的心声”。

因此,我国华裔,特别是各华团组织,也应在此时作脑力激荡,积极反应,不能再沉默是金了,应与所有中庸的异族同胞,携手建设种族、宗教和谐,能共荣共存的马来西亚,在危机中,切勿错失良机,以免后悔太晚。

 

从董总事件,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战争


2014/12/13 光华日报/言论版

~文:林大刀
 

近日董总与关丹中华私立国中事件越闹越大,董总内部分裂情况越来越严重之际,林大刀意外发现了一个有些诡异的趋势:中文媒体支持董总内部分裂派打压叶新田与邹寿汉的情况比较明显,但是在网络上,则几乎一面倒的支持叶邹二人对抗分裂派。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董总事件上针锋相对、壁垒分明的态势是非常明显的。传统媒体刊登的多是华社领导人的言论,尤其来自有政党背景的敌对派的言论、对董总主席叶新田及署理主席邹寿汉的攻击文章,占据很大的篇幅;相比之下,维护董总叶邹二人的文字报导显得不多。显然的,有政党背景的分裂派占了优势,叶邹二人则似乎众叛亲离、在苦苦支撑;如果没有涉足网络,你会对传统媒体营造出来的董总现象感到担忧。

然而,在网络上的情形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无论是面子书专页、群组;还是推特博文,都呈现一面倒的支持叶邹两人,那些来势汹汹的董总分裂派则被网民骂得狗血淋头,骂名传遍整个网际网络。叶邹两人在广大网民心目中才是真正维护华文教育最后堡垒的将帅,而风暴的焦点——关丹私立国中及其董事部也被网民认定是这次风波的乱源;如果董总被分裂派得逞而变质或瓦解,关中、华总、教总、隆雪华堂某些关键领导人将难辞其咎,被标签为罪魁祸首。

传统媒体的言论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只有华社领导人的言论获得青睐,占据很大的篇幅,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而网络媒体则相对拥有极大的言论自由空间,网民可以畅所欲言,因此许多在传统媒体听不到的庶民声音,都能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在董总事件上,传统媒体代表的,是领导层的立场;而网络媒体代表的,则是庶民的想法与立场。

那么,是谁占据上风呢?这不容易下结论。不过,从世界资讯科技的发展态势来看,传统媒体逐渐式微,网络媒体影响力正在快速扩大,是不争的事实。

网络媒体影响力有多大?回看2008年的308大选就知道了。在国阵牢牢控制传统媒体,反对党的声音被严格压制的情形之下,民联三党充分发挥网络力量,结果促成了大马建国以来从所未有的政治大海啸,第一次否决了国阵在国会的三分之二议席优势。

去年的505大选,民联三党同样运用网络媒体优势,进一步削弱国阵的政权。接连两次大选,国阵都无法凭借牢控传统媒体压制民联,网络力量成为国阵无法钳制的突破口。

在台湾刚刚落幕的“九合一选举”中,蓝绿之间的传统媒体力量虽然平分秋色,但是网路上却几乎一面倒向支持民进党排斥国民党,结果导致国民党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惨败。

香港占中事件也是一样,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在传统媒体上固然斗得天昏地暗,在网络里也厮杀得日夜无光;最后因为占中分子种种过激和失去理性的行为,还有假借民主之名对反对者谩骂抹黑、“别人全错只有我对”的思维激怒了超过80%的香港市民,网络优势也一面倒向反对占中的爱国爱港派。占中行动从“诉求真普选”演变成令全世界摇头的闹剧,占中领导人几乎个个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唾骂,以全面失败告终。

说回大马的董总事件,网络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捍卫了董总叶邹的立场;让叶新田邹寿汉两人不至于孤军作战、孤立无援。虽然华总、教总及董总分裂派拥有传统媒体宣传优势,但是捍卫董总现有领导人却获得广大庶民的支持力量。这场两极的较量,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林大刀认为,即使最后胜利的是董总分裂派和华总、教总、隆雪华堂领导人,董总被有政党背景的人夺权而变质,叶邹两人也将会被人民视为捍卫华文教育最后堡垒的英雄,无论如何,华社最不愿意见到是双输的局面。

(光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