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744


制度化增建华小


·2017.12.21星洲日报/大柔佛·

~文:陈仁杰


教育部批准增建10所华小及搬迁6所华小,让华社有种久旱逢甘露的感觉,毕竟数据显示,政府从1999年至2008年只批准增建16所华小,而2008年大选过后,政府就没有批准增建华小的申请。

教育部批准增建10所华小及搬迁6所华小,让华社有种久旱逢甘露的感觉,毕竟数据显示,政府从1999年至2008年只批准增建16所华小,而2008年大选过后,政府就没有批准增建华小的申请。

但是对于此消息,国人的看法趋向两极化。

马来西亚是除中国两岸三地外,华文教育发展最好的国家,然而,大马华文教育的发展却困难重重,可说是步履艰难。

部份极端主义拥护者甚至不断以各种卑劣手段攻击华小,关闭华小的声音也此起彼落。所幸,热爱华教人士没有被苦难击倒,反而齐心协力出钱出力大力支持,凭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华教成功熬过多年的风风雨雨,屹立不倒。

奈何,华教课题近来已沦为政治工具。每逢选举前夕,承认统考文凭的论调就自动冒起,让华社重燃希望并给人一种拨开乌云见明日的感觉,但选举过后,该课题就会慢慢销声匿迹,最终只闻楼梯响,而那区区的一里路,仿佛没有尽头般永远走不完。

经过多次狼来了的遭遇后,也难怪华社对政府增建华小的宣布抱着谨慎观望的态度,毕竟有了前车之鉴,口头承诺并不能作准。

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华小人数节节上升,非华裔生人数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有些学校的学生人数已到了饱和程度,因此制度化增建华小是有必要的。政府绝对不能因为某些具隐议程人士的蓄意阻拦就妥协,让华教成为受害者。

教育是国之根本,培育国家未来的圣地。毋容质疑的是,独立至今,各源流教育造就了不少国之栋梁,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政府有必要公平对待与发展各源流学校,让大家共享资源。冀有朝一日,制度化增加华小与华小拨款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别再原地踏步


2017/12/21 中国报/中言


在新学年开课前夕,媒体总是报导华文独中人数爆满的消息,许多学生望门兴叹,华社坚持在严冬中苦候,终盼来春风。

事实上,只有城市区,尤其是雪隆、新山和槟城的独中学额抢手,其他独中还是苦守挣扎。

在开学时前来独中报到的学生,也没有比前来报考的学生人数多,这不外乎有些学生只是想测验自己的程度,有些把独中当成“后补”,若无法进入属意的国中,才退而求其次考虑独中。

认清事实作出改革

独中报读人数逐年下滑是不争的事实,预计2018年新生人数将延续独中新生连续5年下滑趋势,人数只到14450人。

独中招生吃紧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国际和私立学校崛起,截至去年,国际学校学生人数和独中人数仅相差逾1万名,这对独中而言无疑是冲击和挑战。

私立和国际学校,除了课程、师资及设备等条件之优越,且其背后均有财团撑腰,经费更是不虞匮乏。

这个情况在南马更是明显,除了面对国际和私立学校的竞争,柔州也有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邻国新加坡上课,即便每天越堤来回,也在所不惜。

儘管如此,有竞争才有进步,危机也可以是转机,独中有必要认清事实并且作出教育改革,若还是原地踏步,那么更明显的冲击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改善经营办学模式

其中的建议包括独中强化英文教学,以便能抵御国际学校的冲击,同时在未来的办学策略、课程设置、师资养成,以及行政管理各方面都有必要探讨改善。

独中除了要维持一贯的竞争力,加强家长的认同感,继续支持华文教育事业,还必须改善学校经营与办学模式,提升教育品质、提升学生能力,才能迎合未来全球化趋势,保住华文教育──独中这个金字招牌。



KSSR理想与现实的分别


2017/12/21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陈薇秀


小学新课程(Kurikulum Baru Sekolah Rendah, KBSR)在1983年就已沿用,而教育部公布于2011年起开始启用新订制的小学标准课程(KSSR)。在内容上,KBSRKSSR完全不同,KSSR是强调“高思维”教育(KBAT)——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作。

2011年启用了6年的KSSR,在今年新学年起开始施行KSSR修订版,将一年级课本全部更换。由于这修订版并不是全新课程,而只是沿着KSSR作出修订,大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动。KSSR修订版的课程纲要,主要延续小学标准课程理念,涵盖综合教育、全面的发展个人、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及注重终身教育。在今年的小六评估考试放榜日,学生除了获得考试成绩外,同时也会获得课堂评估、体育、运动及课外活动评估,和心理评估。

KBSR制度一直被批评为“背多分”教育,练习题和作答都是以选择题的方式,学生只要“死背”、“死记”就能应付考试。然而,强调高思维、快乐学习的KSSR,为什么在推出后出现一箩筐的问题?

KSSR即将要推出之前,教育部并没有给予教师和家长足够的心理准备及课业教导方面的准备。在教师方面,一些资历久的老师,沿用了这么多年来的旧教学方式,突然间说改变就改变,难免无从适应。

原本教师应是从教学者的角度出发,而如今却转换成引导者的角色,并且对于新课程需要多加研究。教师备课的时间增加,加上必须对每个学生进行校本评估(Pentaksiran Berasaskan Sekolah, PBS),需要网上填写及文件上填写,文书工作不减反增。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理想和现实似乎有差距,教育转型目标始终不能一蹴而就。

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的家长至今仍然不清楚KBSRKSSR的分别,更不清楚考试格式与评分标准。许多家长认为在还没有完全适应KSSR教学的情况下,又改用KSSR修订版,只能让他们勉强“应变”。虽说KSSR能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想象,但是有许多家长都认同现在的小学程度越来越难,而现代家庭多数是双薪家庭,没有多余时间照顾孩子,也有些因家长根本掌握不到要领,不知该如何在课后教导孩子练习。因此,家长都非常担忧孩子追不上课程而烦恼不已。

就华小而言,学生需要掌握3种语言,无疑是一种学习压力,能读、能写都已经不容易了,但新制度却还要教导他们进行三语分析、创造的能力,对小学生的思维程度而言,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学生方面,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一旦对高思维的教育方式失去兴趣,就会觉得吃力而选择放弃。比如说,国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要他们书写且高思维作答,尤其是在马来诗歌(班顿)考试时,无疑是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目前,KSSR仍存在着弊端,要灵活运用高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办到。中国、台湾和新加坡都是走单一语言制度,与我国的情况并不相同,因此在课程上施行高思维教育当然行得通。笔者认为高思维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充足准备学前教育,在学生升上小学时,就能够跟上KSSR的高思维要求。

此外,运用源自台湾的“学思达”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其中一个方式,利用情境设计一些问题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是好学的基础,假设能让学生对学习有多一点的好奇,就能慢慢激发他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我也促请教育部向韩国学习,在我国设立适合学生的体验馆。韩国有无数体验馆,其中韩国首都的儿童安全体验馆,分为交通、消防、地震台风及人体内部构造等等,让学生参与以提升思维,并且能够亲自体验生活,同时激发思考力。



教育界的好康头


2017/12/21 中国报/评论

~作者:蔡耀樑


民主宏愿小学6M班一批同学相约去选购校服等用品,女学生小C:很快又要开学了,又是时候买校服、书包与作业簿。爸妈说,最近行情不佳,叫我们省省用哦。最近我听说,学校卖的作业簿价格偏高,我们还是到外购买好了,最好可以上淘宝或Lazada买。

学生林冠军:安啦,向来规定要跟学校买的啦,你敢跟学校作对吗?这些都是教育界捞取康头的管道啦,赚取回扣嘛;不然你没有看有些人驾大车、贵车去学校的吗?这也是我们教育界的失败咯,阿头的阿头的阿头,人人都找康头,卖作业簿赚你几块钱,小事而已啦。

学生圣闻:喂,这样讲就不对,在我们英明的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领导下,教育部已宣布,明年起严格执行已颁布的《2000年小学作业簿使用指南》通令,仅允许小学在其中5个规定科目可让高年级学生添购一本额外作业簿,以减轻学生书包。

学生小白:既然张某某都知道有些教育界人士滥用职权,逼迫家长买贵作业簿,马青应该去报桉啦,也报贸消部啦,之前听说有超市的货品卖贵一两令吉就被告上法庭赔几万令吉。现在应该告涉及书商、中间人及涉及的教育人士,哪怕是校长,一概去告去罚款。

学生廖才来:喂,你这样讲很不尊师重道哩,应该查清楚这事件 来龙去脉,不要诬蔑好人与师长。此外,我认为办事要治本,源头是学校太多作业,教育部已开始採取措施如不公佈政府考试成绩,就为塑造学生快乐学习环境,减少比较。随着科技运用,未来也会转去网络学习,减少作业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