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星期五

中文系毕业后回馈母校 巫裔教师以华小为荣



独家报导:周佩霞

罗仪达因从小对华文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很努力地学习华文。
(哥打峇鲁27日讯)“从小对华语有兴趣,因此我比其他华裔同学更加倍用功,只是为了学好华语。”

巫裔女教师罗仪达(Norshahida Sari32岁,育有3名孩子),在哥打峇鲁培植华小执教6年。出生于马来家庭,从小对华文有浓厚的兴趣,入读幼儿园时就开始接触华语。

她除了可讲一口流利的华语,也可写出端正的中文字体。

罗仪达从幼儿园至大学先修班第一年,分别在哥市培植华小、中正中学及中华中学就读。

之后,进入吉打日得拉师训学院后,从不放弃学习华语的机会,并选择主修中文系。她也是29名中文系师训生当中,唯一的巫裔。

罗仪达完成师训课程后,即被派往兰斗班让启文华小执教5年,2014年很幸运地回到母校哥市培植华小服务,并感受回馈母校那光荣的感觉。

她受访时向《中国报》说,华文其实不难学,最重要的是,要对华语有兴趣,这样才会投入学习华文的乐趣。

回想当初学习华文的苦与乐,罗仪达说,想当年,学习华文时是很辛苦。在家,她是唯一接受华文教育的孩子,父母及兄弟姐妹们皆不谙华文。

她说,因为要学好华文,她比其他华裔同学,更加倍地努力学习。

罗仪达指出,小学在培植华小就读,身边的都是华裔同学。当时,学习华文,是从“零”开始。她的华文名字,也是小学老师取的。

罗仪达(后排左5)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建立深厚的感情。
学华文从零开始

“我不会华文,但一直在学,也一直在听及与华裔同学用华语沟通。当功课遇到难题时,会请教华裔同学,有时也会到她们家温习功课,在朋友家也以华语向长辈交谈。”

罗仪达指出,在“多听、敢讲”下,渐渐掌握华语的发音,如今已可讲得一口流利的华语。

她说,掌握及学习多一种语文,对本身是种优势,尤其是华文,今日在国际舞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口流利华语获盛赞

罗仪达笑言,很多人看到她可讲得一口流利华语,都深表惊讶,不但受到左邻右舍赞扬,在校教书也被同学欣赏,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同学们都很好奇的问:老师,您是华人或是马来人,为什么会讲华语?

罗仪达指出,当她向同学表明自己是会讲华语的巫裔教师时,同学们都会惊奇及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她。

她不时鼓励同学好好学习及掌握华文,因为老师也是从小学习华文。

她也说,身边很多都是华裔朋友,并认为本身会华文,及以华语与他人沟通,是件光荣的事。

非华裔学生面对挑战

罗仪达指出,在华校教书,面对没有华文背景的非华裔学生,确实是挑战及不简单的任务。

培植华小是罗仪达的母校,如今在母校教书,回馈母校。
她说,早期被派往兰斗班让启文华小时,由于当时此校的学生以暹罗裔学生居多,很多都不会华文,教书时,学生也很难明白。

罗仪达指出,为了让这些学生掌握基本的华文学习法,她唯有让学生多讲华语、认字及多读故事书,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以华语沟通。

她说,3年前被派往哥市培植华小教书,教了一年的华文科后,由于本身较难掌握课程的改变,之后就转教国文科至今。

罗仪达指出,虽然没有教华文,但还是用华语与学生沟通,尤其是向华裔生,讲解一些较深奥的国文词汇。

“这样的双语教学法,学生比较有兴趣听课及学习。”

蔡秀燕(左)指罗仪达会华文,低年级
学生将受益,左为罗仪达。
蔡秀燕:双语教学更易明白

哥打峇鲁培植华小校长蔡秀燕指出,罗仪达在学校用双语教学,学生肯定受益,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她说,罗仪达是教低年级生国文科,遇到一些对国文掌握能力不强的华裔生,老师用华语来解释,学生就比较容易明白。

蔡秀燕指出,在学校,罗仪达与老师之间都以华语交谈。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