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星期四

《论缅甸华文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第十二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主旨发言


2017/12/13 缅甸《胞波网》

——李祖清



缅甸华人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历经艰辛,艰苦坚持搞华文教育。老一辈华人,冒着各种风险(当时在缅甸甚至有坐牢的风险),不畏艰难,不为私利,出钱出力,大力推广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其初衷就是“热爱祖籍国、留住祖籍的根、促进中缅友好关系、在海外生存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海外华文教育的生存发展却也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战与冲击。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但又‘不忘初心’是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 缅甸华校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缅甸传统华校面临生源被分流,生源短缺的挑战,究其原因,分析如下:1.聘用(100%)中国(母语)教师的新华校势力壮大;2.教英语,有西方‘Native speaker’母语教师的‘国际学院’雨后春笋式出现;3.政府颁布‘私立学校法’以后,国民教育体系的私立学校大量涌现;4.缅甸教育政策调整改变,政府国民基础教育高等院校改善了教学环境,大家更加重视国民教育的学习;5.年轻一代更加重视学后出路以及实用问题的解决。

华校生源下降让华校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 福庆学校的造血模式

菲律宾华文教育界黄端铭先生在多个场合将华校引进中国外派教师称之为‘输血’工程,培养当地本土教师为‘造血’工程。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因为‘输血’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仅仅是为‘造血’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输血’的最终目标仍然应该是‘造血’,因为只有‘造血’方能维持生命,长期生存。

跟其他华校一样,建校20余年历史的曼德勒福庆学校,也面临‘输血’与‘造血’两大问题,但是福庆模式更着重偏向于‘造血’。

培养本土教师为宗旨

直至目前福庆拥有获中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本土教师4位,获中国硕士学位(大部分为‘汉硕’)者达40余名;另外有37名本土汉语教师经国家汉办审核,被列入国家汉办的‘海外志愿者本土汉语教师’的体系内;还有1名‘核心教师’,6名‘本土汉语教师’(共7名),得到中国国家汉办的任用(受薪),正式成为国家汉办的‘本土汉语教师’;福庆孔子课堂打造成拥有规模庞大的本土教师队伍,在世界范围内,(至目前为止)实属罕见。

本土教师就业为目标

福庆培养大批高学历本土汉语教师,以重视本土教师的就业为最终目标。与目前部分华校使得本土教师‘寒酸隐退(被淘汰)’的现象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学习汉语(华文中文)最终目标即是要创造庞大的就业机会,让学习者(无论是华人还是非华人)感觉到学习中文的优越感。假如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汉语国际推广’、‘开展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等(口号式的)目标,形同虚设,又有何用?

目前福庆孔子课堂为百余名教师创造了就业机会:福庆校本部30余名、寺庙教学点47名、高等院校、私立学校、职业教学点20余名,本土教师共百余名;同时,学校设有‘人力资源处’,专为毕业学生寻找就业机会。有福庆师生就业的单位:驻缅甸中国使馆、总领馆、中石油、东航、各大小宾馆、曼德勒及周边医院、其他大小企业。。。福庆不仅是(汉语)教学中心也是人力资源中心。

为本土教师拓新市场

面对新时代华校生源受到冲击的新情况,福庆学校孔子课堂,为了确保本土教师的就业机会,开始寻找开拓新的(汉语教学)市场。

2010年开始,利用高学历本土教师,将本土教师外派至曼德勒市以外的其他城市教学点,至目前有福庆外派本土教师的汉语教学点共52个,其中包括11个华校、22个寺庙学校、2个基督教堂、10所大学、2个私立中学、一个国际学院、数个职业中心(其中包括为中资企业工厂培养员工的中心)。汉语教学影响力在扩大,由单纯的华人社区,走入主流社会。福庆的汉语教学市场得以扩展,汉语国际传播得以推广,为百余名本土汉语教师创造了就业机会。

面对新的挑战,福庆学校了解到,再沿袭旧规走‘传统华校模式’已经存在巨大‘危机感’。于是为面对新的挑战而寻找新的发展途径:1.必须走出‘华人小圈子’,因为新华校的出现,生源分流现象在所难免;2.必须扩大汉语教学的市场,华人人口毕竟有限,只有面向‘非华人’的市场,才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3.向寺庙学校开展汉语教学,一方面突破了‘华人圈’的小范围,一方面促进了民间交流公共外交,影响深远;4.汉语教学向高等院校、私立学校、国际学院主动‘进军’,‘送教上门’更加扩大了汉语教学市场;5.汉语教学与职业教学挂钩,一方面扩大了汉语教学的市场,另一方面满足了当地社会的需求,更解决了学生学后出路问题,是一举多得的最好方式。

福庆学校由于寻找了新的途径,在其他传统华校面临新的挑战,逐渐‘走下坡路’之际,福庆却得以重新抬头。传统华校生源普遍削减50%-60%之际(福庆华裔生源也不例外),福庆学校孔子课堂的生源却增长400%-500%4-5倍,目前福庆学生人数达3000-4000名);传统华校本土教师人数在逐步削减(被淘汰)之际,福庆的本土教师人数却增长200%2倍,达百余名)。
三、 融入主流促一带一路(介绍新三教)

本校办学方针升级版

近年来,无论在华文教育还是在汉语教学领域,都有一个关键词称为‘三教’,即指‘教师、教材、教学法’,原因也很简单,在教育当中,这三项是缺一不可。自1999年本校(福庆学校)首次参加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进入‘国际共同体’之后,每次在有关华教或汉教的会议上,几乎每一个国家与地区‘叫苦连连’的依然是这‘三教’!‘教师短缺’、‘教材没有’。。。就更谈不上‘教学法’了。所幸本校努力这十多二十年后,这三教问题基本上已经不再是‘问题’,于是在2013年学校二十周年校庆之际,本校提出了自己的‘三化’:‘(教师)本土化、(教材)国际化’、(教学法)现代化’的新口号。因为本校拥有规模庞大的100%的本土教师队伍,而且都是高学历(40余名硕士、4名博士),采用国际化的‘第二语言汉语教材’,利用最新颖的教学设施上课(如:电脑课件)。以上‘三化’是本校自2008年挂牌孔子课堂后提出的‘人人学汉语、轻松学习、成就未来’口号的‘升级版’。20177月国家汉办领导郭娇阳处长亲临本校视察,听完本校的近年来发展情况后,又给本校加一个‘三化’的再次‘升级版’:‘对象多元化、合作多样化、人文双向化’。由于本校教学对象是‘人人学汉语’,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任何人都能学汉语,所以对象是多元化的;本校的合作伙伴十分广:缅中友协、华助中心、缅北中华商会、中缅两国各大院校。。。合作多样化也是无可非议;本校不仅重视中华文化的推广传播,同时也注重将缅甸文化‘反传’给中国人,(如:本校编写了《入缅指南》)真正达到‘让缅甸人了解中国,让中国人了解缅甸’的作用,这即是‘人文双向化’的意义。

本校在以上口号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后,再次提出更高更适合时代需求的口号与方针,最新版本的即是‘新三教’:‘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汉语国际已经走入‘新三教’时期。福庆办学方针的升级,实际上都朝着一个新的方向迈进: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在缅甸的实施。

造友好使者社会精英

福庆执着地坚持‘以本土教师为主’的方针,除了保障了本土教师的就业,对当地社会还起到许多正面的影响。最重要的,本土教师精通中缅语言文化,成为中缅友好关系使者桥梁者,非本土教师莫属。

到寺庙学校任教,除了掌握汉语的各种元素,最重要的必须了解缅甸佛教的各种礼节。与校长高僧接触,方能顺利。因此寺庙教学点只能使用本土教师;进入高等院校,由于属于缅甸教育部高教局管辖,是政府机构,必须是本土教师才方便,而在大学任教,又必须考虑高学历。福庆拥有高学历本土教师;为促进两国公共外交民间交流,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馆每年安排多类主流社会人士访华。有记者、作家、学者、艺人、更有僧侣,陪团者都是福庆本土教师;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如:第九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经常特邀缅甸主流社会人士参加,有政府官员、有议员代表、有友协领导、有社会精英,每次活动必须有中缅翻译,而这重任,只有福庆本土教师方能胜任;为中国发声,成为中国在缅甸争取话语权的重要环节,中国很多宣传刊物,都用缅语,或者中缅双语进行宣传,只有懂中缅双语者本土教师才能胜任翻译;缅中友好协会、缅甸留学中国校友会、《胞波网》等民间组织,除了缅人以及华人,还必须有懂中缅双语者,这一需求仍然非福庆本土教师莫属;总之,‘福庆人’不仅是得力称职的汉语本土教师,同时还打造成为两国桥梁、友好使者、社会精英,成为‘一带一路’实施的真正推动者。

小结:

总之,本校的办学理念根据缅甸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需求,不断在进行升级,已经完全解决了‘传统观念’的‘三教问题(教师、教材、教学法)’,走上了新的‘三教(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新型目标。其‘特色’表现在汉语不仅仅属于‘华人群体’,而是面向主流社会,因此可以造福主流,造福社会,为社会培养真正需要之人才资源,为缅甸当地服务,为‘一带一路’服务,真正起到促进缅中友好关系的桥梁使者的积极作用。

四、 不忘初心持续性发展

想当年,前辈们创校之际,不畏艰难,不为私利,出钱出力,大力推广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其初衷就是“热爱祖籍国、留住祖籍的根、促进中缅友好关系、在当地生存发展”。

热爱祖籍国

福庆学校自豪地说,“我们是最早最坚定‘树五星旗’的红色根据地。” 热爱祖籍国是天经地义的使命。上世纪50年代,学校的前身‘华侨学校’培养了大批佼佼者,遍布神州大地;90年代‘复办’学校最初的口号是周恩来总理当年的教导“面向当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如今,福庆的这一‘爱国的初心’永远不变!

留住祖籍的根

90年代‘复办’学校之际,福建同乡会的侨领们的‘初衷’即是:‘留住祖籍的根’!因为没有华文教育,就要丧失后代,前辈侨领们就是抱着这样的初衷,冒着许多风险,再次创办华校。今天回想起来,我们不仅达到了这样的目标,‘捡回了’一批又一批的后代,同时,我们还让非华人群体学会了汉语,懂得中华文化,获得了高学历,造福社会,打造美好的未来。

促进中缅友好关系

我们常说“最希望中缅友好巩固发展者非在缅华人莫属!”因为前辈们的敦敦教导,我们刻骨铭心:“祖籍国是娘家,所在国是婆家”这一形象的比喻,我们永远铭记在心!福庆不负前辈们的期望,‘福庆人’成为促进中缅友好胞波情的使者桥梁,有目共睹!

在当地长期生存发展

‘华人到了海外,就把海外当着故乡’长期生存当地,并且‘融入回馈当地’是中国领导人由习主席到侨联副主席的殷切期望。不久前在第九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在开幕式上讲话时再次提到:“实现中国、住在国和自身发展三方共赢”意义深刻,让人刻骨铭心。

福庆学校的顺时代潮流的办学方针‘新三教’: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即是为华人在当地长期生存发展,融入主流、回馈社会,而定下的新目标。

我们一定‘不忘初心’,坚持前辈们的不畏艰难,不为私利的坚定信念,将华文教育助力‘一带一路’在缅甸的实施,而做最大的努力!

(胞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