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星期二

我在开明蒙台梭利三语学校的支教生活



2018/03/20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支援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历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中国各省都有为数不多的中国外派教师走出国门,前往东南亚、欧洲等不同国家任教。

出国支教这件事,不那么简单,不那么容易。

首先,得说服自己,克服莫大的孤独、彷徨和寂寞的心情。

对平时生活有规律,对外面的世界不很了解的大多数中国外派教师而言,当他们背着重重的行囊走出国门,走向异国他乡,飞机降落到别国土地的那一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上,当时的心情不是用文字能够表达出来的。

语言不通,英文也不是处处管用,感觉自己活像一只不会游泳的小鸡,被抛到无边无际的大海,不知该往哪扑腾。

一切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体验,人群中的孤单、盛宴里的冷清,人变得特别敏感,像刺猬也像考拉,有时很变态,有时很恬静。

于我而言,平复这种超级孤独与寂寞彷徨的最佳良方是读书、写作、研究文化经典。这三件事可以对抗所有负面情感,将自己从任何不良情绪中解救出来,达到禅修禅定的境界。

我来印尼不久正赶上圣诞放假。近二十天假期,我独自一人窝在公寓,以每天五千字的死命令,夜以继日胜利完成十二万字书稿《读孝经 明至理》。每天,黎明即起,煮一锅米粥,炒一碟青菜,煎两个鸡蛋,吃完了写,写饿了再吃,基本是一天两餐加一大杯浓咖啡。

这样的闭关式生活,恐怕没有几人能受得了,而我,很享受这种状态。国内的一切喧嚣都与我无关,蓦然发现,吵杂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那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而禅定、禅修却能体悟出生命的戒、定、真、香。

我所在的印尼泗水开明蒙台梭利三语学校是一所刚创建的华校。几个德高望重的华社贤达,通过实业独善自身后不忘将华语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他们对祖籍国的这份情,他们对华文教育倾注的这片心,纵是铁石心肠也会动容。

我所在的开明蒙台梭利三语学校,校董是泗水华贤张兆恩先生。这位与我父亲同年龄段,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的七尺男儿,不仅操持着国内外自己的公司,还要分身投入到学校的创建和发展。这个一眼看过去就特别踏实稳当给人超级安全感的好男人,为了创办开明蒙台梭利三语学校,不仅吃了很多苦,也受了很多委屈。夫人陈淑莲女士谈到夫君在学校创建过程中所受的艰难困苦、委曲求全,常常禁不住泪洒当场。

我们中国有一句现代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噙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陈淑莲女士之所以为开明蒙台梭利三语学校几度泪落,除了对夫君的深切疼惜,更多的是对华文教育事业的深深热爱。

这样的华贤校董、这样的华教情怀、这样美好的校园,怎不令我这个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中国教师深深感动?怎不让我这个中国外派教师升起鞠躬尽瘁之心?

先贤王安石有经典语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来到泗水,放下行囊的我全身心投入工作。从了解印尼文化入手,慢慢了解开明联谊会发展史,再到渐渐明了开明蒙台梭利三语学校创校历程,我渐渐爱上了这所新创建的学校,一种从未有过的校兴我兴、校荣我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美好的开明蒙台梭利三语学校、为家人般情深义厚的张兆恩夫妇,中国教师定当倾心竭力、一心一意!

(文/乌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