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6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446 辑



宪法保障母语教育


2014/10/6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华小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为一个不爭的事实,但令人愤怒的是,华小总会被一些政治人物当成政治课题,公开质疑其地位。

发表这些言论的政治人物,往往是来自执政党的领袖;近来对华小发表负面言论的,就有首相署副部长拉查里与八打灵再也北区区部副主席莫哈末阿兹里,前者认为增建华小破坏国民团结,后者则发表“关闭华小”言论。

应有理性探討

尤其每当巫统快要举行代表大会之际,总会有不少人发表偏激性言论,且很多都冲著华人的財富、教育和媒体而来,再加上支持者和媒体加油加醋,使到种族之间產生磨擦甚至衝突。

联邦宪法第152a)及(b)条款明文保障母语教育,因此,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公开质疑华小的地位,而且在国家发展建设史上,华小对国家和教育的贡献,不能轻易被否定。国家教育大蓝图也已明確保証华小的存在。

每个人有言论自由,政治人物可以探討多元教育的利与弊,但必须是理性和有理据,以及愿意接受坦诚交流的;任何人以盲目及不合逻辑的理由要求废除华小,显然就是带有强烈政治目的,而非由教育出发的就事论事。

关注过火言论

尤其巫统身为执政党成员,其领袖在发言前,都必须慎言,不能隨意发表有违国家政策和联邦宪法的言论,华小的地位受到政府认同,盲目攻击华小不只伤害华人感受,也衝击国阵华基成员党的努力,更不利于国民团结。巫统高层领导人应该正视这种口不择言的现象,以党纪对付之。此外,警方也有必要关注伤害別族情绪的过火言论。

多元化的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培育出能够掌握多语的国民人才,让我国具有更强的国际竞爭优势,而这样的优势,应该被视作国民最珍贵的资產,不可被不良政客恣意消费。

 

夹缝生存有原则


2014-10-06 光明日报/评论版

~作者:戴志强
 

巫统一个小头目喊出“关闭华小”的话,马华和民政党比火箭的反应还要快,口诛笔伐,唯恐打得不够力而落人话柄。有这样的盟友,两党完全可以体会到行动党被伊斯兰党保守派背后插刀的痛。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多元教育系统始终是一些巫统人眼中“破坏国民团结”的眼中钉,允许华小继续生存已是最后底线,要增建华小和独中简直是“得寸进尺”。

自从上届大选过后,巫统报章喊出“华人还要甚么”的质问,巫统內部就不断浮现收回种种对华社的“恩赐”,关闭华小只是其中一个“惩罚”的建议,反正巫统人对煽动法令有“免疫力”,提出甚么建议都被视为“脑力激荡”,而不是煽动。

批准微型华小迁校,或是纳吉政府批出一间私立国中,已是让华教发展有所前进的一种“突破性创意”,让夹缝中的华教能够找到一个缺口来生长。

因此,一些华教中人很珍惜这些缺口,把它视为得来不易的成果,纵使关丹中华中学名不正、言不顺,还是有人全盘笑纳,见好就收。

爭取修改批文一事已经吵了一两年,纳吉和慕尤丁不可能听不到,但两人所能做到的是一再作出承诺和保证,却不能一劳永逸的修改批文,明白人当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华社要就让步接受政府在目前底线之內所能给的方便,再不然就拉倒。

“你有压力,我都有压力”,这是巫统领导人的处境,华社要如何自处,见仁见智。目前华社的意见严重分裂,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一个结果,反而是相骂无好口。

依当前的局势,华教人不应自我矮化,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关闭华小是不可能的事,但为难华教是不爭的事实。华教人的疑虑並不是杯弓蛇影、故步自封,而是歷史里太多不堪回首的教训。

有些人认为华社不应一直回看和停留在过去,但事实上,2020年都快来了,今时今日还有巫统人提出关闭华小,这不是歷史故事。

在夹缝中生存要有创意,在小节上能屈能伸,但同样要有原则,在大节上不退不让。甚么是小节,甚么是大节,族魂林连玉早已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光明日报泼墨文:戴志强)

 

刘志文喊话错选平台


2014/10/2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许万忠
 

928日上午,刘志文在马六甲三宝山顶峰,说了不切题、不尊重主办团体的话。

刘志文是华总副主席,当天是在甲华堂青主办的《三山九九重阳登高》祭祀活动中致词。总会长方天兴非常重视这项活动,过去几年都亲自出席,今年因有约在先,忍痛缺席,由副主席刘志文替代。

始办于2007年的《三山九九重阳登高》,每年重阳节前后在三宝山顶峰举行,今年已经进入第8届。这项闻名遐邇的常年活动是甲华堂青的品牌,得到母会、华团、华社的全力支援。华社是以过节心情迎接这一天,携老扶幼大清早登山之外,还响应工委会號召,身穿红色T恤。每年这天,一眼望去,三宝山红彤彤一片,甚是壮观。

重阳登高是华人传统习俗,已有逾千年歷史;重阳节有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意义,更有饮水思源,不忘本的特质。改称「老人节」以来,添加了孝亲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元素,丰硕了內涵,使重阳登高成为老少咸宜的活动。

《三山九九重阳登高》在三宝山顶峰举行,有凸出三宝山文化財富的价值和地位的作用,也有提醒华社时刻关注三宝山,捍卫三宝山完整主权,彻底粉碎「三宝山不祥」歪论的重大意义。每年的活动,都由专人擬出与怀念先人、发扬优良传统、慎终追远有关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天道德彰,国泰民安」。

祭祀仪式是活动的重头戏,除了必有的朗读祭文,还有庄严的祭拜天地与先人仪式。今年,甲华堂青安排了3位主祭,包括刘志文。

单只重阳登高、慎终追远、捍卫三宝山和主题这几点,就有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遗憾的是:以华总代表和主祭人身份致词的刘志文,仅仅点到为止,却集中火力,毫不留情抨击董总二位高层领导,公开要二人引咎辞职。语气强烈,措辞严厉,一副横戈跃马高姿態。

刘志文分明以华总副主席身份发言,却对记者说是「个人立场」。搞不清自己身份,不瞭解活动內涵,难怪口出狂言,被评为「狂妄自大」。

刘志文是森华堂主席,他要发表个人意见,尽可以在森州芙蓉举行记者会发表高论,怎能利用《三山九九重阳登高》平台,做个人发泄来逞英雄?

华总今年会员大会通过的提案之一,是「吁请独中工委会允许关中报考统考」,语气温和,没有针锋相对。刘志文的发言,已经违反了大会精神。

刘志文说:「在华教斗士已故拿督沈慕羽生长的地方发表这些言论,是希望沈老『泉下有知』。」这些话,足以显示刘志文对沈老的为人、作风和性格,是不瞭解的。沈老饱读诗书,温文尔雅,从不严词厉色责人。沈老对甲华堂沉沦期间的倒行逆施痛心疾首,却只是轻描淡写说「这么做,不好。」

沈老视三宝山为民族文化圣山,果真泉下有知,对刘志文在文化圣山的狂妄发言,必定掩耳而逃,大呼「孺子不可教!」

甲华堂主席陈南益过后对记者说的话,就很得体。他说:「华团华社不要在关中课题上选边站,否则就会导致华族姐妹情谊的裂痕扩大及把问题复杂化。」

幸好有这番话,否则,今年的重阳登高,必因刘志文的玷污而逊色。

 

独中教育勿只重成绩


2014/10/2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黄燕娣
 

身为家长及老师,我喜欢独中的办学方针及教学制度,有弹性、有特色,不需隨鸡起舞。可是,隨著时代的演变及功利主义的抬头,独中办学宗旨也开始令人担忧。 某些独中领导层为了增加学生人数,为了满足家长期望,为了打响学校声誉,在办学及收生方面已开始走向精英化教育,讲求排名、奖项、成绩。因此,那些成绩不佳或基础不稳的小六生,可能天赋还未被发掘,却因入学考试不理想被排挤在独中门外。

回顾七八十年代,每间独中到了学期將要结束前,教师都会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去招生,並使出浑身解数说服家长把孩子送进来。同时收留了不少政府考试的落榜生,因为当年初三在政府检定考试中,国文不及格是不能升高中的,也收了少数的超龄生,更栽培了不少懂得饮水思源的独中生。

认识独中由来背景

当年的老师除了教书本知识给学生外,也经常跟学生谈论华文教育课题,让学生认识独中的由来及展望。那个年代,独中筹款运动是家常便饭的事,几乎每年都在筹募建校基金,它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胆量,也教会了学生懂得付出、感恩和培养爱校的精神。甚至有些独中校舍的一瓦一砖是由师生一起动手建造,舞狮筹款器材由师生一起製作,落髮运动、义卖活动等由家长及孩子一起出动。有付出就有感受,有感受就有爱,有爱就会珍惜,懂得珍惜就有回馈之心。

隨著时代的演变,独中课程越来越多样化,许多学校都往学术方向走,追求学生在各项比赛中的名次,成绩考取多少个A及毕业生的升学率。所以使得很多学生对独中的背景瞭解不多,对已故华教斗士也认识不够,包括年轻一代的老师也是如此。

若每所独中都往精英化的办学宗旨走,那些考不进独中的后进生將失去学习母语或认识独中的机会,而那些很会考试,没在建设上付出的优秀生,待他们毕业多年后对母校又有多少感情,他们会不会有饮水思源的情怀,这是我们要正视的。笔者忧心的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再过数十年,能在经济上大力支援独中的独中生能有几人?这就有待老师在拼学生的学业成绩时,勿忽略了人文素养的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