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统代表又玩华教课题
2014/10/10 光华日报/言论版
~文:林大刀
巫统一年一度的中央代表大会即将举行,跟往常一样,总是有些博上位的巫统地方领袖趁此时机发表极具煽动性质的极端言论,通过打压非土著、触动非土著敏感神经的方式,向巫统中央代表展示他们的“英雄气概”。这已经形成一种不良风气,但由于他们有“免死金牌”,连警方都不愿插手,煽动法令在这时刻显得相当讽刺。
还有更令人民泄气的,是当政者接二连三对那些发表极端言论的马来群体领导人释出善意,被外界认为这形同包庇及纵容他们继续更嚣张的发表撕裂大马社会族群融洽的谈话及行为;同样的言论若由其他人发表,可能会被煽动法令对付,而他们却安然无恙,甚至还被尊为族群英雄;如此明目张胆的双重标准,实在接受不来。
这次巫统代表大会,被故意提出来哗众取宠的,自然就是要求讨论“关闭华文小学”课题了。
巫统八打灵北区区部署理主席阿兹里表示,下个月举行的巫统中央代表大会应该辩论是否关闭华文小学。华社为此哗然,纷纷站出来谴责,也向警方报案指控,要求警方援引煽动法令对付阿兹里。
但是雪邦警区主任莫哈末尤索夫却表示:由于巫统八打灵再也北区区部署理主席阿兹里并没“公开呼吁”关闭华小,只是“建议”给巫统大会辩论这项课题,所以不构成煽动罪。
向报界公开发表的言论,原来还不算是“公开呼吁”,真是令人大开眼界。看了当权者的处理手法,如何教人信服?当政者这么干,只能再一次让人民看到他们权力傲慢的真面目,即使经过308及505两次全国大选的洗礼,看来巫统仍然没有从狭隘的种族主义里走出来。
而更令华人啼笑皆非的,是国阵两大华基政党马华与民政的反应。尤其是针对“关闭华小”的极端煽动言论,民政党全国主席竟然说:“不要理会他”。简单一句轻描淡写,浑然不知“温水煮青蛙”的危机又来了。
不再抱有过高期望
而马华这一次本来是想好好表演的。马华一些地方领袖向警方报案,同时开口斥责巫统地方领袖,马华署理总会长又一次说“首相认同”华小地位不受挑战,又一次喊着“与华小共存亡”的口号。
当然,华社对于马华的热烈表现,一般都抱持怀疑的态度。无他,只因为马华过去的种种表现令华社不再对它抱有过高的期望。
且不说马华505之前信誓旦旦说什么“大选成绩若比308更差就拒绝入阁当官”,大选后不到一年马上自己推翻承诺又入阁,华社对马华的一点点正面的评价都没有了;就说“与华小共存亡”这句口号吧。
马华设有教育局,505全国大选前还担任内阁副教育部长;华小师资年年短缺,成绩优异的华裔高材生不获国立大学录取的事件年年发生,现在发现马华连“华小师资短缺数据库”都不曾设立,你还相信马华“与华小共存亡”是玩真的?
所以马华才表演不了两天,巫统八打灵北区区部领袖阿兹里就直接斥责叫马华“闭嘴”了。他毫不客气的说,马华可以赢得国州席位都是因为马来票,不是华人票,马华没有资格代表华人发言,因为华人已经拒绝马华。与其插手巫统内部事务,不如想想要如何赢回华裔选票。
区区一个巫统区部领袖都这么不给脸,可见马华在国阵的地位多么不堪;已经积弱难返的马华,华社还能寄望些什么?
华小不应成为权斗工具
2014-10-10 星洲日报/观点
巫统八打灵再也北区署理主席莫哈末阿兹里突如其来指华小已成为反对党散播种族情绪及反政府的温床,提议今年11月举行的巫统代表大会辩论是否应“废除华小”的课题。离谱的是,巫统蕉赖区部主席赛阿里也接踵而至,指多源流教育体製造成种族不和,呼吁政府废除母语学校。儘管有关言论极度荒谬,仍获得半岛马来学生会和土权等马来组织的支持,反映了巫统一些党员的狂妄態度和狭隘偏激的思维。
政客操弄华教课题捞取政治资本在我国並非罕见,但近期不利华教的言论日益囂张,从前上诉庭法官莫哈末诺的“华淡小转成国民小学”建议,到首相署副部长拉查理及巫统怡保东区区部主席阿兹安发表的“停建华小”,再到阿兹里的“废除华小”言论,显然都不是孤立个案。
巫统內部的单元主义思维阴魂不散,无论是对巫统或国阵政府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更破坏国民的团结。更甚的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进步和更具竞爭力的国家,都鼓励子民掌握多种语言,我们的政治人物却继续沉迷於极端的单元主义思维,大马能否成为先进国,著实令人忧虑。
华小属於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师资、教学纲要还是教材,全符合教育部的课程网要,教材內容与国小同样提倡种族和谐与灌输忠君爱国思想,政客为捞取政治本钱而诬陷华小为反政府温床,无中生有,行径可耻。
我国联邦宪法第152条,也清楚阐明各族人民有使用、教导或学习母语的权益,剥夺这种权益乃是违宪犯法的行为。何况,目前华小60万学生之中,有15%即大约8万名是非华裔学生,这个数目也说明了华小並非国民团结的绊脚石,而是培育国家专才,吸引各族子弟就读的学校。
巫统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往往是敏感课题发酵的时机,有人为逞英雄,也有人为扯后腿,意图不一,但挑起种族课题往往刺激华社神经线。今次基层领袖將华小视为討伐目標,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反映巫统內部权斗问题加剧,山雨欲来风满楼。
前首相马哈迪不久前在部落格严词训斥纳吉,並声明撤回对纳吉的支持。此举犹如向巫统基层发出一个明確讯息,即可在11月的巫统大会上公开挑战纳吉。马哈迪退而不休,影响力犹在,旗下的虾兵蟹將,在这个时刻挑起“关闭华小”的课题,向纳吉施压的意味浓厚。
巫统基层领袖的言论,固然不能代表政府的立场,但“关闭华小”触及华社的敏感神经,引起华社不满和愤慨。首相纳吉和身兼教育部长的副首相慕尤丁不能保持沉默,必须公开声明维护华小的地位,以阻止有关课题继续发酵。此外,有关当局也应援引煽动法令调查和提控阿兹里等人,杀一儆百,方能杜绝种族主义者继续渲染极端言论。(星洲日报/星‧观点)
搜集资料争取权益
2014-10-09 南洋商报/社论
马华教育咨询委员会7日召开第三次会议,议决设立一个由马华党人主导,校长职工会从旁协助,马华教育中心全面配合的华小资料库(下称资料库),以便搜集国内华小眼下的师资情况及资料,作为往后跟教育部谈判时可派上用场的实质数据。
掌管这个咨询委员会的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魏家祥博士指出,资料库的成立十分重要,有了全面的资料及完整的数据,才能对症下药,才可全面解决华小的师资短缺问题。
华小问题一箩筐,师资短缺则是其中一个周而复始,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国内华小的老问题,往积极的角度想,资料库的设立对解决师资短缺能带来一定的帮助,最低限度在跟教育部斡旋时,不会因为资料和数据的不足而陷入手忙脚乱的窘境。
机会永远只落在有准备的人身上。有了完整可靠的数据,马华才能有效地跟教育部就华小师资问题进行争取及洽商,但资料库的设立会否面对阻滞,仍胥视国内华小的反应。
5‧05大选后,马华来到了在教育部没有任何代表(副部长)的时代,尽管如此,华社一般上仍将解决华小问题的希望寄托于马华,在这个情况下,要是无法有效掌握相关资料,马华在处理华小问题时必将比以往更加力不从心。
国内华小应该鼎力支持资料库的设立,各华小校长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若校长不肯给予全面配合,资料库将因为掌握不到华小师资的实质数据而形同虚设。
资料库的功能,将建立在资料来源的准确性,任何误差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教育部的资料有问题,大不了设法纠正,可一旦马华所提供的数据有误,则将严重影响其日后继续跟教育部交涉的威信。
其实,除了教育,马华在处理其他华社课题上,同样可以设立各领域的资料库,以便在与政府当局进行争取时,能够掌握准确无误的相关资料,从而提升谈判成果。
人寿保险代理员最讲究的销售法则,就是在每宗生意的兜售前,都会进行认真的资料搜索(facts finding),因为有了完善的事前准备,才可达到更理想的成交率。
这个简单的道理,放在政治工作上同样行得通,尤其是面对一切照章行事和事事讲求数据的政府部门官员,没有准确的资料在手,任何谈判或交涉都可被视为是草率的。
当然,资料搜索看似容易,却实非易事,只不过世事难有不劳而获,任何收获都需要耕耘,而耕耘的方法不一而足,有时候还得靠各人的睿智。
华教发展靠分工
2014-10-07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黄圣铭
我国华教有今天的规模和发展,依靠的是全体华人的自强不息与分工合作。
两个世纪前,华人先贤就已创办华校,掀开华教序幕。为了建设华文教育,大家不分彼此,出力出钱,各尽其能,以致有了私塾到新式学堂,再到现代化华校,以至现在的1千多所华小,62所独中和3所华文高校;其中多少教师青春化泥,厚德载物,润物细无声;多少董事和捐款人奉献所有却藉藉无闻;多少家长节衣缩食把孩子送去付费的华校,无怨无悔,即使独中陷入发展低潮,他们也不离不弃;最现实的例子是关中的家长,在关中创校的艰难时刻,毅然把孩子送去关中,以实际行动支持这所新的华文中学;上述者的付出,维持了华教的生存与发展,他们的角色无可取代。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群眾有时候会盲目和无所適从,因此我们也不能没有领袖,而幸运的我们確有好的华教领袖,他们胸怀开阔,走在群眾前面,凝聚华社力量搞开创和建设。虽然如此我们也毋需过份强调领袖或其所代表的团体的作用或功绩,因为这很容易形成个人崇拜和团体崇拜,抹煞其他人和其他团体的贡献,造成负面影响。爱因斯坦也告诫我们,独裁领袖是可怕的,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痛苦,因此要推崇和建设民主制度,可以制约领袖的权力,决定领袖的去留。
我们其实也应该重视华教机构的民主建设,使其领袖更具民意,华教工作者和家长及广大捐款人可决定他们的去留;否则的话,华教內部会纠纷不断,內耗旷日持久,精气神受损,活力不再。
我们也不能忽略族裔政党的作用。从民族文化和母语教育角度看,族裔政党靠族群的支持而存在,因此必定会关注和爭取族群权益,包括教育和文化权益。华教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排除或漠视华基政党对政府教育政策的制约与监督的作用和贡献。
我们也不能忘记媒体人在华教发展上做出的重大贡献。华文媒体广泛报道华教新闻和信息,记录了华教各时期的大小事件,成为华文教育的重要史料。
总而言之,学生家长、教师、董事会和捐款人及其他华团、华基政党及华文媒体就像人的五官,若各司其职,必定五官端正;若有一方要居功,不愿与其它部份合作,那华教的面目必定让人遗憾,甚至被人取笑。(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黄圣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