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马来人的首相,还是马来西亚人的首相?
2014/10/16 光华日报/言论版
~文:林大刀
今天的专栏,在进入主题之前,林大刀先让大家重温一段历史。
话说马来西亚独中统考,在当时的副首相兼教育部长马哈迪的警告之下,于1975年12月11日至15日一共5天,在东西马42个考场顺利完成。
根据董总的文献记载,当时马哈迪非常不悦,他召开了教育部考试局、咨询顾问等的会议,讨论如何对付。大家都对读书不准考试很有看法,马哈迪医生认为统考没有通过考试局不对。有人问,国内是否也有考试不是考试局主办的?答复是LCCI考试就不是考试局举办的,是不是也一律禁止呢,否则就是双重标准。
在众说纷纭之际,一位洋顾问发言打动了马哈迪医生,他说:“部长阁下,你是副首相了,是坐二望一的人,你是准备做马来人的首相呢,还是当马来西亚人的首相?华人社会辛辛苦苦经营华文教育,对国家是有利的,打压它对你的形象很不利。”
马哈迪医生动容道,奈何话已出口,如何收科?最后结论是把统考定位为“独中的内部考试,只准独中生与考,如有个别人士与考,便可以对付”。
把独中统考定位为独中内部的考试,这在1980年9月6、7日,由睦邻计划及团结局在波德申联邦酒店与董教总代表交流会上,大马教育总监丹斯里慕勒(Tan Sri Murad)亲口证实的。
林大刀重提此事,除了想再一次提醒那些意图抹黑董总,污蔑董总不肯让关丹中华私立国中生报考统考;却不敢向教育局申请一纸批文的某些华团领袖;继续指鹿为马混淆视听的行为和言论是非常无耻及不负责任。林大刀的重点在于这一句:“你是准备做马来人的首相呢,还是当马来西亚人的首相?”
这句话今天用在首相纳吉身上,依然可圈可点。
首相兼国阵主席纳吉在505全国大选、华裔选民支持率跌至谷底后直指是“华人海啸”。在主持马华中央代表大会开幕时说:华裔不能一边厢向国阵提出要求,另一边厢却支持行动党和民联。他承诺会在日后为华社做更多事情,但华社却必须支持国阵。
而马华的王赛之也公开表示。2015年度财政预算案是一个含有惩罚华裔含义的预算案,以报复华裔不支持国阵的后果。
种族宗教撕裂族群
那,容许林大刀反问纳吉先生,1999年及2004年的全国大选,华裔选民没有支持国阵吗?1999年大选,由于发生安华被革职事件导致马来社群严重分裂,若非华裔选民一面倒支持国阵,国阵很可能已经垮台了。
但是国阵在依靠华社支持过关之后,马哈迪是怎样对待华社的?他把提呈“大选诉求”的2千多个华团痛骂为共产党般的邪恶,在广大华社眼中,这形同国阵过桥抽板,忘恩负义。尤其在马哈迪退位若干年后重提往事,竟然直言不讳,承认当年大选前之所以承诺“原则上接受华团大选诉求”其实只是为了骗取华裔选票,力保国阵过关。马哈迪的“坦白招供”,教华社情何以堪?
2004年,新上台的阿都拉同样获得华裔选民几乎一面倒的支持,结果华社得到什么?得到的是当年的巫青团长希山慕丁在巫统中央代表大会上举剑威胁;得到的是凯里不断重复马来人优先、必须重新延续新经济政策;得到的是巫统各级领袖不断的挑衅打压;若非如此,也不会在2008年大选刮起了史无前例的政治大海啸。
308过后的国阵政府不但没有推出修补各族裂缝鸿沟的亲善团结政策,反而更助长了极端种族宗教主义者进一步撕裂族群,于是去年的505全国大选,反国阵的海啸更凶猛;超过80%的华裔选票投给了民联。这令纳吉更尴尬,没有了非土著的强力支持,“你是准备做马来人的首相呢,还是当马来西亚人的首相?”这句话,显得相当讽刺。
纳吉先生,你要华社支持国阵,否则别提出要求。同样的,华社也可以对你大声的说,国阵必须公平对待华社,否则别想华裔选票回流国阵。华社要的是什么,其实纳吉先生清楚得很,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不是都说了“纳吉先生最了解华社”了吗?
怎样的单一源流学校?
2014-10-16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1978年,沙巴巫统国会议员麦柯汀在国会发言时建议关闭华文学校,因为已触及禁止谈论的敏感课题(其他如马来人特权、马来语作为唯一国语、非马来人的公民权也属禁止谈论,即使在国会里也不可谈),当时的执法单位公正严明,无畏无私,以煽动法令控告他,法庭判他罪成罚款,但他侥幸保住国会议员资格。
吉隆坡蕉赖巫统区部主席赛阿里“废除多源流学校”的谈话与“关闭华小、国小、淡小”这句话有什么不同?抑或当年禁止谈论的敏感课题已解禁,可公开讨论了?
这可须由警方和总检察署判定。
不过,赛阿里说新加坡实施单一源流学校已成功把不同种族团结起来,这点却让在下“灵机一动”,心想,我们有必要推行单一源流学校的话,那就应该仿效新加坡的做法。
应效法狮城用英文
当新加坡决定推行单一源流学校时,人民行动党多名领袖解释,如果因为华人占多数而列华校为单一源流学校,那不但有恃众凌寡之嫌,也不符公平原则,且必令巫印人疑惧这是同化政策,他们必矢死反对,这样就不可能塑造团结的国家,所以必须采用“中立”、位居第三者的英文学校为单一源流学校,而英文又是当时最重要最“有用”的语文,各族都通晓英文既有利沟通,又很“有用”。果然,新加坡各族都能接受这样的折衷安排。
如果我们也要推行单一源流学校,那就须仿效新加坡,以英校为唯一源流学校,但国语与母语为必修科,相信各族都能接受,因为这类型学校的学生既可掌握到一些领袖极力推崇的英文,又没有忽略国语,又可学习母语。
华小最受各族欢迎
但这类型学校有个缺点,就是巫印裔学生会略为吃亏,因为他们只能在这类型学校学习到英语、国语、淡语,华裔学生则学到国语,以及华英这两种当今最重要,最有用的语文,他们的竞争力自然比巫印裔略胜一筹,久而久之,巫印裔便逐渐落后于华人。
另一方面,华小的非华裔生占15%,是各源流小学不同种族学生比率最高的学校,证明华小最受各族欢迎与重视,因此我推荐第二类型的单一源流学校,这类型学校以华英语共为教学媒介语,国语和母语仍为必修科,各族学生都可在这类型学校学习到华英语和国语,这类型学校是新加坡单一源流学校的改良型,适合大马国情,中小学都按此办理,于是大家都能通晓至少三种重要语文,彼此都不会在语文能力方面吃亏。
办学必须顾及现实的要求,华英语是当今最重要的语文是事实,新加坡早已大力推动人民学习华语,不再偏重英文了。以后,唯有兼通华英语的人才能说得上是有竞争力的人,我国流外与留外人才绝大多数是华人,也正因为他们兼通华英双语,第二类型学校正好能培养兼通华英两种最重要语文的国民,但又没有忽略国语的地位。
以上两种类型的单一源流学校,赛阿里和他那些鼓吹单一源流学校的同志们,你们选哪一类型?
如果你们真心爱国家,爱民族,要看到自己的民族成为有强大竞争力的世界级民族,那么我建议你们采纳第二类型的单一源流学校。
华小不会妨碍国民团结
2014/10/17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林德胜
联邦宪法,清楚阐明母语学校及教育,受到联邦宪法的保护。里面的条文,也清楚解释国家语言既是马来语,得到国会所规定的法律规定一般使用的任何文本,但不能够禁止别人学习其他语言的机会。
自从拉查里华小妨碍国民团结的谬论后,又再有巫统基层党员,提出把华小存在的课题在巫统大会上讨论。当然,此番言论引起华裔同胞的严厉谴责。首相署部长兼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发表,首相表示华小不应该再次成为争议性的话题,因为华小已经被列入我国的教育体系。同时魏家祥也强调,巫统基层领袖不代表政府的立场。
华小存在,并不会妨碍国民团结。团结,并不能强与教育结合。当然,教育中的道德科目和公民科目,教导着每一个民族在多元文化的社会,可以相互容忍,一同进步。区分教育,并没有妨碍国民团结。原因是大多数华小淡小的学生,选择升上国民中学继续升学。在这个阶段中,不同种族之间可以有更深入的交流。
母语教育,从来都不该是政客的武器。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母语,才是发展国家的根基。全世界有许多人都在使用中文,中国以外学习中文的人口就已经接近4000万人。在美国,开设中文班的学校已经有600多所。曾经排华的印尼,也有1000多所中学开设中文班。中国的崛起,代表着中文逐渐受到社会的认可。
国内政客短见的思维,华小课题上的讨论,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也导致种族之间的矛盾加重。强行利用一些非常手段,来毁灭一个民族学习母语的机会,是一种极端的做法。所谓的一个马来西亚,是要在和平、和睦、和谐的情况下,共同为国家社稷而努力发展。一些政客们的极端且愚蠢的做法和言论,才是妨碍国民团结真正的原因。
MUET与拔苗助长的故事
2014-10-15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许文思
笔者在上週专栏不是都说了吗?英语有始至终都是大马教育制度里其中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死结。
在笔者专栏见报的第二天,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其2015年度財政预算案的第九十五点关於大专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第八措施里宣佈,明年起进入政府大学的马来西亚大学英文水平测试(MUET)最低资格从现有的第一级(Band
1),根据各个科系提昇至第二级至第四级不等。
目前,学生只需考获大马大学英文能力测验(MUET)的1级水平,就可入学。为了提昇大专生的英文能力大马政府在明年开始提高这项门槛。如那些欲申请报读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的学生需有大学英语能力测验2级水平。
至於那些欲申请报读热门科系如法律与医学课程,更需具备大学英语能力测验的4级水平,方可入学。同时,这些大学生需考获指定的大学英语能力测验水平,才能毕业。如那些选修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的大学生,需考获大学英语能力测验3方水平方可毕业。至於那些报读法律与医学课程的大学生,更必须选达到大马大学英文能力测验的5级水平,才可毕业。
对於是项“突如其来”注重绩效的英文教学措施,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读过拔苗助长的故事。
应从基本功下手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軻在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中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话说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一天,他终於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故事的教训说明任何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只会弄巧反拙,把事情弄得更糟!这可不是大马最新提昇英文平政策的最佳写照吗?
针对上述最新提昇英文平政策的后遗症,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校长拿督莫哈末慕达法就第一个跳出来指出,隨著政府规定明年起进入政府大学的马来西亚大学英文水平测试(MUET)最低资格从现有的第一级(Band
1)提昇至第二级(Band 2),会有很多学生不符標准,导致一些科系出现“空缺”的畸性情况。
这项让人啼笑皆非的政策再一次印证了我们的政治领袖依然不明白,欲提昇学生对一种语文的掌握,並不是单凭政治人物一厢情愿的建议,不管其动机是多么高尚,就可不顾客观因素,一蹴而成的。须知好动机,坏结果的错误政策比比皆是。摆在眼前是项最新提昇英文平政策將会是另一个劳民伤財,让后人引以为鉴的经典案例。
归根究底,在所有条件还未具足的情况下,从基本稳扎稳打的改善师资將加强学生对英文掌握能力等基本功下手,而不是欲速则不达的企图一夜之间扭转几十年的错误政策,才是与世界接轨的良策。
时至今日,我们的政治领袖对此基本常识的漠视,的確是件让人费夷所思,百思不解之迷。(光明日报/好评‧文:许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