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校的谬论
2014/10/28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罗汉洲
单源流教育体系能团结不同种族的人民?姑且撇开宪法保障各族拥有学习母语权利这点不谈,那些极力推动单元教育的人,请拿出实际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论点是正確的,不要空口说白话。
相反的,那些实施单源流教育体系的国家,人民闹分裂的例子却多得很。
比如西亚国家,它们一向实施单源流教育体系,就算不同国家,惟它们却有相同教学语文,彼此语文相通毫无障碍,可谓一个语言,一个民族,却不但国与国之间时常闹到兵戎相见,即使在国內,人民衝突也成了“家常便饭”。单元教育何曾能够团结人民?
英国是老牌的单元教育国家,如假包换的一个语言、一个民族兼一个文化,然而苏格兰差点就独立出去了;北爱尔兰也曾有宗教衝突,衝突时就杀人放火,彼此用相同的语言吶喊廝杀。
美国也是单元教育国家,黑人却受到白人歧视,白人並不因黑人会讲英语、写英文而公平对待他们,黑人白人之间的种族衝突无时无之。单元教育何曾能团结人民?
以华英文为教学媒介
新加坡实施单元教育,我国前首相马哈迪三番四次为该国马来人受到不公平对待抱打不平,指该国人民不团结。
新加坡各族都接受单元学校,因为它不是人口佔绝大多数的华人母语学校,而是当时最重要、最有用的英文学校,马来人和印度人免除了被同化之忧,也没有受到华人欺凌的感觉。
因此,我曾在另一篇稿中建议,如果我们非行单元教育不可,那就必须兼用当今最重要的华英文为教学媒介,列国语和母语为必修科,这是新加坡单元学校的改良版,採用这类型单元学校,学生可掌握国语,又通晓当今最重要的华英双语,我国人民乃成竞爭力强大的世界级人民。
华文教育优点与特徵不容被忽视
2014/10/28 星洲日报‧花城
~作者:李彪
我国政海又掀波澜,最近再有政治领袖发表“关闭华小”及“建议实施单一远流教育”的荒谬极端言论,试图挑起华社不安情绪。
这些口不择言的政治人物皆以国民团结课题为藉口,把矛头直指华小或华文教育身上。其实,他们的极端言行才是破坏国民团结的罪魁祸首。
这种与多元教育原则背道而驰的偏激思想言论犹如鸡蛋里挑骨头,歪曲多元教育的歷史意义,將华教冠以莫须有的罪名,抹杀华文教育,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公平吗?
或许这类政治领袖见识低浅,不明白华文教育的精髓所在。在发表有关言论之前未先深入研究和理解,就鲁莽下定论误导人民。
无论发言者担任什么官职,地位有多高,他们在发言前,须先检討对华文教育的认知度,以及慎重考量它存在价值观。
眾所周知,大马华文教育源远流长,它不只是语言文字上的学习,而且更是具有影响学生品格发展的特色,为国家作育英才。
从事研究华文教育多年的狮城儿童心理教育家黄明烈博士强调,华文教育不单只是与人沟通或在外经商的工具,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延续。
他认为华文教育意义重大,华文教师更是任重道远,因为华文是唯一既能教导学生知识,又能教育学生优良品德、品学兼全的科目。
值得一提的是,华小师资有素质,教学认真,就读华小且可同时学习3种语文。
华小拥多元文化教育优势,因而贏得不少友族家长的信心,纷把孩子送入华校接受多元教育的熏陶。倘若华小办得不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友族同胞子弟喜欢报读华小呢?
事实证明,华小与华教一体,它的存在有助国家多元教育发展。
为此,笔者奉劝那些极端主义或偏激思想的政治领袖扩大视野,拋弃狭隘成见,海纳百川,同时谨言慎行,勿沦为“坐井观天”的井底蛙。
独中前路在何方?
2014/10/28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老懵懂
独中资金得来不易,因此独中把有限资源作最高发挥的策略,是值得华教人士探索的。
近期,全马各地华文独立中学明年新生爆满消息频频传开,董总宣称:10年內独中生从5万3402人,飆升到明年的7万9264人,而且这数字年年有增无减……
看到这数字,老朽嚇一跳!是喜是愁?自己只知摇头惊叹。
老朽从华文中学拒绝改制那年毕业,至今已逾半世纪,虽入息不丰,仍年年按时向財政部缴税,以尽公民义务。于此同时,若见母校学生挨家逐户兜售票券,也不忍心令他们失望,唯有再掏腰包相助。如今,独中学生人数一山越过另一山,把华裔肩膀压得更重。想到国民教育开销是政府教育部职责(实则金额也是从財政部拨出),华社人士却须个別另再承担教育费,老朽不禁黯然神伤!
假如每位独中生每月学杂费平均比国中生多400-500令吉,那全国独中生家长及华社每月就得再承担超过3500万令吉教育费,那整年开销打底4亿令吉。这还不包括硬体及软体建设费。对那批挥霍无度的高官政要,这数目微不足道,但是压在华裔纳税人身上,对那批流淌著「华教为先」热心人士,可真吃不消。
50多年来,爱护华教和热爱母语人士就这样长期撑过去,而且年年加重。还得顶多久,天晓得!上个月,在第2届华文独中特辅教育研討会上,来自台湾的教育家与我国独中掌校人士谈论教育方针时,主要触及教育责任应如何落实,还提及独中应关怀弱势孩子前途,以及不应只为精英办学而已……
会上,还有人担忧,把穷孩子拒于门外,甚至指「以牺牲弱势者造就优势者的政策,是反教育的」。他们反对教育贵族化「精英化」或商业化。
在人人平等的社会,教育政策本应如此。所谓有教无类,古人说得对,至今仍是教育家的金科玉律。但是,在马来西亚的现实情况下,这条路怎么走呢?
回顾从二战结束至今的漫长歷史,马来西亚华人教育的命运始终是顛沛困苦的:
首20年的英殖民时代,华校自生自灭,华人子弟有钱有书读,没钱自搏自拼,照样出人头地。
为了顺利取得马来亚独立,陈禎禄与马华公会一伙,面对巫统种族主义分子的重重压力,为「顾全大局」,不能也不敢多说。华教族魂林连玉反对1961年教育法令,拒让政府將所有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华文中学(国中),被政府褫夺公民权和教师証,飞到英国伦敦打官司,亦无力回天。另一方面,华文小学总算在国家教育制度下勉强保住了。
华校拨款相对少
独立初期的苟且安稳很快就撞壁,废除中学华文母语教学问题爆发各地抗议示威,马华佔有三分一发言权的联盟政府,將华文中学一分为二:大部分转变为国民型中学,华语不再是唯一教学媒介;剩下60所坚持以华文华语为教学媒介的独立中学,不再增加,自费经营,硬撑下去。
上世纪70年代的独中復兴运动確实给飘摇中的独立中学带来生机,跟著又有自成一格的独中统考,文凭还逐渐受国际重视。从此以后,纵使偶遭当局干扰,独中算还稳住脚,平安渡日。一些重要华人选区里的独中,也侥倖因为政党一时为爭取选票突降甘霖,领得微薄「拨款」。
今日,国內政治波涛险恶,马来种族与宗教狂热分子声囂有增无减,在执政党里的马来主流政客仍比喻华文华语为分裂国家团结的毒瘤,隱藏于独中的风险无时不在。近期彭亨教育局公函表明关中不是一所华文独中,紧接著,首相署部长魏家祥闻讯即刻跟中央政府相关部长伸诉,得以扳回一局,便是最鲜明的案例。在各地学生爆满声中,政府还有可能放宽手腕,让民间开设更多独中吗?
建国已57年的马来亚(或51年的马来西亚),扣除国家石油公司的收入,华人企业及华人缴纳的税务佔政府总收入的极大比例,可是,在教育领域的拨款,华小及国民型中学所得,与马来小学及中学相形见絀。持著亮丽的政府中学考试文凭的华裔高才生,在选修高等学府科系时遭拒门外事件,屡闻不绝。执政党里的华裔代表人微言轻,难成气候,华人唯有自求多福。
如果说:提供教育是一种责任,老朽会补上一句:在健全的国度里,不分肤色,不分阶级,提供教育(而且是免费的)给百姓是国家的责任,像马来西亚有华小,有国中,有许多官办大专院校。缴交所得税最多的华裔,其儿女理应由国家栽培。持「有教无类」的教育学者,委实应该在国家宏伟教育制度里享受优厚待遇,实现崇高的理想,努力为华小、国中、甚至大专院校里弱势之群,同样磨练为社会栋樑。
回到现实社会,独中资源匱乏,学生多到穷于应付,老师待遇也不如国中,何能提升教育水平?独中董事会逼不得已提高学费,令家长不胜负荷,怨声四起……怎样的投资,便有怎样的收穫,恶性循环是必然的结局!
独中资源有限
老朽建议:大家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尔今已是21世纪,全球资讯氾滥,国界模糊四海通,科技一日万里,竞爭空前剧烈,这跟半世纪前冷战封闭的国际形势截然不同。华裔子弟必须有足够条件,方能登上世界舞台大显身手。独中能否看准这点,以学生高水准作为办学目標,为我族爭光?
再看看华社人口结构:家庭生育率低,子女少。对于家庭收入丰裕的父母,只要有「好学校」,即使再贵再远,都要把子女挤进去;家庭收入较差的父母,倘若子女成绩优异,也不难从学校当局「宗亲团体」或诸多的华团取得奖贷学金,力爭上游,他日再回馈华社……,至于贫困弱势的学生,是政府学校必须照顾的一群。
独中资金得来不易,华社教育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长期淌血援助,委实不易。独中把有限资源作最高发挥的策略,是值得华教人士探索的。
老朽觉得,一旦某所独中师资素质高,毕业生人才辈出,在社会上崭露头脚,光芒四射,甚至蜚闻国际(像上世纪50年代檳城钟灵中学那样),有目共睹,即使学费较高,门前排队的人会更多,学校经费问题迎刃而解,校长老师专心教学,不必再嘮叨待遇差;华社奋发图强,突围而出,友族必然刮目相看,也提升了华族尊严!
莫让华教长城毁於己手
2014/10/28星洲日报/星‧观点
正当董总台湾教育访问团准备启程之际,身负发展华教重任的董总,却发生6州董联会联署要求召开特大的风波。消息传出,华社惊讶之余,也为华教队伍再次陷於分裂危机而忧心忡忡。
据董总主席叶新田说,这是董总60年来首次发生会员发动特大罢免领导层的事件,可见事態之严重,其结果也必將对董总的未来路线与发展,產生重大的影响。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董总这次爆发特大风波,可说是数月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董总对外发言机制”事件的延伸,当中又牵扯上关丹中华中学到底是私立中学还是独立中学,以及关中生可否参加统考等问题所引起种种爭议。过去几个月来,涉及的各造从互不信任到演变成互相对立、互相叫骂,可说是令亲者痛,仇者快。
这次6州董联会联署要求召开特大,议程只有一个,即要求撤除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的职务。根据6州董联会的联署信,6州董联会之所以把矛头指向邹氏,是因为於“董总对外发言机制”建议草案尚未进行討论期间,邹氏在没有获得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同意和授权下,多次在组织外发表片面、误导性和破坏性的谈话,並且屡劝不听,这显示他不尊重和不信任董总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把个人凌驾於董总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之上。邹氏也被指“到处策动不明真相的民间团体和人士,举办各类不符合董总利益的活动”。
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邹氏反击说,指他过早泄露“董总对外发言机制”及与其他团体串谋,都是“不成理由的理由”,因为最早对外谈起“董总对外发言机制”的並不是他,何况,他只是想要捍卫董总章程的完整性,而任何热爱华教的人士与团体都有权知道董总的进展,那绝对不是串谋。
不能否认的是,事情闹到这一地步,董总內部已经明显分成两派,“倒邹”派声称撤除邹寿汉的职务是希望儘快解决问题,避免华教分裂;“挺邹”派则指6州董联会联署要求召开特大之举“破坏了华教之间的团结”。可以预见的是,各地的相关华教组织,也將分裂成两派,如果各造无法克制,纷纷表態选边而站,即使不闹大分裂,华教力量也必然因此而被分散。这绝对不是广大华社所愿看到的局面和结果。
从独立前到独立后,华教一直都是凝聚马来西亚华社力量的最大支柱,遗憾的是,这些日子来华教团体內部因为对某些课题的视角和立场不同,而一再爆发爭论,因此伤了和气;而更加令人痛心的是,一场又一场无止无休的爭论,不是让“真理愈辩愈明”,而是既加大了分歧和內耗,也打击了士气和形象,更把华教队伍甚至整个华社推到分裂的边缘。
华教不能陷於如此零和的游戏不能自拔,华教不能沉溺於如此你死我活的內耗斗爭,唯有摆脱对立,回归对话,寻找异中求同的结合力量,华教才有可能走出內忧外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各造都是爱华教之人,曾经在捍卫华教的苦旅中共患难,以沫相濡,理应有足够的智慧化解歧见,化解危机,避免马来西亚华社最引以为傲的华教长城毁於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