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6日星期日

陈嘉庚精神‧「侨」走向「桥」 陈嘉庚精神 跨时代发光



2014/10/26 东方日报/专题

陈嘉庚是一位跨越时代的华侨领袖,他的传奇人生与伟大精神,是华人社会永恆的记忆,亦为世界珍贵的人文遗產。陈嘉庚团结华人全力支援抗日战爭,支持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等等,皆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爭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陈嘉庚一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在文化与社会建设方面的贡献,为后人钦敬崇仰。

陈嘉庚对马来西亚社会各领域贡献良多,然而,如今马来西亚却少有人提起陈嘉庚。有感于嘉庚精神与他的传奇事蹟有逐渐式微的趋势。20116月,大马华商与文教推手——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陈凯希与隆雪华堂会展陈友信发起成立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

陈凯希表示,在陈嘉庚先生逝世50週年之际,基金筹委会正式成立,初期致力于各项工作与活动,同时著手筹建马来西亚陈嘉庚纪念馆。「为了缅怀陈嘉庚一生的丰功伟绩与高风亮节,以激励后人,並向社会传达『诚信果毅、克己奉公、匡扶正义、无私奉献』的正面价值观,我们积极爭取註册成立。」

经过2年的筹备,该会于20134月获得社团註册局核准,正式成立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

该基金以陈嘉庚为典范,鼓励个人或团体为国家与社会奉献、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于是创立「陈嘉庚精神奖」。

「陈嘉庚精神奖」的对象包含个人或团体,被提名者不限国籍或民族,受表扬团体也不限国內外。他们必须对国家社会的政经文教有卓越贡献,须具备诚毅与正义的道德价值观,从事正面的事业与观念推广,具有牵动人心的奋斗歷程及成就。

全球人民沟通桥樑

陈友信表示,有关奖项是为了表扬具备並落实陈嘉庚核心精神的企业界人士或机构。凡是对长期奉献社会,文教发展、社会建设或学术方面有杰出表现者,经提名与甄选,皆有机会获此殊荣。

陈凯希说:「我们所景仰的陈嘉庚先生不仅是华『侨』领袖,而是连接、沟通世界各地华人的一座『桥』梁。我们今天主办陈嘉庚精神奖所提倡的『嘉庚精神』则是一口源头活水,它包含了深刻的东方传统思想与文化精髓,却普世適用。」「它並不是属于华人的,更不应该停留在马来西亚;但我们有责任將它发扬光大,將它构筑成一座沟通全世界各族人民的桥樑。」

陈嘉庚离开人世已半个世纪,在这个诞辰140週年的纪念日,嘉庚精神之典范光辉,在马来西亚照耀千秋。

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看到了大马华社急需要加强民间凝聚力、提升素质文明,在这个时候再提嘉庚精神,正適应了时代之需。如今创办陈嘉庚精神奖,也是一座將各界精英联繫在一起的桥樑,以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促进文化交流、共襄弘扬嘉庚精神。

设纪念馆论坛 展开学术研究

陈嘉庚文化中心秘书长陈亚才说:「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从无到有,如今已实现第一个目標,亦是设立一个发扬陈嘉庚精神的文化中心,那就是我们这一座兼具文物馆、展览厅与活动中心功能的陈嘉庚纪念馆。接下来,我们即將展开就是第一届陈嘉庚精神奖、陈嘉庚论坛的一系列活动。」

他也表示,该基金正在积极地开展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探討资助有关华人的学术研究计划,以加强跨文明交流。

陈嘉庚文化中心执行长庄詒晶表示,「『嘉庚论坛』这个活动计划,是我们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也就是邀请知名学者,共同探討有关世界发展、海外华人、马中国情等课题,爭取將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发展为海外华人交流的平台,並推动本地学术研究。」

她补充,该基金非常重视与社区之间的互动,正如成功举办的嘉庚语录书法比赛、常识问答比赛、中小学生导览活动等,是该基金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推动教育培养人才

「总的来说,我们以弘扬嘉庚精神为主要的目標,除了呼吁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士见贤思齐,也鼓励年轻一代通过各种活动来领略嘉庚精神的特质。」

陈嘉庚文化中心联合主席陈友信说,陈嘉庚原本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他以其过人的智慧勤勉、诚毅致公建立商业成就与社会地位,毕生倾其所有、举其所能创办各类教育事业。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继承陈嘉庚的遗愿,继续推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更需要我们关注。因此,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也將设立贷学金、助学金,供修读人文科系硕博士课程的研究生申请,以此培养髮扬嘉庚精神的人才。」

新国社团设陈嘉庚奖学基金

在陈嘉庚与世长辞之后,追悼活动在全世界逾百个都市、地区蔓延开来。然而,单纯的悲伤並无法实现先生未了的遗愿。于是,在陈嘉庚逝世后的一个月內,新加坡280多个社团与学校的5000多位代表出席追悼大会,当场筹集到新幣10万元捐款,设立「陈嘉庚奖学基金」以纪念先生献身教育的精神。此奖学基金的信託委员会则是如今新加坡陈嘉庚基金的前身。

纪念陈嘉庚逝世2 0週年,该委员会想要扩大活动范围,于是成立新加坡陈嘉庚基金,1982年获准註册为公共慈善机构,预定筹款目標为5 0 0 万元, 並设立「陈嘉庚高级学位奖学金」、「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南洋理工大学「陈嘉庚教授基金」、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陈嘉庚金牌奖」,每年举办陈嘉庚学术讲座。

2002年,「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走向区域化发展。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与上海高校合作开创了「上海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2 0 1 1 年起, 则由陈嘉庚国际学会、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新纪元学院联合主办「马来西亚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

其中,自1986年每年举办的「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是由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寧教授倡导兴办的。他认为应该设立一项鼓励青少年勤于思考、发明新產品的奖项,將运用科技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提供给年轻人,使得陈嘉庚精神中「开拓创新、促进建设」的核心部分得以延续。

「中国诺贝尔奖」颁杰出科学家

1988年,继新加坡陈嘉庚基金成立之后,由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与人士联合发起,在北京设立「陈嘉庚奖」。这是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的「陈嘉庚科学奖」之前身。科学奖在2003年正式设立,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负责,旨在奖励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中国科学家,以促进科技事业发展。该基金会在2010年增设「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激励更多青年人才献身科技事业。

集美学校委员会是集美学校的管理机构,曾用「办事处」与「校董会」名称,直到1956年为適应中国建设发展,正式改组为「集美学校委员会」,管理陈嘉庚纪念胜地景区、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故居与公园等,並负责接待海內外客人,组织集美学村重大庆典,例如「嘉庚杯」、「敬贤杯」 等大型文体活动。

同年,在香港集友银行股东年会上决策,从当年股息港幣1000万元提取港幣100百万元给集美学校。 1989年,「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以管理该笔拨款,以继承並发扬先生「兴学办教、提升素质」的精神,永远纪念陈嘉庚先生的业绩。

陈嘉庚国际学会凝聚各界精英

在陈嘉庚基金成立10週年之际,「陈嘉庚国际学会」在香港成立。该学会由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寧教授、丁肇中教授、李远哲教授,以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前校长田长霖教授、香港大学前校长王賡武教授等人发起成立,旨在弘扬嘉庚精神、凝聚各界精英,落实陈嘉庚「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原则。

理念世界传播扎根

该学会总部于1996年由香港迁往新加坡,与新加坡陈嘉庚基金、怡和轩俱乐部紧密合作。除了秉承陈嘉庚「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之职」之精神以外,也积极推动学术研究,协助设立教育与经济的国际合作作出贡献。

举例来说,为了推动集美大学的建设,该学会于1995年联合创办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97年,筹建4年的美国加州大学「陈嘉庚(化学)楼」落成,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座在美国著名学府以华人命名的大楼,象徵著陈嘉庚从「华侨」向「华桥」转变的一个歷史过程——陈嘉庚的名字和事蹟作为华人的典范,作为一座桥樑,进一步介绍到西方——陈嘉庚的精神与理念,將更广泛地在世界各地传播扎根。

成立于1895年的怡和轩俱乐部,是新加坡华人社团中的百年老字號。自创办以来,不仅是富商消閒的地方,而是与时代共呼吸,在照顾华社福利、賑灾抗战、资助教育等,全面发挥作用。

(整理: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