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458



看李光耀清算华文报业历史


日期:25/10/14

作者/来源:《新加坡文献馆》

 

李光耀《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的满纸荒唐言,是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一把辛酸泪。另外,对熟悉新加坡政治历史演化过程的读者而言,确实是不能不对李光耀扭曲历史论述的伎俩,叹为观止。

李光耀如是说:‘ 我一直向人民保证,新加坡政府不会在教育上或文化上消灭华人的语文。事实上,这正是我们在经济方面的推动力。但是,如果任何人要制造借口,虚构华人语文和文化将面对灭亡的危险,以期鼓起种族情绪,那一定要受到严厉的处分。

1971年就发生了一起报章企图借着语文和文化问题鼓动种族和沙文主义情绪的事件。当年52日政府援引内部安全法令逮捕了该报的总经理李茂成、总编辑全道章、主笔李星可和公共关系经理兼发行部经理郭隆生。这家报章是《南洋商报》。…

19712月全道章从《星洲日报》引进李星可担任社论撰写人,《南洋商报》开始集中通过语文问题,鼓动种族情绪们在社论 《华文的前途如何?华语的前途如何? 》中他们说: “四种语文一律平等当中,居然有的语文逐渐越来越比其他几种‘更平等’”。 在社论《谁是‘沙文主义’? 》中他们指责政府是“数典忘祖的二毛子”,这都是很恶毒的字眼。他们也要求政府以华文出版宪报, 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语文。他们这样做,无非要求华文成为唯一的官方语文,成为在政府和法庭使用的语文.我认为如果政府不及时制止这种利用种族、语文问题混淆人民、分化人民,制造误会的行为,势将引起种族卞义的爆发,导致社会的倾覆和国家的沦亡。

我们认为报章尽可以批评政府,但不可以制造足以毁家灭国的言论。他们的言论,要使新加坡成为第三中国,而当他们成功地把新加坡变成第三中国时,我们就完蛋了。这已经不是新闻自由的问题,而是国家安全的问题了。

我后来在芬兰赫尔辛基参加“国际报业协会”大会,回答记者询问时说: “撰写社论的李星可送五个儿子到澳洲受教育,我的子女全在新加坡接受华文教育‘。任何人说我数典忘祖或要扼杀华文教育和文化,是危险的。因为如果大部分新加坡的人民都相信这样的话,这意味着我将在下届大选失利。所以政府必须表现坚定立场,不允许这类文章发表。

1,李光耀消灭华人文教是历史事实。虽然如此,李光耀竟然可以大言不惭的指责别人虚构华人语文和文化将面对灭亡的危险,以期鼓起种族情绪。并且,以此全属虚构的籍口,把新加坡原有的华文报业瓦解。其实,1971年的五月风暴,并不是单独的针对华人报业,而是政治清算新加坡的整体新闻行业。因为从此之后,家族企业经营报业的时代全面终结,各种语文的新闻报业悉数由政府全权统一治理。

2,李光耀指责报章企图借着语文和文化问题鼓动种族和沙文主义情绪,是脱离现实的诬陷之说。华文报章为华社服务,理所当然,是报道华人生活面貌和相关的种种社会困境,其中包括华人文化教育的问题。社论关心的《华文的前途如何?华语的前途如何? 》并非无的放矢,历史证实了,李光耀的确是在执行消灭华人语文和文化的政策。此外,华人文化面临存亡危机之说,不是危言耸听;就事论事华人文化危机,不是鼓动种族情绪;挽救华人文化教育等同沙文主义之说,更是胡说八道。

3,《谁是‘沙文主义’? 》指出的四种语文一律平等当中,居然有的语文逐渐越来越比其他几种‘更平等’”的说法,是客观现实。从华社的角度来看,政府是数典忘祖的二毛子的说法,是另一个无可厚非的客观现实。重要的是,华社提出以华文出版宪报是合理合法的要求,其实,政府本来就应该平等的以四种官方语文公布信息,让各个民族享有同等的资讯权力。

4,一个人是不是数典忘祖的二毛子,取决于个人对自己民族文化是不是有认同的心态。事实是,鄙视自己民族文化的华人是二毛子之说,是可以验证的一个事实,所以二毛子一词说不上恶毒不恶毒。不过,众所周知,内部安全法令作为一个恶毒的政治工具,却是完全没有争议性。

5,政府不公平的对待华校和华校生,致使华社要求政府平等对待华人语文是一个合法的维权行为。同样的,华人报纸如是讲述华人困境和反映现状是报章职责的份内事。

所以李光耀指责报章利用种族、语文问题混淆人民、分化人民,制造误会,引起种族纠纷,导致社会倾覆和国家沦亡之说,是把政府政策失误引发的社会问题归咎于报章。换言之,社会祸害是来自政策失误,而不是来自对社会问题的报道。在此,李光耀不仅仅是推卸责任,更是倒本为因,并且,进一步的嫁祸于人。

6,当年,内政部以‘颂扬共产主义,操弄种族议题和在语言文化上激发沙文主义情绪’的罪名逮捕南详商报的三名负责人。政府文告信誓旦旦:‘自1970年初以来…一方面炫耀着共产主义,…把政府描绘成为一个压制华文华教的政府…把政府说成是数典忘宗的二毛子’。但是,《我一生的挑战》不敢再次提起共产党阴谋,因为李光耀知道那种指控是站不住脚的无中生有。

7,华社要求平等对待民族语言文化的诉求,不仅仅是被李光耀歪曲为要使新加坡成为第三中国,更是被升级为足以毁家灭国的言论。这一种说辞是十足的一派胡言。

8,李光耀讽刺李星可送五个儿子到澳洲受教育,其实,这一事实正好证明了李星可具有国际视野,不反对学习外国人的语言文化,这种文化包容气度也否定了沙文主义的排外心态。

李光耀动员庞大人力物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辩护,殊不知,说的越多错的越多,反而留下白纸黑字,揭露了自己的不正心态。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的悲剧。

来源 :《新加坡文献馆》


 

华校的尊严·民族的尊严


2014/10/23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许万忠
 

星洲日报《古城社区》1017日报道:郊区某华小校长在荣休欢送会上,「別开生面以国语为本、华语为末的『国小化』流程进行仪式,令全场耳目一新,开创华小校长荣休会的『一个大马』新模式。」

这篇以「谁说华小妨碍国民团结必须关闭?」开头的报道说:「为了迎合出席的2教育局马来官员,董事长可以捨弃华语而单用国语演讲,而校长先用国语发表后,也向官员请准,转用华语讲话,充分显出华小的谦卑有礼以及『一个大马』的圆融团结精神。」

报道表示,这个华语「韜光养晦」,让步给国语的荣休仪式,令现场人士耳目一新、「如雷贯耳」。

「韜光养晦」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韜」是弓箭的外套,引伸为藏的意思;「韜光」是收敛光芒,避免拋头露面;「养晦」是隱形遁跡,修身养性,隱退待时。

华校的特质,在于华语是教学媒介语,行政用语是华文,通告以华文为主,开会和聚会讲华语等等。教育局以人手不足当藉口,遣派不諳华语华文的友族到华小出任书记以来,这些特质虽然受到一些影响,绝大部分华小校长仍然坚持「以华语华文为主」的特质,寧可辛苦些,也不放弃。

何谓「国小化」流程?华小聚会一定要以「国小化」流程进行吗?我们尊重国语的地位,承认国语是团结各民族的主要语文,却不能同意华校是製造分裂,妨碍团结的罪魁祸首,也不认为华小聚会以国语为本,华语为末是「一个大马」的新模式。学习母语母文是举世公认的基本人权,华小是在宪法保护下合法存在的;政府把华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华小在校內使用华语华文,天经地义,无人可以否定,更不可以横加阻止。

友族官员出现在聚会上,是职务所需,给予適当尊重,是合理的;需要时,穿插一些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反宾为主,为了迁就他们而把华校特质置之脑后,让华语华文「韜光养晦」,靠边站。

我们高度欣赏董事长和校长能够以流利的国语致词,以行动证明华小不是故步自封,专注于华语华文而忽略了国语,需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能够使用上水准的国语,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

不过,仅仅因为有2位政府官员在场,就摒弃华语,单用国语致词的做法,就难以取得认同,更何况没有任何条文规定政府官员出现的场合,不准使用其他语文。

先向友族官员「请准」,才以华语致词的做法,更是难以接受。难道自矮身段,犹如奴顏卑膝的做法,就是华小的传统,就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吗?

就如到海南人家里作客,主人的家庭成员以海南话交谈,是很自然的事;即使大部分宾客听不懂,他们还是有讲海南话的权利,不需要事先徵求宾客的同意。

华小今天的地位,不是天赐的,而是经过几代人的坚持、牺牲和奉献,歷尽艰辛才爭取到的;华校融合了多少人的心血,寄托了多少人的期望;华小的特质,体现我们民族的尊严,怎能为了展示个人才华,轻易放弃来取悦他人?

 

期许制度化拨款独中


2014/10/24  (砂拉越)国际时报/本报评论

 

首席部长拿督巴丁宜丹斯里阿迪南沙登周三访问古晋中华第一中学,与本州华教团体会面,宣布拨款三百万给全砂十四间独中,为本州华教史写下崭新一页,华社期盼已久的春天,迎来充满希望的曙光。

首长还表示, 三百万只是开始,明年可能还会有类似拨款,而且数额也会增加到四百万,甚至五百万。

首长的宣布赢来本州各界的热烈掌声,毕竟这是大家等了太久的好消息,它显示州政府重视民意,尤其是对华文教育的认同,并深切了解办学困境,这无疑是开明、亲民且务实的施政态度。

实际上,州政府拨款给华文独中不是新鲜事,西马几个州和沙巴都有此惯例,即便在本州,过去州政府就曾通过间接方式给予华文独中经济上的援助,不过,直接拨款倒是首开先河,虽然现阶段未有明确规定有关拨款是制度化运作,但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好的开始,华社各阶层人士乐见其成。

州政府拨款独中,应归功董联会和华社党团的积极争取,三百万由十四所独中分享,每间所获数额或许不多,也不能一次过解决财政上的困难,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负担,更何况,这笔意外的“红利”可能陆续有来,而且有机会加码,因此,各独中应善加利用,拨充办学资金,或增添设备和教材,让莘莘学子受惠。

古晋中中校董会主席黄良杰表示,首长已在砂拉越华教历史上创造了很多的“第一”,包括第一次接见华教团体、第一次访问独中、第一次给全砂独中拨款,这是历任首长不曾做过的。此外,砂华文独中董事会联合总会会长天猛公刘利民希望州政府可以常年拨款予砂州的独中,也是华教界人士的共同心声。

制度化常年拨款,对本州独中的永续经营,将是一股强大助力。值得一提的是,首长初次访问独中,谈到华文教育课题,可谓字字珠玑,铿锵有力;他说,华小和其他学校一样教育孩子成才,那些讲华小没有用,应该关闭的人是极度愚蠢的;与此同时,阿迪南也强调,华人不是外来者,是百分百的砂拉越人,马来西亚人。至于统考文凭,首长也相当推崇,并将代砂州独中向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反映承认统考文凭课题。

首长的表态不是在讨好华社,而是对宪法赋予的民族办学权益的高调捍卫,也是对独中高学术水准的一大鼓励。这对那些反对华教,一路来不怀好意的极端份子,可谓当头棒喝。

教育是立国之本,无论何种源流,都是为国作育英才,都应获得公平对待和合理定位,不能因为小部分政客的短视而被炒作成为牺牲品,以致发展频遭人为阻碍,绝非邦国之福。

我们肯定州政府善待华教的诚意,也相信阿迪南会根据需要继续提供援助,希望常年制度化拨款水到渠成,至于提出许久的以地养校计划,也能拟出理想方案尽快落实,让本州独中取得飞跃发展。

 

砂州首长给独中的厚礼


2014/10/25 (砂拉越)诗华资讯/言论版

~作者: 张仙
 

在谈论华文独中时﹐“自食其力”与“自立更生”最能概括实况。

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独中﹐经费的来源﹐永远是独中的一个死穴。这么多年了﹐教育部一任华文独中“自生自灭”﹐砂州的14间独中若无华社的出钱出力与不离不弃﹐早就关门大计了。

只是砂州华文独中苦尽甘来﹐在第五任砂州首长阿迪南“有容乃大”的包容之下﹐破天荒地于日前收到300万令吉的砂州政府拨款﹐这份厚礼﹐来的正是时候﹗

不管是大型或小型的华文独中﹐每年皆面对办学经费不足的窘境﹐很多时候﹐不敷之数须透过义走﹑义卖﹑新年舞狮以及善心人士的乐捐﹐才得以化解﹐所以﹐从天而降的这300万令吉﹐正是久旱之后的“及时雨”﹗

阿迪南也才接过首长大位没多久﹐难得的是﹐他对独中的困境深具同情心﹐在能力所及以及权限之内﹐他毅然豪气干云﹐一拨就是300万令吉﹐这绝对算是一份厚礼了。

砂州前有卡隆宁甘﹑达威斯里﹑敦拉曼耶谷﹑泰益玛目﹐同样是砂州的首席部长﹐可是在照顾砂州华文独中方面﹐仅有阿迪南的破天荒300万令吉拨款。如果往后砂州华人“人心思变”﹐变得对阿迪南念念不忘﹐理应是人之常情﹐毕竟﹐“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嘛。

依照砂华文独中董联会总会长刘利民的披露﹐全州14间华文独中每年的不敷之数约为1000万令吉﹐换言之﹐300万令吉只能暂时解困﹐若长远计﹐须有州政府的常年拨款。

其实﹐教育本就是联邦的“孩子”﹐联邦不养﹐推给州政府养﹐这在道义上﹐实在有点强人所难。那吉首相口口声声“以民为本”﹐口号是够响亮﹐只是﹐对华文独中伸出援手﹐却是空雷不雨﹐与阿迪南相比﹐就事论事﹐实在有点那个吧﹖这“那个”的“那个”﹐大家画公仔﹐也不必画出肚肠来了吧﹖

砂州的国席重要吗﹖

若在2013年的全国大选﹐少了砂拉越与沙巴的国席﹐大马的国阵政权早就不保了。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在政治上﹐是千古不移的硬道理。

砂州华文独中﹐在英明首长阿迪南的照顾下﹐应该是前途光明。

华文独中是砂州华社的一脉香火﹐谁给它光与热﹐砂州华社也一定会回报以光与热﹐不信﹖时间可见证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