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249辑



宽中获批第二分校的喜悦与遗憾

2013-05-01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我曾预测,选战来到了下半场,国阵將会易守为攻,充份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优势,使出杀手鐧,向上半场咄咄逼人的民联作出反击,而模糊的中间选民,將会成为选战双方力爭的对象。

果然,首相纳吉前天来到新山,就为正在大事庆祝百年校庆的宽柔中学带来一份大礼:宣佈政府批准宽中在巴西古当区成立第二分校。

首相的上述宣佈,不禁令人想起一段“前尘往事",那是1999年大选前,时为教育部长的纳吉点头同意宽中设立分校,由此催生了宽中古来分校。

转眼间,快12年了,间中我国举行过了另2届大选,如今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大选。无独有偶,又是在大选期间,宽中再次迎来了建立新分校的契机,而点头敲板的,又是纳吉。

12年前不同的是,12年前,身为教长的纳吉批给宽中的,是一纸“扩充建筑物"(Bangunan Tambahan)的准证;而在12年后,已贵为首相的纳吉则明確宣佈,他这次批准的,是宽中第二分校(下午在新山的一场造势会上,他用的字眼是Foon Yew Two;过后在南方大学学院举行的另一个集会上,他则改用Branch Campus Foon Yew这个名称)。

回顾往事,当年把在宽中本校部以外的地点“扩建新校舍",等同於建立宽中第二分校,新山华社並不是没有异议,但在当年的政治环境下,新山华社还是达成共识,委屈求全地作出变通,最终把坐落於古来的新校园办成一所实质上的分校,並堂而皇哉的掛上“宽柔中学古来分校"的校牌。

今天,整个国家的政治大环境已起了巨大的变化,终於让宽中可以名正言顺地办一所被政府所认可的“分校",而不需再在“扩建新校舍"的名份下另闢“栈道",这不能不说是华教发展史上一个深具意义的新里程碑。

当然,爭议还是有的,笫二分校的模式(关中模式是前车之鑑)为何?新校址是否合適?之前引起风波的拆楼计划是由此划上句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厘清。

另一个预料將被挑起的问题是:为甚么只批宽中分校,不批昔加末华社爭取了更久的华仁独中分校?为甚么董总所提的在雪州八打灵再也及蒲种地区各设一所华文独中分校的要求,也至今没有获得回应?

一言蔽之,宽中获批第二分校,確实可喜可贺,但仍难掩遗憾。之所以如此,不是华社不知满足,而是华社更愿看到,所有的华教问题都能在政策层面上获得制度化的解决,甚么时候要建校,甚么地区要建校,全视需求而定,不必“爭取",也不必等到大选!

 (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公平对待国民型中学

2013-05-01 星洲日报/社论


国阵主席纳吉日前向雪州子民承诺,若国阵在本届大选重夺雪州政权,將允准尊孔国民型中学搬迁到雪州万挠,国阵已在万挠鑑定一块土地作为兴建尊孔国民型中学新校舍用途。纳吉此言获得多数万挠居民的欢迎,皆谓尊孔国民型中学迁至万挠,不但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可免除当地学生舟车劳顿到吉隆坡市区上学的问题。虽然这只是国阵的竞选承诺,能否落实或何时实行都还是未知数,不过,纳吉的承诺却再一次使尊孔国民型中学搬迁问题在该校董事部引发不同意见,进而使全国78所国民型中学面对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尊孔国民型中学董事长郑福成认为,该校搬迁是必然的,並表示已收到丰美集团答应捐献10英亩校地的函件。但董事部执行顾问郭金棠却否认该校同意搬迁到万挠,他强调董事部完全不知道万挠献地及迁校的事,並表示迁校须考虑学生来源因素,尊孔国中目前的学生主要来自吉隆坡周围地区,是无法负担独中学费的华裔学生唯一的选择,並建议万挠献地用来兴建尊孔二校。董事部內部儘管对迁校问题有分歧,但须通过协商与沟通方式解决,必须为学子谋求更好的求学环境而殊途同归。

尊孔国中迁校问题纷纷扰扰数十年,迁校擬定地点从雪州沙登加里尔峰改到华裔人口居多的冼都,再到首相宣佈的万挠哥打爱美乐镇,可谓一波三折。该校多年来和尊孔独中共用校地,在两校学生人数不断递增的情况下,已出现空间狭窄拥挤的窘况,务须另谋出路。事实上,尊孔国中今日面对的困境,也是国內其余77所国民型中学的写照。政府在60年代说服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时,曾许下3项承诺,即改制中学享有与国中同等待遇及拨款、保留三分一节数的课程使用华文为媒介语,以及董事会拥有法定地位。

然而,50多年来,全国78所国民型中学除教职员薪金外,其余一切硬体设施几乎全靠学校董事会及华社资助;华文节数不足,华文师资也短缺,更甚的是,董事会主权不受尊重,教育部委派不諳华文的校长及行政人员到校的例子日益普遍。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政府將直接管辖的中学区分为政府中学(SMK)以及政府津贴中学(SMB),国民型中学被列为津贴中学,待遇与地位却受到漠视,甚至在《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受到忽略,政府未实践当年的承诺,国民型中学数十年来的窘境可想而知。

国民型中学为国家培育无数人才,理应是政府教育制度的一环,和其他国民中学享有同等公平的待遇,包括制度化拨款及有计划地培训足够的华文师资。本届大选无论是国阵或民联执政,都必须正视国民型中学的困境,尤其是聆听华社意愿,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恢復国民型中学原有的法定地位,特別是恢復国民型中学董事会的主权。(星洲日报/社论)

 

陈国伟为什么「不很高兴」

2013/05/01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汤毅

正当选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行动党署理主席陈国伟突显霸气,但他的霸气不是对著他的敌方,而是对著为民族教育奋斗了几十年的董总。他在拜读了董总经过3小时的会议討论后向朝野发表的对母语教育的立场的基本诉求后,满身是火,于是发威为「不很高兴」。

据他说,他「不很高兴」,是看到董总这些不是聪明人的领导几十年来被政府骗著走过来,而且又被骗著还在走。只在最近,就被骗了3次。而最令他耿耿于怀的是1999年那一次被骗,竟使到「连卡巴星、林吉祥都输掉国席」!此外,当年巫青团还找来了200人「过桥抽板」,衝闯大会堂,而这些大如卡、林丟了国席宝座,次为引来巫青团衝闯大会堂的「大事」,都是董总不可原谅的罪过!

可笑的是,董总这一代代「笨人」「被骗」几十年仍愿出钱出力出时间出精力把华文教育辛辛苦苦地维护了下来,而且还使华文教育有进步有发展,而聪明的行动党人却一边喝著啤酒一边悠哉悠哉地骂著联盟/国阵,「默默地」等待著华教人士和政府斗爭的「成果」!数十年来,他们拾著华教和老百姓用心酸和泪水种下的榴莲,拿著国家从人民身上抽来的民脂民膏,过著比老百姓丰厚十倍百倍的生活,扮演著联盟/国阵所制定的「民主」角色!

我想,陈国伟之所以「不很高兴」,重要而现实的还有两点。一是从大选提名到现在,行动党的新闻多之又多,不过不是政策性或关係到人民生活的改善的报道,而是同志间你爭我夺的丑行。大声斥责董总,只不过是为了转移视线引开话题罢了。二是提出1999年卡巴星、林吉祥之败罪归咎董总,如果这次「在大好的形势之下」又再败,也是董总/华教之罪而不是行动党领导失误之过!

我看,这才是陈国伟们「不很高兴」的原因。

我想忠告一下那些政客:此时此刻,你们才是要「顾全大局」的时候。如果真要对付董总,那也等拿到政权再说吧!?

   

摒弃应试教育,可能吗?

2013/04/29 韩视新闻中心  


作者:吴嘉豪

世界银行总裁金墉提出了远大的议程,要在2030年之前终结全球赤贫。这是一项震撼性的宣布。倘若是在教育领域,我们可以摒弃应试教育吗?

应试教育其实苦的不单单是学生,连老师受了委屈也有口难言。在政府考试成绩放榜后,各大报章都会竞相报道哪所学府的及格率和考获甲等的状元学生数量。这是升学主义极为明显的现象。

从前,老师被人们尊敬,是因为老师被视为教育家,学生成人成才就指望老师了;如今,教师沦为教书匠,是因为教师被当成 一份职业,老师教完书就了事。再者,假若一名教师能够教出许多高分的学生,就会被校长器重,因而被当成是名师。那些教不出成绩、但默默耕耘的老师,却被误 会成烂老师,教人情何以堪?

除了以教出多少个高分学生的能力来区分老师,校长也会以学生的升学率来判断一位老师的教学能力。校刊里必定会有纪录哪 些学生成功被哪所大专院校录取的名单。表面上是纪念学生成功进入大学,但实质上这是功利主义在作祟。假若很多学生都能进入名牌大学,就证明老师们的教学功 力是一流的。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的观念。

当今社会攀比的心态比以往更加地严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当学校的考试结束后,左邻右舍,抑或熟悉的亲朋戚友,都 会以各自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互相比较。假设自家的后代不如人,就会自惭形秽;若果自家的孩子比人强,就会有飘飘然的感觉。人类的文明,就是攀比成绩吗?悲哀啊!

废除考试制度,在未来十年,还是不可能发生的。毕竟,没有考试,如何评定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前老师们能够做的,就 是在应试教育制度里,改变以考试为主的教学法。我们常听到学生们说考试时还没背完某某课本内容。假若考试测试的是学生的“背功”,基本上考试仅是测试学生 的记忆能力,而非理解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要学生学习新的东西后,能够学以致用。这是老生常谈,但偏偏很多老师逼于无奈,才灌输学生考试时要尽量背。不明白就去背,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记忆力不强的学生,是很不公平的。教师们应该要求学生搞懂课本内容后,尽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达到活学活用的 效果。

在大选季节里,冀望有政治领袖提出如何改善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以便让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有愉快的学生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