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1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255辑



关中批文爭议宜儘快解决

2013-05-21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我始终认为,关丹中华独中董事部和董总之间的就关中批文所引发的爭议,乃属內部矛盾,並非敌我矛盾。

因此,在关丹中华独中董事长方天兴表示关中董事部不排除会主动致函董总,邀请对方会面商討解决关中批文修改事宜后,董总主席叶新田也表態声称董总很乐意与之详谈,希望双方能达成共识,乃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发展。

关中董事部和董总对有关批文的詮译出现分歧,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这里已无需赘言。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董总坚持关中不是独中,那关中学生就无法参加董总所主办的全国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简称统考)。这么一来,关中也就没有了独中之实。

换言之,关中学生就只能参加政府文凭如初中评估(PMR)和大马教育文凭(SPM)的考试。这和一般的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没有两样。

这显然不是彭州特別是关丹华社的意愿,也不是关中董事部所愿看到的结果。

关键出在批文的解读相异。董总认为,根据批文,关中只能说是一所私立的国民型中学,而统考是只能开放给国內60所华文独立中学参加的內部考试,对此董总绝不妥协。

但关中董事部认为董总此举是在打压关中,甚至已影响了关中的招生。他们坚称,关中不是“变种独中",而是“全力跟隨独中的路线",根据董总的独中课程纲要,採取董总的课本及“三三学制",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並以隆中华独中採用的“双轨制"为办学模式之蓝本。

这些其实都是双方曾经一再表明的立场,分歧显而易见。董总是根据批文来定义关中不是独中;关中董事部则以关中具备了独中的办学模式和內容为由,坚称关中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华文独中。

不过,关中董事部並不否认批文有缺陷,也同意继续爭取政府修改批文。而且双方的意愿都是,关中必须被办成一所真正的独立中学!这是关中董事部和董总的两大共识,也是双方化解歧见、共同合作的最大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现阶段双方必须搁置爭议,停止隔空放话,並儘快回到会议桌上,首先就批文的修改达成一致的看法,然后再就如何向政府爭取修改批文的细致工作,进行分工合作,確定哪一些是关中董事部的责任,哪一些是董总所应扮演的角色。

当前的政治形势尚不明朗,单元教育分子又趁势而起,疯狂叫囂,此时此刻,华教队伍需要的是更大的团结,不是分裂。董总和关中董事部也绝对需要用更大的智慧去因应新的政治格局。如果双方的意愿和最终目標都是一样的,那为甚么不能化解歧见?为甚么不能暂搁矛盾?为甚么不能殊途同归?

教育是专业化的领域,过激的言辞不能解决问题,互相的对抗不能促成大事。但愿各造回归理性,回归合作!(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中学华文师资质量危机

2013-05-20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小雨

一直以来,各方儘是聚焦於小学华文师资问题,似乎忽略了中学华文师资问题。教育部一直强调中学华文师资足够。且让我们深入探查。

前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在前年的全国华中校长理事会中宣佈成功为国民型中学爭取每週5节华文课。这是桩美事!热爱华文教育者无不为此感到欣慰。在这之前,一些国民型中学每週只有3节华文课,与国民中学没有两样,少之又少的国民型中学每週有5节至7节华文课。但是,说增加就增加,实际运作如何?只有国民型中学的行政人员知道。

教育部已经发出指示予所有国民型中学,须安排每週5节华文课。但是,教育部並没有额外分派华文老师予国民型中学,因为各州教育局使用的OPMENOperasi Menengah)系统,即计算教师配额的系统,並没有区分国民型中学与国民中学。不管是国民或国民型中学,都是以每週3节华文课来计算所需的华文师资。

每週5节华文课比每週3节华文课,所需的华文师资,整整差距40%。举例说明:如果一所学校有50班,每周3节华文课即150节,5节就250节,以一名教师每周教25节计算,150节需要6位,250节需要10位,3节与5节课师资差距即缺少4位(40%)。

这表示,目前,教育部份派给全国78所国民型中学的师资是比实际需求少了40%。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增加华文课,谈何容易?教育部批文发下后,教师从何而来?每週3节增加到5节,额外增加的40%师资从何而来。

由此看来,中学华文师资严重短缺,单从这个OPMEN系统计算方式,就缺少了约40%,还有其他考量因素没有纳入。

希望教育部儘快纠正国民型中学每週5节华文课的OPMEN系统的技术问题,依据实际情况,计算所的华文师资,为各中学提供足够的华文师资。

现在,让我们来探討现今中学华文师资的“质"。

何谓中学华文老师?依据教育部的教师標籤,所有曾在小学教授华文的教师都被標为“中学华文老师"。这些教师大马教育文凭考试或中学预备班曾修华文,持有师范学院华小教育文凭。毕业后在华小执教华文等科,数年后就修读远距离学士课程,但是都不是中文系。

试问这些教师能胜任吗?他们能教好中学华文吗?他们如何教授中学华文科。缺乏符合资格的中学华文老师,校方被逼以“滥竽充数"的方式解决中学华文师资短缺问题,各校华文课如此“惨淡经营",將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华文水平,未来中小学华文师资的量,教人不敢预想。

教育部以中学华文老师足够为由,而不再多加培训中学华文老师。中文系大学毕业生有意当老师,应怎么办?申请大学生师范课程(DPLI),但是没有中学华文组、华小华文组,仅有国小华文组及其他组別。一些中文系毕业生则先到华小当临教,等待不知何时开办的华小假期师范课程。

目前,唯一的中学华文老师的生產来自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教育系中学华文组,但是所招收的学生人数逐年下降,每年仅培训数十位中学华文老师,如何应付全国中学的华文师资需求?

希望政府能系统化培训具备华文专业资格的中学华文师资。

恢復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中学华文组,在现有的5年半师范学士课程增设中学华文组。此外,政府也已经承认中国的大学学位,那么不妨招纳中国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成为中学华文老师。

中学华文师资问题直接影响中学华文科水平,选考华文的学生逐渐下降,继而影响华小师资来源。这问题环环相扣,影响至深至远。(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小雨)

 

巍巍宽柔 百年树人

2013-05-21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楚汉

时序癸巳,柔南边城华教喜事连连:南方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宽中第二分校获准奠基东北区校地、依区增设一所华小保留地、宽柔中小学七校迎来百年校庆盛典……

谈到宽中校庆,相信绝大多数的柔南地区华社民众特别是新山人,都能深刻感染到和体验到情归宽柔的那股参与感与兴奋感。盖宽中校庆与华社最密不可分的一种情缘,就建立在深入各个角落的筹款活动上。今天,对于当年身著全白校服的学生,三两一组地手捧捐款箱、或售卖金砖票券、或当街或沿户,不辞辛劳地为校庆筹款的年轻身影与爱校精神,许多祖辈级的华社人士及校友,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心弦依然有所牵动。

百年风雨路,三代宽柔人。这就是广大的华社、校友、学生以及宽中董教职所共同拥有的集体记忆、传统精神和宽柔情结。

宽中之强功在师长

两年前当八台迎接百年校庆的电子看板,在宽中与南院及五间小学同步启动倒数仪式时,当宽柔学村百年校庆活动表于今年初正式编订后,这桩精心筹划与为期八个月的校庆活动即告热烈展开。一系列多姿多彩的节目包括挥春、纪念品与百年特刊推介、词曲及音乐比赛、社会回馈与社区服务、资料巡回展、沙龙座谈会、谢师宴、义卖会及演出晚会等活动,呈现一副百花齐放、万众同欢的喜庆盛景。

宽中百年校庆最大的精神意义所在,乃对师长们的敬重与谢恩怀有永铭不忘之心。宽柔中小学百年以还的历届教师,尤其是在早期任教宽中的所有已故及健在的师长们,他们在宽中校园里所付出的每一份心力,都用在培育和熏陶的教育工作上;他们所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留在灌溉和肥沃的幼苗土地里。师长们躬亲奉行有教无类和五育并重为己任,为莘莘学子授业解惑而诲人不倦之志贯彻始终,为宽柔植下果实累累的桃李满布天下、遍地开花。是以宽中能有今日之强,师长们薰教之功永不可没。

宽柔之教延绵百年

万世咸承厥训,一人独得其宗。至圣先师之学得以传承後世,乃得力于孔门诸贤后继之任;如今崇尚孔学的宽柔之教延绵百年,其万千学子得诸师辈之陶成,当中青出于蓝者又何止三千?

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孔门之教以变化气质、成就人格、净化人心、提升生命之境界为最终目标。宽中循沿儒家教学之道,百年以来为我国栽培了无数深谙尊师重道,克己复礼以及五育并全的各领域专才;这些才德兼备的宽柔人,正可让发展中的我国广而纳之,为社稷人民效劳献力。

有幸自豪为堂堂宽柔人,我们岂能不庄敬自重以免辜负师恩?我们岂能不奋发图强以延续孔门道统?

我们岂能不为人表率,以汇成浑浊社会中的一股清流、发挥人性美好的一面?

 

高教应走向更专业

2013/05/20 东方日报/言论版


~作者: 蓝志锋

511日至18日受邀率团参与大马留台校友联总主办的「2013年大马留台校友会领袖干部返台参访团」,亲身感受台湾高教学府的办学理念、硬体设备和校园文化。

8天的行程,扣除第一天晚上抵达及最后一天清晨赴机场的行程,实际的参访天数是6天。 走访台北、台中、新竹、苗栗、宜兰和花莲,到访11间大学,包括3间有宗教色彩的大学,即基督教的中原大学、天主教辅仁大学和佛教慈济大学。其他8间大学分別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淡江大学、宜兰大学、东华大学、中台科技大学、环球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以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侨生先修部。

这是两年一度的留台联总干部访问团,也是首次扩大举办,共65人隨行,包括留台联总最高领导层,各组主任,东马砂沙留台同学会合计12个分会主席。

走访期间留下深刻印象的並非大学学士科系,而是技术和技职型的课程。台湾的海外青年技术训练班(海青班),每年培训许多大马学生。

去年报读海青班的大马人数共2091人,录取1883人,1205人报到。这些务实教学的海青班,注重职场所需的技能培训,让学生掌握谋生的一技之长。

我们访问的3间科技大学有开办海青班。龙华科大的动漫与游戏设计製作,环球科大的时尚造型设计和多媒体整合设计科,以及中台科大的牙体技术科和长期照护科。

虽然访问时间短暂且仓促,亲身聆听和观察后对这些海青班有深一层的认识。学生们在课堂上课期间已瞭解校外业界的需要,提高毕业后的就职率。

 

台湾当局为海青班提供財务援助,每班拨款40万台幣(约4万令吉)。去年共有25个班別,今年预计40个班別。报读海青班的学生也可申请奖学金,减轻父母的负担,亦能在符合条件下兼职赚取生活费。

另一方面,此行也特別前往大马留台生之光的群联电子公司,与创办人之一兼董事长潘健成交流。

他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电机与工程控制系硕士,曾出版《为自己爭气:群联电子十年318亿元的创业故事》。来自雪州適耕庄的农务家庭的他,从小跟著父母在田里工作,对父母辛劳赚钱养家有深刻体会。

他讲解公司进展和问答环节中,总是充满干劲、魄力和坚定,答案简洁有力。现场也马上答应留台学长提出的捐款要求,同意捐5万台幣(约5000令吉)。 

他直接了当地说:「若主办宴会吃喝的节目,別找我(捐钱)。其他的教育活动就可以。」他说,自己曾婉转拒绝某个青年生活营主办单位提出赞助隨身碟USB的要求,並认为这对学生没有实际帮助。

他是性情中人,坦诚直率地表达看法,没有太多转弯抹角。面对61名留台学长姐的代表团,他在问答环节中,提及大马政局,也表达对家国发展的关心。惟,重申不踏足政坛,不加入政党。

从台湾高教事业,看到大马的不足。曾经台湾是独中生的主要升学管道,目前约8000人大马学生在台湾深造,一个不少的数目。很多因素促成这个现象,这也是大马教育政策、制度和国情所致。

新任內阁把教育部和高教部二合为一,设两部长制。这是继財政部之后,第二个拥有两位部长的部门。我们的教育,包括高教应走向更专业、素质、学术和独立的关键阶段。太多泛政治计算,无法加速高教事业素质化的发展,反而沦为服务政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