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教育
2014/7/9 星洲日报/星‧观点
內阁上週三指示第二教长依德利斯朱索与首相署部长魏家祥磋商寻找解决调派教师风波的最佳方案,至今已过了一个星期,但仍未传出任何有突破性发展的好消息;另一方面,前天,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与全国华校督学会面时,则再次重申了教育部把准教师们调派到技职学校及全寄宿中学的做法完全符合该部的制度,也符合《2013-2025年教育发展蓝图》的方向。这一事態的发展不禁令人担心,有关调派是否已成定局,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如果结局確实如此,那无疑令人非常遗憾和失望,因为这绝对不是受影响的准教师们所愿看到的结果,也不是所有真正关心我国教育发展的人所愿看到的结果。
据报道,叶娟呈在与全国华校督学的会面中,除了索取师资標签的资料之外,也要求督学呈上目前全国各地中学母语班的数据。我们希望,这些最新的资料和数据,能让她看清全国国民型中学和国中仍然严重缺乏华文母语班的真相,並马上採取纠正行动,把136名被错误调派的准教师都安排到国民型中学及国中教导华文。
根据教育部长官们较早时的说法,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国民型中学及国中的华文母语班並不缺乏老师。但这显然不是事实。根据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所掌握的资料,单是国民型中学,目前全国就仍缺乏161名华文教师;而来自国中的非正式统计也显示,全国国中华文母语目前也缺乏一百多位华文教师。这证明,教育部的“不缺华文教师”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说法。
为甚么教育部的数据和我们各方所掌握的数据,落差竟是如此之大?根据瞭解,原因是全国有一千多名“原华文老师”已经被调去转教其他科目,但在教育部的资料中,他们却仍被“標签”为“华文老师”。
如今,叶娟呈已经向全国督学索取了有关的最新资料和数据,她有责任根据这些最新最正確的资料和数据,向教育总监甚至教育部长证明,教育部“错误標签”华文老师”的问题確实存在,並从而向他们证明,教育部的“不乏华文老师”的数据是不及时的,也是错误的。既然资料和数据都被证明是错误的,教育部就应拨乱反正,重新检討上述准教师的调派安排,儘快把他们派到他们原本应该去的学校,即国民型中学或者国民中学。
把中学华文教师调派去技职学校或全寄宿学校教导“对外汉语”,就有如把被培训为飞行员的准飞机师调去驾驶巴士或者德士一样,是极不专业、不公正、不合理,且浪费资源的做法。师大中文系既是为培训中学华文师资而设,其毕业生就理应被派往中学的华文母语班任教;否则,师大中文系已失去了它开办的意义。教育必须回归教育,专业必须回归专业,这无关政治,也无关种族,而是攸关全民、不可妥协的教育原则!(星洲日报/星‧观点)
评叶娟呈
2014-07-08星洲日报‧花城內外
我把不諳华文的华人分为两类,一种是不諳华文却稍微听懂华语的人;另一种是不諳华文又听不懂华语的人,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就属于后一类型。
叶娟呈是托马华不入阁之福,被首相选中把其中一个传统分配给马华的副教长职,委任给这名来自东马的华裔女国会议员。
但是,首相事前也许没有考虑到叶娟呈的教育背景,是一位对华文一窍不通,既不諳华文、也听不懂华社所通用华语的女政客。
结果,把华教所面对的种种问题都给搞砸了,把华教人士气得顿足。
马华议员出任副教长,多属中、英、国三语兼通的专才,董教总袞袞诸公每逢面对教育当局对华教提出种种不利的决策或措施,首先必將矛头指向马华的副教长。
也许因为爭论在报章上屡屡不绝,造成董教总的领导人物,成为普罗大眾眼中的华教斗士,个人气势之高,妇孺皆知。
可是,这种爭论自叶娟呈出任副教长后,在报章上已少见了,让华社以为叶娟呈这位娘子果真有办法,华教所面对的种种课题,已被这名曾被选为模范校长,一切置国家至上,国民教育至上的超级公务员所一一摆平。
事实上,当最近因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136为中文组学员,被调派至技术中学及全寄宿中学,以及国民型中学短缺华文教师的事件揭开后,大家才警觉叶娟呈窝囊的一面。
对她展开批判的声音,此起彼落。华教团体对她的不满,也形同怒涛般汹涌而来。
教总主席王超群披露他致函叶娟呈却如石沉大海,未得回音;直辖区马华更抨击她虽为专业的教育人士,对师资的调派却无法以专业知识和角度处理。
於是乎,要求撤换叶娟呈的声音,首先由吉打、新山等地的董联会率先发出,久不出声的董总主席叶新田,这时候也站出来讲话了。
最喜欢批判马华教育政策的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反而沉寂无言。也许是受到上月举行的董教总联席会议,他在独中工委会选举中竞告落败,让这位名字经常见报的华教捍卫者,不好意思再说话吧。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他是叶娟呈的“护卫者”。
今年2月13日,他便向报界为叶女士辩白。他要求直辖区马华的教育主任不宜对华小师资不足问题,太过责怪叶娟呈,并认为此举对她不公平。邹寿汉还说,要怪就怪马华。
叶娟呈、叶新田与邹寿汉都是客家人,大家都是“自家人”,因此,邹寿汉还替叶女士打圆场,他说:“叶娟呈不諳华语就否定她的论调,确有商权的必要,至少她还会讲客家话,还可以方言沟通。”
有同乡如斯,叶女士亦足可告慰矣。(星洲日报‧花城‧花城內外)
教育部「官方数据」的可恨之处
2014/7/9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林淑蕓
马来西亚的国中及国民型中学的华文课老师不足,向来都是一项问题,这不仅仅是华社刻板印象,也是国內中学的现况;但教育部却持「官方数据」显示中学华文师资充裕来自圆其说,这可是一个典型的官方与民间信息不对称的代表作。
在华社及民间教育组织做出討伐时,教育部却显得「老神在在」,教育总监愿意会晤教总谈师资问题,也愿意与受影响的百余名师范大学中学华文组毕业生对话,只是在对话的过程中,教育部的態度强硬,显然否决民间团体实地收集到的资料。
依据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在2013年调查的79所学校当中,就发现已经缺乏161名华文老师,这个调查结果除了提呈给马华,也提呈给正副首相及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但教育部是否有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则只有当局才知道。
既然教育部愿意与华社主导的教育组织沟通,但教育部的官方数据与华社的教育组织所调查的数据,却永远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对立面?既然双方都没有放弃交流,为何不能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呢?
只要熟悉中学华文课教课情况的人都会质疑「中学华文老师足够」的说辞,更何况倘若教育部的官方数据可以作准的话,就產生另一个疑问,即:教育部若明知道中学华文师资充裕的话,为什么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当时会招收那么多中学华文组学员,以导致今天出现130名毕业生沦为「超额教师」?
在这项风波中,另一个要探討的问题是官方资料库数据有误。早在2012年时,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已向记者指出,教育部长期受到资料库教师標籤问题所困扰,才会导致有时数据显示华文老师充裕,但实际上却缺乏华文老师的情况。
时隔两年,在去年举行的大选及党选都过关斩將的魏家祥,迄今也在马华特大推翻不入阁议案下,升任首相署部长;但教育部却似乎依然受到资料库教师標籤问题缠绕,才会导致一直解决不了「官方数据」与「实际情况」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中学华文老师调派乱象风波上,上週的內阁会议已议决由第二教育部长拿督斯里依德利斯及魏家祥,共同找出最好的方案来化解问题,相信本週就可以知道最后的定案。
无论这批毕业生是否能调派往中学执教华文科,教育部必须正视官方的教师资料库数据是否能反映实况的问题,否则问题在未来依然会反復出现,遭人詬病,届时也勿怪华社为何相信教总、董总等为首的「民间教育部」过于教育部的官方数据。
语文制衡政策的反思
2014-07-09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庞宣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前为该国第35届讲华语运动主持推介仪式时说,新加坡的语言政策是正確的,它维持良好的英语和华语水平,让新加坡人掌握双语的优势。他说或许部份的人民会失去学习方言的机会,但这是政府配合双语政策推广讲华语运动下所作出的最佳决定。
对於狮城人民“英语很好,华语不错”的水平,他认为不仅是该国的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对其他国家地区而言也很特殊少见。他举香港为例说明,香港人广东话水平最高;华语水平相对较低,英语则是三种语言中最弱的。
有鉴於此,长久以来新加坡政府管制方言在媒体的使用,认为学生同时要学好英语、华语和方言,会影响到他们的英语水平。他们的升学、就业机会、经济能力等会受到衝击,同时也会影响他们学习华语,以及华语在新加坡的长期地位。
综合李总理的说法,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新加坡政府对待语文的学习是採取实用和制衡的政策。换句话说,在新加坡这个多元种族、宗教及语言的社会,英语成为人民的共同工作语言实乃大环境所需;而母语是各族群本身的语言,有需要保存使用;至於方言则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就要被牺牲掉了!
在语文制衡政策思维下,新加坡人对华语文的態度自然只重视其使用功能,形成实用和功利价值的心理导向,而非浸濡其中负起传承及发扬的使命,即便是对待英语文的心態亦復如此。其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才是民族精神及內涵之核心所在。只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难以展现出丰富的人文底蕴及蓬勃的文化生命力来!
回视我国华裔,在国家教育政策下,我们要如何应对华语、方言及第二语文的学习?作为马来西亚华裔学好华语文乃天职,不但要有讲和写的良好能力,更应有传承母语文化的使命和义务,对抚育下一代的成长產生正能量的作用。对於作为国语的马来文和国际语文的英语,我们亦须有掌握好它的热忱及决心,因为不论我们身处国內外何处,它们除了增强我们的谋生和交际能力外,亦可扩大我们的国际视野和掌握资讯的能力。
至於各帮群使用的方言,由於时代环境的变化,我们希望华裔为人父母者在家里多跟子女用方言交谈,让他们自小有使用方言的习惯,能讲流利的自家语,不会忘记方言的根!当然,如果宗乡会馆或华团能有计划的开班教授各籍贯的方言,亦有助於年轻人的学习和起著保存方言的作用。(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庞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