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688


开始变质的独中


2017/07/20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学然


上世纪60年代,传统的华文中学面临重大抉择,是否根据教育部的指示,改制为政府中学;结果是槟州的钟灵中学一马当先,接受教育部的建议,改制为国民型华文中学;改制的国民型中学必须全盘接受教育部指定的课程纲要,课本与教学媒介语改为英文,只剩下一本华文和马来文不是英文媒介语,同时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统一考试,以英文拟题之LCESC/MCE考试。

首所接受改制为国民型中学的钟灵当时轰动华社,也成了千夫所指的变质华校;其他尾随的有槟华女中、协和女中、中华中学、恒毅中学、日新中学等,当时可以说北马华文中学改制浪潮接连不断,唯独中马与南马的华校仍然坚守岗位,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华文独立中学。

这种坚持民族教育、母语教学的教育制度的确获得家长的大力支持,所以一些独中办得有声有色,非常成功,全校学生经常爆满;唯恐名额有限,有些独中的家长甚至漏液赶至学校站排;宽柔等独中甚至要办入学考试,以限制新生的入学人数。

全马61所华文独立中学向来三语并重,自从开办了统考后,由于成绩斐然,深受海外著名大学垂青,纷纷颁发奖学金以鼓励独中毕业生深造,尤以新加坡更重视独中优秀生。

近十年来,北马特别是槟州的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一些上层阶级当然毫不犹豫,孩子在华小毕业后,立刻把他们送去国际学校;至于那些中上阶层的家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期望能把孩子送进类似国际学校、重视英语教学的独立中学。于是北马一些独中由于生源问题,只好迎合上述家长的要求,开办了国际班;国际班的教学以英语为主,华文不采用独中课本,采用类似中国汉语作为第二语文教学的课本;课本里的华文程度之低,看了令人咋舌。

初中一的华文课本程度只有我国华小三年级,而且以英文解释。我亲戚看了华文课本摇头叹息不已,怎么独中华文已沦落到如此程度!独中办学特色为数理水平高超,而且华文程度远高于国民型与国民中学;开办了国际班,这两种特色荡然无存,独中只为学生安排出国深造,原本崇高的民族教育办学理念何去何从?

笔者希望开办国际班的韩江中学与钟灵独中能向热心民族教育的家长解释。

打着维护民族教育,坚持母语教学的独中焉能为了广招学生而急功近利,不惜乖离独中办学宗旨,逐步变质?笔者担忧将来的独中会逐渐发展成五六十年代的变质英文中学,英文至上,华文次之,马来文可有可无。“三语并重”的口号将沦为虚有口号!我为这类独中感到悲哀!


为华教发声


2017-07-20 12:20星洲日报大柔佛

~文:吴嘉豪


数月前,我在新山的一所中学主办了华文作答技巧讲座,有人赞好,但也有人不支持。我当时很不明白,该讲座并不是一场仅是为了应考而举办的讲座,它也算是一个鼓励学生报考华文的平台,为何会引起不满?

数月前,我在新山的一所中学主办了华文作答技巧讲座,有人赞好,但也有人不支持。我当时很不明白,该讲座并不是一场仅是为了应考而举办的讲座,它也算是一个鼓励学生报考华文的平台,为何会引起不满?

看到叶邹两老从雪州董联会黯然退下后,我才明白,无论为了华教牺牲多少,付出多少,校方始终都不会承认你的贡献有多少。校方为了整体成绩,直接或间接阻止要报考华文的考生,甚至会命令人做一些不想做的事。

观察今天的政治局势,探讨今天的华教情况,我深深地体会到身为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师,没有噱头,没有爆点,淡泊名利,单纯想通过母语的教育,去留住一丝情怀和温度,这个工作并不好做。

我一直以为,从濒临被关闭华文班,到校内报考华文的考生逐年增加,校方就不会再对非中文系教师教导华文百般阻扰,可是校方仍会指华文是不重要的,仍漠视非中文系华文老师的努力。当时我意识到,他们批评我、挑剔我,是因为我反对不鼓励报考华文的不成文规定,是因为我占据着资源,因为我发声的背后有一个不支持华教的制度。

对抗不利华教的对策,因为可能下一个对策会更好;争取华教的策略上,认同柔软的争取方式会更得体;鼓励报考华文的另一种方法,可能会更让家长有情绪上的共鸣。为华教发声,让我成长,让我勇于面对风浪,让我更坚定地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虽然华教是荆棘满途的,但我们不要怕,不要怕走出那个小小看似很清高的“我”。中国的崛起告诉我,为华教发声不要急。为华教发声不要停,不要停的不仅仅是我们想说的话,不要停的是增加华文考生,因为只有华文考生的不断增加,培育未来华文老师的可能性才会提高。

为华教发声,不要怕,不要急,不要停!



制度化公平发展


2017/07/29 中国报/中言


华小的发展路一向走得比较坎坷,过去在各个大马计划里所得的发展拨款永远都不足,远远不如国民学校。为了扩建和加强软硬体设施以应付时代的要求,华小需要资金时唯有自行筹款,尚幸都会得到华人大力支持和配合, 大家出心出力,参与各种筹款活动为华小输送财援。

监督建筑过程

长期以来,华社出钱出力发展华小,为国家培养人才,分担政府的教育责任。随着政府开放限制,让华小不必筹足80%建校资金便获准展开工程,校方及董事会的担子也减轻不少,至少还可以边建边筹,循序渐进地展开计划。

1996年教育法令第28条文规定,华小有权获得全部资助拨款和资本拨款。因此,教育部对华小建校条件和指南的开放,不但根据法理基础,而且也合情理,并保障华小所享有的权益和地位。

尽管如此,教育部还是需要监督建筑华小的过程,确保一些获准开工的华小,不会因拖欠建筑费用,而延迟竣工,否则这会影响华小生的学业及学习进度。

政府同时也应该为政府资助学校,提供多方面教育发展的自动免税支援、华小应该被获准建在政府学校保留地,以便华社无须再奔波四处寻找校地等,如此学校就有更多资源,用以提升软硬体校园建设及教学素质。

简化申请程序

我国的多源流学校是国家的宝贵资产和竞争优势,华小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环,理应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教育部同时也应制度化公平发展华小,按照学生人数和学校实际需求,拨款拨地,简化建校申请程序,积极支持华小的建设。



教学公开课让教师获良多


2017-07-20 12:55 星洲日报/言路

~作者:欣雁


从公开课中,教师们可以一窥授课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如何让教学的氛围更融洽有趣,如何用赞美的话语鼓励学生,如何与学生互动等,各有精彩,让教师们收获满满!而讲师们的评课及主题演讲,更如一支强心针,激发教师们的信心,让教师们更能分析、拿捏适合的教学法,受益良多!

715日我和许多无法亲临现场参与由马来西亚华文咨询委员会主办,全国校长职工会联办的《课堂百家争鸣,教学百花齐放》马来西亚教学公开课的教师们,通过网络直播观摩学习。

自从教育部在2009年开始推行小学新标准课程(KSSR)后,教学的模式、策略及要求与之前的综合课程(KBSR)大相迳庭。新课程的改革,是配合时代的需求,然而却让教师们难以适从,尤其是那些资深的教师,之前都在进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突然要他们接受教改,跨越旧式的教学框框,岂是容易!

笔者在退休前,就是最好例子。由于不太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每一次备课,都得耗时耗力,痛苦不堪。虽然在教改前,我们都有参与培训课程。可是,几天的培训,岂能完全掌握领会,融会贯通,应用在教学上?因此,开始的阶段,很多教师都是似懂非懂,雾里看花,摸索前进。当时,教师指南成为了我们唯一的依附工具!我们尝试摒弃根深蒂固的旧教学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可是,实行了一段日子后,我们发现班上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编写的教材内容又深,活动也多样化,无法在既定的时间内达标。虽然明白海量阅读有助于语文的提升,可是我们却常常因赶功课而忽略了这一块。因此,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中等生,对学习仿佛失去了兴趣!看到学生一直在原地踏步,心里真的沮丧失落!我常常自问:是否自己对新课程的了解不足,还是没有完全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否则怎么会看不到效果?

跌跌撞撞了一段日子,我才渐渐找到教学的方向。我知道这条路不容易走,虽然我曾经努力过,但是我知道自己一直做得不好。

近两三年来,在黄先炳博士及郭史光宏老师的带领下,公开课逐步推广到学校去,让老师们有机会观摩他们的教学,进而提升教学素质。但因时间关系,导致公开课无法在每间学校推行,让所有老师受益,这是美中不足的。

如今,这场公开课就像及时雨,给久旱逢甘霖的教师们带来希望。因为观摩别的教师授课远比纸上谈兵来得真实确切,何况教师们欠缺的就是这样的机会!尤有进者,这些授课老师都是教育界的精英,资历和经验都极丰富,有他们的教学示范和引导,以及讲师们的评课,必定能带动及鼓舞教师们的士气!

说真的,个人非常欣赏授课老师们的积极努力,更敬佩他们不吝把自己努力的硕果与大家分享,给教师们学习的机会,教学更上一层楼!对于远道而来的中国授课老师,他们的素养,还有对教学的热忱及语文的造诣,让人不免刮目相看!至于大马的年轻授课老师,我要竖起拇指称赞他们,尤其是听到一些老师为了备课,前后改了好几次教学方针,心里更是感动!总之,台上三分钟,台下几年功,授课老师都竭尽所能,把最好的一面献给大家!这种为教育奉献的精神,让人喝彩!

从公开课中,教师们可以一窥授课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如何让教学的氛围更融洽有趣,如何用赞美的话语鼓励学生,如何与学生互动等,各有精彩,让教师们收获满满!而讲师们的评课及主题演讲,更如一支强心针,激发教师们的信心,让教师们更能分析、拿捏适合的教学法,受益良多!

华小是华社的摇篮,教师则是华文教育的灵魂人物。有了这批生力军,华小未来就有希望,文化的传承也能继续发扬光大!感谢主办与联办单位把这份最好最适当的礼物─公开课带给所有的教师,让千千万万的教师们有机会在场内外观摩两国老师的教学方式及差异,开拓视野,求取进步!

未来的日子,希望有关单位能继续举办公开课,让教师们可以多观摩学习,找回教学的自信与乐趣!与此同时,希望教师们平日也能海量阅读,提升素养,尽量把好书推荐给学生,让他们明白海量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