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星期六

【华教视窗】 ~ 691


独中生需要平等机会


2017/07/25 东方日报/评论版

~ 评论: 邓晓璇


我毕业自新山宽柔中学。2011年,受聘于檳州政府子公司檳州绿色机构,若问我如何以独中生的身份在政府机构服务,我必须要追溯到年少气盛的中学时代。我对政府不承认独中统考一事存有「负气反叛心理」,虽然参加了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我却偏偏把全副精神放在统考。在没有用心备考的情况下,SPM考过了,国文科只刚好及格。

根据公共服务局的標准,无论我的统考成绩多么优异、就算外国各大学以统考成绩接受我的申请,我也根本不可能进入本地大学,甚至在政府机构工作。

檳州政府在聘请公务员方面,必须依据联邦公共服务局的条文,无法接受统考毕业生,但是,州政府为独中生开路,让属下子公司,无条件接受统考文凭为申请条件。反之,砂拉越政府虽然承认统考文凭却附加条件,统考毕业生需要SPM国文优等。

惩罚拒单一语言教学

民政副主席刘华才在714日于《东方日报》专栏中提出五个承认统考的理由,即华社情意结、证明我国的多元国情、提升学术资格、与世界接轨及解决社会紧张,认为政府有必要承认统考文凭。

他也点出:统考文凭已获得世界多所大学承认,因此一旦政府承认统考后,除了能与世界接轨,同时也可提升学术资格。在承认统考文凭的过程中,各造不应该政治化此课题。

写了那么多討好独中生的句子,我要问:既然如此,国阵政府为何到今天都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

母校宽柔中学杰出校友遍佈五湖四海,其中包括扬威于美国及中国的人类干细胞科学家纪家葵,他是今年四月负责中国「天舟一號」发射升空在太空展开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生殖细胞实验的科学家。国阵政府是否重视过这些独中生?

独中统考自1975年开办以来已经42年,第一届独中统考毕业生如今也接近60岁。以国阵成员党种族主义治国的行为看来,拋弃独中生根本就是为了惩罚全国60所华文中学拒绝改制使用马来文为单一语言教学媒介。

如果国阵政府继续执政,统考文凭是不是永远要被一群极端种族主义、平等机会为何物也不懂的人继续研究?承认统考就一直遥遥无期?如果马华、民政真的关心独中统考的话,为什么让独中生等到现在?如果统考不是政治武器,为什么每一次补选、大选之前,马华民政都一定对外宣佈「將会」带进內阁討论「考虑」承认统考,要不然就这里拨款建一间课室、那里拨款捐一座食堂?周而復始?

不愿承认统考文凭的人,可大声地说独中生国文不好。现实是,毕业自国中、国立大学却连一封国文投诉信都写不好的人大有人在;你说接近9万名孩子在61所独中上学破坏国民团结,可批准接近100所国际学校让有钱的部长官员孩子到那里上课,就能团结国民吗?这些漠视独中歷史因素的论点根本毫无意义。

如果国阵政府愿意以「提供国民平等机会」为前提,承认统考文凭,让独中生也有机会选择进入本地大学或者申请公职,在需要运用国文的环境里,独中生也必定会加强学习国文以適应环境。虽然独中生自力更生这么多年,对于希联政府承诺独中统考一事我个人怀抱希望。

「活在制度外」心態

新政府、新作风,人民將会拥有新的机会摒弃一些旧的思维、旧的政策、不事生產的制度。就个人所关心的几个层面来说,2008年开始,檳州希联政府开创新河,推行一系列在国阵政府治理时做不到的事,信手拈来的制度改革有:每年制度化拨款给华小、泰小、独中等;推行公开招標;推行公佈行政议员及首长的资產等;在环保方面,引领全国,推行禁免费提供塑料袋、禁用保丽龙等;面向未来大数据、机械人时代可能出现的毕业生失业问题,通过成立的科学、科技、工程与数学教育公司栽培具有新思维的下一代。

我已经不再相信国阵千百种无法承认统考、或者还要走一里路去协商的理由。政府不承认统考文凭影响甚远,本地私人界以此为由作为压搾独中生的藉口略有所闻,当生命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被这个国家的政府明文规定所拋弃的,多少独中生被迫以「活在制度外」的流亡心理状態生活在自己的国土,总有一天,马来西亚政府必须道歉。

独中生的父母大多数也是大马的纳税人,明知前路困难,还坚持把孩子送进独中,为的是让孩子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接受磨练,独中不是恐怖分子的训练基地。若联邦政府尊重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父母和孩子,应马上摈弃种族治国,给独中生平等的升学及就业的机会。



我学习华文的领悟


Jun Sep 2017《怡和世纪》三十二期

~作者:叶佳瑄


我是来自德明政府中学的叶佳瑄 。今天,我很荣幸有机 会代表所有获奖者,在此与各位分 享学习华文的一些心得,说一些多 年来学习华文的领悟,以及我对自己 未来的憧憬。

自小,我的父母便与我以双语沟 通。那时我还年少无知,没有意识到 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对我未来的 语言学习与发展有这么重要。因为自 小便与家人以华语沟通,所以学习华 文的过程,对我个人而言并非太过煎 熬。再说,我是一个较倾向于语文科 目的学生,一直以来,学习华文还是 一个让我较为感兴趣的过程。

话虽如此,这期间我也频频面临 各种学习华文的挑战。这其中的一项 挑战,也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华文的过 程中都会面对的处境,那就是我们 长时间以英文与他人沟通,对我们 的华文学习带来很大的干扰,我经常 发觉自己无法准确地以华文表达我的 思绪,必须狠下工夫才能克服困难。

在此,我想与各位分享我学习双 文化课程的一些感触和得到的一些 经验。我们自中三起,每年都有两次 到国外浸濡的机会。我们目前到过的 地方,包括湖南、西安、台湾和美国。 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些浸濡的 机会,对我学习华文有深远的影响。 参加双文化课程之后,我发现自己过 去对华文这个科目的理解太过狭隘, 以为华文只是一个主要围绕课纲主 题所教授的科目。经过多番浸濡,我 觉察自己对华文的掌控能力其实没有想象中理想。我的口语表达基本没有 太大问题,但较为科学化和学术化的 用语,我就十分有限,很多时候都无 法运用自如了。

在浸濡期间,我们基本上每晚都 会有讨论的时间,大多时候老师们 要求我们以华语发言,这其实比我们 想象中困难得多,经常要经过好一番 琢磨才能理清想说的话。多次的浸濡 之旅,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华文的 水平,在我们没有付出相对应的努力 的情况下,是不会逐日进步的。我们 不该对自己的语言掌握水平过于自 负。正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              退”,唯有不断付出辛劳,我们的华文 学习之旅才会变得更充实。

我周遭的很多朋友都认为,学习 华文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在 缺乏适当的学习环境之下,要掌握好 华文的确很困难。所以我在此鼓励大 家,有机会的话,要多以华文、华语与 家人和朋友沟通。很多时候,我们都 忽略了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沟通,对 我们的基本语言掌握能力的重要性。 实际上,沟通是让我们的华文水平进 步最强而有力的方法之一。

其次,我个人认为阅读也是增进 华文水平很好的方法。实话实说,我 过去很少阅读华文书籍或新闻,但因 为今年修读中国通识这一门科目的缘 故,我感觉自己的华文资讯阅读量相 比以往的确增加了很多。我也发现, 经常阅读华文书籍、新闻、时事,让 我更好地掌握了语法,也帮助我更精 确地以华文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我想强调的一点是,阅读实际上可以非 常多元化,大家的阅读习惯都有所不 同,但只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方 式并积极地阅读,就必然能够大大提 升华文水平。

我也想在此鼓励大家,以更为开 阔的眼界看待华文;我发现,现在很 多人因为无法流利地以华文沟通、书 写,而对学习华文抱有很消极的态 度。三年前我在准备一场辩论赛的演 讲稿时找到了这么一句话,觉得针对 今天这个场合也十分适用。那是法国 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说的,母 语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一个民族的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觉得我们 都应该将这句话铭记在心。学习华文 的过程再艰辛,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该 就此放弃。我们要记住,以开阔的眼 界学习华文,久而久之,我们便会对 华文的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希望我 今日的分享,能激励在座各位加强学 习华文的信心,也希望大家在学习华 文过程中能有所收获。

(作者是怡和轩第九届华文书籍奖得奖者,本文是她当天作为得奖者代表的发言。)



让学校变得更灿烂


2017/07/26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苏德洲


吉打米都吉华K校于上周庆祝教师节,该校董家协和爱心家长团精心策划,让47名教师穿越时空,回到歌舞青春盛行的80年代。当晚除了教师须以80年代裝扮出席外,董家协和爱心妈妈团都充当成售票员和侍应生招待教师,那一夜,教师就是主角。

基于朋友是爱心家长一员,因此在他们于两个月前策划时,我就已知道这些庆祝细节,朋友告知我时还千叮万嘱的交代不可泄漏。

难得可贵的是,这些董家协和爱心妈妈团中有些是大企业家、大商人、专业人士以及社团领袖等,大家都放下身份,不仅是为博“师”一笑以及感谢教师的贡献和牺牲外,同时这惊喜也告诉该校教师,他们与教师同在,永远是教师的靠山和后盾,以让教师在教学上可以无后顾之忧。

虽说教师这行业称之为灵魂工程师,但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在许多家长眼中只不过是一项服务业,家长把学校当成是托儿所,教师是保姆,造成许多教师在工作上不可反抗外,还要笑脸迎人去完成任务。

现在的教师工作繁重,还要小心翼翼面对家长一句“不认同”的教学方式而遭到攻击,就像几个月前国内曾发生小学生带手机上学偷拍老师教学,结果家长不认同老师的教学方式而攻击老师,最后教师不想事情继续燃烧,只好选择道歉。

现在的教师挑战多,教师面对学生时不可打骂,不可发脾气和不可犯错的情况下,必须把教育为己任,这已是不简单的任务,然而稍微差池,家长还会找上门打骂老师。

现在的教师不易当,面对娇生惯养的学生也不可以纠正,纠正等同在纠正家长,家长接受不到被纠正就无理取闹,受伤害的又是教师。

现在的教师在教学上付出了精力和时间,还要面对四面八方的压力和刁难,这怎不叫教师感到心疲力尽。因此许多校长或教师还不到退休年龄,就赶快申请提早退休,不想继续遭受煎熬。

可能许多人不了解的是许多教师受薪又受辛,不是为了一句赞扬,而是希望教师可以获得一定的尊重与认同。

因此吉华K校董家协的理事成员一直都是教师背后的靠山,爱心妈妈团则是学校的左右手,这才会让该校教师在没太大压力下付出贡献。

基于我认识K校董家协一些成员关系,他们几乎天天都有人会到学校,尤其是载送孩子到校后,不会马上离开,反而会在校园走走,以了解学校基本设备等工作。至於负责交通组的爱心妈妈在上课日早上都会风雨不改的到校监督交通,其他如环保组、阅读组及美化组等,一星期至少会到校服务一天。与此同时,只要学校或教师有难,这些理事和妈妈们都会挺身而出,这就是大家肯放下身段才可以与教师们同甘共苦的一个大环境。

我想其他学校应该可以向K校董家协和爱心妈妈团学习,放下身段,让学校变得更灿烂。



教华文海阔天空 

2017.07.27星洲日报/大柔佛

~文:吴嘉豪


住在士姑来的居民,知不知附近就有一个大学级别的华文班?没错,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已成立华文班,班内的大学生以非华裔为主。眼看大马教育文凭的华文考生逐年下降的趋势,难道直接与华裔生育率挂钩?

住在士姑来的居民,知不知附近就有一个大学级别的华文班?没错,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已成立华文班,班内的大学生以非华裔为主。眼看大马教育文凭的华文考生逐年下降的趋势,难道直接与华裔生育率挂钩?

政府大学的华文班学生有逐年增加的现象,国内的中学华文班每年都有人告诉华社,教育部师资数据计算错误。

能在教育部工作的公务员除了国文须及格外,难道数学不及格就没关系?虽然教育部派员到州内几所中学视察华文师资情况,始终都没有解决华文师资问题。

只要有足够的中学华文师资,州教育局没必要另外聘请母语班教师,要不然华中的拨款迟了整整一年才拿到,今年母语班津贴没问题,不表示明年母语班津贴没问题。

教育部应派遣更多华文师资到柔州,因为国内华裔迁居新山的趋势,新山区的华裔生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高中华文班始终没有纳入正课、考了华文的考生未必报读师训、华中难寻有华文资格者掌校、初中华文成绩佳但上了高中放弃报考华文、柔州不少华文人才到新加坡淘金等情形,不难发现,少华文考生,其实是华文科很难考得“A+”所致,与生育率无直接关系,反而和选票奖赏有直接关系。

有些非中文系的教师,为了教导华文吃了不少苦头。尽管如此,站在教育前线的华文教育工作者,务须谨记族魂林连玉曾说过,他在80岁仍能站在台前演讲,是因为他经得起考验。就算华教路上遭遇挫折后心变淡,也要想起黄家驹曾唱过:“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因为教华文也能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