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8年华师校友会迎春团拜联欢会
2018/03/03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各地华人纷纷举办团拜和联欢活动,要让这深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传承下去。站在新旧交替的门槛,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总觉得人生像一场长途跋涉的旅程,我们就像是被风推着、赶着。无法改变岁月的交替轮回,更无法阻挡时间的脚步,不禁多了几分落寞。然而,春节,一个团圆的日子,“团拜聚餐”成了集体怀旧的需求。联欢的目的是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道道离别的思念。我们还是期盼着一年一次“回家过年”。
2月24日,大年初九上午,华师校友的迎春联欢会在泗水三星酒家举行。外岛打拉根(TARAKAN)、巴鲁(PALU)、三马林达,外埠雅加达、庞越、任抹、西都文罗、南海漳、茉莉芬、梭罗等地的老师、同学,150余人欢聚一堂,喜迎新春佳节到来,共享相聚带来的温馨。符福金校长与陈高钦、叶新国、张运秉、何敦明等老师也参加了今天的迎春团拜活动。
上午10时,团拜会开始。首先由颜善谋学长致欢迎辞,为大家送上节日的祝福。接着白玉山、杨国兴两位同学先后致词。白玉山说,我们华师儿女,原本是教师的队伍。苏哈托的禁令,使中华文化遭到灭顶之灾。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没有被消灭,因为老一辈华人坚持不懈,传承着祖先的文化。不久前,中国语言专家潘文国教授访问印尼,他仔细观察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并在《千岛日报》发表文章。他给我们敲响警钟,他非常感慨地说,印尼的中华文化已经到了“濒临危机”的关头,连华语也 “濒临消亡”……潘教授的立论,值得我们重视。我们这一辈必须更加关注濒临消亡的汉语,要以身作则,大力支持印尼的华文教育。要用只争朝夕的精神,来抢救华文、华语的消亡危机……
杨国兴说,抢救和发展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的责任,华师儿女有强大的凝聚力,传承中华文化始终站在最前列。大家要不忘初心,发挥夕阳红的智慧和力量。濒临消亡的中华文化,如果不及时挽救回来,百年来祖辈们传下的文化,二十年后将要毁在我们手中。我们太对不起自己的祖先和民族。而且,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华文报纸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阵地,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养成阅读中文书、看华文报纸的习惯,每一位华人应该订阅最少一份中文报纸。
团拜会上,符老师、叶老师、何老师也先后发言。他们都一再提及 “不忘初心”。符老师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就是说,时间在流逝,天越来越老,但愿人不老,而是更长寿。新年来了,天地间充满春光,红红火火过大年。趁有生之年,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坚持退休不褪色,让夕阳点燃晚年生活激情。不忘初心,意味着要守住初始的那份热情,时刻牢记初衷,保持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的决心,坚持把华文教育搞起来。
那么华文教育的方向在哪里呢?要想知道未来的路,就要低头看看脚下的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恢复中华文化,不能仅仅喊口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符老师强调说,路在我们脚下,要一步一步走,为维护我们的语言,必须保持当年的校风,不忘初心,继续加油!
叶老师说,“华语消亡”, 每一个华人无不感到痛心。现在华文的恢复和发展缓慢。怎么办呢?我们就是要把华文教育看作生活的一部分,再不能“慢慢来”。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二、三十年后,中华文化在印尼的发展将更加困难,发展中华文化、推广普及华语,应如何落实?这是摆在华社面前的一个重大议题。首先要解决师资问题,出钱出力,培养好校长、好教师,吸收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尽量讲华语,鼓励下一代讲华语。
《千岛日报》总编何敦明老师说,《千岛日报》从创刊之始,就通过文字传承中华文化,随即推动成立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又催生了“印尼东区文友协会”,聚拢了文学爱好者,共同写稿。一家报馆,三位一体,既要办报出新闻,又要推动华文教育,还要繁荣华文文艺。“三驾马车”一起跑,把传承中华文化当作民族责任。华文媒体和华社所有活动,息息相关。报纸比其他媒体,具有较好的保存性。但是新一代的华人子女,至今还没有习惯看报纸,迫切要求鼓励年轻人养成读华文报纸,把薪火传递下去,把传统语言文化,发扬光大。
华师校友会迎春联欢活动,从全场齐唱《同学之歌》开始,至下午2时,全体校友共跳集体舞之后,团拜会圆满结束。其中还穿插了“看图猜成语”、“猜歌名”等游艺节目,欢声、笑语、祝福如潮,营造出一片春意盎然、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沉淀成一份永久的回忆。很高兴能与老同学相聚,共进午餐,共度佳节,共享短暂的温馨。同学们慷慨解囊带来的爱心红包、水果甜品、吉祥物、纪念品等等,意味着有福共享,象征着沉甸甸的祝福,恕无法逐一答谢。在这里我代表华师校友会,向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还要感谢旅雅华师校友们热心安排的节目。祝大家吉祥安康,合家幸福。不忘初心,让夕阳红满天。愿明年大家身体更好、更健康。期待明年春节再相聚。
(红梅 写于2018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