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402 辑



头痛医脚,脚痛医头


2014-07-03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依德利斯师范大学中文组的准教师的调派风波会不会峰迴路转,出现转机?

原以为一切已成定局,但隨著內阁指示第二教长依德利斯朱索与首相署部长魏家祥磋商,以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看似已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这场风波,似乎又出现了柳暗花明的一线希望。

准教师们前天其实是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被迫接领委任信,我虽然不在现场,但从照片里一个个凝重的表情中,我可以想像,他们的心情,是如何的沉重、无奈和失望。

苦修4年,终於毕业了,原以为可以高高兴兴地如愿获调派到国民型中学或国中母语班教导华文,怎知最后不是被调去技职学校或全寄宿中学,就是华小执教。满腔的热情,被当面泼了一盆冷水――情何以堪啊!

没错,教育部拥有调派教师的权力;没错,教育部可以把教师调派到任何一所学校。但你拥有权力,不等於你可以滥用权力;你可以调派教师,不等於你可以不根据专业的程序和实际的需求行事。

教育部不可能把经过训练的小学英文教师上调去中学或大学里教导英文;同理,受训为中学华文教师者,也不应被下调去小学或者技职学校里教导华文。教育部应把適当的人放在適当的位置,不是隨心所欲,乱调乱派,全都乱了套。

如果国民型中学及国中的华文教师过剩,这样的调派,或许还情有可原;但国民型中学及国中明明就还欠缺三百多名华文教师,教育部却视而不见,硬是说教育部统计显示国民型中学及国中不缺华文老师,那就事有蹊蹺了。

其实,要瞭解国民型中学及国中到底是欠缺华文教师还是华文教师过剩,一点也不难,教育部只要指示欠缺华文教师的学校呈上相关资料,再派督学去调查確认,便一清二楚了。

官老爷的数据和实际的数据有落差,那是常有的事。

问题是,作为长官的,是该相信那些冷冰冰、没有及时更新(update)数据,还是相信实际调查的结果,相信准教师所提供的实际惰况?

很遗憾,教育部总监凯尔显然更相信前者,他坚持以所谓“全国的数据为依归”,而这数据显示“中学並不缺(华文)教师”,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出不切实际的错误决定。华小师资和国中及国民型中学华文教师短缺的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无法解决,多多少少,相信也与教育部长官过於依赖这类过时且不確实的数据有关吧?

这次的调派风波,源自教育部的处理不当,这是教育部无法否认的事实。既然自己错了,就该承认错误,纠正错误,而不是不但不承认,还固执的一错再错,甚至摆出高高在上的官威,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

那些被调派到技职学校或全寄宿中学准的教师是最可怜的一群,因为他们可能会被安排为“对外汉语”教师,而这根本就不是他们的专业。更糟糕的,有关学校未必会开设“对外汉语”班,到时校方如何安排他们的教学工作?会不会要他们学非所用,去当体育教师?

过去,教育部给人的印象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治標不治本,但还不至於医死人。而现在,教育部的上述做法竟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这样下去,即使教师不被搞死,教育也会被搞残。我们的教育沦落至此,世界最佳教育体系的希望在哪里?2020年先进国的前景在何方?

但愿这场风波有一个最好的结局,而不是凯尔前天所说,“发出委任信给准教师的程序已经完成了”,就一切已经不可改变了。因为,委任信发了,调派不当的问题始终还在,必须儘早获得解决;否则,这不仅对有关的教师和受影响的学校与学生不公平,对教育部信誉和形象,更是百无一利,只有破坏而已!(星洲日报/若有所思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不止攸关华社


2014-07-03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方诺
 

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中文组的51名准教师被派到全寄宿中学与技职学校执教一事,备受华社关注。

“华社心声”在这里是关键词。

针对这课题,教总声称,教育部完全不理会华社的心声和要求;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主席陈文化指出,教育部不愿听取华社的心声。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也批评,副教长叶娟呈不听华社心声。而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则说,要纠正这事,以確保华社的心声得到重视。

另有许多人谈及这课题时,都会提到所谓的“华社心声”。

华裔关注华文教育课题並没有错,华社要求教育部解决中文师资短缺也是对的,然而,我们可以更宏观地看待有关诉求,將它提昇到另一个层次,而不必过度强调与局限在“华社心声”。

在民主社会,任何人都可提出诉求,华裔有权利要求教育部听取华社心声,可是在大马这个多元种族社会,这种呼声有时会出现副作用,划地为牢地加强种族论述。更恰当的做法是,从宏观的角度以及专业的高度来作出批判、提出诉求。

教育部调派失误,浪费资源、影响效率,不止是华社的事,更攸关全国公民。人民要求的是一个能提昇国內教育水平的高效率教育部。教育部任何不合理的措施与行为,都应受到批评与纠正。与其要求教育部听取华社心声,不如促请该部发挥专业精神,秉持公正態度,有效率地履行职责。

如果有关教师调派是不合理的,无论是否攸关华社,都应该受到反对,故此重点不在於是否听取华社心声,而是该举措的合理性。

遗憾的是,我们常爱强调“华社心声”,这在某种程度上把问题框在华社內,成为特定族群的课题,与其他种族无关。这次的中文师资调派风波如是,还有许多课题亦是如此。

在这个多元种族国家,华裔身为少数族群,受到种族主义压迫,於是我们高喊要打破种族藩篱,可是自己却不知不觉地为种族主义砌砖垒墙。在许多问题面前,我们强调华社的权益,我们要求华基政党为我们解决问题;我们一方面要爬出种族主义的泥坑,一方面却握著铲子往下挖。

当我们只从华社角度出发,往往会把问题看成华社课题,把诉求变成华社心声。

將角度拉阔一点,容纳全民;將目標瞄高一些,对准公正、合理性等价值,我们的世界应该更广阔。(星洲日报/南山东篱作者:方诺自由撰稿人)

 

苦哉,教师


2014-07-02 星洲日报花城人生百態

文:黄家强
 

森州最近进入华小校长退休的高潮期,马口启文小学校长林渐溢刚在不久前退休,71日则是新邦葫芦顶校长李玉嫦结束诉执教生育涯,接着7月杪就是弄边中山华小校长梁雅音退休之时,森州东部多所华小,预料最近將会涌现校长大调动的情况,出现多张新面孔。

週二(71日)在校长李玉嫦荣休仪式上,和一些校长谈起时,校长表示,现在不仅华裔社团面对青黄不接,找不到年轻接班人的情况,甚至连华小也面对相同情况,找不到人选当副校长。

据知,很多资深的教师寧可继续当一位普通教员,也不愿意登上执行校务的职位,据说很多人觉得副校长的压力很重,但是加薪率却高不了多少,最重要是一旦出任副校长后,就须兼顾很多教学以外的事务,对於一些白天是教师,放学后是家庭主妇,孩子还在嗷嗷待哺阶段的教师而言,这不是“加薪”,而是“加辛”。

因此,许多教师寧可安於现状,也不奢求“上位”,毕竟教育这行业,还有很多辛酸,是非教育圈外人所能想像。

华教课题,一直来都是华社聚焦所在,更是很多政治人物捞取政治资本的最好武器,每当有华教问题出现时,总会有一些“正义之士”挺身而出,为华教说话,甚至发出语惊四座,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总是能够得到社会某种程度的目光。

但是我们回到原点看一看,每次若有华教课题引起爭议之后,到最后总是虎头蛇尾草草结束,甚至被其他课题转移焦点,而真正的问题就会被“冰冻”,等至下一次有需要时,再拋出来引人注目。

应该关注的问题没有获得解决,华小校地、华校师资问题、优秀生无法获派属意的大学科系,贷学金问题每年週而復始出现。

最新的华文科教师被派到寄宿中学或是技职中学执教华文科课题,经朝野政党领袖逞强后,最终还是须由准教师亲自会见教育部总监,才知最终结果。

我想,一名准教师,才刚踏出校园的他们是否敢因为自己所面对的问题,当面向教育部的大头领呛声说“不”?难道不怕被指示回家继续等消息吗?或是执教之后,被秋后算账?

我想,想捞取政治资本的领袖並不会多想这些问题,反正他们已拿了光彩,心满意足地走了,若下一次再发生相同的问题,就交给別人去解决吧。

所以我只能说一句:苦哉,教师!

 

教育部螺丝又鬆了


2014/7/2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甄子权
 

咸丰过咸丰的华教师资问题阴魂不散,最近又吵了起来。

看教育部乱做事和做错事,比发展教育大业还要累人。处理问题的態度,像学生做学校假期作业的性格,反正等到开学交作业那天,一定有办法交差。拖到开学,发现做不来,才叫急喊衰,乱作一堆。

本来该一早解决,今日事今日毕的事,却年年让人难过年年拖。

该说话的官爷都说话了,但其实什么都没说,问题还是横摆在那里,离题瞎搞扯到政治斗爭、人身攻击、苟且赖活、精神虐待……这些都是天生好本事。

到最后,权益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受事件影响的准教师,而是民主社会受到必然的伤害,怠忽人民基本权益,官员刁难教师,影响华小、华教、华社……,引发恶性循环。

走了別回来

从事发至今看来,教育部一开始就出错,而且是层层出错,才会出现师范大学51名中文组教师,被派往全寄宿中学和技职学校执教的问题。这么大规模的资源错置情况,反映出教育部很多地方的螺丝全鬆了。

说副教长叶娟呈失职是不对的,因为她看起来,更像是根本不懂得怎么做事,还把错误,怪罪在党派恶斗扯她下水,以受害者自居。

副教长如果把华教问题,当暑假作业来做,她应该放长假去,走了就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