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4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403 辑



华社的需求,不是国家整体的需求?


2014-07-01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说剑
 

针对把51名中学组教师派往全寄宿中学和技术学校的事,副教育部长叶娟呈不仅说“完全符合政府的意愿”,她也否认忽略华社及提到必须考虑国家整体的需求。而教育总监则说考量了全国对华文教师的需要后才委派这批教师到全寄宿中学和技术学校。

副部长是否自相矛盾?如果没有忽略华社,为何没有优先处理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师资短缺的问题,反而把这些教师委派到全寄宿中学和技职学校?眾所周知(难道副部长不知?),国家几十年来都面对华文教育的师资问题,华社对华文教育的师资需求异常迫切,难道近年来全寄宿中学和技职学校才开班的华文班师资比母语班师资更迫切?

相比之下,一个是基本的教育权利,另一个是额外的语文课,孰轻孰重?作为教育部副部长是否应该慎重权衡,以最基本的教育伦理来看待?再说,副部长考虑国家整体的需求是对的,然而人民对母语教育的需求难道不是一个国家的整体需求?

除非政府和副部长不把华社对母语教育的需求当作国家整体需求之一,不然笔者实在想不通还有甚么理由政府不一劳永逸解决国民型小学及中学母语班师资短缺的问题,还要把为国民型中学和国中培训的华文老师胡乱调派到全寄宿中学和技术学校。

或许,叶副部长需要解释,何谓“政府的意愿”?政府是否有意愿处理好这个原本不应该是问题的问题,並保障国內每一个族群的母语教育权利获得公平对待?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的国家,任何一个种族的需求都应该是国家整体的需求。例如,学校只要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学生,就必须开办伊斯兰教育班。同样的,学生有对母语教育的需求,政府就必须开母语班,並保证师资充足,这是基本人权。不久前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的代表大会就呼吁在中小学设立非伊斯兰宗教教育科目,在中小学及师范学院可以成立非伊斯兰宗教学会,这也是基本人权,更属於国家整体的需求。

从前任教育部长希山慕丁推动的《首要教育大蓝图》(PIPP)阐明要把国小打造成全民首选的学校开始,到现任教育部长慕尤丁的《国家教育大蓝图》(PPPM),国民型小学、国中与国民型中学母语班都是被边缘化的一群。同时,我们也看到把106名受训到中学执教的学员派到华小执教,这是在任何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都看不到的奇观吧?

副教育部长一方面表示代表全体马来西亚人,一方面却表现出对教育毫不专业的处理方式。第一,对师资培训,特別是母语教育没有制度化的培训方式,教育权利沦为大选糖果。第二,胡乱调派已经培训好的师范学员,不止不专业,也不止行政偏差,更是存心为难华社与剥夺华裔子弟学习母语的基本权利。

刚入阁的马华与民政领导人必须让华社看到他们入阁是可以为华裔爭取基本权利,不是只有职位没有实权。国家独立快57年,华裔连最基本的权利都无法爭取到,这是何等悲哀的事!(星洲日报/言路作者:说剑)

 

凭甚么要政府听你的?


2014/7/4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和碧君
 

华文师资的分配与调派,是我国华文教育发展的一颗肿瘤,教育部的师资统计错不了,错的是华社、华教组织,以及马华领袖,一厢情愿以为自己很重要,政府、教育部非听你不可。

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的百多名中学华文教师毕业生,被派到全寄宿学校、技职学校,教导基础华文,掀起轩然大波,新任首相署部长兼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通过媒体抨教育总监凯尔、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

马青总团长张盛闻也火力十足,说叶娟呈如果没有能力妥善处理及解决师资调派问题,教育部应该让其他人协助处理华教课题和师资错配问题,过后更批叶娟呈太官僚,只听官员的资料而作出不正確的决定。

马华在第13届大选后不入阁,失去了,也爭不回教育部副部长职,这次的华文师资错配课题,正好可以好好发挥,例如召集华教组织拉横幅、到教育部呈备忘录,比起以前有人在教育部更加好办事,也不必担心出口伤到自己人。

华文教育被纳入国家教育主流,但是不曾享有同等待遇,单单教育拨款、师资,就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师资培训与调派,华社爭取了数十年,都没有解决问题,原因在于华教成了政治筹码,国家未来人力资源的裁培,不是首要考量。

顶多犯“小过”

虽说我国各族人民享有学习母语的权利,但施政过程中的偏差、官员的官僚作风,导致华教道路崎嶇不平,一场不公平的游戏,玩了数十年,华社被玩得团团转,因此,国民学校从不担忧拨款、师资,又怎不羡煞旁人?

现在,百多名华文师资被派到国民型中学以外学校执教,马华就討伐叶娟呈、华教组织要求撤换叶娟呈,但是,你们凭什么?若说她不称职,顶多是犯了“不听华社心声”的小过,而她这个教育部副部长是代表全民的。

 

中学的华文老师被“移”走了


2014/7/3 光华日报/言论版

文:陈楚梵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一直被政治化是非常可悲的,而且这已严重导致让教育回归教育一事变得极度困难。

话说,我国独立57年了,最基本的华教师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从最初的华人不愿当教师的言论,到后来的进入师训课程面试面对刁难及种种的调派问题,一直纷纷扰扰从未停过。

目前最令人关注的是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51位中文教育系毕业生被派到全寄宿中学、技术和技职学校,另有80人左右被派到华小执教。

这批原本为国中和国民型中学培训的华文师资,却被“移”到了其他源流的学校,任由国中和国民型中学继续缺乏300左右的华文师资。这样的安排是非常荒谬的,而且当局的用心让人匪夷所思。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中学华文师资过剩,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难道每年花费600700令吉补贴母语班的教育部不懂这些中学缺乏华文老师吗?难道教育部不知道每年开办约1100班的母语班是为了解决华文师资问题?

其实,存在已久的母语班是个老问题,教育部知道问题的存在,却从来没有诚意地从根源去解决问题,每年以中学华文老师过剩的理由,而不派华文老师到国中或国民型中学。

若寻根究底,中学华文师资过剩主要是教育部的统计出现落差。在师资大专化的计划下,有一批为数不少的小学老师擢升到中学教书,他们当中有些已执教其他科目,但教育部仍然把他们标签为华文老师。

另外一个原因是教育部以每周3节华文课的方式计算中学华文师资人数,但全国有78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因改制历史因素,每周华文课是介于57节。若这两个偏差没获得纠正,中学华文师资的规划与培训就无法符合需求,白白地看着一批又一批的中文教育系准教师流失。

UPSI 136位中文教育系准教师因为没有职位的空缺,而被派到全寄宿、技职学校和华小执教,成为了无辜的牺牲品。若教育部一早从根源解决问题,这种错配的问题就不会出现。

教育是立国之本,办教育最为关键的是师资,师资素质不佳及出现断层的情况,又怎么能搞好教育?我们的华文教育也就没有更好的未来,所以华文师资一直是华社所关注的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叶娟呈将在下周召见全国华文科督学,以了解中学华文师资的实际情况。我们期待的不只是了解而已,而是采取一系列的实际行动,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学华文师资问题,而且行动要快,以便这批老师可以如愿地回到国中或国民型中学教华文。

教育部官老爷们,请你们这次拿出诚意来解决问题!

 

官不为人人 人人要为官


2014/7/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甄子权
 

为官者要为民服务,这是当官最基本条件。

副教长叶娟呈上任以来,想做的事很多,不懂做的事,看来也不少。她最近因华教师资问题,激怒许多华教人士,受到强烈批评,某种程度来说,她是自找的。

她不愿承担骂名,声称被友党抹黑,放暗箭中伤她。其实,她有大政府当靠山,如果有心拯救,一点也不难。

然而,大家看到的却是长官忙著作秀,只关心官运,下面的人,怎么会认真处理问题?做得好,还要怕得罪长官咧!但求无过就好,不求有功。

为教育坏账补上一笔的教育总监凯尔,一句“处理了”就当没事了。

沟通两小时,有准教师感觉根本沟而不通,没得选择,感觉被欺压。在老鸟面前,菜鸟能够不服从吗?

这是个不愿好好正视华教问题、不愿面对真相的大政府,官僚文化中的“叶娟呈们”,令华教人士几十年来奔走呼喊投诉无门。政府留著这些人,反对党不怕没柴烧,太多话题可以发挥了。

隨波逐流

教育何等重要,美国总统为了教育,亲自上火线,面对群眾,面对反对派,下一个美国总统的风骨,就在每一次的教育改革中,变得更加挺拔、坚韧。

在教育改革得伤痕累累的大马,有不想面对真相的政府,有害怕负责任的长官,有隨波逐流的马仔,我不为人人,反过来要人人为我,共同创造了完美失败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