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467



政治化华文


2014-11-15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章龙炎
 

华文教育的课题,是我最不喜爱写的课题。

我想,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当年当记者,问了当时董总主席”为什么不让国民型中学学生申请奖学金念中文?“他说,国民型中学的华人子弟家里比较有钱,不需要。听了,我感到莫名其妙,后来再想:真的岂有此理。

从此以后,对董总是个“华教堡垒”的说法或者“定位”,放了个超级大的问号。

这口口声声捍卫华文教育者,竟然歧视非独中、但却有兴趣投身华文教育事业的华裔子弟。

这在我看来简单不过的问题,许多华裔却视而不见。他们宁愿相信华文教育,比华裔教育更加重要。

华人教育尤重华文教育

所以,相对于当时客观环境下根本无法成立的独立大学,早期拉曼学院(现在为拉曼大学学院)的创立,对许多华裔而言是个不可原谅的“妥协”。问题是:拉曼学院成立了半个世纪,造就了超过10万的华裔人才。这比执着当时不可能成为事实的独大,是较好的成果,还是较坏的后果?

林冠英还曾说过拉曼大学是马华的“耻辱”。我不知道他到底知不知道,火箭的不少支持者或者党员本身或子女,曾在拉曼学院受教育。我不是说需要感恩什么的,只是不要把这些人当着是耻辱。

重点是:华文教育与华人教育,那一个比较重要?两者同样重要?如果有选择,应该何者为先?照我看,华人教育比华文教育重要。原因是非常明显的:有相当部分的华裔不谙华文华语(包括董总一些领导人的子女)或者不屑学华文华语。

如果要学某些人虚伪的超越族群的话,我会说:支持教育,任何形式的教育,但包括与族群认同挂扣的教育。因此,对第13届大选前,我对华人近乎疯狂的支持董总叶新田与邹寿汉这两人号召的各式各样的“捍卫华教”活动,尤其是在关丹中华中学这课题上纠缠的支持,我感到迷惑。

而对现在几乎同样一批的华人,却对叶邹两人有意见了,还要求他们退下。这让我感到更加的迷惑。

华教斗争太多政治意义

几年的时间,难道华裔对叶邹之前的“华教捍卫士”的地位质疑了吗?华教问题,不是问题,而叶邹两人才是问题吗?

在我看来,叶邹不管是第13届大选之前还是现在,都一直做着对华文教育(更加不用说对华人教育)的“倒米”工作。

当时支持或者默许他们两人近乎为所欲为,现在却“翻脸”的华裔同胞,或者应该反省:为什么我们有前后大相径庭的反应?

华裔在第13届大选,翻完了所有底牌,赋予董总华教斗争太大的政治意义,一年多后其后果正在发酵,现在华裔是走向自我摧毁的路。

董总的问题只是个征兆,华裔应该期待更多的“惊吓”—面对这些惊吓,懂得反省是非常重要的,把指头指向别人,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特大绝技中不如归去


2014/11/15 光华日报/评论版

~作者:阿迪
 

千古以来的真理:肉先腐而后虫生,要攻打一个国家、用强兵猛将攻城,乃下策也。孙子兵法“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以逸待劳之策,配合三十六计的离间妙方,却也是无坚不摧,精通权术的傢伙,屡试不爽,正是抓紧敌人的弱点,由间而入。

华裔的文化中,已故栢杨就在“酱缸文化”论中刻划出来“三个人四个意见”,“内斗内行”,勇猛非凡,斗将起来,大家口沫横飞,都是言论的巨人,行动的侏儒,更可悲的是,内斗内衰之后,剩下的烂摊子,不忍卒睹,甚或从此难于超生。

我们且从眼前的一些例子来看,比如台湾,民进党的阿扁,一度似成了台湾的救星,国民党被台湾人骂贪腐衰败,非改朝换代不可,这股来势汹汹的力量,果真把从四五十年代的政治巨人蒋介石牢控的国民党绊倒了,阿扁一时威风,台人以为这个救星能救台湾,嘿嘿,三、五年后,希望大,失望更大。国民党再获重生,阿扁反因贪腐入了牢房。然而,马英九一任二任后,如今台人似又厌倦,学生占行政院搞打倒,马总统民望极低了,台湾的新救星又在哪里?

回头看看大马,马华不也曾以为308后翁诗杰是救星,可才一二年,总会长位子都没坐暖,这个曾因揭巴生港口丑闻,民望高的党领袖,很快成为众矢之的的靶子,党内人士一波又一波的窝里反。什么“独断独行”、“高傲”啦,恶评如潮,外头也不知是他人缘较差,也对他指指点点,终于,他垮在马华的“特大”!翁菜斗蔡细历把翁总会长拉下来了。虽然他仍一片丹心,苦守安邦班登区为他的选区服务,但505大选候选人还是没他的份。马华诸公连他的影子也斗垮了,如今他野鹤闲云般淡出政坛,相信更逍遥自在。

然而505大选,马华内斗内耗后形象大落,内伤太重,国州议席输剩7-11,是历来最惨败一次。他的不入阁“英明”的决策,也把马华带去荷兰,党人连一些芝麻官也没得当,这回,是剃人头者被人剃了,蔡老大也是在“特大”绝技中,阴沟里翻船,徒弟打倒师父,因果报。

以上种种,证明一个事实,一个党团组织,领袖非经过培养,有序的培养传承,而是以激烈的“革命运动”而急就章出来的,根基是不稳固的,看看中国邓小平、新加坡的李光耀,他们是怎样培植他们的未来领袖的。你再看那些经由外国势力插手,硬动手术切割,移植出来的领袖和国家,看伊拉克和利比亚,今天仍生灵涂炭,惨绝人寰。

斗到乌烟瘴气

曾几何时,所谓的华教领头羊董总,如今也搞到叶邹二老四面楚歌。内部在搞“马华式的特大”,先说是要邹寿汉拾包袱,接着在其他党团的“呼啸”下,特别是留华同学会,更公开参战指叶邹都是华教负资产;要他们双双滚下台。华总方天兴也认为“特大”才可解决董总纷争。林连玉基金会的吴建成也在旁放冷枪……

戏看到这儿,都渐渐看出了端倪,正如邹寿汉所说,不可否认,关中问题,似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邹老前时还说,他那个位子,是“有功无偿,弄坏要赔”的,早已是宿命。

这话也不虚也,搞华教运动,其实也正如“干捞面”,有什么肥水呢?看看先贤林连玉,连公民权都被递夺了,沈慕羽嘛,林晃昇,也因华教坐过牢。现任主席叶公新田,时时被人冷讥热嘲,连博士学位也得人闲言闲语,还被学生公开殴打过……

如此种种,真的,假如换是阿迪,早就拂袖而去,返家含饴弄孙好过啦。

你看,从今天华团、华社、文化界及其内部同僚对他们指指点点,好像他们一无是处,华教已差不多给他们搞到奄奄一息,好像各方能人异士都排队随时可取代他们;好像没有叶邹,董总就大团圆伟大,华社就大团结,华教就一片前途光明!董总内部斗到如此乌烟瘴气,一下要封两个老大的嘴,把华教不团结的问题,一个手掌不响的罪都功归叶邹二公,唉,董总这二高位还好坐吗?

今天,董总内部各党团身份者皆有纠缠各种关系,面对外在对华小喊关喊闭,内部还互相倾轧,大家手指都指万错千错是别人错,别人都没先贤风范,孰不知一个手掌拍响乎?唉,假如我是叶邹二公,不如归去,像老翁去当闲云野鹤。

 

华校董事会瘦身的危机


2014/11/16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胡万铎
 

「关闭华小」的言论刚刚落幕,现在又掀起檳城教育局官员召集並口头通知各校校长,將于明年在私立学校、政府资助学校、国民型学校等实行学校董事会组织成员结构,削减董事人数由15人减至9人。

我们知道现有的华小与改制中学的董事会组织成员是根据《1961年教育法令》下颁布的《1962年教育(拨款)条例》以及其后1963年和1966年的修订条例而组成。即由学校赞助人代表3名,学校信托人代表3名,家长代表3人,校友会代表3名,及官委代表3名。

现在檳城教育局却口头通知將在2015年起把学校赞助人代表与学校信托人代表合併成一组,以及把家长代表和校友会代表合併成一组,並取消董事会向来推荐官委代表的做法改由校长推荐不少过3名偏向中央政府的官委代表。

决定引起热烈反弹

这「华校董事会15人减至9人」口头通知,引起华教人士的热烈反弹,也质疑檳教育局官员的权力。並综合如下:

1)教总主席王超群说,若把家长与校友会归纳为一组,信托人和赞助人归纳为一组,各组只能派出不超过3名代表,將导致他们在董事会中失去代表性。

2)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諮询委员会主任王鸿財则认为学校董事会是在教育法令下成立,他相信各州教育局无权指示董事会「瘦身」。他抨击下令者居心叵测。

3)新措施要求校长推荐至少3名「偏向支持中央政府的官委人选入董事,有政治化的意图,因为董事会的成立並非为了亲政府或反政府。」

4)董总认为新的学校董事会组织成员结构的改变对这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仅是一项投石问路的手法,而是在违反法令及具有不良政治目的的隱议程,也將会对华小带来严重的后果与冲击。

政府將操控董事会

5)尤其重要的是设下其他附加条件表示董事会將由政府操控,这点绝对无法接受,华社、华团、政党和教育组织不能轻视。

当全国华社也群起抗议,大家坚决反对到底时,据檳州教育局长奥斯曼说,重组学校董事会,是为了「尝试改变」探討成效。这是一个非常牵强附会的说法,也很「曖昧」,到底探討什么「成效」。

说实在,在我国国家教育政策下,绝大部分的华小及改制中学都属于半津贴学校,学校的发展开销,都是由校方自行承担,皆由董事会去筹划,如果原本的15名董事会成员的阵容缩减成9人,也即董事会的力量被削弱了,最终可能让学校失去经济支柱的力量,这对华小及国中是一项大大的打击,反而拖累华小及国中的发展。尤其是近来政治人物时不时的提出关闭华校论,更让华教工作者无时无刻不感到忧虑与沮丧。

这突如其来的「董事会瘦身」指令到底由人发出,他们的目的何在?因为根据所知,只有教育部长才有这个权力,而教育部长並未发出这项指令。根据首相署部长魏家祥说连副首相也大吃一惊要彻查,因为他没有签署任何重要重组董事会文件,如果教育部长讲的是真话,那么就檳州教育局自作主张乱发通令了。

面对质疑,檳州教育局长不只没有收回成命反而说有关的重组只是针对新成立的董事会,原有的校董可以选择维持原状。

问题是,何谓新立董事会?旧董事会改选后,是不是也属于旧董事会抑或新董事会?看来董事会的爭议还会继续。

不过在这里我要指出一则讯息,就是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局諮询委员会主任王鸿財揭露的。檳城教育局削减董事会人数事出有因;在他深入调查后,发觉其实布城教育的公关部已于今年7月召集全国教育局负责学校董事部的官员出席会议商討学校董事部瘦身计划,会议议决在明年將全国学校董事部人数从15人减至9人。他是在联络其他州的教育局官员才確认有此事。它不只在檳州落实而是全国。

这讯息华教界人士应关注。华教之路依然坎坷,处处危机。

 

为什么选择独中?


2014/11/12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曹建雨
 

前些日子与友人谈及就读独中与国中有什么差別。由于笔者是独中生,不熟悉国中教育系统,也不宜对国中置下任何评论。

然而对于就读独中,笔者从没后悔,因为上了大学以后,笔者可以明显地发现自己与其他国中生有许多让人羡煞不已的分別。

笔者毕业于居鑾中华中学,在母校接受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礼仪的培养是国中生无法媲美的。打个比方,在母校出席任何讲座时,中途想要离席,一般上都会直接走到门口,向会场与主讲人鞠躬,再离开。这一举动似乎常惊呆外来嘉宾,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笔者在其他学校或是大学的讲座也不曾发觉有此举发生。

独中的强项莫过于中文与数理科。6年来所打下的中文根基比其他人扎实,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再到当代文学,都列在独中的教纲。很多中文系的朋友都很吃惊,为什么那些独中生在课堂上像是什么都懂,就连我这个理科生也对文学懂得不少。那些大学第一年教的东西,独中早接触了。当然可能不像大学所教得那么深入,但至少有个根基,学起来易如反掌。

至于数理科,独中所教授的数学程度比较高,是不爭的事实。

相较起国中课本,所学內容比国中要早一年,题目难度也更深。因此,无论是PMR还是SPM,对独中生来说简直非常简单。但比起国中生,我们的国语能力却相对较弱。英文水平则不必担心,只是缺乏环境口操英语,必然在说英语方面输人一节。

薪金低致师资短缺

在我校,学生在社团內可以自主地策划团內活动,无论是小型或大型,校方都给予全力的配合与支持。通过这方面的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以及团员之间的凝聚力。大家学习如何互相扶持,风雨同舟,建立起珍贵的友谊与回忆。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母校对于在校外得奖的学生都会给予不错的待遇。无论大奖小奖,校方都会安排交通载送我们领奖。不像其他学校,交通是自行准备的。某些学校更夸张,学生所获得的奖金必须全数贡献。学生的努力似乎不被重视,太叫人震惊。

然而,事物再好都有其缺点。独中教师往往背负薪金低的压力,让年轻人不敢踏入独中投身杏坛,以致教授某些科目的师资非常短缺,尤其是高中理科。笔者的老师年纪最大的都七十几了,其他五、六十岁的教师也为数不少。当他们一退休,有经验的教师就开始减少,实在教人担心。

但如果能够再选,笔者还是愿意进入独中。身为独中生就有自身对母校的一种情怀,独中像是歷经风霜而生存下来的宝藏,所以我们更加珍惜,也更加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