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文教育消失的历史真相
2014-11-18 来源《新国志》
~作者:伍依
当行动党政府一再指责华校是培养共产主义温床的时候,指责华校生是共产党人或亲共分子的时候,指责维护华文教育是华文沙文主义的时候,是不是像列宁所指出的那样,行动党“把一切问题归咎为”共产党的“邪恶算计”?“让民众觉得唯一可怕的事情便是”共产党“的入侵”?行动党刻意渲染共产党的所谓暴力、民族冲突来吓唬人民,来逃脱使华校消失的责任?
2014年11月11日《联合早报》第四版报道,陈振泉说:“何元泰是因为在竞选期间发表煽动群众的言论,例如政府要‘消灭’华文以及政府的一大成就就是‘扼杀华文教育’等。”我们不知道政府是不是要“消灭华文教育”,还是要“扼杀华文教育”,但我们确切地知道,华校没有了,华文教育没有了,华文教育的整个体系更没有了,这一切已经送进了博物馆陈列(有勇气陈列吗?)前不久在华侨中学展览的“消失的华校”就是明证,任何人,任何理由也掩盖不了。
我们不看一个人怎么说,怎么做,而是看结果是如何。华校的消失,南洋大学的关闭,不管政府怎么解释,是大势所趋,是家长只送孩子去英校,华校才自动消失;还是政府刻意所为,让华校消失,南洋大学因为没有生源,或仅能招收次等生,才关闭南大,那么,何元泰即使有说“政府要‘消灭’华文以及政府的一大成就就是‘扼杀华文教育’”结果是一样的。
从政府官员的辩解来看,行动党政府从来没有刻意消灭华校,而是要提高英文水平,与国际接轨,掌握了英文,才能学习科技。新加坡的现在的经济成就,就是因为全民学习英语的结果。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1961年的华校生中四罢考,1962年华校中学生的罢课,就是因为华校生挺身而出捍卫民族教育,反对和抗议行动党政府要将华校改制成英校。1963年2月2日行党政府派军警进驻云南园,破坏大学自主权和学术自由。1963年9月26日凌晨,镇暴队冲进南大校园,数百名武装警察一边施放催泪弹,一边逢人就打。
1965年南洋大学开除85位学生,其中43位境外学生被禁止进入新加坡。1965年10月27日,南大校方在政府的指示下,开除85名学生。1965年10月28日,南大学生宣布罢课,罢课历时39天。1965年11月20日,援引社团法令,解散11间校友会;同日,镇暴队冲进图书馆,痛打在图书馆自修温课的学生。
1966年是南洋大学改制的第一年,8月实施大学入学准证,同时修改南洋大学法案,休掉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赞助人代表;褫夺南大创办人陈六使的公民权;逼走庄竹林校长;逮捕学生;封禁南大学生会、学生团体。
1966年10月26日接受李光耀挑战的南大学生领袖之一的李万千上台和李光耀辩论后被捕驱逐出境,至今尚不能入境新加坡;五人行动委员会的陈锦福,1966年被捕,1980年才获得释放,关押了14年!1966年11月10日南大开除60名学生,南大学生展开罢课抗议;11月17日行动党政府派镇暴队占据云南园,搜捕学生领袖,有9人被捕,驱逐67名联邦和沙捞越学生领袖。
行动党政府前后开除了113名南大学生和81名义安学生,逮捕约150名大、中学生,驱逐67名南大生和4名新大生,以及开除许多中小学华文教师,封闭众多校友会。1980年南洋大学被关闭;1981年华校彻底消失!2010年,李光耀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专访时称,后悔没有早点关闭南大!
这就是历史真相!就是历史之眼!当然,年轻的陈振泉或许真的不知道行动党有这一页不光彩的历史,因为他是在行动党的历史观下成长,无灾无难到公卿的既得利益者,不知者不罪吧。
行动党精英说,把华校改制成英校,才有了目前的经济成就。真是一俊遮百丑呢,历史是这样解读的吗?历史是民族统一和历史文化基因的基础。华校的消失,是华族新一代只知莎士比亚,不知魏晋,遑论唐诗宋词的根本原因!
李光耀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华校生:“学生们组织良好,纪律严明,团结一致。他们自我约束的能力强得不得了,能采取集体行动”,“华校生跟英校生截然不同。他们生气勃勃”,“整个过程给布里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12年后出版的自传里,他还记得,当时有5000名学生整整齐齐地坐在会场里,人人手上都有一盒蛋糕、包点、花生和香蕉,过后花生壳和香蕉皮都放回纸盒,由招待员拿走。这样,在学生们离开会场坐巴士回家时,场内依然干干净净。这显示出卓越的组织和后勤能力。这一切都是按照15岁左右的男孩儿和女孩儿通过扬声器发出的简单利落的命令进行的。这样的表现,任何军队的参谋看了都会高兴,我和布里特一样,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这类会议,后来还参加了多次,我从没见过英校生也有这样的表现。英校生说话没信心,缺乏自信,他们使用非母语时心理上有障碍。”“我对华校生的世界的认识却刚刚开始。这是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有那么多活跃分子,个个生龙活虎;有那么多理想主义者,他们不自私,准备为更美好的社会牺牲自己的一切。”看到华校生这样高尚的品德,李光耀竟然“我越来越感觉到害怕”!随着华校的消失,现在的中学生和大学生还有这样的品德吗?如果没有了,那么是谁的责任?把年轻一代培养成没有高尚的品德,李光耀应该不会“越来越感觉到害怕”了吧?
华族子弟华族文化基因的消失,行动党政府要担负完全的责任,任何推托词语和理由都毫无意义。就如濒临绝种的物种,当政者有义务全力保护一样。
1915年列宁批判帕特锐索夫和考茨基时指出:资产阶级政府总是这样欺骗人民,他们把一切问题归咎为其他国家的“邪恶算计”上,让民众觉得唯一可怕的事情便是敌人的入侵。事实的真相是,自从社会主义阵线成立后,特别是所谓的冷藏行动大逮捕后,共产党已没有再主宰新加坡的左翼运动。
当行动党政府一再指责华校是培养共产主义温床的时候,指责华校生是共产党人或亲共分子的时候,指责维护华文教育是华文沙文主义的时候,是不是像列宁所指出的那样,行动党“把一切问题归咎为”共产党的“邪恶算计”?“让民众觉得唯一可怕的事情便是”共产党“的入侵”?行动党刻意渲染共产党的所谓暴力、民族冲突来吓唬人民,来逃脱使华校消失的责任?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说过“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华文教育消失的现实,原本经过各阶层人民努力建立的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被连根拔除,已经证明了当时华校中学生和南洋大学学生的分析是正确无误的,抗争是正义的,应该得到赞扬和肯定,当时政府的残暴镇压应该受到严厉地谴责,并向华校生真诚地道歉!
年轻一代领导人应该勇敢地告别老一代领导人的阴影,最大限度地敞开胸怀和眼界,忠实于历史,正视现实,真诚地尊重历史真实,给后人留下足资参考的真实种子,而不是一味炒冷饭,重复《十二讲》中的解释和再解释。
作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有良知的精英,难道不应该坚守事实真相的底线吗?!真相就是真相,不需要像陈振泉指责何元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多元种族的新加坡提出这样指责是罔顾后果和不负责任的。何先生的言论可造成社会分化,并在英校生和华校生之间制造猜疑。这在当时可撕裂我们脆弱的社会结构”来辩解。
发生在1964年7月和9月的两次民族暴乱,不是因为谈论华文教育,而是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后,吉隆坡的巫统和新加坡的行动党尔虞我诈,李光耀和东姑口角不断,互炒民族问题,使民族关系紧张而导致。
行动党政府极力掩盖历史真相,用谎言来歪曲事实,妄想用他们的历史观形成事实。他们越是这样,我们就越是要坚守事实和传播真相,就越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不能让真实的历史就这样长期地任由人抹黑,造谣,污蔑、歪曲和掩盖。
真相和事实不可能因为当政者拥有话语权而产生任何改变,真相也不需要向无知和偏见妥协,否则光明一旦退让就是失明,真相一旦退让就是谎言,勇气一旦退让就是沉沦!
关中特大一石多鸟之计
2014/11/21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许国伟
之前6个州的董联会要开特大罢免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隨著有连署州属退出倒邹特大,这倒邹特大气势顿时受挫。
虽然“出师表”说明只是倒邹,但多数人心里都清楚,董总主席叶新田绝对不会让倒邹成功。
为什么呢?这就是从歷史中总结出的“清君侧”教训。
在古代,清君侧就是要清除君主身边那些误国误君误民的奸佞臣宦,不管是文攻或用武,搞出清君侧这动作,除了是皇帝拿出衣带詔去求救兵来清君侧,不然多数的清君侧其实都没有或得不到皇帝本人的支持与同意。
为什么呢?很简单,在皇帝眼里,身边亲信才是最亲最可信的,任外头多少人骂他们是奸臣,在皇帝眼里他们是忠臣,更何况越陷入“孤家寡人”处境的领袖,会越紧紧与身边的亲信站在一起。
所以,虽然喊的口號是“清君侧”,但在皇帝眼里,根本就是要“清君”,加上身边亲信哭爹喊娘的,硬是把自己跟皇帝绑一起,让皇帝深信清君侧只是藉口,真正目的是要拉自己下台。
不难猜想,“倒邹”特大看在董总当权领导眼里,恐怕也是要“清君”,于是不管是为了华教,或为了自己的领导,都要全力反击。
祭出“表决关中考统考”特大,在一定程度上,確实是棋高一著的策略。
首先,把所有的爭议与矛盾,都归于关中,完全不谈过去叶邹领导下跟华教同道诸多的问题,于是问题仿彿不再是领导作风有问题,完全只是关中课题。
衝乱“倒邹”佈局
其次,把关中课题放大到独中乃至华教存亡,所以要投支持票的,就要面对很大压力。如果表决通过,那就是集体责任了,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再三,既然邹寿汉之前已公开说,针对他的根源在于关中;那如果表决通过了,倒邹就不应再继续,因为华教要团结了;如果表决不通过,那么就说明邹的路线是正確的,倒邹更是师出无名,毕竟没理由还再来一次特大吧?
第四,推出“关中特大”奇招,衝乱“倒邹特大”佈局,让“勤王军”陆续赶来助阵,爭取时间分化对方阵营,爭取更多华团当和事佬,只要和事佬越多,意味著“倒邹”力量会弱化及淡化。
所以,森州华堂会长刘志文说得有理,他认为董总主席叶新田的“关中特大”是一石二鸟,其中“一鸟”就是要拖延特大,令华社对这些爭执感厌烦,最后特大无疾而终。
从“倒邹特大”到“关中特大”,確实让整个课题焦点都转向了,显然,这“关中特大”是一石多鸟之计,確实高明。
华教內斗无限放大
2014/11/2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和碧君
董总內斗白热化,把华教组织领导层的人事纠纷,赤裸裸的让阅听人看到。可悲的是,谁来关心华教目前正面对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华小课程纲要、歷史课內容、华校生的国语掌握、华小董事会瘦身等问题?
我国华教走的是崎嶇道路,从英殖民时代、独立,直到现在,华教之路艰鉅,为了捍卫华教权益,华教先贤组织了教总,过后又成立了董总,而已故族魂林连玉当年要华教人士团结护华教的叮嚀,来到这个年头,已被拋诸脑后;董总与教总渐行渐远,董教总合作的佳话,已成往事。
当华小、华校,甚至独中面对问题时,华教组织与热爱华教人士,会习惯性的把矛头指向教育部官员的小拿破仑作风,而忽略了华教组织內斗,正好为官员打开侵蚀华教权益的方便大门;华社把焦点放在华教內斗问题上,只不过多知一点华教“八卦事”,却无法瞭解华教目前真正面对的问题,对解决华教问题没有帮助。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办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教育工作做好,需要更大的坚持与忍耐,而华教领袖不易为,不是出钱或出力就行,很多时候还要和政府及官员斗智;与其把精神、时间都花在內耗上,倒不如多花时间,思考让华教与时並进,为华教谋新出路的好。
只有华社关注
董总的內部纠纷、董总与教总的貌合神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董教领袖貌合神离到撕破脸皮,让人看到我们的华教组织,还没走向新时代的制度,以內部机制解决纷爭,反而把大部分时间耗在內斗、隔空喊话。
媒体每天报导的叶新田、邹寿汉,只不过是华教课题中的一两个人物,不管倒邹或倒叶,也只有华社在关注,其他社群则在关注更重大的课题,他们也许正在嘲笑华社不懂得分轻重。
善用拨款学生受惠
2014/11/2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中言
教育部于週五移交特别拨款给国内73所华小和44所教会学校,其中华小获得557万令吉,教会学校获233万令吉,总数爲790万令吉。
在週四,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也代表教育部,移交1500万令吉特别拨款给国内66所国民型中学,作爲校硬体设施建设、维修和发展的经费。
迟来的好消息
在2014年财政预算桉,全国1294间华小隻获得5000万令吉拨款,平均每所华小获得的拨款不到4万令吉,难以维持实际开销;而国民型中学不获任何拨款。
然而,教育部在今年接近尾声时,给予国民型中学和华小上述特别拨款,可说是迟来的好消息。
获得拨款的学校当局,尤其是负责掌管学校建设的华小和国民型中学董事会,应善用拨款以进行学校建设,使学生受惠。
副部长同时呼吁各校董事会每个月向教育部提呈学校建设开销的报告,以免拨款遭到滥用。获得拨款的各校,必须珍惜和善用有关拨款,避免引起争议。
避免频密筹款
华小长期以来获得的政府拨款,不足以应付学校建设开销,校方常主动向学生家长和社人士发动筹款活动,筹募学校经费。
然而,华小的筹款活动不宜太过频密,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业,也增加家长负担。
副教长如今说了这番话,各校董事会应积极向教育部争取更多特别拨款或额外拨款,定期每月提呈学校建设进度与开销报告,儘可能避免向家长筹款。
最理想的方桉是,政府根据学生人数和需要,在财政预算桉下一视同仁制度化拨款给各类型学校,确保没有学校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