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

《我怎样教小学生学书法》




【教学经验之一】          


《我怎样教小学生学书法》

~ 渔夫 ~

补习班教书法一课,是与《三字经》合为一堂课,时间也较长,大约2个多小时.从三年级开始,这一班有32位学生,是受印尼文教育的.大部分年纪还小.当时《国际日报》副刊版位也宣扬书法.几十年来的华文逢禁,在吉里汶岛会写书法的老一辈已寥寥无几,更何况是青年人和少年儿童.这问题萦萦脑海.中华书法艺术要发扬光大,青少年是下一代的生力军,只有培育他们,才能见到曙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幼苗可以成为绿地.凭着这个信念,便硬着头皮当起先锋,毅然地把书法教起来.

第一天教学生们写书法时,坐的姿势要端正;执笔时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肉部分握住笔管,用无名指甲和肉相接部分顶住笔管,小指自然地附在无名指下.这和他们握铅笔的手式不一样.学生们握来握去觉得很不自在,一时无法扭转定型的手式.我鼓励他们,学文化不要急于一时,要有恒心,回家后再复习几次,一定会学得好的.

这次教的书法是老宋体字,老宋体字为正方形,工整易认,笔画有圆有方,字体端庄大方,柔中有刚.有句做人俚语这么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这句话借用于学书法,"先正后斜易;先斜后正难".要求学生们先写好端正字,有了书写基础,写出了定性的字体.再另学其它的字体,如行书体,更能发挥书写才能.

开始学写字,我先把宋体的,横细、竖粗、鹅头钩,捺弯扫的空心笔画写在白字上,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门照着画笔画.然后,我用毛笔书写在空心笔画示范.当学生开墨罐时,这下可糟了,有的不小心把墨水溅到衣服,洒到满地.有的手沾到墨,无意中涂到脸,变成黑脸婆.虽然场面有点尴尬,也带来乐趣横生.

我内人曾这么说孩子们年龄毕竟还小,等长大些再教也不迟.我的看法又不同,条件许可下,趁热先搞起来.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冀望书法艺术能在渔村普及发扬.至于有些问题的存在,也想办法,尽力去改善.从实践中找经验.从错误中认识错误观点,一定要把孩子们教好.

学生们已经学会宋体笔画形体后,就不再涂空心笔画,直接教他们用毛笔写笔画了.几个星期的教导,有的学生能写出像样的笔画,有的还在需要锻炼身体的,起码,他们从起笔,运笔到收笔中,已经认识怎样下笔写好笔画.我们不急于一时,到了掌握写宋体笔画的基础,才进一步教学宋体结构字.

第一天教学生写个"十"的结构字,我把一张白纸贴在黑板上,拿起毛笔, 以平正安稳为标准.作写法示范.然后到每个座位与学生观摩学习.接下来每堂书法课便逐渐由少笔画增加到多笔画,字数也由一字加到几个字,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弹指间,教书法已一年了,虽然每星期只教一课,学生们也初步掌握了书写基础.学书法这一天,我们买些糖果糕点,大家欢聚一堂,谈笑风生,互相切磋书艺:你这一撇写的像木头,他那一竖的笔画要倒下去了,2个笔画的感情太相好了等等…….应用这些俗话作为学习书法的理论.这是我的教学浅见,请大家指教.




【教学经验之二】


教导小学生《三字经》 和《 千字文》

~ 渔夫 ~

我兼教的华语补习班已进入四年半,从一年级下班级起,便增教一课《三字经》,接下来便是教《千字文》,打算进入五年级时续教《论语》一课.在华文被封禁的30多年里到华文解禁以后,华文热到处在燃烧,然而怎样保存我们族群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该是我们所负的历史使命.怎样去提倡呢?唯有传播儒家思想文化.由此而想到经典的文言文题材如《三字经》和《千字文》等.

万事起头难,谁也得去尝试,我虽有点自不量力而为,但怀着一股发扬中华文化的干劲,边学边教.《三字经》是采用华语和福建方言教读的,我略懂用方言教读《三字经》和《千字文》,那是年青捕鱼时跟同船的中年舵手学的,他曾经读过私塾的.既然有的是条件,也得双管齐下,把华文教好,也将残存的传统方言文化再传播,薪火承传,弘扬光大. 

教读《三字经》和《千字文》早在华文被封禁的1970年代,已开始在黑暗时期的补习班授课.只是当时的条件不比现在好,现在有的是课堂教学,堂堂正正.以前是见不得天,偷偷摸摸.早期的课本是手抄的;现今的课本是电脑打印出来的.但这些课本都是经过改编的.《三字经》每课12个字,分上下二册,《千字文》每课16个字,只一册.两本经书的内容解释尽量改编浅白的口语式句子,配合福建方言读法,读起来更为朗朗上口.

学习方言《三字经 》与 《千字文 》时,教小学生先会念《 三字经》之 “人之初,性本善… …”, 《千字文 》之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  ,开始只作书面讲解,暂不教读其课文内容解释.当教完一本书时,再从头复习,并教课文内容解释.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导,再教读方言与华语每一课的内容解释时,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讲解时学生更容易理解. 

每一册《三字经 》和 《千字文 》都有注上汉语拼音,语句精短押韵,自然流畅,朗朗顺口,学生易于朗读,印象也深刻.起初用方言教读时,常常笑话百出.学生怕记不来,用印尼注音,轮到个人演读时,读音就变调,像印尼族群学生学讲华语的腔调,引起哄堂大笑,也迎来学习时的乐趣.方言读法也有多音字,:“ 人 “ 字文言读音是lin,而白话文读音是lang,也像华文多音字一样.在教读时着重分析解释,使他们辨认读法,纠正错误,取得进步.

在演读时,把学生分成二组,一组读华语,另一组读方言,似是在翻译讲稿一般,学生心情轻松,很默契,念得很有劲头.而在每学期考试中,被列为“口才”考题项目.二人一组,默念华语与方言《三字经》十课,一唱一和,读速和谐,声调动听.口才考题又有学生以方言报道新闻或以华语讲故事,读报是抄录报纸的简短新闻,学生拿着稿纸,坐在黑板前,她们首先用方言念着:“现在是洪XX报告新闻,新闻提要……”煞似小播报员迎来阵阵掌声.他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讲故事的材料取之富有伦理教育性的故事书.但稍微改编,配合方言与华语的讲法.口才考题还包括诗歌朗诵.

每逢星期五教学《三字经》与《千字文》,这一节课需要2个多钟头.拨出一些时间兼学书法.习写书法时,备有一些小食品与茶点,这些是同学们筹钱买的.大家边吃边写,有说有笑,亲切愉快,像在举行联欢会一样.

几年前有位老教师对我要教小学生学习《三字经》与《千字文》提出批评,他说:"你教小孩读经典书,小小年纪能懂吗?应该是年青人学的."此话悠悠于耳.我认为文化教育不分年龄,因地制宜,环境许可下,条件充分时,还等什么?还分什么?事在人为.只要诚心诚意为文化教育,培育咱们下一代为己任,那怕是荆棘满途也会变成光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