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538



承认统考的隐忧


2015-11-27 11:45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陈纹达

 

从历史的记载大家都知道,随着《1961年教育法令》的实施,政府就停止为华文中学举办初中和高中会考。

众所周知,60间华文独立中学是以华文为其主要教学媒介语,很自然的就需要一个华文出题的统一考试来检测其学生的学术水平。为此,董教总作为马来西亚华社推展华文教育的全国性组织,责无旁贷地设立了董教总华文独立中学工委会,并设立了统一考试委员会全权负责为华文独立中学举办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统一考试,作为评估学生升学或就业的统一依据。此项考试被政府定位为华文独立中学的内部考试;只有华文独立中学的初中三和高中三学生才可以报考。

独中课程具世界观

最近,关丹中华中学这间“变种独中”私立国民中学的学生被“新”董教总独中工委会接受报考2016年的初中统考,再加上砂拉越首长一再喊话,表示砂州政府承认与接受统考后,“新”董总跟着一再表示会争取其他州属承认统考。但是,联邦政府却依然表明,统考的课程不符合《1996年教育法令》中所阐明的国家课程纲要,尤其是国语及历史;统考文凭欲获得联邦政府承认,除非更改独中的教纲。

数天前,首相署部长魏家祥高调宣布“内阁指示”重启承认统考的会议,并已邀约董教总商讨。我们欢迎政府承认统考;但是,统考不能因为要受到政府的承认而迁就奉迎政府不合理、不符合国际观的单元主义教育政策,而牺牲其历经四十余年辛苦建立起来的世界性价值作为交换条件;这是浅白的基本认知与原则。政府正在试验性推行英语教学元素的时刻,华社更需警惕,不可让独中走向变质,导致历经艰辛年代洗礼的60间独中被蚕食,悔对华教前辈的牺牲与坚持!

有消息显示,已经有几间独中开始开办以英文为主的国际文凭班。为了让学生们未来的升学路更平坦或就职时有更宽广的出路,我们不否定独中加强学习英文这国际科技语文的努力。但是,不能因为英文的功能而牺牲孩子最为有效吸取知识、最熟悉的母语文教学;统考文凭的世界性价值正是建立在母语文为媒介语的世界观教学课纲为依据编写的课文。因此,任何为了本身私利而导致统考被贬值的行为,都必须受到严厉的谴责。随着时代的进步,改革是必然的,但是也应该遵循历史的脚步做出适当与适合的改革建议。

不可更改独中课纲

不要忘记,统考凭着其高水平的性质,已获全世界多所著名大学承认,我不能退而求其次,降低其水平换取政府的承认。

华文独中所培养的学生,有着刻苦、努力和守纪律的品性已然成了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的特色,统考文凭更是独中毕业生身分的像征。难道我们就为了阿谀奉承高官显要,而一手将华文独中的特色轻而易举地拭抹干净?

虽说统考文凭获得政府的承认是广大华社的期望,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不能够因为要统考文凭得到政府的承认而修改独中的课纲以符合1996年教育法令规定的单元主义教育政策课纲的规定;这无疑是降低独中的课程水准导至统考文凭的价值随着贬值;独中进而变质更不在话下!

华社要圆“政府承认统考文凭”这个希望的价值在哪是值得大家深思熟虑的大事。我们不能够让具备传承中华文化使命仅有的60间华文独中被功利主义的洪流吞噬;不能够让华教前辈的牺牲与坚持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

 

还来英文教数理?

2015/11/25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黄春梅

 

老马这次还算“贯彻始终”,执意支持以英语教数理政策,而不是“彼一时此一时”,在位时自己做什么都对,不在位时别人做什么都不对。

这也难怪,当年这个政策正是老马的心血,他在2003年时基于英文水平日益低落,而推行英文教数理政策,结果引起极大反弹,但老马就是老马,他才不理你反不反对,只要他觉得是对的,其他人就要跟着做。

结果学生还没上战场,老师先流汗,这批师资可是马来文至高无上政策下的不知是受惠还是受害者,英文本来就是有限公司,现在要叫他们去教课,真的是极度为难他们,那没钱补习的学生是否真可因此掌握英文,只有天知道。

最后闹了8年,新政府最终“俯顺民意”,废除这项政策,但却已严重分化了社会,出现了支持及反对废除两个阵营,乱过八国。

现在一切总算平静下来,但不甘寂寞的马老又再度开腔“唤回大家的记忆”,让我实在不吐不快。

马来西亚的英文或科技水平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是否使用英文教数理,而是整体教育与国家政策的问题,在一个本来就极度注重马来文的国家,你要怎样让普罗大众掌握好英文?

我们虽常自诩是三语人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一个学生其实根本就学不了那么多,也没有时间学那么多,最后“学成”时顶多其中两科顶呱呱,另外那科半桶水,除非有极大的学习意愿;但又有多少学生有这样的远见?

所以我们的问题并不只是该不该用英文教数理,而是整个教育制度该怎么走,不然只是片面地将英文插入教学里,只会导致更多的问题,例如乡区或更为贫穷而无法补习的学生,应该怎么办?

以老马的智慧,他不可能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希望他可以更勇一点,提出更全面的建议,而不只是纠结在英文教数理,这个我们真的听到累了咧! (新山办事处高级记者)

 

海纳百川可否容独中


2015-11-26 星洲日报/大北马

文:杨微屏

 

独中不获政府制度化拨款,一直是受爭议的话题,华社衡量一个执政者开不开明,似乎这也是其中一个指標。

上周挑灯举行的吉打州立法议会,吉打大臣慕克力不否认他初上任时,確实曾用“政治方式”回应对独中的拨款课题,即谁支持国阵就会根据能力来拨款,而今他直言大选后在上述特定选区,確实看见支持国阵的华裔选票率低,这归咎於行动党唆摆选民“不拨款就没有选票”的后果,虽然行动党否认了这个指责。

慕克力以独中的名堂有“私立”(Sekolah Persendirian)字眼,詮释为独中本来就是私营的学校,现今反而却是要求政府来资助於理不合,他以吉州明年度財政预算案財务拮据为由,不会制度化拨款给独中。

独中拨款课题,一直存在,而董总前领导层曾经“破格”,做不到“关心政治但超越政治”,其实为独中和华教向政府爭取权益的路途,埋下了危机伏笔。

大马华教尤其独中教育,本来就是走得不容易,歷史背景让独中至今得以保持自成一格苦苦捍卫的教学制度和母语媒介,比较起周边一些国家如印尼、泰国和新加坡,捫心自问其实大马还是幸运的,不是一定要用负面的锋利刀尖去否决这存在的事实。

在爭取被政府承认统考和制度化拨款方面,几十年来独中仍无法获政府接纳,如果以独中名堂中的私立字眼来詮释,大马政府在理上或许是贏了,但是如果以根据时势需求的教育宏观角度,大马政府却把这一切框在政治因素和民族教育的小圈圈里,不能海纳百川的以开放的心,去接受不同教育制度培育人才资源展现的百花齐放、相辅相成及互惠互利的局面。

在吉打州,说实在的,这两年州內独中並非分文未获慕克力领导的吉州政府拨款,確实如吉打州华人事务委员会行政议员梁荣光所言,州內独中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或特定活动,可向该部门申请拨款,並且已批下给3所独中的拨款有9万多令吉。

独中一直是仰赖董事会和华社的捐献维持经费,获政府制度化拨款是减轻负担的支援。

回头看以伊斯兰党主导的民联执政吉打州时,有三度拨款给州內3所独中,当时的民联大臣已故丹斯里阿兹然其实也表明不会制度化拨款,但会根据財务能力资助,可喜的是连续3年是看见每所独中获得的拨款是逐年增加,2009年拨款给吉州3所独中各5万令吉,20102011年则6万令吉, 20127万令吉。

在很多国家,財政预算案中教育拨款佔很高,因为开明的政府都会了解教育是培养人才资源的筹码。在吉打州小小的一个州属,教育的宏观价值,也同样是大家希望该考量在財政的预算中。(星洲日报大北马大新闻笔文:杨微屏)

 

独中拨款

2015/11/23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王凯莉

 


上周的吉打州议会,州政府宣布了明年将调涨地税,8%或相等于约3万个地主受影响,调涨地税将为州政府带来9000万令吉额外收入。

505到现在,吉打州政府共拨款9万令吉给3所独中,以两年半计算,每年平均36000,每间每月平均1000令吉。

州内的独中也只有这三所,然而大臣慕克里兹却说,以目前的经济能力,州政府无法给予独中拨款。

在大臣总结演词中,他特带出讯息,宪法没有规定州政府有义务协助华校,但宪法是允许各族学习母语,华社更不该强迫州政府拨款。

当我听了这段演词,我确实有点觉得,慕克里兹怎么把华社当得好像乞丐似的?州政府口袋多了9000万令吉收入,却连一分钱也不想拨给独中,还要列出一大堆理由。

他的理由说了出来,带出的意思就是,给你是人情,不给是道理,其语气不温不火,但却可以感觉到,他就是摆明不给华社,虽然他一再强调,是州政府能力不足。

古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慕克里兹搬出条条堂皇的理由,说明了“无力”拨款协助3所独中。

若是独中要求数以千万或百万,则可以说是独中“人心不足蛇吞象”,但事实上独中并没有要求那么多,因为华社也明白,吉打州的经济状况,确实比多个州属逊色。

好了,既然现在没能力,如何才会算是“有能力”?有意行善,善小也会为之;无意行善,则家财万贯,恐怕也会摆出1000个理由而不愿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