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537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2015-11-22 星洲日报/东海岸

作者:黄先炳博士

 

母语教学別於二语教学的关键处是:母语是用教材教,而二语则是教教材。前者把教材当著是手段,以完成更高的学习目的;后者则把教材当目的,以教会教材內容为任务。

教材可以分为课內的和课外的。课內指的是在上课时间进行的,课外则是课余时间另外安排的。不管是课內和课外,母语教师都得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有趣的教材才有推动学生持续学习的力量。

以阅读教材为例:二语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和语文知识,相对而言,它的可读性並不那么重要。二语教学的课程,是先列出学生要学习的词匯,然后再利用有关词匯编写课文。只要成文,合乎规范,就是良好的阅读教材。

母语教材的要求则相对要高,要注重课文的可读性。除了一些实用性的文章外,该特別注意经典儿童文学的选编。其作用就是让儿童浸淫在优质的语文环境中,通过耳濡目染学习,建构自身的学习需求,自然拔高母语的把握水平。如果教材是干巴巴的一堆文字,便失去了学习的魅力,学习將会是一种痛苦。

再说听说活动。二语教学的听说活动也是以掌握规范的语文为目的,所以只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把握听说的技巧,就算完成任务。哪怕只是相互请安,询问信息,都是良好的教材。母语教材则不然。它得具备另外一种动力,让学生在接触时有“我要说”的衝动,敢於表达自己,別於二语的“要我说”。

即使是写作也是如此。二语教学以完成一篇合乎规范的作文为目的,母语教学则注重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做到我手写我心。

至於课外的教材,则包括一切与华文华语的使用有关的活动,兼具实用性和人文性。例如举办写作营、阅读营、故事分享会、童诗创作、文化周等都是。

二语教学办这些活动,注重的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激发学习该语文的兴趣;母语教育则让学生有机会在自己的母语活动熏陶中成长,不自觉地秉承传承文化的使命。(星洲日报/东海岸当老师真好之21作者:黄先炳博士)

 

怀念林書盈老師

2015-11-20 星洲日报/东海岸

~文:黃橋昌

 

今天是林書盈老師逝世4周年紀念日。

在這特別的日子,更怀念他過去的點點滴滴,想念他在書法班穿梭于學生之間的身影,更忘不了他那慈祥的笑容,敬仰他對書法文化的貢獻。

林書盈老師為文德甲書法文化所作的貢獻是前無古人的。

每一個星期天,風雨不改的到書法班義務教導書法18年。不求名利,默默付出,只希望書法文化傳承下去。甚至病重入院,都擔心着書法班,讓我深深的体會到一位書法家對書法傳承的使命,對書法的熱愛。

文德甲擁有林書盈老師是我們的福氣,在書法發展的道路上,他用心血開拓了一條大路,讓我們后人可以跟隨他的腳步,少走冤枉路。

最后,希望老師在遙遠的世界要保佑着書法班,將您的精神發揚光大!(星洲日報東海岸瞭望台文:黃橋昌)

 

华小呀华小


2015/11/20 光华日报/评论版

~作者:骆冰

 

过去3年,吉打州内乡区华小的小六评估水平,出现持续性的下滑。国小取而代之,成绩突飞猛进。这问题的产生,跟考生素质有莫大关系。考生的能力有限,掌握能力出了状况,连带成绩就会受到影响。

今天,很多乡区华小是友族学生占多数。这些学生,多数没有华文基础,家里更没有学习华文的环境。家长和生活周遭的人,听不懂、看不懂华文的居多。他们接触华文的时间,就是在校的那段时间,你如何寄望这些考生为校争光?

很多校长都知晓,考生素质参差不齐。情况比较好的,比例是82,友族学生只占2成。有些学校,有接近80%90%是由友族学生报考。运气好的,如果报考的只有2位异族生都及格,创下100%及格率,恭喜你了校长,你可能会获奖。

在先天条件不利,后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你如何寄望这些友族生,能够很快速的在短短6年内将华文学好,甚至应用自如?如何在考试中考到好成绩?当来到UPSR考试,马上见真章。

华小的问题出在哪,人人都懂,即使想解决也不容易,叫友族生不要来报读吗?华小怎么撑下去?这些学生连讲都有问题,怎样叫他们去考?如何提升友族学生的能力,是最棘手的地方。更何况,华小没有天书,化腐朽为神奇?难啊!

所以,怪象持续在华小上演。有些华小的华文成绩,惨不忍睹,英文和马来文的表现却相当不错,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因为他们是友族生为主。至于华裔生居多的学校,则会出现英文和马来文水平下滑,整体表现自然被拉低。

对华小的数量,华社必须放手,不应该太执着。华文教育走到今天,已经走到了不能再拼人数,拼数量的时候。华裔人口下跌是事实,我们不能天真的以为,有朝一日,华裔人口会突然激增,直追巫裔,这是不可能的。现在要做的,是如何保持华小水平,策略性迁校,提升UPSR整体表现。

有一首歌叫《青青河边草》,虽然这是琼瑶阿姨小说作品之一,不过,华校的未来,确实要像这首歌唱的那样;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青青河边草,绵绵到海角,海角路不尽,相思情未了。

过去,我们曾经以华小成绩引以为傲,今天,华裔学生不再是乡区华小的主要学生来源,反而需要依靠友族来让华校继续生存。乡区华小的存亡不再是操控在华人手中,而是掌握在友族手里。假以时日,若友族们不再把子女送入华校,相等于直接断送华小的生命。

我们曾经大声的说,华小是最能团结国民的教育场所,因为,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学到国际经济强国的语言;华文,更可以学习到英文和马来文。所以,你会看到印裔、巫裔或其他少数民族家长,把孩子送到华小就读,非印裔家长却很少甚至不会,把子女送入淡小接受教育。

教育界的前辈跟骆冰说,华社尤其是乡区华小的董事部很矛盾。迁校很难,保校更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吸引和安排友族到来就读,这样就能保住那间华小。这虽非长久之计,能保多久就保多久。因为华小的未来,已经慢慢转移到友族手上。

骆冰想凭歌寄意,希望华小、华校能像高胜美唱的《青青河边草》那样,无论春夏与秋冬,一样青翠一样好。无论南北与西东,但愿相随到终老。悠悠天不老!

 

学生变坏谁有责?


2015/11/2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周佩霞

 

随着小六检定考试成绩放榜,学校举行毕业典礼,小六生终于正式完成6年的小学课程,明年升上中学,迈入人生另一个学习阶段。

他们升上中学也适逢叛逆期,师长除了担心他们无法跟得上中学课程,更担心的是他们的纪律问题,担心他们误入歧途,染上恶习,不自爱、抽电子烟或沾染毒品。

许多老师说,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品行、纪律都很好,完全不用担心,不过升上了中学后,完全变了样,好学生变成了不懂得尊重师长的问题学生,看了令人好心痛。

老师们皆坦言,网络科技发达,让学生轻易获得许多讯息;一些善恶辨别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诱惑,最后误入歧途,毁了前途。

面对问题学生,我们总是说学生经不起诱惑,不洁身自爱,或爱慕虚荣,却没有人真正探讨,为何他们会变了样?

早前,一名问题学生曾说,因学习缓慢,追不上功课,在家中得不到温暖、在学校被排斥,所幸有一群友人在他最失落时,陪伴他,让他有感真正的人间温情。他所谓的好友,就是人人眼中的问题学生。

从这情况看来,问题出在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在家庭方面,因缺乏沟通,造成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父母亲总是有自己的主见,完全不尝试聆听或接受孩子的意见。

在学校,一些老师因不愿看到成绩较差的学生,连累到班级整体成绩,而放弃那些表现较差的学生。

试想孩子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怎能快乐成长?因此,身边友人的安慰,是他们最大的支持。

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要把责任推向某一方,反之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曾经好好听听孩子及学生心中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