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文凭好事近?
2015/3/10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罗汉洲
近来,(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这个问题有点“热”,首先是砂州首席部长阿德南沙登宣称他已致函中央,吁请中央政府承认统考文凭,隨后是民政党主席马袖强透露承认统考文凭一事將在近日有转机。
免不了的是,民联这边有人质疑阿德南沙登首长在州选举將届临时出此一招,显然纯粹做秀,志在吸引华人票,他的做法没有诚意,华人別上当。
但看回505大选(砂州没有在同时举行州选举),砂州除了人联党惨败之外,其他以当地原住民为班底的国阵成员党都以狂风扫落叶之势全胜,真可谓“不要华人票也会胜”,所以阿德南沙登根本不需刻意討好砂州华人,这点可证明他吁请政府承认统考文凭是出于真心,並非做秀,我们不要把阿德南沙登的好意政治化。
在爭取承认统考文凭历程中,董教总是先行者,它们抱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去爭取,期间得到全国华团声援,隨后马华和民政也加入这行列,据说它们在內部协商,现在连东马友族执政成员党也支持,诉求力应当更大了,除非中央政府坚持不听取民意的立场,否则有“转机”应是合理的结果。
独中符合教育宗旨
不过,马袖强讲的“转机”,却是指什么呢?若按一般的想当然尔来猜想,应是有好消息之谓,但仍令人有点忐忑不安,因为不知道好消息是否有让董总与华社左右为难的附带条件,唯有在“转机”揭晓后,方见真章。
董总再三声明,独中课本按照国家教育纲要编写,也一再邀请教育部审阅,以证明独中完全符合国家教育宗旨。独中异于国民与国民型中学者,就只是“自己出钱办学校”吧了,这种自己出钱协助政府培育国民的学校,理应得到政府加倍嘉奖。
因此,政府应该尽快承认统考文凭以奖励民间兴学,以减轻政府负担。
寻找阿德南
2015-03-11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张庆禄
如果搞一个“最受华社欢迎国阵政治人物”投选,砂拉越州长阿德南该会排在榜首。
华总会长方天兴就说了嘛,“以目前的情况看来,阿德南绝对是国內最值得华社尊敬与推崇的首长或政治人物之一。”事实上,这位来自东马的掌舵人,掌权一年,確实为人民带来惊喜,他並未浸泡在西马的种族主义政治中,反而以更宏观的视野待人接物,为政坛带来一股新气象。
阿德南在许多方面都备受讚扬,例如带领眾州部长签署廉正宣誓书;拨款给砂州独中;表態支持政府承认统考;发表中庸言论等等。且不论阿德南这些开明举动是否与即將来到的砂州选举有关,但至少,他向人民展现了开明的一面,让人看到希望。
正当西马的某些政治人物一再挑起种族课题,把矛头指向华人的时候,阿德南却多次表明“华人不是外来者”,同时更强调砂州不允许“华人是外来者”的言论出现。这种开明中庸的態度,正是华社所期待的。你说,阿德南的人气怎么不高涨呢?
可惜的是,阿德南在大海的另一边,他的开明与中庸难以影响西马政治的走向。
支持开明领袖
西马弥漫著与砂拉越完全不同的政治气氛。在砂州,阿德南强调,不允许“华人是外来者”的言论出现;可是在西马,我们却常常听到种族言论,而且许多是源自於执政党的领袖。农业部长依斯迈沙比利不久前发表的“杯葛华商论”就是一个例子;而在数年前,升旗山巫统区部主席阿末依斯迈发表“华人寄居论”,更是掀起轩然大波。
隔著一片海,许多非土著都羡慕砂州的开明与中庸。在讚扬阿德南的同时,许多人也希望他在砂州的开明举措能对西马甚至全国政局產生良好影响。然而,这却是有点不切实际的幻想。
阿德南再中庸也只是隔岸观火的领袖,阿德南再开明亦只是东马一个州属的首长,他管辖的只是砂州事务,而非关乎全国的政策或措施。在西马这一块土地,人民也需要阿德南。
相比东马,西马更难產生阿德南式政治人物,因为这里的种族政治火焰高涨,政治人物轻易就把一切问题种族化(严格来说,种族化课题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即使是阿德南本身,如果在西马参政与成长,恐怕也不容易冒出头来。
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西马阿德南”来协助打造一个更中庸开明的国家。西马政坛上的浓厚种族气氛,需要许多个“西马阿德南”来扑灭。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支持开明的领袖,使他们不必高举种族旗帜也能生存。歷史在前进,希望总是存在的。有一天,在西马在全国的舞台上,我们也会找到阿德南。(光明日报/好评‧文:张庆禄)
修改力训练—— 记一堂作文讲评课
2015/3/11 (砂拉越)联合日报/自由言论
~作者:郭史光宏
给四年级上作文讲评课。教材,是他们近期的“每周一稿”。分三个环节进行:表扬、挑刺、练笔。
因为有“表扬”的部分,重读学生作品,会特别留意其中闪光点。这才发现,好些亮点在初次批改时都忽略了。比如这句:“一开始,觉得很有趣。慢慢的,觉得很无聊。”乍看下毫不起眼,其实却带有语言的工整与节奏。“一开始”对“慢慢的”,“有趣”对“无聊”。两句的字数也对得上,读起来舒服。换成“一开始,觉得很有趣。久而久之,开始感到十分无聊。”意思不变,感觉可差远了。
对一个四年级学生来说,写出这样富有语言节奏的句子,多数不是有意为之的。也许,是潜意识中的语感所致;也许,是误打误撞,意外收获。于课堂上重点表扬,点出其中妙处,正是想将此“无意”化作“有意”,让大家感受语言,往后的写作,有意识地追求语言的节奏。
这堂作文讲评课,想培养学生的“修改力”。批改他们的作品,发现几乎全班都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匆匆写完,不看第二眼即交上。因此,错字、漏字、标点缺失、语句不通等基本问题一大堆。其中八成问题,是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并纠正的。方法无他:写好重读,一读再读。若还要老师每次提醒纠正,甚至在课堂上大说特说,不仅耗时耗力,且效果低落。长远之计,在培养学生的“修改力”,让学生自己教自己。
说易行难,老师很多时候都在拉牛上树。无数次苦口婆心,甚至斥责惩罚,反让学生心生厌恶,依旧不愿修改。他们不认同修改作文的重要,视之为麻烦与负担。有鉴于此,决定攻心计,让他们真真实实见识修改的力量。
“挑刺”的部分,选了不同学生的病句,而且要那种一读就会发现问题的。比如这句:“妈妈看见衣服放在后面就叫我把衣服放回客厅等一下她会整理,我就把衣服放回客厅爸爸看见了又叫我把衣服放进后面。”让学生朗读一遍(没逗号,不能停顿,喘死他们。)发现问题,尝试修改,再出示修改后的版本。
一位学生读着自己的病句,难以置信,坚持自己不会写出如此糟糕的句子。我将《每周一稿》发下,证据确凿,只好呵呵傻笑。连串病句的集中呈现,让学生切身感受自己写下的荒谬句子。几个回合下来,指着他们修改后的句子,问:“咦,我有教你们如何修改吗?没有啊,那你们怎么会修改的?”学生这才明白,只要多读几遍,自会发现句子错误,自己也能修好改好。
这一堂课,很多时候不是我在讲,就是以大组形式进行讨论。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即有所下降。反思后,觉得不妨少讲一些,稍作点拨后,让学生进入小组,针对印好的病句进行修改。让学生不只动脑动口,还动手,效果应该会更好。
课堂最后,以一句好记的“作文修改秘诀”作为结束:“写完后,大声读,读不顺,修到顺。”
是谁先放弃了华文?
2015/3/1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沈俊荣
大马教育文凭及大马高级教育文凭考试相继放榜,全科A状元成为瞩目焦点,但马六甲一名巫裔生的表现却格外令人惊嘆。
这名来自马六甲华文中学的巫裔生达尼尔,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报考12科,取得10科A+、1科A及1科B佳绩。其中一科A+是许多华裔生想都不敢想的中国文学科。
据报导,马六甲华文中学有28名考生报考中国文学,达尼尔是唯一的巫裔考生,但他却脱颖而出,成为该校及马六甲中央县学校当中,唯一在中国文学科考获A+的学生。
只因“热爱华文”
17岁的达尼尔,因为父亲当年不顾亲友反对,坚持送他到华校就读,从此与华文结下不解之缘。他在SPM同时报考华文及中国文学,虽然华文考获B等,影响他成为全科A状元,但他受访时却表明不遗憾也不后悔,只因为“热爱华文”。
达尼尔不是炎黄子孙,一句“热爱华文”道尽他对华文的热诚,也足以让许许多多想让成绩单保持“漂亮”纪录而“坚持”不报考华文的华裔子弟汗顏。
华文不是达尼尔的母语,他却把报考华文视为天经地义的事。他的志愿是当航海员,表明就算有一天当了航海员,还是一样热爱华文,也会坚持说华语。
纵观国中华文班长久以来的困境,包括师资短缺、华文课不被列入正课、报考人数越来越少等问题,达尼尔的现身说法犹如当头棒喝,提醒华裔子弟把报考华文视为己任,把学习母语当作天公地道、避无可避的重大责任。
如果华裔生都坚持报考华文,重视华文的程度就像重视SPM强制及格的马来文及歷史科一样,国中华文班还会因凑不足人数而开办不成吗?校方还敢轻视华文科,无视广大华裔生报考华文的“需求”,而任由师资短缺、华文课编排在正课以外吗?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假设所有华裔生都像达尼尔一样热爱华文、坚持报考华文,预想出来的美丽景象。笔者想说的是,如果华裔生不放弃母语、坚持捍卫自己报考华文的权利,国中华文班还会沦落到今天的窘境吗?
到底是谁先放弃了华文,失掉身为炎黄子孙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