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友好与华教何关
2016/11/06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古燕秋
首相纳吉率团到中国签署了眾多的备忘录和合作协议,引起许多国际和社会关係的討论。华总总会长方天兴乐观表示,马中两国的最高领导人来往密切,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係將给华社和华教发展带来更积极的效果。我认为,方会长对华文教育的发展局势实在过于乐观,如果细看国家的资源分配,就会察觉巫统主导的政府对华教態度始终如一。
根据教育部2015年的统计报告,全国共有5943间国小、1296间华小及523间泰小。教育部在2011年的统计报告指出,国小生佔了学生总数的75.41%,其次是华小生(20.99%)及泰小生(3.60%)。虽然目前无法找到各源流小学生的最新人数统计,但也能发现华小与国小的数量与实际就读学生人数是不成比例。换言之,华小的学生人数密度过高,而国小学生人数的密度较低。
教育资源偏向国小
方会长寄予厚望的纳吉政府在官访中国前,刚刚公佈了2017年財政预算案。当中提到当局將在明年特別拨款6亿令吉提升学校设施。各源流学校分配,分別为国小(2.5亿令吉)、华小(5000万令吉)、泰小(5000万令吉)及教会学校(5000万令吉)。显而易见,政府把教育资源偏向国小。就连涉及5万名儿童的国家学前教育计划,也获得政府8500万令吉的拨款,就知道华小和泰小在国家资源分配上的窘境。另外要注意的是,国家主流教育外的国民型华文中学与独立中学,同样没有获得公平拨款。
很多人对中国崛起充满希望,认为中国的崛起意味著政府需要培养更多懂中文的人才,因而有利我国华文教育的发展。事实上,政府对外的国际贸易和外交政策与国內长期受族群政治影响的教育政策,未必是一致性的逻辑发展。
如果像方会长所说的,政府准备引进中国教员来马服务,那我们应该要提问的是:为什么政府不承认独中、台湾或中国毕业生的文凭?难道这些学生的华文水平不足以应付政府的要求?他们无法协助提高国內諳华文官员的数量?或諳华文的他们为什么不去申请成为官员?
如果你揭开政府財政预算案的谜底,就不会对他去中国签署协议,或是引进中国教员而有种「华文教育渐入佳境」的错觉。马中友好与华教何关,因为一切都是外交和贸易政策而已,並不会改变华文教育在国家资源分配上的边缘地位。
我们的中华文化
2016/11/08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陈绍谦
巫统宣传局主任日前走访独中。其中当然具有做秀的意涵,但不能否定的是,华社相当在乎的独中教育或放大而言的中华文化的确是巫统会在意的一环 。
华社为何在乎华教?或更大程度地来说,华社为何很关心中华文化的传承?
这种文化情感不仅仅源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想象,也源于我国当权政府一直以来不平等对待华人,并打压和边缘化华人的教育及文化。为了填补这份不平和空虚,我国华人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难舍的执着与坚韧。
我国华人,是集合国家身分和民族身分于一体。我国是国家归属,华人是民族身分,在国籍栏填Malaysia,在种族栏填Cina,作为两者身分混合于一体的我国华人,我们不是同化的一群,我们自傲我们是保有华人文化属性的马来西亚华人。
国家归宿感让我们拥护马来西亚,而中华情意结让我们爱护中华文化。
保障文化多元性
林丹恶斗李宗伟,我们无不为伟哥喝彩。净选盟集会,华裔出席者对国土的关切不亚于任何族群。五月五大选,华人深刻体现,没有什么事比决定国家的未来更重要。
在这片多元文化绽放的国土,大中华情意结所赋予的文化情感造就我国华人有别于泰国、印尼的华人,造就马来西亚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元文化交汇地。
因为种族政治,我国华文文化,艺术以及教育长期遭受打压。在这种苛刻的环境下,我们秉持对中华文化的高度坚持,一步一脚印地把中华文化传承至今。
为了守护独中,就算公民权被剥夺,林连玉在所不惜。为了延续华教使命,即使被监禁,陈六使心甘情愿。即使不获得政府拨款,我国许许多多民间团体也二度纳税,默默努力。
也就是这种情意结,让我们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持续捍卫华人的教育和文化基业,让我国华人依然难得地保有独特的文化属性,这也直接保障我国的文化多元性。
理科与技职教育的重要性
2016.11.07星洲日报/东海岸
~文:余开云
我国数理科教学媒介语朝令夕改,致使我国中学生文理科学生比例失衡多年,从早期的60-70年代的理科生成为热门科至80年代后下降到目前理科生只占20-30%中学生的比例,对国家发展尤其是进军先进国成为障碍。
我国数理科教学媒介语朝令夕改,致使我国中学生文理科学生比例失衡多年,从早期的60-70年代的理科生成为热门科至80年代后下降到目前理科生只占20-30%中学生的比例,对国家发展尤其是进军先进国成为障碍。
其实,科学对我们的生活素质,国家的生产力与效率,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现在我们年轻人的手机、平板电脑、桌上电脑、家用与工业电器材等,无一不是科技的产品。可惜我们不少青少年只成为科技产品的消费者,而不是科技产品的生产者或贡献者!
家长与教师们应鼓励学生重视理科,目前由于某些工程领域缺乏工程师而使这些领域的专才薪金提高,理科生的前程光明更是国家发展如建筑、石油、农业、工业生产不可缺一的发展工具。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应慎重考虑选修理科为目的,以为国家创造光明前程。
另一方面,考试成绩欠佳无法继续升学者,也不必气馁,由于教育制度过于偏重学术领域,重视考试制度,埋没了你们潜在技能或其他方面的才华,你们不应因此步上辍学之路。技职教育可是你们的首选。自工业革命后,尤其进入目前资讯科技时代,世界先进国都纷纷着重技职教育发展,可是华裔家长受传统“学而优则仕”的牢笼影响,忽视这一块领域,其实我国政府30年前即拨出庞大经费朝向技职教育的发展,而友族学生大量进军,受惠匪浅;华裔在此教育领域的官方学府人数偏低,仅占1%左右,失去坐享机会。若能朝向这领域进军,发挥潜在技能上的才华,习得一技之能,最终亦可开拓另一片天地。所以,重要的是发挥个人所长,才能达至梦想,奠定憧憬前程!
失败中站起来──给留级生的劝勉
2016.11.07星洲日报/柔佛透视
~文:方新
不少独中生都害怕的一件事──留级。念独中,功课多是自然的事,也重视纪律。一般上独中生大都用功求学,下课后也到图书馆温习功课。有时,科任老师自动自发给功课差的学生免费补习,实属难得。这也是一般独中常有的事,值得称赞。
不少独中生都害怕的一件事──留级。念独中,功课多是自然的事,也重视纪律。一般上独中生大都用功求学,下课后也到图书馆温习功课。有时,科任老师自动自发给功课差的学生免费补习,实属难得。这也是一般独中常有的事,值得称赞。
念独中以母语为媒介语,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加。只要上课专心,回家准时完成习题。考试前做好准备。大体上,大部份学生都能顺利过关,甚至考得好成绩。
但是,总有一些学习态度散漫学生,沉迷电视节目,玩电脑游戏。没有完成应做的课业,考前也不准备。这类学生可能面对留级重修的后果,这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真得要留级重修。不妨多重读一年念好该念的书。重新振作起来。不少大专学生也曾经是留级生,只要站起来加倍用功,一样会学有所成。只要有心向学重修一年也不是真得令人难过的事。笔者所知的朋友,曾经留级而后来当起学院讲师也是一种令人敬佩的例子,有的还当起校长呢!
别为了面子而放弃重修的机会。只要加强努力,一样会有成果的。纠正缺点,重新出发,一样能抬头见人的!所长们的鼓励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