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7日星期日

【华教视窗】 ~ 607


与张盛闻分享


2016/11/26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张念群


身为反对党议员的我没有政府拨款,连办公室的租金、水电费、以及助理的薪金都是自己承担。好在古来的社团体恤我的困境,505以来从来不曾因为我没有为他们捎来拨款而将我列入拒绝往来户。

有时候,他们因为搞活动邀请了国阵的部长而不方便邀请我,会特地向我致歉解释。我一点都不介怀,反而会很直接告诉他们那些都是人民的钱,不拿白不拿。我和古来人民对彼此的尊重和情感,不以金钱来衡量。

可是我也明白社团的不易,所以但凡有国阵部长或副部长级人物来到古来,我心里也还是挺高兴的。糖果嘛,当然是多多益善。

最近一名来到我选区的部长级人马是张盛闻,他以教育部副部长的身分到来宣布,从边佳兰搬迁至古来的培正华小已经竣工,明年正式开课。

建校委员会居功至伟

古来多一间小学那当然是可喜可贺。不过张盛闻担任副部长时间不长,对当中历史可能并不熟悉。我虽是2013年才出任古来国会议员,不过还是乐意和张盛闻分享。

古来能够多一所华小,古来县发展华小工委会功不可没。他们早就看到古来将随着多个大型屋业的发展而面对华小爆满问题,所以早在2002年就开始争取在古来建立多一所华小,先后曾向前马华总会长蔡细历、前副首相兼教育部前部长慕尤丁、首相纳吉等提呈备忘录。

可是因为新校的准证得之不易,他们只能到处寻觅微型华小,希望将之迁移到古来。他们东奔西跑,甚至跑到柔佛以外的地方寻找。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10年努力,因为边佳兰石化工程而面对校地被征用的培正华小愿意成人之美。

又再经过4年多努力,新校舍终于能在明年启用,建校委员会居功至伟。我曾在无数场合看见建校委员会主席王瑞生伉俪为了筹募那上千万的建校经费而奔波。他们为华教无私的奉献,请容我代表古来的人民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谢意。

培正华小开课,我确实没有什么贡献,仅以此文祝愿培正校务蒸蒸日上、多为华教培育英才。唯愿日后的华教路,我们都可以走得更平坦。



笨重课本该淘汰


2016/11/27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陈耐成


笨重课本该淘汰,电子课本来取代,

书本减产并不坏,参考其中的利害。

印刷书本用木材,伐木活动扰生态,

若对地球还有爱,环境保护最实在。

课本重量累小孩,负荷不到就悲哀,

倘若骨骼有障碍,绝对不是缺少钙。

学生重担陆续来,缺少书本就要买,

为了孩子能成才,到底这样该不该?

电子课本就精彩,资料齐全可信赖,

除了上课轻松外,显示教育不失败。

政府应该力灌溉,培养学子先进派,

不负国民的期待,国家也会受青睐。

电子课本易携带,翻查资料准又快,

教育方式若能改,家长学生乐开怀。

走向成功的山脉,感受先进的澎湃,

政府是否有能耐?赢得全民的爱戴?



10年后的华小会怎样?


2016/11/25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许国伟


最近,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与行动党副宣传秘书张念群,就华小的课题一来一往。

两人身处不同政党,而华小课题向来都是马华与行动党之间论战的重点课题,两党的支持者,对自己政党领袖的说法自然都是捧场,而对对手的说法嗤之以鼻,这也不奇怪。

但是,身为家长,而且是把孩子送到华小的家长,不难有所隐忧,就是未来10年或20年,我们对华小的关注,还是纠缠在这样的论争吗?

华小的资源确实不如国小多,华小的增建或搬迁都需耗费大量心力,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当我们执著于华小数目的多寡时,却看到华小生人数减少的隐忧。

根据张念群文告所整理的数字,以2016542606人,对比1970年的439681人,固然是多了102725人,当然这几十年人口的增加,华小生人数增加也是合理的。

但是,不管是张念群,或是魏家祥,都没有解释到为什么2000年时华小生有623343人,到了2010年时减少至613437人,到了2016年更只有542606人。

华裔人口增加,华小数目对比2000年有增加,但华小生人数减少了?而且是这十多年来有下跌的趋势。

为什么?

这些年来,我们都说华小数目不足,华小校舍不足,华小资源不足,然而摆在眼前的是,全国有超过400所微型华小面对学生不足的窘境。甚至,现在是连一些在城市中心的华小也出现人数下跌,招生不足的问题。

私立学校越来越多

这跟华裔人口迁移及居住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加上一些名校效应,也致使华小出现大者越大,小者越小,微者更微的情况。

但是,这还不足于解释为什么华小生人数下跌的情况。

而且,根据张念群文告整理的数据,不只华小生人数下跌,国小及淡小也是如此。

那么,这些原本应该入学的孩子,去了哪里?

这几十年来,我们固然人口增加,但少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华人,加上华小也不再是华人的唯一选择,因为现在私立学校越来越多。

再这样下去,10年后的华小,或20年后的华小,会是怎样?

希望我们的政治领袖精英,能有答案。



推动印尼华文教育正规化和常态化


20161119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现年27岁的王毅老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毕业,曾受汉办派遣于2012年—2015年先后在苏丹、埃及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现为汉办公派教师,任教于印尼巴淡启新三语学校。

以下是笔者与王毅老师所做的一段简短的访谈内容:

1.            问:来印尼之前老师曾在其他国家担任过志愿者老师,可否比较一下印尼与其他国家在汉语教学及学生学习情况方面的差异?

答:2012-2013年任教于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2014-2015年任教于埃及开罗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在苏丹的任教多以成人班,和零基础班为主,在埃及的任教属于国民大学学历教育。

上述两个国家的汉语教学和印尼相比,有其相同点,也有其不同的方面。相同方面都表现在学生对汉语有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主动性较强,但是,苏丹、埃及的学生因为是成年人,而且属于首次接触汉语,所以学习动机很强。他们大部分想通过学习汉语为今后找到与汉语相关的工作打好基础,而印尼的汉语教育可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华人孩子的华语教学,这部分我觉得因为孩子年龄还小,对汉语的认识程度还不是很深,大多还是属于家长主动,学生被动的状况。而另外一部分,如印尼的几所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还有印尼各大高校开展的汉语专业教学,又和其他国家的汉语教学颇为相似。

2.            问:要推动印尼华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首先,要努力在政策方面推动华文教育的正规化和常态化。目前的状况是学生上课不积极,课时量跟不上,学生不能长时间地开口说中文。其次,规范汉语教学法。现在的中国老师,本土老师,各有各的教法,各有各的一套模式,应该举办一些正规的本土教学培训,让老师们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上得到锻炼和提升。最后,培养学生兴趣,通过举办夏令营或者中国文化周,让学生们从小主动去接触中国文化,接触华语。

3.问:如果我们要编写适合本国学生使用的教材,您会有什么建议?

答:印尼的学校多数使用的是新加坡课程发展司出版的新加坡华文教材,其内容有趣,生动活泼是其优势,但是里面的内容并不适合当下印尼的实际情况,课文情景离印尼现实生活很远。而且里面一些语言有新加坡当地的方言成分在,并且有一些语法错误。

如果说要编写适合印尼的教材,我认为可以参考《千岛娃娃学汉语》这套专门给印尼编写的教材,内容上多加入印尼本土化的文章,同时可以借鉴引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在内容质量上做到可读性强,文章语法正确。

4.问:针对巴淡华文教育协调机构所主办的初中讲故事和写作比赛,您认为哪一项比赛较适合目前中学生的程度?一年一次的比赛是否太少?还有哪些比赛适合中学生?

答:讲故事适合小学生的华文程度,小学生学习华文兴趣较大,而且天真活泼的性格利于比赛的发挥。

初中生,高中生应多在写作,演讲层面下功夫,现在有的学生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但是让他们去写作,却下笔困难,错字满篇,这就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在他们学习的阶段重视写作的提升,写作可以锻炼一个学生正确组织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能深层次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的汉语水平。

写作比赛一年两次为宜。除此之外,例如中学生华文辩论赛,中学生华文知识问答,也是可以尝试举办的。

(巴淡  符慧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