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243 辑



承认统考,有这么难吗?

2013/04/10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汤毅  

41日愚人节,首相纳吉接见了董总以叶新田博士为首的六人代表团,谈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等三件大事。结果是「因时间关係」,只谈了一项:承认统考文凭课题。 但就这一问题也还没有谈成.叶新田博士表示「不能说没有成果,但不如我们所期待的。」他因而「有点失望」。

于是大家就把希望寄托在国阵即將公佈的「竞选宣言」上。虽然之前都觉得「权」与「钱」都握在手上的巫统当家人,承认统考就如大老板给打工仔发点零用钱而已,一个见面或一个宣佈不就搞定了吗,为什么就这么难?

但事实就是这样。对于华教,就算是一个怎样的简单易解的事情,甚至已经是既成事实,还是存在至少种族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干扰。说是「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倒不如说「我有我的问题有待解决」。

市面上的言论已经不少。有人在面子书上说华教人士愚蠢,被骗了56年,还信政府的鬼话,等等,意思就是:投我一票,万事皆安。但愿说类似这话的政党人士,对200年来华教斗爭的歷史多一点认识,也在党內多做一些对华教有建设性的工作,別把华教当作自己取得政治利益的棋子,一旦本身/本党的利益达到,就將华教利益拋之脑后。这例子忘记了吗?

我们也看到有华人的部长和副部长在电视台上为还没有承认统考/国阵大选宣言中没有將承认统考列入等问题大做解释。他们的说辞给人家的印象是「承认」的工作已在进行中,进行中的工作无须列入大选宣言中云云。他们的解释也许有一点理由,但他们的解释也许只在拖延时间,等大选一过,呆呆平安!

我想他们现在更应该做的工作是促使他们的「上头」快快將「全面承认统考」六个字掛出来吧。不然,更多还在中间站的选民会向你们说「对不起」了。

迎面而来的是已经高高掛起的政党大选宣传佈条,上面斗大的字写的「people first」。它好像直瞪著我笑,阴阴地、冷冷地在说:这你也信!嘿嘿!

 

成立国民型中学董事会联合会

2013-04-08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南方客

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日前召开大会,通过13项提案,其中一项是召开“全国国民型中学董事会醒觉运动"研討会。近期,马六甲普罗士邦国民型中学因校长悬空3个月之久而闹得沸沸扬扬,董事部更是准备发起抗议行动,惟最后一分钟峰迴路转,教育部批准董事部推荐的校长人选,而抗议行动也改为与华团的交流会。在整个事件上,我们看见了董事部的积极行动和坚持应有立场,这不但是值得表扬的,也说明了董事部在捍卫国民型中学地位的重要性。

国民型中学是前华文中学,五、六十年代在当局的威迫利诱下接受改制。数十年来,从拨款不足、校长不具华文资格到师资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国民型中学的老问题。过去,董总曾成立国民型中学工委会,以爭取权益,但最后却不了了之,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虽然积极维护国民型中学的特徵,但却基於公务员身份而受限,难於发挥作用。

近两三年来,国民型中学问题获得各界的关注,当中包括《星洲日报》专题系列报导国民型中学的困境、行动方略召开国民型中学研討会、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进行华文师资调查等,让华社进一步瞭解国民型中学所面对的问题。有感於没有强大的组织来捍卫和爭取国民型中学的权益,因此,有者当时就建议成立国民型中学董事会联合会,以进一步加强爭取国民型中学的权益。然而,这项建议却被一些华教人士曲解为有意分裂华教,弱化董总,结果被迫搁置一旁。

不过,一些积极的国民型中学董家教和校长不屈不饶,反而另行管道,成立了国民型中学发展理事会,以避开不必要的华教內部矛盾。虽然国民型中学发展理事会的成立也有助於国民型中学的发展,但笔者认为,若要真正恢復国民型中学的法定地位,就要由78所国民型中学董事部自动自发,联合起来组织一个强大的全国性团体,打破目前各自为政的局面,互相扶持,以共同向政府当局爭取国民型中学应有的权益,確保国民型中学的健全发展。

华社常言,董事部是华校的保姆,因此,国民型中学董事会联合会的成立,可说是壮大华教团队的力量,更能名正言顺捍卫国民型中学董事会组织与主权,进而维护国民型中学的权益。(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南方客)

 

我们要的是批文

2013/04/08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小长今

在全国大选来到的这一刻,芙蓉振华中学分校申请成为二校的批文掀起课题,华团齐来为批文展开和平诉求集会。

振中分校是在2002年动工,2005年正式开课,转眼间,分校已运作8年,这些年来,总校与分校相隔两地,一名校长兼管两校,资源、拨款也是两用,申请把分校转为二校是迫切需要。

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歷在2011118日宣佈,教育部长原则上批准让芙蓉振华中学分校提升为二校,以及同意大山脚日新国民型中学威南分校的申请。

既然已批准,接下来所谓行政人员调派、薪金预算,都是小问题,从2011年至2013年,已过了一年半载,再怎么精算,也该算出来了吧。

华社在教育路途上,这数十年来已付出无限耐心,只不过是希望求仁得仁而已,但政府在处理华教课题上,总是分很多部曲,先来个原则上批准,让人高兴一番,然后就继续等、等、等;等到不知为甚么而等,开腔追问时,又来经一番折腾。

直至最后关头,政府欢天喜地宣布落实诉求,但苦等很久的人已没有当初的喜悦,最美好的时机已经过去。

对芙蓉振华中学董家教而言,与其开车沿路看到“这是稳定”、“这是和谐”的宣传板,不如看到政府有人拿著文件说:“这是批文”来得更踏实。

甚么时候,华社可以安安乐乐,不必站在街头提出诉求.....

 

廿一世纪不谈学历

2013-04-09 韩视资讯中心


作者:吴嘉豪

老师在学校教学生的,是课本的内容。老师给学生的功课,是根据教育部的课程纲要。老师测试学生的考试,是以课本与功课为主。这种应试教育的制度,已经过时,为何政府至今没拟定出与就业市场配合的教育制度?

教育部在大马教育文凭中,强制国文、历史与英文必须及格。这些必须及格的科目,请问教育部有没有把它们的内容每一年都更新呢?

对于国文,是否该舍弃文学的部分,而加入东南亚马来文的研究,让学生在未来能够在我国使用马来文之余,还能在东南亚的其它国家一展马来文的功力。要不然,就像人们说的,马来文仅能在马来西亚的框框内使用。

于历史,除了研究古代的发展,是否能够尽量简化远古时代的事迹,而加入更多的近代史呢?人,总不能一直回味过去。太遥远的历史事故,学生们无法贴身地感受 到它们的影响,毕竟这时代的孩子,是科技时代的孩子,他们根本就不会对历史有多大兴趣。教育部为何不加入多点近代史,至少让他们更加了解他们的祖父辈与父 亲辈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一来能够学习历史,二来可以与公公婆婆及爸爸妈妈有了更多的话题,教育部何乐而不为呢?

管时下掀起了汉语热,然而,英文将会仍然是国际语言。既然是国际语言,课本的内容,就不该太本土化,应该国际化。当今时代,每一家企业要聘请的人才,是拥 有国际视野的毕业生。假若教育部无法在中学时代提供学生国际化的英文学习,试问我国的国立、私立大专,如何能够在世界大学的排行榜上,步步高升呢?

政府别一直向人民灌输文凭的重要。学历,是会贬值的。在泛文凭的时代,学历仅是一纸通行证。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校园里,应该多多向学生强调,学生要的,不是学历,而是“学力”,即学习的能力。

倘若学生要的是文凭,学生就会为了考试而学习,会为了分数而与老师斤斤计较;设若学生要的是能力,学生就会为了学以致用而努力,会为了疑惑之处和老师进行深度的交流。虽然教育部的大蓝图洋洋洒洒地大谈我国的未来教育,可是其具体措施,仍然围绕着考试制度。

正当许多国家已经把应试教育转化成其中一种教育制度之际,我国政府不能再以应试教育当成主流的教育制度。多元化的教育制度,才能百花齐放,老师们才能更容易因材施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