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日星期三

王乃志:临阵要统考国文取代SPM 董总抬高门槛承认统考陷僵



2013/04/24 南洋商报/全国版



国阵政府承认统考与否成为选战课题,然而这桩“几近完成”的计划,却因董总代表团会见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时,临时拉高门槛而卡住。

承认统考是纳吉政府在一系列为华教带来好消息后,堪称最不容易,但也是华社及华基朝野政党的终极目标;不过这个经由多方努力多时的计划,却因这项“变故”而无法在国会解散前完成。

首相政治秘书王乃志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透露这段“秘辛”。

王乃志指出,承认统考的其中一大课题,就是大马教育文凭(SPM)马来文科。

他说:“我们也没说你要考取整个大马教育文凭,而只是要马来文单科及格,也就是说你去考大马教育文凭,而其他科都不及格也无所谓,只要看你单科马来文成绩。”

他说,首相署经过第三者和董总的领导谈了一些东西,针对课程纲要本土化和大马教育文凭马来文科,其实他们是同意的。

要求用统考马来文成绩

“原本都已谈妥,即只考大马教育文凭国文一科,可是他们又把门槛拉高,讲说能不能用我们的统考马来文试卷去考试。”

王乃志所指,是董总代表团在41日见首相时的事。他说,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突然拉高门槛,要用董总自己的国文科,于是课题又僵住了。

叶新田是在董总新春团拜当天与首相捞生时向首相说明华教困境,首相主动提出会见董总。叶新田过后率领代表团与首相进行1小时会面,并谈及全面承认统考文凭事宜。

首相纳吉过后发表声明,他将在短期内与教育部长和高教部长会谈,以便进一步讨论高中统考文凭生进入国立大专学府就读事项。

王乃志说,其实首相对统考问题也可接受,只不过要给首相多点时间,要联络高教部、教育部,以便能更深入的探讨,统考的课题。

统考课题·首相爽快应对“让我吓一跳”

王乃志坚称,首相是很开明的来看待统考,但不论任何方面喜欢与否,首相都要和党内人士谈,也必须说服部门的官员,要有了一个共识之后才能成事。

他说,大概是去年年底,也就是首相与华总对话的一个月前,自己就向首相提起谈一谈统考事宜,首相也说好。

“我就说,现在其中一项华人教育课题是统考,师资的东西正在圆桌会议上逐步的解决着,我认为你要不要拿统考这一大块来处理?

原盼大选前解决“我问他你要不要在华人的华文教育课题上推多一把,‘the last push before election’……我用这个字眼‘last push’,他ok;‘how about UEC’(统考课题如何?),他说ok。”

回想当时首相的反应,王乃志说自己反而吓了一下。

“首相脸色淡定,他ok哦,反而是我愣了一下。我没有想到,他ok,竟然叫我多收集一些资料。”

他说,收集的资料主要是攸关课程内容土本化及国文科水平,于是他去找来独中课本来看,也提出独中本土化内容纲要的看法。

独中史地宏观并兼顾本土

王乃志说,他和首相私底下谈过几次统考课题,首相明白,独中统考的历史科和地理科,虽然从数学上看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的50%本土化内容,但是内容其实都相当宏观的。

他说,以历史科来看,25%是马来西亚历史,25%是东南亚历史,25%是中国历史,25%是世界其他地区包括非洲的历史。

“你读历史也要读世界历史,必须要知道拿破仑是谁,就算不知道三皇五帝也好,也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由来,以及我们在大马以外简单的历史,这些东西你必须要很宏观的来看。”

针对独中的地理科,他也向首相报告,都是有关大马的渔业、森林业、自然景象,地理上也相当宏观,而且是拿大马的自然景观,不是中国的山和海。

关中课题·善意引争议首相很无奈

纳吉在华教课题上做出“空前”创举,从国会解散选前的成立解决华小师资圆桌会议、批准关丹中华中学建校、承认中国与台湾大专文凭、出席董总团拜、接见董总代表等。

在这系列大刀阔斧的动作中,纳吉如何决策?

他又面对什么压力?

王乃志直言纳吉对华教课题开明的态度,有时连自己都会出乎意料,但是对华教的各种善意,偶尔还是惹起民间的争议,首相感到很无奈,因为他总觉得好像做什么都不到位。

他说,关丹独中课题,在批文中已经开宗明义关丹独中是中学,不懂为什么会有“变种独中”的论调出现。

“首相须顾及教育法令,又要顾及党内保守势力及官员态度,不可能是一步登天的,必须逐步解决。”

“中学”两字无不妥

他说,鉴于涉及教育法令,教育部只批给私立学校,但肯定不是政府学校,也不是政府资助学校,“所以开宗明义告诉你是中学SMSekolah Menengah),不是国民型中学SMK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

“所以怎样跑出论调说关中是国中,我真的不明白……”

他说,批文已经说明这是中学,只是没有Persendirian Cina(私立华文中学),今天很多独中的马来文名也是某某中学,没有写上独中两字。

批文列明可考统考

本身也是专业律师的王乃志说,教育法令下只有三种学校,第一是政府学校,第二是政府资助学校,第三种就是私立学校。

史上首份独中批文

他说,1960年的《拉曼达立报告书》是一夜之间让各校变成独中,没有所谓的批文,因此对政府而言,关中的批文是历史上的第一份独中批文。

他说,由于属性私立,不管是独中、新纪元、南方、国际学校,全部都是私立学校。

“如果你要考(英国伦敦工商协会颁发的)LCCI,就得找我们的会计师协会,以便参加其考试;如果要考剑桥A-level,就找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如果你要给他们考(英国行政特许秘书集团的)ICSA,以此类推……那么考统考要找谁,就找独中。”

他说,所以批文第八段就写明“我知道你考一个不在我们国民纲领以内的考试”,这就是可考统考。

“我根据你的申请来给,由吉隆坡中华独中申请,因为是国内其中一间最出色的、表现最标青的双语独中,那么你的申请来讲说你要两个就批你两个,现在你又讲说我给你一个变种的独中,我都不懂为什么会搞到这样。

“我不懂做么会吵到变种的字眼,又吵到这个变种国中的字眼出来,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团拜课题·顶住党内压力坚持出席团拜

纳吉是第一位出席董总团拜的首相,究竟是什么情况下,令他做了这项决定?而决定之前,又面对过怎样的压力?

谈及此事,王乃志透露,首相身边的一些朋友,告诉他应该去。

“当然他去也面对很大的压力,党内保守领袖亲自去找他,劝他不要去,他说我已经答应了人家,礼貌上我应该要去。

“他没有和(党内)一些人谈,而是一些朋友叫他过去,他觉得OK,既然是人家邀请,那么我们就过去表示友好。所以就过去了。”

他说,首相连要去董总团拜都很大压力,尤其是公布意愿后,党内保守势力纷纷劝阻,但首相还是坚持要去。

他说,尽管首相顶住党内保守分子压力,坚持赴约,但不明就里的人却说很可惜,美中不足,因为“首相没有宣布”。

谈到这里,王乃志颇有感慨地说,根据首相这种推动改革的动力,“他要去的方向,跟我认识他这一年多工作上的思维,我觉得他会做得更多。”

需民意消除党内质疑

“他需要的是民意去消除党内对他的质疑。因为你不这样做的话就很难,党内分子会讲,你到时做的也不过是另一个阿都拉巴达威,到时你也必须要面对那种下场。你不能怪你党内的人要上来,因为历史的条件驱使,你不能够讲说你不能够。”

国阵改变让“铁树开花”

王乃志认为,以现今发展回看1960年代,可真与曾留下“独大办得成,铁树也开花”名言的马华前总会长已故敦陈修信开了一个玩笑。

不知不觉中改变

“当初他也觉得没有可能的,但是现在很多东西,可能性的都在谈着啊,难道这不是一个我们要的改变吗?难道不是你要的Ubah(改变)吗?”

“我们在你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改变了,在你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做了一些东西,是你不知道的,好像搬迁华小的东西,那个数字跑出来,好像独中的东西,我们在谈统考的东西,也跑去董总的团拜。

“这表示你在他心目中不是一个所谓的极端的组织……。”

1968年,陈修信曾因批评华社当时要建立独立大学,犹如“铁树开花”,而伤害了当时华社民族的情感。

南洋商报(专访:李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