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438 辑



关中“果然”是个大骗局!


2014/9/19 光华日报/言论版

~作者:陈思源
 

关丹中华中学“关中”,又让华社揪心!

这次,彭亨州教育局局长办公室致给彭亨州华教董联会一封志期2014910日的函件(简称“彭州教局函件”)证实关中只是一所私立中学而不是独中、其学生不准考(董总举办的)统考。(注一)

华社一片哗然!

素有“万事管”美誉之称的华总主席兼关中董事长方天兴马上跳出来大骂董总及彭州董联会居心叵测,以“绕道”方式挑起关中事件,企图无中生有误导华社,再度破坏关中。

方氏言下之意,彭州董联会“舍中央不问”及没有把致给彭州教育局的去函一并公布,确有“绕道”及“居心不良”之重大嫌疑。

许多人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方天兴口中的“无中生有”似乎影射彭州董联会牵着彭州教育局的鼻子,把关中“明明是独中”的身份硬生生改成“私中”?可关中始终不能“验明正身”,彭董联会如何“误导华社”?

方氏说“舍中央不问”的做法有不尊重和藐视首相及副首相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关中可以报考统考的政策性声明之嫌,同时不想去看或评论董联会手上已经“失效”的彭州教局函件,再让有识者大皱眉头。

如果方天兴虚心询问他身边的谋士,关中的命运究竟是以“只有从旧报纸里才可以寻找到的正、副首相的所谓政策性声明”抑或是他手中依然“有效”的关中批文为准,就会知道自己是那么的愚蠢!

其实,方天兴指鹿为马硬把“私中”喊成“独中”,反而予人以居心叵测、误导华社的印象。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和署理总会长魏家祥,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

廖氏说他向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厘清了事情,后者表明“会”指示教育局收回信函。

魏氏则声称,首相纳吉口头允许要求彭州教育局撤回有关信函。

这两人的话依然没搔到“关中非独中”的痒处!(注二)

彭州教局肯定是根据教育部的关中档案依法发出彭州教局函件。因此撤回该函件的指示也必须依法行事及有一个能够向外公布的理由。否则,绝对办不到!

如果教育部真的撤回该函件,就“证明”彭州教育局局长“严重错误”行使其职权,必须受到严厉责罚以示警戒。不然,人们就会产生诸多的猜疑。

迄今为止,人们看到的是彭州教育局发出白纸黑字证实关中不是独中。教育部长“会”指示彭州教育局收回该函件是廖中莱说的。教育部长没开过尊口。首相口头允许要求教育部撤回该函件是魏家祥说的。首相也没开过尊口。

从方天兴拍胸膛说关中批文没问题到的确有问题、转到“边做边厘清”向教育部争取修改批文、又再接下来一系列的“口水粉饰”。两年过去了,还是在原地踏步。不就是挥一挥笔,明文肯定关中是独中,有那么难吗?

难怪许多人都叹息,“华教异类”关中,“果然”是个骗局!

(注一)该函显然是回复《彭亨州华校董联会主席》于91日致给《彭亨州教育局局长》的询问信。

(注二)请看《笑傲评天下》(http://blog.chantseyuen.com)之前发表的:大马首相说了算?、关丹独中原来是个“大骗局”?、捉耗子的事,就让猫去办吧!、频传首相“口谕”的《非官代》方天兴!、方家怎么出了个那么“傻”的孩子?、和关丹独中乃毁灭所有独中的剧毒药引!

 

语文知识重要吗?


2014/9/19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 江立芙
 

马来西亚的华文小学、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的华文课,语文知识、语法教得不算少。在多数的华文课里,语文知识的教授成了「主流」。为了应付考试,不少学生致力于中文文法的学习,能够很清楚地分辨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差异性,不过,却写不好一句文法完全无误的蕴含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长句。

语文的学习重心应该是著重培养语感,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力」和「感悟力」,而非背了多少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抄了多少註释。

据悉,不少曾在小六检定考试(UPSR)华文科考获A的学生,到了中学阶段,中文水平逐渐下滑,有者会觉得中文愈来愈难学习和掌握,进入社会后,写出一篇简短又文法无误的文章更是难如登天的事。为什么?

为何华文科试卷上语文知识的「全对」和「满分」,无法让学生写出一篇无语法问题的短文?

只因,语文知识和「语感」,没什直接联繫,但是,若想中文学得好,语感的「学习」和「训练」,佔了非常大的比重。

眼下不少年轻一辈的中文水平一代不如一代,我们可以想像,几十年后的年轻人的中文水平图景吗?

在不少文学奖里,新诗的参赛作品佔了多数,数量常比散文组的参赛作品多,因为,新诗比散文易写,一无需讲究长句的语法问题,二无需理会標点符號的应用,也无需小心铺排前句和后句的连接和连贯,自由度大于散文。

小六UPSR华文科第二试卷里,有40道试题,其中30道是「语文知识」题,佔了总题数的75%。可以想像,华文小学的语文知识教学如何被重视。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学习「量词」、「多音多义字」、「数笔画」、「认部首」,最后却写出了语句没法通顺的作文。追根究底,还是华文科考试的机制问题。

学生写不好作文,如何解决?背作文?这可能可以解决一时的考试所需,却绝非学习中文的正確方法和「终极」方式。

如欲提升本国学生的中文水平,华文课程的改革乃当务之急,否则,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只能看到更多的新诗,不能看到散文或一般性文章了。

 

民族建构谈独中教育


2014-09-19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李慧易
 

前首相敦马哈迪曾如此表达他对“民族团结”的看法:“民族团结的基石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域中住着相同族群、文化、语言及宗教的人。”

这段叙述蕴含同化意涵,在马来执政者于1957年从英殖民政府手中取得独立后所致力达致的目标,即建构一个处处以马来族群为中心的机制。

反观马来西亚华人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华文教育一直都看成是伟大的使命,有赖于华文教育是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的根,不管经历多少个世代,马来西亚华人还是依旧强调中华文化及留住民族文化的根。

随着政府机制的多变、民族建构的转向、再到政治的动荡,独中教育成为一种永远要向中心点冲刺却抵达不了中心点,永远是主流之外,华文教育尤其是独中与教育体系对抗及不希望被同化的一种民族教育。

不能总是靠苦命支撑

马来西亚华人试图要走向多元,但仍要坚持及保住自己的母语教育,这是自我认同的一种表态。其实不管国家教育体制的好或不好,其实跟独中教育是毫无关系的,因为独中教育一直都是在主体之外,因此,政府更加不能用当前的主体制度来要求独中教育。

其实,独中教育该何去何从,主导权是在于独中的董事部,若董事们“不懂事”,那就是当独中面对问题的时候,总是无法善后,最终就掉入准备被收编,尔后就会成为各种政治课题的攻击点。

数十年来,华文教育历经风霜,恐怕到最后的“捍卫”华文教育,就是把一所独中政治化、复杂化,再来炒作,成为朝野政治议题。最后成就了各种所谓的“华教伟人”。

最终,可悲的是华文教育数十年来,就只能每次靠着这种“苦命”、“艰难”、“边缘”的命运支撑下去?

 

人人以宽中生为傲


2014/9/19 《韩视评论》

~作者:吴嘉豪
 

在新山的学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中学名称,就是宽柔。众所周知,宽柔除了因为其董事长是我国最富有的人而闻名,也因为其学生成绩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而让许多新山学子都向往就读。

有些学生会说,考不上宽柔中学的入学试而耿耿于怀。其实,对于一个才十多岁的少年而言,没得成为宽中生,是不是就像他们说的,自己很没用呢?

虽然说人生苦短,但是人一生的价值,并不是以活得多久来衡量的。有一句话说,有些人活着,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活着。意思就显而易见:倘若活着的时候是以 行尸走肉般的态度来行动,这与死人无异,活得久又怎样?设若没缘分活得长寿但却在有生之年做了造福人群的事,其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当然,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会觉得成为宽中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这都是因为父母常在他们面前提起,宽中是一所好学生就读的学府。宽柔学校的确是名校,也是好学校,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入读该校,就像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被哈佛大学录取那般。

在新山一带的学府,生活几乎都很忙碌。或许这是拜新加坡所赐,新山快速发展,连生活步伐也逐渐跟随新加坡。可能有老师会认为,在大城市教书,除了要面对繁重 的工作量,还得面对心智上较乡村学生高的城市学生,可谓心力交瘁。但,去过比较偏僻的地区执教的老师会认为,感觉是由内心决定的,而不是由外在的环境产生的。

知乎此,虽然在不同的地方执教,会面对不一样的问题,但自己才是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没能进入宽中就读,并不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从此黯淡无光、前途无“亮”。提早在人生遇到失败,是一件好事。假若在人生早期遇到很多的失败,别立刻认为自己的人生完了,实质上,人生才刚刚开始。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课题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师除了是传授知识的长辈,也是心灵导师。每当学生感到沮丧时,老师都得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慰藉,以防学生想不开。明乎此,教师们都会在上课时呼吁学生要懂得珍惜生命。

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优等生。成功人士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时的失意,并不意味着永远都与成功无缘。假若一直都事与愿违,这或许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考验是需要的,不经一番的考验,人是很难成为大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