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5日星期五

董总需要「发言人」吗?



2014/9/5  东方日报/评论版

~者: 陈锦松

华社的纷纷扰扰又多了一桩,有人建议董总需要建立「发言人机制」,动机本来是好的,但却搞不清楚什么是「发言人」,「发言人」的目的是什么?

在国际舞台上,发言人经常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个重要的形象工程。马航MH370的失联,我们的官员在被世界媒体连珠炮的拷问时显得手忙脚乱,甚至有时不知所云,马航这次低劣的危机处理能力,把马来西亚的国家形象给葬送在国际的笑柄中。如果马航有完善的「发言人」机制,情况可能不会那么糟。

董总如果要「发言人」,不应该是要董总主席对外「闭嘴」,而是应该让代表董总主席为首的团队能更有效的传递整个机构的「理念」与「意志」。

董总主席是选出来的,不是空降的,华人社会应该认同这个事实。在当前面对政治高压与种族囂张的氛围中,董总这「角色」是不容易被討好的。

在大马政治的现实中,要討好政府並从政府手中拿到好处的人很多,而要勇于跟政府说「不」的人却是越来越少。

一些华团领袖与政治人物几乎没两样,表面为华社「仗义执言」,赴汤蹈火,但面对政府官员时却成了「应声虫」,只会「唯唯诺诺」。

如果华社需要「发言人机制」,我们先得瞭解谁能代表「发言人」发言。有一句话说:没有做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从公佈的「董总发言人机制」內容来看,確是「洋洋洒洒」,读来「头头是道」,但一推敲,却发觉內容著墨更多的是「谁来发言」,而不瞭解「发言」的建构需要多少的「智囊」作发言的准备与后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机制不是说得很清楚吗?

「发言人並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日常工作中,发言人办公室团队全力支持发言人工作。这个团队每天24小时跟踪国际和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动向、国內外各大媒体的报道评论,以及民眾反应。发言人每天都要和这个团队共同討论和研究国际、地区形势和重大突发事件,研究新的表態,以保证发言人机制的高效运转。」这才是发言人机制真正需要的「內容」。

发言的內涵与精神

如果董总需要建立「发言人机制」,首先就应该先从成立一个至少3-5人对华教有认识、对时事有见地的智囊团,经常关注时局及不时能跟踪国內外华教动態、社会变迁的发展等。当一发生任何对华教不利的情况或新形势的出现,就能掌握第一时间提出有理据的论述,不至于对问题的分析流于表面。同时能一针见血的反击谬论,解除危机,从而矗立董总的形象,也使得董总主席对外的看法与发言「有依有据」。

若不是从根本上去理解「发言人」机制的建立,是要从智囊团队的组成为起点与依据,那发言人的建立就只会流于「谁更有权来发言」,而不是「发言的內涵与精神」。

爱出风头是华人社会的通病,若主席与发言人的言论南辕北辙,甚至步调完全不一致,只会更增加机构的「內斗」与人事的「角力」。

今天如果具有代表性的全国华人社团,能看请「发言人」机制的建立不是製造「两头马车」,而是愿意聘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智囊,使得机构发言的基调与內容成效更大,我想必会得到华社的双手支持。但如果有人试图想借「发言人机制」来兴风作浪,爭权夺利,试问这样的「发言人机制」还须要大力去拥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