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星期四

【华教视窗】 ~ 442 辑



心平气和办关中


2014-09-25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罗汉洲
 

董总公布了彭亨教育局指出关丹中华中身分的函件后,引起该校董事长方天兴极度不满,直斥董总搞破坏,并指责董总藐视正副首相,因为他们多次宣布允许关中报考统考。

方董事长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可弄错应该谴责的对象,首先是彭州教育局的信函是回覆该州董联会的提询,董总并无故意“绕道”以破坏关中,彭州董联会询问州教育局乃对等交往,何况董联会事前根本不知道教育局的答案,可见董联会也没有蓄意勾结“小拿破仑”来破坏关中之意。

其次是,如果有人藐视正副首相,那“人”可是彭州教育局,是“他”驳斥正副首相的承诺,董总不过把函件公布,好让人民知道彭州教育局说些什么而已,方董事长不该把藐视正副首相的罪名套在董总头上吧?

没有批文是非法操作

关丹中华中学到底是不是名正言顺的华文独中,最终必须以批文作准,华人没有诠释权,如果批文没有修改为明确说关中是华文独中,那么“按照吉隆坡中华独中模式”、“坚持以独中模式办学”、“教学与行政语文是华文”、“采用董总出版的课本”等等,若因此就认为关中是华文独中,那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事。华人再怎样咬定关中是独中都不可能合法化关中的独中地位,人家一旦拿出批文来核对,关中就变成非法操作。就算董总亲到关中视察,一切也有如方董事长所言,但董总也不可能就地合法化关中的独中地位,因为它无权修改批文,关中仍然是如彭州教育局说的“实行中学综合课程的私立中学,并不是独中”,一切由批文主宰。

无论如何,关中如今已骑虎难下,不可能停办学校,当日明知批文“货不对版”也要收下,那实在是因为彭州华人对独中的需求已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唯有先“收货”,然后看一步走一步地办,董总须体谅申请人迫不得已苦衷,也须了解彭州华人对独中需求的殷切,如果有人做得不尽如人意,那也是政治环境造成的,谁不想办名副其实的华文独中?奈何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非法操作也在所不惜了。

法外求存关中考统考

因此,董总应该和关中一起“法外求存”,恳请教育部以正式文件允许关中学生报考统考,至于董总本身是否也需要教育部批准让关中考统考,那就须法律界人士提供意见了。

凭情而言,要教育部修改批文,确定关中是华文独中,董事会权力一如其他独中,要参加什么考试,不要参加什么考试,全由董事会作主,其机会近乎零,因为受到国阵的教育政策所限,此所以马青总团长张盛闻敢断言100年也等不到,目前所求的就是一纸批准它报考统考的公文而已,然后又是看一步走一步地办下去,说拖下去也无妨吧。

 

关中生报考统考有问题吗?


2014-09-25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庞宣
 

关中生报考统考的问题已扰攘多时,至今仍未有定案。大家爭论的焦点是,统考是不是属於独中的內部考试?以及政府当初允准举办统考时,有无附带条款或是口头制约?针对这两点,华教人士和华社有不同的意见。

其一,教育部对统考设定为独中內部考试,不能开放给非独中生报考。而关中生目前的身份存有爭议,所以董总高层声明不准关中生报考统考。

他们的最大疑虑和考量是,一旦允准关中生报考统考,將会被詮释为董总没有遵守1975年教育部允准举办统考的协约,政府將会对全国60所独中採取集体的对付行动,可能面对被关闭的厄运。因此,董总不能轻易冒此大险,允准关中生报考统考。

其二,根据董总前法律顾问兼董教总独中工委会秘书郭洙镇日前接受中文报专访时指出,他曾参与制定统考,曾是统考的主任,也曾为了统考事和董教总的领导人一起见过当时的教育部长敦马哈迪。政府允许他们举办统考,只是要求他们不把统考变成公开的考试(公开考试的定义?),免得造成政治上的敏感。当时並没有明文说明统考只是给独中生的考试。因此,允准关中生报考统考並无不妥,也不至於如同董总高层所顾虑的全国独中將会因此受到严重对付的后果。

参酌两种不同的意见,笔者以为关中生报考统考的问题不宜再耽搁下去,须在近期內有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故不揣冒昧和譾陋,提出一个建议以供董教总及华社参考,希望董总在近期內召开全国独中董事长及校长联合会议,集思广益共同商议关中生报考统考的问题。

此会议提供一个平台,让董总和全国独中校方领导人共同解决切身的问题。

既然董总高层已表明关中生的身份存有爭议,忧虑若让他们报考统考全国独中將会受到政府的对付。那么,为了减缓董总的压力和负担及其或將面对的后果,就不如將此重担和压力让涉及切身关係的60所独中及华社来共同面对,以彰显华教事务集体负责及承担的大无畏精神。

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全国120位独中董事长和校长以及董总领导人,在闭门会议上大可开诚佈公的针对有关议题发言,突显董总民主开明的处事作风,有助於问题的顺利解决。其次,由於此项会议是在內部进行,无论与会者对议题爭论得如何尖锐、激烈,都是就事论事做焦点性的討论,不会溢出议题做人身攻击,对问题较易取得共识,做出一劳永逸的议决,不论赞成或反对,均能实际地解决关中生报考统考的问题。让扰攘多时濒於分裂的华教团体重新团结合作,为华教的发展继续携手努力奋斗;而关中董事部得以全心全力筹划学校的建设及发展,学生亦得以在校內专心学习,安心接受完整的6年华文中学教育。(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庞宣)

 

谁是泄题中的客群目标?


2014/9/25  光华日报/言论版

文:苏德洲
 

以“市场需求”来形容小六评估考试的考题一泄再泄,从这一个角度探讨,有需求就有泄题的供应,有供应就有更多的需求量。

基于有了这需求,才会造成从早期的科学与英文科泄题后,淡米尔文与数学科也确认泄题必须重考,今年小六考生的考试“永无止尽”。

教改,多年来只是空喊,打从叫喊教改开始,大家都原封不动,其实大家还是输在起跑点,始终还是被A牵着鼻子走,仿佛没A就没了人生希望。

追根究底,大家都怕输才会有今天一泄再泄的情况一再发生。

自古以来,许多父母与父母之间常爱比较孩子的成绩表现,不论是考试或非考试期都爱比孩子成绩,成绩放榜后更不得了,比的不仅仅是孩子成绩,而是比面子。孩子考越多A,最好是全A,父母的面子就越风光,走起路来也可以翩翩起舞。

因此,一些父母一直认为考全A就是最好的学生,因此孩子在考试没考获全A,他们本身也会自觉不完美,自然对自己也有所责备,哪怕只差一科没考获A

至于名校,只不过是蒙蔽一些家长虚荣心的一个管道,哪怕孩子成绩标青进不了名校,也都会寻求各种管道,势必让孩子挤入名校,成为名校生的佼佼者。最怕输的还是孩子的成绩明明不合格挤入名校,一些家长也会想方设法,从名校附近的住宅区“挖来”一张水电费单,以企图蒙蔽当局认为他们是住在学校附近,提出上诉,以提高挤入名校的巴仙率。

曾经何时,一年一度的广告和传单成了补习中心的“常年活动”,卖的不再是教育,卖的是补习班考生有多少人考全A。现在的补习中心也是追求A的目标来赚钱,有考获全A的学生,就有钱可以继续打捞,越多人考全A,就可以吸引更多怕输的家长送上门,造成家长相信补习中心老师的教学方式好过学校的老师。

自然而然,一些怕输的家长给孩子上补习班,不再是因为孩子的课业跟不上才补习,而是许多父母始终还抱着补越多就越好,考全A的巴仙率就会越高,这真叫孩子太沉重。

一些学校董事除了关注学校软硬体设备,追逐“A”也成为己任,造就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也都得配合,这早已成为一个不变的定律。一些名校董事爱A,家长更爱A,老师不爱A也得爱A,在名校执教就有责任为校增添A。教师无形中也只是制造A的一个机器,工作量倍增不再话下之外,学生考A也成为己任了。

考全A的学生人数下降,教师被校长和家长问话,校长被董事责备,董事就得向当地华社交代。因此名校,也是许多校长和教师不敢踏入的一个教育环境,一听到被调去名校执教或担任校长,多数的教师和校长都是闻风丧胆,宁可留在微型小学都不愿去名校。

事实摆在眼前,小六评估考试的考题一泄再泄,谁是事件中的消费者,一目了然,其实我们大家都是供应商的客群目标。

孩子只不过是大人手上所操控的一个玩偶。

 

勿让关中成为笑话


2014-09-25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沈小珍
 

今年有许多纷纷扰扰的议题,有的落幕了,有的仍是进行式。雪州换大臣的闹剧,让观众们慨叹。原本是关起门来可以解决的“家事”,却劳民伤财地兜了一大圈,剧情峰回路转,却扭转不了剧终的空叹。

卡立临别秋波的大臣演词,坦然自在的调侃:让我们(公务员)继续做好本份,让爱演的政客继续演戏,他们是政坛永远的笑话!

看完别人家的“闹剧”,说说华社的“家事”,也是华教的一个缺口,关中。

学生无辜家长心痛

我和团队曾于7月份为关中筹款,走入寄居在店铺的临时课室和学生宿舍,让我看清关中“两难”局面。

其一,名不正、言不顺。不少人强烈反对这个“怪胎”,是基于这所中学被定位为国中、国民型中学及独中之外的“私立中学”,在发动筹款时阻力重重,在批文等议题上,有人甚至激昂慷慨建议“归还批文关校园”,大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概,而今关中学生被拒统考门外,再度激起千层浪。

其二,爱之深、责之切。华社的批评声浪来自四面八方,但是真正涉足关中、看到那150名初一生学习情况的人少之又少。学生是无辜的,家长是心痛的。家长们致力捍卫孩子的“摇篮”,对不理性的言论深表反感,在社交媒体上回呛:没有为关中出过一分力的,请闭嘴。

对大多数人来说,关中办校是合情合理合法,然而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你可以招生、你可以建校,却不能参与统考。这到底谁说了算?这到底合不合情理?

我始终认为,关中的存活是各方议论的大前提,如何合情合理合法的存活,所有的评论和建议,都应该正面积极、具有建设性。如果有纰漏或不足之处,能否建议可行方案或贡献力量促成美事?断然毅然把大门关上的,算得上捍卫华教、为华教而斗争吗?

用政治手法处理华教课题,极可能重演雪州换大臣的戏码,两个巨头出尽法宝恶斗之余,不吭声的“老二”坐收渔翁之利。

借政坛笑话温馨提醒,不要让关中成为华教永远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