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星期二

【华教视窗】 ~ 521



反对董总中途重选


2015-05-19 14:03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锺大同
 

现在华社在观念上似乎跌入一个谬误,以为董总现任领导层总辞重选,就能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事实是这样吗?

姑不论今天还有谁有能力领导董总,假设董总现任领导层总辞,谁出来竞选?有些天真的社团大佬说,找中立的呀!好,找中立的,那中立的定义是什么?又由谁来界定他是不是中立?而且中立的一定有能力、魄力、胆力领导董总吗?假定出来竞选的,又是两派的代理人,那是不是又会故态复萌?乱上加乱?

董总纷争闹到今天,一定有一方是对的,有一方是有问题的,不可能两边都对,或两边都错。两边各打50大板,是乡原之见。其实问题并不复杂,只是有心人把它搞复杂吧了。它的症结在于,对某桩事的处理方法,会不会给华教带来伤害。这次的纷争,症结就在于所谓的关中是否能考统考。

纷争乱局已失焦

由于这所关中在法理上并不是真正的华文独中,暂时不允许考统考是正确选择,也是不会对全国60所华文独中造成伤害的选项。这是目前的董总领导层所坚持的。

另一方面,夺权派是主张开放统考给关中的,他们用种种理由合理化他们的主张,包括一封有关方面“我知道了”的信,但这样的做法安全吗?会出现陷华文独中于万劫不复之境的风险吗?假如明知或知而假装不知有风险而硬硬来,那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再问一句,难道关中不考统考,马上就会倒闭?

可惜现在纷争在乱局中已失焦,很少人再去理会症结性问题,有些人甚至刻意将它模糊化。夺权派现阶段用的是泼粪战术,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把对方弄得跟自己一样臭,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吧。

想方设法搞控制

然而,夺权派半夜三更开货车到董总大楼搬运物件的行径,已使他们在道德上尽失正当性。如果是正当的,为何要使用月黑风高的伎俩?假如搬的是老叶“假公济私”的证据,有这么多吗?要劳动货车来载吗?就常理来说,如果有老叶“假公济私”的“罪证”,只要一个FILE就够了,而且恐怕夺权派早已抖出来,要老叶吃不完兜着走了,又何必三更半夜偷偷摸摸,让人怀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只要心水清,就能看出当权派来来去去只是叶邹在撑着,当然后面还有草根阶层支持。而夺权派除了在擂台上蹦蹦跳出拳的主角们外,至少还包含三派人马,其一是董总以前的失意人;其二是商贾;其三是与政党有关的人。还有一些自命正义的胡涂人在跟风鼓嘈。前两种人各有盘算,自有可议之处,最可悲的是最后一种。

本来董总是属于全体华社的,任何政党的人加进来,共同为华教效劳,是很好、也很受欢迎,最不该的是想方设法搞控制,以达致一己的议程,这是华社万万不能也不应容忍的。

几十年来,华教都在风风雨雨中前进,在教育政策越来越收紧的今天,能不中圈套、守住防线,已是难能可贵的建树。反对董总中途重选,除了以上的理由之外,也不想华社开一个这么坏的恶例。

设想,以后一些大小社团,如中华大会堂,如果不满意领导层,就纠结一些不满分子大吵大闹,利用媒体纠缠不清,难道又要中途总辞重选吗?此例不可开,此风更不可长,希望大家不要再轻言总辞重选。

 

林连玉与陈禎禄论华教──马华公会华教政策的订立


2015/5/17 东方日报/专栏

~作者:麦翔
 

如所周知,华教三大机构(教总、董总以及马华公会文教组三单位组成的「马华公会华文教育中央委员会」的简称)成立于1953420日的三单联席会议。当晚举行宴会,会后马华会长陈禎禄在雪州大会堂把桌椅围成一圈,开「圆桌会议」,与董、教两大机构代表畅谈华教问题。这个「茶余饭后」所谓的圆桌会议看似联谊性质的场合,实际上是日后马华公会华教政策制定的肇始。如果没有明確的共同基础,三机构的组成即是空的,即使组成了也是不能操作,更不可能有1950年代华教高潮,反掉系列单元主义政策的进攻。

(一)陈禎禄虚心求教

420日晚圆桌会议陈禎禄恳切陈词,大意谓中华文化精深博大,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是间接从英译本四书五经、庄子、老子等古典著作中得来的;对本地华教情况也不十分瞭解,希望华教人士时时与我做家常式閒谈,加深认识。

林连玉有感于陈禎禄的谈话是出自肺腑之言,与他沟通交流益感必要和迫切,要求温典光帮助安排与陈爵士面谈。几经延宕,翌年19548月,陈禎禄亲自主持召开三机构会议。林连玉抓住机会,逕直安排与陈爵士交流。实际的困难是交流的语言。

陈爵士是一个「峇峇」(海峡殖民地侨生),只懂英语、马来语,连福建家乡话也有限。林连玉则相反,不諳英、巫语,必须有翻译,才能圆满的表达。这是十分尷尬的无可奈何。

林连玉最终找到留美的、代表鑌城韩江中学前来赴会的该校校长熊叔隆博士,林陈两人在熊叔隆博士翻译下,会谈在吉隆坡苏丹街「鸿图旅馆」举行。

林连玉首先发言,认为马华公会作为代表华人的政党,迫切需要有一个华教的政纲,以挡驾该会机会主义分子、政客的干扰,达到捍卫华教的目的。其次,明年(1955年)英殖民政府將实行议员民选,也需要政纲。林连玉建议,教总可以就华教问题提出意见,供三机构通过,然后经马华公会提呈个联盟,成为联盟的政纲。一个7人政纲小组建立起来,梁长龄为召集人,林连玉与温典光皆为委员。梁长龄拖延时日,至19553月,小组会议在林连玉几经催逼下才成功召开。

期间,发生梁长龄与李孝式暗中勾结,稍加更改,企图以1952年教育法令的內容,偷龙转凤,当作马华公会政纲呈给联盟,被林连玉识破,没能得逞。

(二)拨开妥协分子的干扰,林连玉得以与陈禎禄面谈

林这是一场事关重大又非常精彩的交流。林连玉先简单介绍华教歷史与现状。现代华校自半个多世纪前形成以来,华英语必修(独立后是华英巫三语必修),最能適合本地多元国情。华校数理科水准超过英校九號班两年,英文则逊英校两年。但加以补习,也一样可以考得优等剑桥文凭。

英文教育出身的陈禎禄很高兴,但仍然不能脱离对华文的偏见。他赞同母语重要,但英文更重要。印度尼赫鲁、中国孙中山之所以成伟大人物,因为他们懂得英文。「我也是因为受英文教育才有今天的成就。如果你林连玉也懂英文,就更厉害了。」

林连玉不能苟同,举了不懂英文的毛泽东为例回驳陈禎禄。话题一转竟转到「华校出共產分子」话题上来。林连玉耐心地加以解释,各源流学校免不了有极为少数的產党分子,並非华校独有的现象。

话题拉了回来。陈禎禄举钦差大臣邓普勒的话说,「华校生平均花费政府公帑,占各族学生的第一位,政府並没有歧视华人」云云。

这里面的奥妙是林连玉知之甚详。原来,陈禎禄受了邓普勒混淆「华文教育」与「华人教育」概念的误导。林连玉在陈禎禄面前摊开实际的数字,揭露英殖民主义者偷龙转凤的花招。

「据1950年教育年报,英校平均每人每年得公款126元多;印校48元多;马来学校生46元多;华校最少,仅得6.80元。」林连玉指出,落差天壤之別,邓普勒数字应当是刻意把在英校的华族学生(华族生人数佔了大部分)也计算在內,造成假象。

「即便英校生,也是华人子弟呀!」陈禎禄说。

「但是我们要求的是平等待遇华文教育呀!」林连玉指出。

「英文华文都是教育,不过观点不同罢了。」陈禎禄仍然跳不出英文教育优越的框框。

林:「印人学生一年一人拿34元,是学习印文的;巫人的33元是学习巫文的;华人的36元,却不是学习华文的。所以我们认为被歧视,要做不平鸣。」一语道破了「华文教育」与「华人教育」的区別。

陈:(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就是我们应该要求政府增加给华文学校的津贴金。」

林林连玉补充道:「还不止金钱,最重要的是法律上明文规定,给予华文教育平等的地位。」

(三)草草通过「华文教育列为本邦教育体制一环」

陈禎禄召开7人小组会议,討论通过马华教育政纲。会议开始,梁长龄责问为何「扣留」他的报告稿,林连玉解释事实並非如此,经陈禎禄打圆场,会议才得进入政纲的討论。林连玉指出,梁长龄原稿是1952年教育法令的「脱胎换骨」,要不得。提议必须列入「华文教育成为本邦教育体制一环」。但是,会眾要求完整的政纲文件付诸表决。这难为了会议主持人。林连玉忙解围,「要求马华公会订立教育政纲的是教总。我本人是7人小组委员之一,曾参加会议,保证这政纲是合理的。」其实,林连玉也没见过这个尚未成形的「政纲」。

1955年联盟竞选政纲公佈,有「平等对待华教」的字眼。「可惜的是,这个(联盟)诺言终于抵不过马华公会內那些卖族求荣败类的不断破坏。终于成了泡影。」林连玉感叹的做了这样的总结。

三机构与马华公会华文政纲两件事,可以说是这时期马华公会的顶峰。后来,陈禎禄因年老体衰多病,不得不辞去马华公会主席职,终于人亡政息。1959年,林苍佑接掌马华公会延续陈禎禄的政绩一个短时期,林苍佑被东姑撵出马华后,领导权终于落入以」陈禎禄儿子陈修信为首一群的「卖族求荣」分子手中,马华公会一落千丈,面目全非了。

 

林明镜的冤屈

2015/5/15 东方日报/评论版

~作者:许万忠
 

甲董联会主席杨应俊撤除总务林明镜职务,招惹华社非议。

林明镜是董总主席委任的中委。个性率直、富正义感的林明镜,不赞同以傅振荃、杨应俊为首的夺权派所作所为。他最常用这句话回应朋友的询问:「你告诉我,关中问题,叶新田、邹寿汉做错了什么?」

林明镜不支持夺权派,被杨应俊视为眼中钉,以「数次不遵循理事会议(反叶邹)议决案执行任务」为藉口,成立宋德祥、房有平、蔡明彪三人纪律小组,限林明镜三天內做出「为何不应被对付」的书面解释。

表面看,杨应俊是循规蹈矩,常规行事;深入研读,才知道不是这么一回事。

三分钟作出决定

据知,开理事会的时候,杨应俊先是要林明镜「马上」在董总中委与甲董联会总务之中,做出「二选一」抉择,自觉不妥,改为「三分钟內作出决定」。

三人纪律小组提交给理事会的报告,是这么说的:「纪律小组一致议决明镜校长没有牴触议决案」。白纸黑字,明確的结论得不到杨应俊的「赏识」,在紧急会议上绝口不提,而是以民主暴力,做出「撤除林明镜职务」的决定。甲总商会会长陈保成在「挺林明镜」记者会上,就这么认为:「甲董联会尝试掩盖调查报告,这对林明镜非常不公平,而且也会让华社对林明镜存有误解。」

成王败寇,自古已然。趾高气扬的杨应俊在记者会侃侃而谈,数说林明镜的不是,忽略或者忘了,甚或全然不知民权为上,任何纪律行动必须遵循一定规范,不能隨心所欲,任性胡为。

「马上」二选一固然霸道,「三分钟」实属蛮横;「一个星期」不符常规,「三天」更是荒谬。法律界朋友说,为了让被告人有充分时间搜罗证据证物、邀请证人作证,2个星期是合理期限。这期间,理事会可以暂时冻结林明镜的总务职责,待纪律小组报告出炉再作决定。

既然决定採取纪律行动,必须有明確控状,详列林明镜什么时候、哪一次会议、哪个地点犯上错误,或者做出对甲董联会不利的行动。有了书面控状,林明镜就可以根据控状做出书面解释;纪律小组如果认为书面解释不足以脱罪,可以传召林明镜前来解释。

理事会决议案不是控状,不能只凭一、二个议案,就要林明镜解释不应该被撤职的理由。来自华教团体的董联会理事,不乏资深律师、会计师、审计师、工程师、企业家等饱学之士,怎么都成为技术错误的共犯?

老驥伏櫪,坚守原则,不跟风,不沆瀣一气,是林明镜可贵处。西瓜偎大边,同儕六人,无一说句公道话,落井下石有之;孤掌难鸣的林明镜,理应早就看到后果。

人微言轻,仅以禿笔,为明镜申冤。

 

独中品牌董总招牌


2015-05-19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楚汉
 

在国家教育主流外宁走独木桥以自求发展空间的华文独中,经历百年树人的远大育才理念的实践,坚持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长期争取的努力,以及取得了栽培不计其数的各领域人才的优异成绩,博得学生家长与整个华社的赞赏、捐输和支持,才建立了今日的规模和成就,更树帜了独特的独中教学模式和品牌。

虽然在东西马60所独中当中(未包括古来宽中分校及关中),基于人口迁移或私立教育开放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独中难免面对学生流失与新生减少的棘手问题。然则可喜的是,在全球学习中华文化热潮的推波助澜下,国内独中及华小吸引友族就读的人数呈增长趋势,据闻规模冠全国的柔佛宽中拟增设第二所分校计划的可能性十分乐观。

独中成华教品牌

值得我们骄傲的是,许多独中出身而在国内外大放异彩的各领域专才,他们无论在品格才干、勤职敬业以及行事中庸和奋学向上等各方面,都令人刮目相看。他们的优越成就,令所有独中生脸上生辉;遍布全球的校友会更可扮演独中教育薪火传递者。

独中成了国内华教品牌,董总更应感到自豪之余,更该把握最佳时机将独中这朵民办的奇葩,撒种于更广阔的土地上,或效仿孔子学院那般放眼国际,为更多热爱华文及母语教育的年轻人,提供学习和推广正统中华文化的平台,让董总这块以前人血汗所铸就的招牌,能在国际上放出耀目的光芒。作为独中及华教堡垒的董总毕竟任重道远,摆在面前和未来的难题也将一如既往的随时冒现,不可掉以轻心。过去和现任的董总诸公在坚守独中办学方针和原则方面毫不妥协,相信他们走在解决难题和面对存亡危机的路程上,必然是如履薄冰,非外人可以深切体会。

董总内讧华社哀

董总这座高墙垒壁的城池,乃由先辈前贤以及热心华教人士挥汗洒血所筑成,整个华社都是护城者,过去曾在面对多次不利条文的战役中都能守土成功,说明了只要华人团结一致,我们可以发挥出不可评估的力量。是以将独中品牌国际化的建议,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独中品牌,或者说成功的独中教学模式,经过至少一甲子不同时代的淬砺和考验,其成果有口皆碑,实不容受到质疑;董总招牌彰显的是大马华社对民族教育与文化的尊严,绝不容受到辱没。

可叹又可耻的是,如今董总内部祸起萧墙,闹得整个华社也为之震荡、哀痛和蒙羞;可望又可虞的是:独中品牌,还能百年不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