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育
2016/12/27 光华日报/异言堂
文:谢诗坚
教育部拨款予各源流学校的数目又引起争议,先是教育部长玛兹尔坦承(12月20日),2016年度的教育拨款不足,华小有多少就拿多少吧!
这一席话自然触发强力的反弹,不仅华社哗然,而且政界也大小声数落教长之不该。
当然这也不能将责任全推给教长,因为他只能按指示来分配拨款,不过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已经在2015年财政预算案中通过2016年对教育的拨款5亿令吉中,有被认为其中5千万令吉是属于华小的拨款,但突然间钱不够派,问题出在哪里呢?是财政部没有发放或教育部收到款项后也用在其它地方?
虽然通过预算案5亿令吉没有标明给华小多少,但按过往的经验,5千万令吉是最低的标准。例如在2012年及2013年时,华小分别获得1亿令吉的拨款;而在2014年及2015年被削减成5千万令吉。这就是说,华社已在记忆中知悉“常年”拨款是在5千万令吉之数。
讵料今年(2016年)又是面对捉襟见肘的困扰,情况与2015年有一些“相似”,因为在去年的拨款被查到教育部有人把钱拿去赈灾。在追问后才照常分给华小5千万令吉作为维修费。
基于这样的“传统”,华社认为今年发放5千令吉已是很少了。真没想到教育部长竟开口说缺钱拨款,这是没有人会相信的,与预算案中的数以千亿令吉的开支只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有扣押或拨不出的理由。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翻阅第二财长佐哈里的讲话(12月22日)就发觉两位部长的讲话藏有玄机。他说,有关拨款的事最好向教长提问和核实。言下之意似乎钱已拨出,他也想知道“答案”。
如果第二财长所言是已拨款至教育部,那么教长就有必要敦促官员逐一详查钱用在哪里?为什么又是华小及相关的小学面对问题?为了给华社一个清楚的交代,身为副教长的张盛闻就完全有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查出钱的去向。
张盛闻应速查出钱去向
根据所知,每一间学校都会向政府申请拨款维修校舍,但也不是每间都能被照顾到。此外,中央政府也有拨款给华小和独中,只是这类的拨款不是制度化的,而是因时而异,或称之为“特别拨款”或“附加预算案”中的临时拨款。
可能是不拿白不拿,因此当政府向教会学校及淡米尔小学做出“有多少拿多少”的献议时,他们也就欣然接受“先拿”1650万令吉(本来是5千万令吉,何时会被补足尚不得而知)。
不过对于华小而言,情况就有所不同,不但没有任何华小领取拨款,而且马华也坚持必须要拿足5千万令吉,否则没有妥协可言。
这之中有一个矛盾的现象是:马华既是政府一员,也有一名副教育部长,理应对情况有所了解,可以在政府中发挥影响力,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在等待告知“真相”。
也许才担任副教长不久的张盛闻不知道个中情况或也不归他管,毕竟长久以来,马华的副教长都是吃力不讨好的,甚至有时躺着也中枪。这就是马华一向来被人指指点点的“症结所在”,说白了就是“当家不当权”。
除了拨款事外,其他的华校问题也真的要张盛闻多多费心,因为我们经常骄傲地说,马来西亚华小有1294间(有人说1296间),是中国海外最美的华教风景线之一,然而许多人都不知道一些华小是处在风雨飘摇中。例如教总的报告指出,目前有14所华小的学生不超过10人,另外有53所华小的学生介于10至29人之间。
再穷不能穷教育
王超群(教总主席)有建议将这些学校合并成一所学校或给予搬迁,但由谁来主导和推动呢?靠教总是不大恰当的,他们都是教师出身,少有大资本家,也就无法登高一呼。因此最恰当的是由马华带头辅以董教总的配合,这样就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如果年复一年让这些学校“自然死亡”就有失责之嫌。但是如果我们不由马华来领导,那又该怎么办呢?马华“有人在朝好办事”,要发动捐款也很容易,再说马华的资产也不少,一旦把心思放在整合华小的问题上,就可使到华小比较均衡的发展。反之一间没有学生的破陋校舍,申请拨款或给予拨款也是“多余”的,甚至是“浪费”的。
就不知道马华本身的教育组可否成立这样的一个组织,亲自向相关的华小了解问题,然后统筹统办,向教部争取整合或搬迁必然会有成绩,也会使到所谓“特别”拨款用在适合的地方(指有学生又有希望发展的华小),这样华校就能得到周全的照顾。
我再重申,不要担心华小因非华裔生增加而变质。若有更多的人读华文华语是不会使中华文化变相降低程度,只会使华人文化四处传播。例如英语在全世界通用,有谁感觉到因为大多非白人懂英语而使到美国或英国人变得不自信,担心英文被别个民族“移了过去”?如果没有这样的杞人忧天,我们也就更加欢迎更多的友族一起来学习华语华文了。
总而言之,教育拨款是政治课题也好,不是政治课题也行,任何政治人物都可以政治化任何课题,没有人会阻止的。但不论怎样看待教育,我们只有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因此教育部再怎样“穷”,也不能省下这5千万令吉,这对政府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的数目而已。
5000万压垮马华民政
2016/12/27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陈圆凤
教育部长说,华小有多少钱就先拿着吧!这样的口气,就像即将倒闭的公司老板跟员工说:“我就这么多了,你们不拿就没有了。”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是的,华小如果不拿,接下来也许钱就溜到别处去了,应该有很多部门都等著钱用吧!但是,部长难道以为华小是乞丐?
首相一方面说消费税帮助国家稳定财源,政府财务充足,可是,华小所拿到的区区5000万拨款竟然只是镜花水月,只是个数字,看到拿不到。
国阵政府这样对待华小,马华和民政下届大选还有什么盼头?国阵的华裔候选人,不必浪费时间和金钱打选战了。
没有这5000万,华小还是可以办下去,说得不好听,华社才是华小的主心骨,华小如果靠政府,早就关门大吉。
没有5000万,华小可能会面对一些问题,但是,华社总会咬紧牙根帮助华小。重视教育是华人的传统,发展华教则更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使命,问问华人,有谁不曾捐款给华小和独中?
以巫统为骨干的国阵政府,从来没有真心诚意对待华小,整个公务员体系的小拿破仑在大拿破仑撑腰下,动不动就拿华小寻事,动不动就有人说华小破坏团结,关闭华小的言论此起彼落,让华人听得冒火。
从独立到现在,华小的师资永远不足,连临教的薪水也要董事部来支付,这实在是个笑话,你看过哪一间公司叫员工自负薪金的吗?仅从这个问题来看,国阵政府实在荒谬至极!
破罐子破摔
国阵政府一方面派官员到中国学华语,宁可耗费国帑,却不肯就近在国内向华社求教,这种做法,岂不是自相矛盾?
华小很在乎那5000万吗?是的,5000万虽然只是预算案中微不足道的小数目,但是,对许多华小而言,却是及时雨,可以修补破漏的教室,可以修补漏水没门的厕所等等,但是,如果政府不愿意给,华小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华社也不会坐视不管。
马华和民政就不一样了!华小拿不到5000万,马华民政就会迎来灭顶之灾!华裔选民会把怒火发泄在国阵候选人身上,连最后那些支持国阵的少数华裔选民,也可能被激怒。“破罐子破摔”的嘴脸,我们也会摆!
如果华小拿不到5000万拨款,就表示巫统根本不在乎马华和民政的艰难处境,这样的巫统,还值得马华民政留恋吗?马华民政最大的敌人不是行动党,而是巫统。发展华小本来是政府的责任,既然政府现在连国会通过的拨款都可以不认账,华社也只能“叹为观止”!
5000万拨款,是压垮马华和民政的最后一根稻草!
盼华教有更好发展
2016/12/27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卢振全
2016年即将成为过去,人民希望新的一年开始,万事皆有好的改变,原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各行各业有更好的发展,经济复苏,人民受惠,希望美好未来不是梦!
在过去的一年,由于国际经济衰退,令吉大幅度贬值,加上原产品价格低迷不振,而且百物膨胀,市井小民入不敷出,个个叫苦连天。
新的一年开始,大家都期待能带来新希望,除了人民冀经济好转,改善生活环境外,在教育领域方面,热爱华教人士皆盼政府能公平和制度化拨款给各源流学校,让学校有更好发展,莘莘学子在设备齐全的环境下受教育,获益不浅。
据报章报导,各华校今年尚未获得政府的拨款,而各华校的行政及活动支出,须靠校方及热爱华教者的支撑,这无疑是加重了华校的经济负担,也让学校发展受阻。
众所周知,政府拨款迟迟未到手,各华校难以展开耗资庞大的计划,发展受阻,而文冬玻璃口华校也因此须展开筹募建校舍基金,以落实有关计划,虽然在筹募建校舍基金期间闹出小小的风波,但各造仍无惧艰苦的为华教发展献出力量,精神可嘉。
要让华校有更好发展,单靠政府拨款是不足够的,许多关心华教发展者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支持,推动华教发展迈向新的里程碑。
在明年的华人新年,地里望华校预料将为大家带来新年欢乐气氛,该校董家协将于农历年初四举办80周年校庆晚宴,而来自中国云南的艺术歌舞团将呈献一连串的杂技、舞蹈、魔术及民族服饰表演助兴,届时料将欢乐气氛洋溢。
该校筹办此项活动,获得各界热爱华教人士热烈响应,尤其是散居各地的校友也将趁此良机,热烈购券参与,一方面回馈母校,另一方面也让众多旧同学欢聚一堂,重温昔日欢乐时光。
承认统考“最后一里路”?
2016/12/27 南洋商报/言论版
~作者:江振鸿
近日来有关承认独中统考的问题频频见报。
继前阵子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指出,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事宜已进入“最后一里路”后,马华总会长廖中莱也在最近的马华代表大会上向首相要求加速承认独中统考文凭。
过后是半岛马来学生联盟强烈反对政府承认统考文凭。然后董总主席第一时间以统考文凭学术水准已达世界级,並获得世界许多著名大学的承认作为回应。
各自表述缺乏沟通
我想从以上一些发展来看,各方似乎都在各自表述,缺乏沟通。
首先,半岛马来学生联盟是以独中课程内容不符合我国国情及国家教育政策为由而反对承认统考文凭,无关统考文凭的学术水准。而同样的理由也被政府教育部用來拒绝统考文凭。
然而董总却一再以统考文凭的学术水准來回应。可见在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基础认知上,董总和政府及友族民间组织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半岛马来学生联盟不能代表所有的马来人,但以目前董总在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事宜上从未获得任何友族民间组织的支持和声援來看,友族对于此事的立场和反应可见一斑。
我在3月份于南洋商报发表的拙作《承认统考文凭》中提到,政府是对独中课程内容尤其是地理历史和马来语文科目方面有意见,所以重修独中课程中非数理和英文科目,如地理历史的内容符合我国国情和教育部的要求,並加强马来语的教学並不会降低统考的学术水平,因为那些承认和接受统考文凭的大专往往只是鉴定了统考重要科目的学术水平如数学,
科学和英文等的水平。
董总何不从善如流,去符合这些即不会影响统考学术水准,也会让那些有心人士失去了反对承认统考文凭的借口的要求呢?
第二,董总首席執行长日前透露,董总已致函高教部长及教育部长要求安排关于承认统考文凭事宜的会谈,但至今仍未收到对方的答復。这消息如果属实,就和张盛闻副部长有关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已进入“最后一里路”的说法几乎有很大的出入。
当然我不知道副部长是如何定义“最后一里路”。但我认为“最后一里路” 的意思应该是双方的会面商讨谈判已进入了最后阶段 ,并对大部分的细节和条件都有了共识,只剩下小部分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商讨。
从中协调适时施压
如果双方尙未开始会面,别说最后一里路,连第一里路都不算开始。
此事无论谁是谁非,马华不如马上发挥有人在朝好办事的精神,帮忙穿針引线,首先促成双方的会面商讨,然后在谈判中居中协调,并在适时施压。如此一来如果政府承认统考文凭成功,马华的功将不可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