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星期五

饮水思源.努力打破种族藩篱.马来女教师献身华教


2016/12/23 星洲日报/国内版



苏珊娜不仅说得一口流利的华语,也会写书法,从书法中了解中华文化之美。(图:星洲日报)
(柔佛.麻坡22日讯)学习语言,认识文化!出生于一户巫裔小康之家,但自小在华文教育熏陶下成长的苏珊娜,在新山南方大学学院完成学业后饮水思源,决定重返母校麻坡中化中学执教,为华教贡献一分力,也成为学生们跨越种族藩篱的最佳典范!

“不同的语言,是认识不同文化的管道;透过学习华文,让我更了解中华文化!”秉持这份精神,让苏珊娜(34岁)走上学习华文之路,更深刻体会友族之间,彼此尊重及和睦共处的美好。

苏珊娜对星洲日报表示,当初就读于麻坡中化中学时,一位马来文教师就曾对她说过:“该校仍缺少国文教师”,这句话让她铭记于心,中学毕业后便选择修读马来文系,一心想回到中化中学执起教鞭,回馈母校。

苏珊娜也曾协助参与“搜集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帮忙将国家档案局的官方港契资料文件,从爪夷文翻译为马来文,为该项史料搜集成果付出一分贡献。

通晓三语获许多公司招揽

苏珊娜强调,当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她才真正意识到学习华文的优势,有不少公司都有意聘用通晓三语的她,但她依然坚持朝向教师的目标迈进。

她表示,她自小的心愿就是当教师,如今能如愿回到母校执教,让她感到很开心,纵然一晃眼就过了13年,但她对工作仍抱有热忱,乐在其中。

“以前我就曾想过,倘若能由一位会华文的穆斯林来担任马来文教师,对中化学生是否能更有帮助呢?除了教导马来文,也传达更多传统马来文化。”

当年的小小念头,如今已开枝萌芽,让苏珊娜感到心满意足;苏珊娜也将继续在教育路上扮演好教师角色,帮助更多华裔子弟学习马来文及了解巫裔的习俗文化。

会华文同族朋友钦佩

说起当初学习华文的起因,苏珊娜笑言,那是因为一户华裔邻居的影响。当年她一家人住在乡下甘榜时,因为母亲不会说中文,而邻居阿姨也不谙马来文,纵使彼此友好,却常面对沟通上的问题。

苏珊娜表示,母亲当时就觉得学习华文也是重要的事,因此就决定将七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的她,送到巴力峇九启新学校求学,从此让她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她坦言,学习华文的过程非常不易,虽然华文被喻为“最难学习的语文”,但只要坚持不懈,认真学习,必能掌握语文的精髓及文化。

她笑言,当自己开始能说写华文时,身边的巫裔朋友都感到惊喜,也对她钦佩,而自己也因为会华文,认识了不少华裔朋友。

“其实现在华文教育已渐受重视,也有许多非华裔将孩子送到华小就读,这是很好的现象,让各族之间能更容易了解彼此文化。”

离开了教室,放下了教鞭,苏珊娜依然珍惜跟学生们相聚的机会,一起聚餐交流。(图:星洲日报)
送孩子入华小就读

婚后育有21女的苏珊娜,不仅自己学习华文,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学习华文;如今,8岁的长子在启新学校就读,5岁的女儿也在该校幼稚园接受华文教育。

苏珊娜表示,孩子都是自愿学习华文,而且该校也拥有67名穆斯林学生,孩子都学习得很快乐。

“有时候孩子也会调皮地故意用华语跟我聊天,不让我丈夫知道我和孩子之间的‘小秘密’。”

苏珊娜与学生们毫无隔阂,师生间建立深厚感情。(图:星洲日报)
采访手记:佩服学华语毅力

穿着一身马来传统服装的苏珊娜来到后,脸上挂着亲切笑容,外表上看起来十足就是一位友善的巫裔女教师。然而,当苏珊娜一开口说话,那字正腔圆且流畅的华语口音,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能见到一位友族同胞,将华语掌握得如此之好,真的是由衷佩服,也深深感受到跨越种族藩篱的和睦感,如此美好。

语文是文化之根,倘若连友族都重视华文,身为华裔的我们,是否也该对我们的母语“华文”珍而重之呢?

苏珊娜以流利的中巫双语念出优美的诗歌朗诵词句,赞颂南方大学学院之美,赢得全场热烈掌声。(图:星洲日报)

苏珊娜跟学生们培养出“亦师亦友”的情感,除了教导马来文,也让学生们更了解巫裔文化,跨越种族藩篱。(图: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