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华作协莲心、杨思萍和周福源主持文学研讨会
2016/12/20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嘉宾与文友们合影。 |
【本报讯】印华作协总会12月17日在雅加达北区会所(Jl.
Terusan Bandengan Utara Komplek 91, No.91AN)欢迎远道而来的吉里文(Karimun)渔夫文友,以及印华书法界翘楚蔡剑声老师,与此同时也展开了关于欣赏诗歌的文学研讨会,因此显得很热闹。
由于袁霓总主席刚好出埠办事,印华作协由许鸿刚副总主席、黄裕祥名誉主席、莎萍和狄欧两位副执行主席、松华秘书长,燕雁飞顾问,以及小心、林秀、叶冬珍、张颖、黄碧珍、于祯、莲心、金梅子、杨思萍、杨叶青、周福源、华实等理事,以及蔡丽英、何淑慧、张英慧、王芳、玉娘、玲英、许耀南、郑伟平、稀人等文友,还有来自苏甲巫眉的颜丽鸾、颜丽君,茂物的潘汉辉伉俪,棉兰擅长书画诗医的许箐栽老师等约50人欢迎渔夫和蔡剑声老师。
下午1时,文学研讨会正式开始。首先由渔夫老师讲述其渔民生活和兴教办校的经验。渔夫原名洪新文,他15岁开始跟着渔民们出海捕鱼,在刚刚进入渔民生活的时候,他吃尽了苦头,晕船呕吐几乎把胆汁都呕出来了,经过无数次大风大浪中奋斗后,他皮肤晒得黑黑的,虽然年纪还轻,脸容却憔悴的不成样子。
洪新文讲述所遇到一件令他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一次这位还属青年的渔夫的渔船遭到沉船厄运,被人救上岸后,有一位老年人对他说:“老人家,你年纪这样大了,就不必再出海捕鱼吧!”
虽然海上生活非常辛苦,然而洪新文却不忘学习中文,他每天做日记,而这个日记就记载着每个季节的风浪情况,各种鱼类的习性等。
洪新文到了五十多岁时,才决定“上岸生活”。而他的“上岸生活”也就开始了“兴教办学”的征途。首先,他在住家开设了中文补习班,这家补习班不仅不收费,洪新文还自掏腰包供应书本和文具等。
他基于弘扬中华文化作为出发点,1993年退休上岸后开办华文补习班,1997年获得政府的批准后扩大规模变为三个班的华文补习班,2001年举办了“育民(渔夫谐音)三语学校”。为了让学生家长敦促孩子们勤于上学,育民三语学校在2007年开始收费了,然而其学生却变得越来越多。
学生们对洪新文的感情很好,每当洪新文来到学校时,学生们远远看到他便各个一面喊叫“爷爷!”“爷爷!”,一面蹦蹦跳跳地赶过来把他围起来,有的还扑在他怀里撒娇叫“爷爷!”这时的洪新文感到格外高兴,他觉得经年累月付出的心血获得了回报,太值得了!
诗歌研讨会由文学研讨部三位负责人:莲心、杨思萍和周福源主持,发言者众多,其中有松华、莎萍、狄欧、燕雁飞、叶冬珍和望西等,有的说“写诗要靠灵感。”有的说“写诗要靠感情。”有的说“要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有的则说“诗要感性和哲理互辅互成。”……
松华还念了世界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周福源也念了中国诗人刘年的短诗《马》给文友们欣赏:看戏回来,有七八里田埂/旱田,种着草子花;水田,装满了的月光和蛙鸣/骑在父亲肩上,从不担心摔下去/仰头,翻腰/可以用手指做的枪,射麻山上,肥白的月亮/可以,在他肩上睡去/醒来/有时,是清晨;有时,是中午/这一次,是中年。
莲心同样朗诵了一首短诗给大家欣赏:自行车的后轮爱上了前轮,可是他知道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和她在一起,于是他吻遍了前轮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且默默地关注并陪伴着她…… (hhsh)
(国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