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1 星洲日报/国内版
唐威杰(中)为活动鸣锣主持开幕仪式。左起为陈毓媚、 许惜惜、黄发、侯玉华;右起为蒋金枝、陈春桃、 郑玉表和李忠有。(图:星洲日报) |
(吉隆坡21日讯)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和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成员一致认为,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的华文科难获A等,导致家长和校方要求学生弃考华文,使华文科报考率逐年下降。
他们是在2013年“高中华文训练营”的开幕仪式结束后,接受记者採访时,道出他们对学生报考SPM华文科问题的隱忧。
大马华文理事会主席唐威杰指出,SPM华文科难获A等,加上学生、学校和家长追求“完美”成绩的心態,是学生对华文科望而怯步的原因之一。
“若与其它科目相比,华文科获A等的比率偏底,加上它是选修科而非必修科,更让追求`完美’的学生容易放弃。”
陈毓媚:学校家长不鼓励报考据他瞭解,目前政府奖学金已不再根据SPM成绩颁发,但不少家长仍担心这会影响奖学金的申请。
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成员陈毓媚则说,很多家长仍有心理障碍,因此劝告孩子不要报考华文。
她说,一些学校为了维持学术成绩的高水平表现,也会劝告学生儘量不要报考华文。
李忠有:SPM华文比PMR容易
吉隆坡直辖区教育局华文组督学李忠有指出,SPM华文科要考取及格或C等成绩其实不难,但获得A+的比率却只有0.3%。
他认为,部份学生放弃报考SPM华文科,是因为受到PMR华文科成绩的打击,但两者其实属於不同的学习范畴,而他认为学生更容易掌握SPM华文科。
“根据我的瞭解,SPM华文科其实比PMR容易,我有个学生在PMR成绩拿E,但在SPM拿到了B。我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应该在SPM考试继续报考华文。”
此外,受访者也认为因国民型中学华文科的上课节数少、学生较少接触华文的环境以及学生本身的心態,都造成报考SPM华文科的比率滑落。
郑玉表:须考中国文学· 影响华文师资
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郑玉表认为,教育部规定申请师训的学生必须报考中国文学並不妥当,因为政府过去没有鼓励学生报考,况且报考该科目的学生人数已锐减至一百多人。
她指出,中国文学只是一个附加科目(Mata Pelajaran Tambahan),学校並没有开班授课,因此报考该科目的学生必须自修或自己找地方补习。
她也说,即使是报考该科目並获得优等的学生,愿意当华文教师的也不多。这项规定无疑將对我国华文师资造成影响。
郑玉表指出,2010年以前,通常只有前段班和后段班的文科生会报考中国文学,前者是为了让成绩锦上添花,后者则是为了填满10个科目。
经过华社各界反映后,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已宣佈师训华小华文组教育学士课程的申请者,在来年不需要再拥有中国文学科成绩。
5至10%华文课文·纳入SPM考试范畴
郑玉表建议教育部將华文科课文的5至10%內容,纳入SPM华文科的考试范畴,同时提昇母语班的教学津贴。
她指出,目前的华文科课文没有被纳入SPM华文科考试,这导致学生不重视华文课本,同时也不知该阅读甚么样的课外读物以准备考试。
“这种情况让学生有些茫然,也会影响到他们报考华文科的意愿。”
增加母语班教师津贴
她也认为牺牲本身时间开母语班的教师,理应获得更好的津贴。
目前未扣税前的津贴是1小时60令吉,希望有所增加。”
唐威杰:SPM纳入中国文学史
唐威杰也建议,华文科教学可以模仿国文科的模式,將中国文学史纳入SPM华文科的考试范围,使之佔有华文科成绩的部份比率。
出席开幕仪式者包括冼都华小董事黄发、董事代表蒋金枝、陈春桃、侯玉华和冼都中文华小校长许惜惜。
(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