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维护学校董事会的完整性
2014-11-04 星洲日报/观点
引起全国华社震惊和密切关注的削减校董事件突然急转直下,檳州教育局主任奥斯曼昨日澄清,把华校董事会人数从15人减至9人的风波並不存在,是被传媒错误詮释,事实是,他建议尚未有董事会的全津贴华小成立最多只有12人的董事会,因全津贴华小的董事会架构里没有信托人代表,而目前檳州只有麦曼珍华小尚未成立董事会,因此此事只是针对该校。他也对有关事件引发风波表示道歉。
檳州教育局的上述澄清,是否可以缓和华社和华校董事会的忧虑和不安情绪,是否意味著这场风波將由此划上句號,看来还有待观察,因为还有一些问题仍待当局厘清。在真相大白之前,全国华社及华校董事会,恐怕都仍然难以高枕无忧。
根据瞭解,在这之前,檳州教育局曾召集並口头通知各校校长,当局將从2015年起实行新的学校董事会组织成员结构,即把董事会成员从现有的15人减至9人。该局宣称,这是“尝试改变”的一种做法,以探討其成效。由於华社视华文教育为“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华校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维护华教权益等方面,董事会乃扮演著一个中流砥柱的角色,因此上述涉及董事会改变的消息传出之后,马上便牵动了华社敏感的神经线,不只反对之声此起彼落,华社领袖也纷纷质疑有关“指令”的合法性及出处,以及有关“指令”是只涉及檳州,还是涵盖全国?目的何在?
虽然檳州教育局主任已经作上述澄清,並把这场风波归咎於“媒体的错误詮释”,但华社的心结显然还无法解开,这是因为,在上週六,檳州教育局主任在他临时召开的新闻发佈会曾透过,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倡议,是由各州教育局负责官员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开会討论后所草擬的建议。而另一方面,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諮询委员会主任王鸿財也揭露,有关削减董事会成员的建议,是於今年7月在教育部公共关係部所召集的全国会议上被提出,当时受召出席者为来自全国各州教育局负责学校董事会的官员。
上述事实说明,这是一项涉及全国学校董事会的重要建议,檳州引发的事件,有可能是投石问路之举,因此疑虑还在,不容华社掉以轻心。
其实,学校董事会现有的架构已沿用数十年,一直都相安无事,当局何必多此一举,提出削减校董的建议,以致引发华社担心华校董事会主权会被侵蚀、独立性也將荡然的忧虑?
华校目前唯一的自主权是在董事会,因此,华社所有社团组织应团结一致,继续密切关注有关事件的发展,並誓为各校董事会的后盾,坚决维护其完整性和独立性!(星洲日报/星‧观点)
华教之路,步步为营
2014-11-03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华小董事会不是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一碰到问题,就联想到背后是不是有甚么议程,是不是有甚么不告人的目的?华社是不是杞人忧天,杯弓蛇影,一点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惊慌戒备?
1987年的华小高职事件,竟引发了一场“茅草行动”,导致百余人被捕,3份报章(包括《星洲日报》)的出版准证被吊销。这是大马歷史上黑暗的一页,也给大马华社留下了一道至今仍难以抹灭的伤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马华社既视华文教育为“最后防线”,就难免对各种名堂的法令、条例、规章、措施等小心翼翼,反覆思考,唯恐一个不小心,就掉入了陷阱,成了断送华教的千古罪人。
不能否认,马来西亚的华教在约200年的歷史中,一路风雨,一路挺进,但始终都无法摆脱悲情的压抑,追根究底,都是歷史教训所然。
这也是为甚么,檳州教育局突然口头通知各校校长,从2015年起將改变学校董事会结构,即把学校董事会成员从目前的15人削减为9人,不只檳州华社一片哗然,全国华社也群起抗议,反对到底,並质疑当局背后是否又在搞那套“投石问路”的把戏。
据檳州教育局局长奥斯曼说,重组学校董事会,是为了“尝试改变”,探討成效。这是很含糊的说法,也有很“曖昧”的味道,特別是他所谓的“成效”两个字,他自己可以大做文章,別人也可以浮想联翩。
说来说去,这都是一个很奇怪也来歷不明的“指令”,因为据所知,只有教育部长才有这个权力,而教育部长並未发出这项指令。尤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根据首相署部长魏家祥所说,檳州教育局这项措施,连副首相慕尤丁也大表吃惊,並表示要展开彻查,因为兼任教育部长的他不曾签署任何要重组董事会的文件。
既然这不是教育部的通令,那就是檳州局假传指令了?又或者,这是该州教育局自作主张,越俎代庖,爬到教育部头上来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就是不只是越权,而是狂妄犯上的“小拿破崙”行为了!
然而,面对质疑,檳州教育局局长不只未收回成命,还死撑说有关的重组只是针对新成立的董事会,原有的校董可以选择维持原状。问题是,何谓新成立的董事会?按照章程,学校董事会每年都要改选,改选后的董事会,是否也属於新成立的董事会?
檳州教育局局长还宣称擬召集各校董事会商討有关课题,但如果这真的是一个连教育部长也被蒙在鼓里的措施,一个被首相首相署部长魏家祥质疑其有效性的指令,它的合法性在哪里?檳州教育局有必要这样劳师动眾去“探討”
一个无中生有的措施吗?如果它一意孤行,须面对怎样的后果?
魏家祥促请有关官员勿把华教问题看得太简单,其实,和那些对华文教育充满偏见和歧视的政客们一样,他们不是不知问题的严重性,而是明知故犯。
在这样的大环境底下,我们只能说,未来的华教之路,依然坎坷,依然艰辛,依然得步步为营!(星洲日报/若有所思‧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考试的不只考生,还有政府
2014/11/4 光华日报/社论
全国共有45万5839名的考生,于周一(3日)开始,应考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为自己的前途与将来打拼,希望考上一个好成绩,进入理想中的科目深造,然后为社会贡献。
本次会考,最引起瞩目的,不是考生面临多大的考验,真正的考验,是在政府身上,尤其汲取了小六评估考试(UPSR)考题泄漏的丑闻后,政府这一回如何防范泄题再漏,以还考生一个真正公平的平台来表现自己,重新让民众对教育部恢复信心。
总的来说,这次的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也是给政府、教育部另一项“考试”,他们考的是如何防范泄题,如何杜绝泄题歪风,如何将那些知法犯法的教育界害群之马揪出,以恢复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应有的公信力。
考生们该不想用了千辛万苦筹备的时间去应考后,才晴天霹雳得知因为政府防范功夫做得不足而重考的消息;考生更不想政府,因为一小批人为了得到好成绩而走捷径后又被逮时,又连累全部的考生重考,这样的一种措施,及重考的方法,是对教育部及考生们都是吃力不讨好的方式,更是双输的局面。
最好的方法,就是汲取小六评估考试的惨重经验,再痛定思痛后,政府必须100%向民众证明他们杜绝考试泄题的决心。还有要对得起那些有做足准备功夫应考的考生,政府必须高度监管考题,避免再有第二次打击的来临。
亦是教育部长的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向媒体宣布政府对避免考题泄漏的决心。他指,本次会考,共有526个存放大马教育文凭试卷的保险室已装上闭路电视,以防试卷外泄。这是随着小六评估考试(UPSR)发生泄题事故后,教育部已采取迅速措施严管大马教育文凭试卷。
这是政府提出防范泄题的决心。
但是,真正防范的决心不只是在加强防范方面,而是加以严惩那些有意让考题泄漏的害群之马,惟有将他们一并扫除,问题才能获得根治。
如何防范考题泄漏,是政府定期性的“考试”,能不能获得全A,只是看这次的防范本领。真正考验的,是如何永久性杜绝考题泄漏,这才是政府一生要考的试。
莫须有的罪名
2014-11-04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瑞源
相信是受到压力,檳州教育局局长奥斯曼忽然改口,指华校董事会“瘦身”的课题並不存在。
但是,这不会是最后一个针对华小的风波,而且最近接二连三发生和华小有关的事件,也不可能是一个巧合。
首先是巫统八打灵再也北区署理主席莫哈末阿兹里指华小已成为反对党散播种族情绪及反政府的温床,因此他提议今年11月举行的巫统代表大会辩论是否应“废除华小”的课题。接著是檳州教育局发出削减华小董事至9人的指示,並且要求校长推荐至少3名“偏向支持中央政府”的官委人选。
此外,马来西亚前锋报暗批华小被人利用,以散播仇恨政治与种族主义,该报编辑也撰文批评,一些华淡小学生的国语水平,甚至差过刚来大马3个月的孟加拉劳工。砂州市面上售卖的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国文作业簿一模擬试卷题也引发爭议,其中出题者指国民型学校的数量增加是造成我国各种族至今仍不和谐的原因之一。
这些人不约而同把华小归类为“反政府”,他们认为绝大多数华裔选民支持民联是因为华小,他们甚至把国民分裂归咎於多元源流教育制度,这根本是无稽之谈。但是,这样的想法是多年来的“一脉相承”,现在却变本加厉。
马哈迪在担任首相时,就提出宏愿学校概念,以促进种族融合。当年,政治人物只是计划把不同源流的学校集合在同一间校园內,现在却是主张“废除华小”,这种转变是危险的趋势。
在某些人的观念中,只有单一源流学校才能团结人民、维护政权;这种想法和政府肯定多元教育的立场背道而驰,显然的,他们也无视於人民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
去年大选成绩是导致这些人思维趋向偏激的因素,因此最近出现许多小动作和保守声音。
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局咨询委员会主任王鸿財揭露,布城教育部的公共关係组在今年7月召集全国教育局负责学校董事部的官员出席会议,商討学校董事部瘦身计划。
为甚么要召集这样的会议?奥斯曼之前的解释说,这是为了確保政府政策成功实行,因为当局担心有人企图阻止“2013―2025年国家教育发展蓝图”的落实,尤其是在华小及淡小方面。
如果王鸿財的消息正確,为何教育部的公共关係组有权召集全国各州的高级官员?是谁授权他们这么做?若他们违反政府的政策,教育部会採取纪律行动吗?
教育政治化已经证明是一条死路,大学排名每况愈下是一个警钟,如果再把政治之手伸入国民型学校,將是国家教育的不幸。
在政治无孔不入的情况下,小拿破崙將会越来越多,政府怎样去遏止?如果保守的声音日益壮大,巫统和国家如何面向世界?而华社又將如何应对?
个人认为,这些保守人士將会继续运用他们的职权,在各方面针对华小,因此华教团体应挺身而出,用事实及数据来证明华小对国家的贡献、华小並非种族团结的障碍,以避免这些人主导了话语权,影响了马来同胞。
华小有7万名的非华裔学生,这些学生和家长是华校董事会和各地马来社会沟通的最佳桥樑;华教团体应主动举办更多交流,为破坏华小的行径消毒。
在有心人的炒作下,华小成为“代罪羔羊”,也让国民团结蒙上了阴影。(星洲日报/风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