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学校之今昔
2016/11/01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罗汉洲
日前,各华文报在地方版报导的一则地方新闻,可真让我华人感慨万千。
事情是雪州安邦华小有一片1亩大的校地被不明人物擅自占用,建设工人宿舍。
校地被人占用原是常有的事,有什么好“感慨万千”?
原来这片学校保留地竟然是1940年代由英国殖民地政府拨给安邦华小的(当时校名是“公立安邦学校”),由于经过日本蝗军入侵,战后物是人非,所以复办安邦学校的董事会也不知道有这片校地,直到十多年前才在无意之中得知有这块校地,过后也得到证明文件,校地乃“失”而复得。
令人感慨万千的就是英国殖民地政府竟然是如此善待华文学校,能慷慨拨地给华文学校(当时的1亩校地应当算是很足够了),反而是在独立后,政府订立了学校保留地只许建国民学校的政策。
此外,根据安邦父老指出,公立安邦学校原定要增办中学,校长也请了(据说是廖海平先生),已到了万事俱备阶段,不料正好碰上蝗军入侵,计划乃无法实现。
这事又说明华人在独立前要办华文小学或办中学都可以,殖民地政府不但不会阻拦,甚至还会拨地襄助。
冤枉了英国殖民地政府
1950年代初,殖民地政府把散居郊外与山区的华人迁移到新村里,令人诧异的是英国殖民地政府出钱出地,在新村建立华文小学而不是英文学校。
独立后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新住宅区如什么花园或什么卫星市之类,就算华裔居民占多数,但肯定是建立国民学校,没有华小,华人即使愿意筹款建华小也难如登天,建华文中学更甭想。抚今追昔,岂不令人感慨万千?政府要在什么时候才会有如殖民地政府般善待华人的母语教育?我们可是本邦公民呀!
因此,我想起一位副部长最近讲的一句话:不允许建新华小,那是国家独立前的想法。
这句话不符事实,冤枉了英国殖民地政府。
长期教育战略,路在何方?
2016/11/03 南洋商报/社论
2016财年,苹果公司收入2156亿美元,创下2001年以来首次同比下滑。
苹果盘后发布季报,股价跌近3%,公司iPhone连续第三个季度销量下滑,大中华区第四财季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大跌30%。
在公布了15年来首次同比下降的年收入后,苹果总执行长库克称下一财季营收一定会“王者归来”。
一名分析师指出,苹果已经很久没有发过重要的新产品了:“苹果究竟有没有未来3-5年的长期发展战略?我知道你不会告诉我,但是请告诉我们,你究竟有没有一个战略?”
是的,大马2020年先进国宏愿还有约4年时间,以现况来看,似乎未竟全功,而我们的下一个战略呢?
对于苹果未来前景的置疑,库克的回应是:我们拥有历史上“最强的产品线”,我们对之非常自信,但如往常一样,我们不会谈论起具体内容。
分析师总爱挖苦“最强产品线”一向是苹果对于此类问题的标准回答。库克的回答显露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懊恼,他并没如往常般,强调苹果有多么专注于创新。
苹果预计,2017年第一财季收入760-780亿美元,同比回升1%。但这还不能说服投资者,质疑之声此起彼伏:“苹果有没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还是说只是单纯对市场做出反应?”
作为一个一度是是科技行业不可置疑的领军者,谁又会料到如此短促年华,苹果的声誉近几年内竟下降得如斯厉害?
一个公司也好,一个国家也罢,拿不出一套远景、长远战略,就会是这样的一个下场——风华不再。
一个长远战略的愿景,不应只是被动的应对市场变革,它必须跑在时代的前头,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首相纳吉提呈2017年财政预算案时说,提出来了2050年国家转型愿景(TN50)。
根据第二任首相敦拉萨,新经济政策是要让新世代在30年内成功,TN50也将横跨30年,以打造一个真正具威望和思维卓越的国家。
对此,政府将展开系列的全国对话,以根据新的愿景制定国家大方向。各族青年将带头参与TN50全国对话,内阁已同意由青年与体育部管理,他作为首相也将给予全力支持。
回顾过去,2010年我们不也经历过一次转型计划吗?但6年过去了,我们得到什么,又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显然没有。
所以,这次,我们再次提出另一个国家转型愿景?
我们希望这会是一个如纳吉说的“让TN50证明,我们是负责任的先贤,因为要最好的得到传承……传承给下一代。由现在开始,TN50是我们的护身符,就让旧遗产过去,大马的未来由我们刷新。”
在等待首相设计的一个愿景(TN50)和承诺被落实与执行之际,我们相信转型计划除了需要青年参与之外,更应要有一个远大愿景的教育转型战略的配合。
一个远大的转型战略涉及未来战士的下一代,自然也就要有一个远大教育战略的配合,否则,我们将继续流于形式。
任何的未来愿景,配合未来时代的降临、电动化、智能化正是大势所趋,没有庞大而充沛的知识型下一代,都只会是不切实际的夸夸其谈,但近二年的预算案却是削减大学拨款。
培养了一个庞大数目的大学生,却投入不到市场所需,这是国际问题,也在我国上演着,还不断的恶化与扩大——学生就业,教育机构与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
当我们戒除不了过度依赖外劳之瘾,教育与职场对接继续处理不到位。一个像苹果与库克被质疑其未来战略的尴尬,将难以避免。
我们的经济来到了临界点,再无所为,再多的转型计划,将只会是空谈,而所有对政府不利的传言,时间会是一个很好的答案——我们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不为谁而讲的课
2016/11/01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吴嘉豪
近年来许多华小为了让学生在小六检定考试后,有更充实的上课活动,都会邀请讲员到学校办讲座。
尽管目前小学毕业后,可以到国际中学或独立中学继续升学,可是国民中学仍是大部分华小生升学的地方,因此,主讲者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国中是我国华文师资的主要学府,因为在目前统考文凭还未获政府承认,要成为我国合格的华文老师,必须拥有大马教育文凭。
由于柔佛仅有3所国民型中学,大部分华小生都会到以马来文为媒介语的国中上课,大部分华小生都得学会适应媒介语的转变。
近几年不难发现,在师资匮乏的形势下,柔佛许多国中都把高中华文课放在放学后上课,这导致许多初中生在初中阶段都不想好好学习华文,因为在语文科中,他们认为马来文及英文比华文重要。
他们成为中四生后,往往都放弃报考华文,委实令人惋惜。
眼看每年报考华文的中学生逐年减少,主讲者应该在讲座上呼吁学生,就算在国中学习母语面对重重困难,都务必抱持着“华文是我的根、学习母语不是儿戏”之学习精神去学习母语。
华裔生热忱待改善
明年初中一将会使用新的课本,华文新课本的内容水平比旧课本高,意味着学习华文的难度又增加了。
在中学,只有在华文课时,才有老师以华语与学生沟通。
国中根据教育部的条例,不把华文列为主科,可想而知,我国的华裔子弟就读国中后,学习马来文及英文的时间都比学习华文多,同时开办华文补习班的补习中心寥寥无几,足见华裔生学习母语的热忱有待改善。
长期以来,国中华文老师在本身的学校都是一人独撑华文课大局。再者,校方往往不会珍惜为华文教育奉献的非中文系毕业老师。
可是,就算多么无奈,就算多么艰辛,就算再苦再累,在华文教育上的同道们都互相帮助彼此的温情,将会鼓励华文老师继续为华文教育燃烧自己的青春。
别拿教育当儿戏
2016/11/01 星洲日報/观点
~作者:张家威
笔者个人认为,教育是国家的发展一切的根本,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更是提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核心。
一个国家应如何自强?
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不,资源诅咒说明国家会过度依赖资源,以致其他领域停止不前,最终导致政治腐败、土地开发过度引发环境污染等问题。强化军事实力侵略他国建立王朝?这种想法早在上世纪已落伍。提升软实力以及振兴经济丰富国库和造福人民?这听起来还算靠谱。不过,软实力(包括经济、科技、文化影响力)领域的发展急需大批人才。谈到人才,想必所有人不会忘了是教育界的功劳。
笔者个人认为,教育是国家的发展一切的根本,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更是提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核心。
教育除了培养个人品德及修养之外,还有的是传授知识。学生有了知识,才能担起国家发展的大梁。但是,我们要如何评估莘莘学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呢?对,就是考试。
考试,堪称生老病死以外人生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对于东方社会而言,考试更是评价学生的标准。因此,考试压力造成学生无法享受学习过程,甚至是学生自杀主因。随着大马教育部再提废除小六评估考试(UPSR),意味着今后政府考试仅剩下大马教育文凭(SPM)。
没了UPSR,学生可以快乐学习,家长不再盲目追求成绩而强迫孩子应付沉重的补习班,教师告别填鸭式教育,校长再也无须为争取更好的排名向教师施压。
不过,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不外是考试的弊端和废除考试的好处,但废除UPSR后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好是坏,没人说得准。
大马过去倾向于填鸭式教育,以繁重的课业培育出考试机器人。然而,在后UPSR时代,教育部又如何填补这个“真空”呢?没有了UPSR,是否意味小学生能够更专注于课外活动?
平心而论,废除UPSR后,想必许多家长会削减孩子的补习班,而学生的课业将随之减少。对于大部份小学生而言,他们只知道考试是可怕的敌人,没了考试即是没了敌人,难免在学习态度会有所松懈。
再说,现代社会的双薪家庭很多,父母常常忙碌于工作,因此陪伴孩子的时间实在有限。在废除考试后,学生会否自爱和妥善利用时间为升中做好准备,学校又如何衡量学生的水平,以对素质较差的学生加以督促,这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废除UPSR计划意味当局迈向改革考试制度,培养创新人才之路,从长远角度看来,这不失明智之举。
成绩不代表一切,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当局不可贸然废除考试。教育掌握国家命脉,政府必须从长计议,避免类似英教数理措施的失策问题重现。要知道,开错教育药方除了会拖慢国家发展的步伐,还会苦了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