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星期三

注入清水,活化读书




——记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校外实践活动


2016/12/6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


细品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实乃兴盛教育的至理之言。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教育者明白,一泓清池,固然需要教育者精心维护,不随意污染,更重要的是学校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常为学生搭建有生机活力的开放式课堂,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而“校外实践活动”这一教育途径,犹如一股清泉,有效地整合了校外教育资源,活化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为放飞学生的心智,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小学部从1110日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年级分日期走出校园,拉开“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周”的帷幕。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老师,我有幸见识到四年级和六年级的校外实践活动。

1114日早上7时,四年级学生在学校附近PACIFIC酒店会议室大厅集合,班主任老师认真清点出席人数,对学生重点进行安全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教育,然后学生井然有序地分别乘两辆大巴车,前往实践活动地——中爪哇白糖博物馆(MUSEUM  GULA  Jawa Tengah)。

大巴车缓缓启动,一些热情的家长也挥动手臂,目送孩子们远去。窗外,阳光格外明媚,车上,孩子们格外兴奋,他们一边分享着自带的小零食,一边叽叽喳喳交谈着。

8时半,到达实践活动基地——中爪哇白糖博物馆。孩子们下车、集合,老师再次清点人数,领队老师训话,博物馆工作人员简单介绍有关“中爪哇白糖”的历史,然后学生分成二组进行参观。

孩子们先是坐上小火车,环绕着机器厂房亲身感受一番。映入眼帘的是:很多锈迹斑斑的铁架横卧在草地上,标有“1860”徽章的火车厢和标有“GONDANGWINAN GOEN.1921”字样的火车厢也停留在草地上,这小小火车令孩子们浮想联翩,或许印尼人喜欢吃的白糖,就是乘着这辆火车驶向全国各地。接着,走进厂房里,看到五台大型发动机,孩子们边听着工作人员讲解,边认真填写记录,走出厂房,又去观看几台实体火车头和发动机搅拌机模型,孩子们还兴致勃勃登上火车头,手摸驾驶台,心灵触动,印尼白糖产业经济不断发展,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

孩子们随后走进“白糖博物馆”展览室,一幅幅图片告诉孩子们,白糖的生产历史;一个个实物(锄头、缝纫机、重量称等等)告诉孩子们,白糖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一台台打印机告诉孩子们,白糖是怎样接发货单的。孩子们在实践中,耳闻目睹了白糖的历史发展,既开拓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这种活化读书形式,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

参观完,中午时分,孩子们又来到博物馆旁边的一个游乐场,那空中跑道、高空滑索、水中滑梯以及鱼儿吃脚皮等娱乐项目,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也留下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午餐后,老师收回问卷调查表,乘车返校,家长们陆续接走了孩子们。正可谓:博馆探访长见识,乐园嬉戏逞英豪;夏日一隅恋鱼啄,校外实践笑开怀。

1116日早上7时,六年级学生同样在学校附近PACIFIC酒店会议大厅集合,班主任老师清点出席人数,发放实践活动记录表,强调出行安全和组织纪律等事宜,学生乘坐大巴车,前往另一个实践活动地——PIAT  UGM大学农业研究中心,了解植物栽培和动物养殖知识,增进学生对绿色环境的认识。

PIAT UGM大学农业研究中心坐落于市郊,绿意盎然。学生下车后,进入二楼会议室,先观看了“动植物养殖”宣传片,然后就来到梅花鹿园,学生们捡拾一枝枝绿叶,给小鹿喂食。接着又转到种牛棚,耐心倾听工作人员讲解一个个有关编码18191838的牛事,这种与动物近距离亲密接触,相信学生会更加爱护动物的。

再远看院子那一抹嫩绿,学生的脚步不由地渐渐走向那一片绿色。园丁示范给学生:花是怎样嫁接,植物生长的肥料是来源椰子壳,而更令学生诧异的,花园里的鲜花虽姹紫嫣红,但有些花是没有土壤培植,吊坠悬空,却依然灿烂。后来,学生来到一个大房子,工作人员用废旧饮料瓶教学生做笔筒,兔子、小狗、小猪形状的笔筒,既绿色又环保,学生赶快忙碌起来。

午餐后,学生在大自然里肆意地荡秋千,在田野里嬉戏跑跳,快乐沐浴在阳光下,这种“亲近大自然”实践形式,让孩子们真心绽放出读书的乐趣。下午1时多,大巴车载着学生返回学校,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收获满满。

欢乐沉淀在心头,实践留下无限的遐想,快乐源于有效的教育整合方式,愿孩子的生活因读书实践而更加美丽!


(千岛日报 -  王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