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5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34 辑



我对教育大蓝图的看法

2012/10/06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胡万铎

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已经出炉。根据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形容,这是我国史上首次在教育发展蓝图制定过程中,以透明和公开方式进行,至今超过90%的公眾意见已纳入《大蓝图》中,反映人民的教育改革的心声。

《大蓝图》涵盖了学前、小学和中等教育,全方位强化与教育相关的领域,並培育具有掌握知识、思考能力、领导能力、双语能力、道德品行及国民身份认同6大特征的新生代。这是政府为下一代的竞爭力做准备,以在迈向先进国的赛跑中脱颖而出。

以教育原理与措施来看《大蓝图》並没有不妥,但深入一层去研究,我们即可发现《大蓝图》对华小、国民型中学、独中的未来有甚大的杀伤力,我们不能不重视。虽然首相纳吉在推介《大蓝图》时曾说它將涵盖所有源流的学校,包括华文独中,並表示不希望有人將这份大蓝图政治化,它必能让所有源流的学校获益。

副首相慕尤丁也说,这蓝图將保留母语特征,不忽略淡小与华小,可是这种口头保证又有何作用?

在《大蓝图》中,多源流教育只限于小学阶段。慕尤丁就表示过,为了强化各源流学生的国语能力,教育部將推介標准的国文课程纲要,所有的学校將采用新课程,包括华小。隨著这项新课程的落实,2017年后將废除中学预备班,同时教育部也鼓励所有学生学习额外语文,如华文、泰米尔文、阿拉伯文、学生的母语或其他国际语文。

为了强化国文,教育部决定在2014年起,华小和泰小將从4年级开始采用与国小同样的国文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国文水平。在这措施下,教育部將为有需要的学生,在放学后安排额外的5个小时上国文课,加强教学的成效。

这条例將对华小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也违背了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所主张的母语教育原则,即学生在一开始就必须以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以確保学生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把华文的学习与其他外语並列,作为附加语文,反映了政府並没有重视及公平对待我国3种源流的学校,规划全国的教育措施。

至于中学,政府只希望学生到国民学校接受教育,以达致交融的目標,並没有把独中纳入国家的教育主流,主要的原因是独中不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办学。

《大蓝图》的教育改革,旨在確保学生精通国文及英文,我认为《大蓝图》只是延续了1951年的巴恩报告书的精神,就是(一)小学教育的目標是建立一个以多元族群为基础的共同国家体制;(二)废除各语文源流学校,以英文和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学校体制取代;(三)如有15位或以上学生要求,华文、泰米尔文才可列为选修科教授(四)安排国民小学毕业生升上英文中学继续升学。

《大蓝图》规划的是落实过去所有教育报告书的精神,尤其是继承「1956拉萨报告书」的精华,即达到最终目標——一种语文,一种源流学校。

华教的前途与过去50多年来依然不变,华教生存与发展还须靠大家努力爭取与自力更生,华教未来的挑战更为艰巨,华教的队伍更要团结一致,否则华教危机到了。

 

纳兹里惹恼马华

2012/10/05 东方日报/龙门阵


~作者: 许万忠

置身巫青和巫统领导核心多年的纳兹里,是三朝元老级的资深政坛高手。前首相马哈迪与阿都拉掌政时期,他是內阁部长;纳吉上台,他的官位稳如磐石。

纳兹里时不时发表石破天惊谈话,在政坛引起或大或小的涟漪,引人注目,也使他成为爭论性人物。喜欢针对马华,或许是他惯于「看不顺眼」的天性使然。

几年前,纳兹里说过:马华没有真正为华人爭取应该得到的权利,他还呼吁马华各级领导人不应该存有被「保护」心理,爭著要到马来区竞选。马华头头对他的言论浑身不爽,集中火力在华文报全力反击之外,听说还向首相告状,结果是不了了之。

纳兹里最新的创举,是代表首相接领董总926集会提呈的华教8大诉求时,公开同情华社长时期面对华教问题的困窘,认为包括要求政府承认统考文凭的8个诉求是「很合理、符合时宜」,他不明白为什么政府至今未能办到。

很普通、很外交辞令的应景话,马华认为是奇耻大辱。新仇旧恨交织,总会长蔡细歷率先发难,抨击纳兹里是「譁眾取宠」;卫生部长廖中莱、副教育部长魏家祥改变第一时间发表的模稜两可谈话,转而猛烈攻击纳兹里;基层也敲锣打鼓积极配合声討,加埔区马华甚至情绪化拉布条要求慕尤丁退位,让纳兹里出任教育部长。

见惯大风大浪的纳兹里毫不退让。自认使用外交手腕,可是態度一点都不虚偽之外,他还强调只要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在內阁会议上提出华教诉求,他必定给予支持;首相在內阁会议指著他说:「教育问题归教育部长处理,你不可发表个人见解。」他强悍依旧,对廖中莱说:「召开討论华教问题內阁小组会议时,务必通知我出席。」

从政多年,纳兹里今天才领悟华教诉求「合理、合时宜」固然迟了些,但总比不说或者不敢说好。纳兹里捋虎鬚的勇气和话中话,究竟透露了什么?与他几年前指马华「没有真正为华人爭取应该得到的权益」掛鉤,又有哪些联想?当了18年阁员,纳兹里是不是看到马华部长未曾在內阁会议提过华教困境,才针对马华发飆?

这场爭论的结果,必然是毫无例外不了了之。弔诡的,是外族人认同董总提出来的诉求,自詡代表500万华人的马华公会不敢、不愿或不能认同也就罢了,竟然去告状,不能不使人质疑:马华究竟代表谁?

 

让国家教育更完整

2012/10/06 光华日报/社论


同化并不局限在语言上,也不是强迫性的改造,而是通过各族的包容,和各族的互相学习吸纳而形成的。所以,希望各界能积极提出本身的看法,让国家教育大蓝图更完整、更能符合大马人的需要。

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自推介以来,引起了各界不同的回响。大蓝图内容就如首相说的,把教育普及化后再逐步强化素质教育。这5大愿景所鉴定的11项转型计划的确让人眼前一亮,可是,华教方面的问题却始终原地踏步,不禁让华社对国家未来教育存在了隐忧。

日前,华总会长方天兴召开记者会,提出了华总对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觉得不足的10大要点。他表示,教育发展大蓝图仍存有许多模糊地带,华淡小问题方面始终有待改进。其中,华总表示大蓝图突出单元化教育,对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是非常不适合的。这与之前教总的说法不谋而合。教总主席王超群表示,教总担心教育大蓝图过于强调国语及英语的教学,因而忽略华小以华文作为主要媒介语的事实,或将导致华小日后变质。因此,他不认同把国小的国文课程纲要带入华小,并觉得国语节数不应该超越媒介语教学。

另外,教育大蓝图认为学生进入国民型华小及淡小,将削弱学校通过各族学生间的交流和促进团结的能力。华总表示不认同这个看法,并认为华小比起国小更多元化,因为华小土著学生比国小的非土著学生的比率更高。他更表示,政策上的偏差及政治人物对课题的操弄才是削弱国民团结的祸首。

的确,多元文化的融合,比同化所有文化更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国民对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国语而感到骄傲,不过,如果一个国民能掌握三语,那对个人或国家是更有优势的。国语是身为大马人民的象征,可是也必须接受英语是在这全球化不可或缺的沟通语言。除非我国能达到如日本或德国等科技国不求于人的成就,不然坚持国语就只是固步自封。而母语,除了是各族群的根,对中国和印度这冉冉崛起的国家,也是占尽优势的。

固然不说精通三语的优势,互相学习各自的语言,对国民团结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况且,越来越多各族家长把孩子送入国民型学校,如果国家教育未来仍坚持单元化,那是非常遗憾的。由此可见,同化并不局限在语言上,也不是强迫性的改造,而是通过各族的包容,和各族的互相学习吸纳而形成的。所以,希望各界能积极提出本身的看法,让国家教育大蓝图更完整、更能符合大马人的需要。

 

纳兹里击中马华死穴

2012/10/06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林风 

首相署部长纳兹里认同华教8大诉求合理,而遭马华围剿。这与前总会长翁诗杰在担任高教部副部长时,公开指华校工程出现「3万变3千」乾捞现象,而引起党內外的批评相似。

华裔,尤其是热爱、维护母语教育人士,无不对认同8大诉求的首相署部长刮目相看,董总还准备跟进,作为解决华教困境的仲介桥头堡;因此,不干涉巫统內部事务的马华或支持马华的华裔社团组织,不应站错边坏了大事。

马华应感到高兴,有资深部长冒得罪「上司」之险,指出8大诉求合理,但不清楚教育部究竟面对何种限制;同时也对政府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感到不解。

这是巫裔部长赤裸裸的肺腑之言。华社团体,即使支持马华的领导人及其社团乡会,亦应联同一气,讚扬纳兹里的远见与支持他对8大诉求的立场,作为在外配合的爭取力量。

马华新领导层不应「小气」,不服气「华教课题非找马华部长」而围剿纳玆里,加以摧毁华社配合巫统部长在內阁爭取华教权益的努力。

虽然,这一遭可挫董总的「锐气」与「功劳」,却扭不回马华爭取华教权益的「败笔」。若不幸或成为巫统的派系「帮凶」,为华教斗爭带来阻力,甚至失败;这不仅是马华的不幸,亦是华裔的不幸!

甚至,华裔社团组织因支持马华声討纳兹里,与另一派支持8大诉求者形成对立之局,或促进董总的边缘化与华教乡团的分裂。若大胆预测,马华或许含有政治议程,待大选过后重演1969年「不获华团支持而不入阁」的事。所谓政治的事分分钟钟在变,没有人可以否定不会发生。

马华历届总会长皆是受英文教育的,自创办总会长敦陈禎禄至其子陈修信,林良实及现任的蔡细歷皆然;即使有被视为曾接受华文教育的人选,亦多是华小毕业后转往英文中学,转换「跑道」完成学业的,前任总会长翁诗杰应是例外。

马华巨头的负面反应

我不反对英文教育背景的人当上最高领导人,这是绝大多数马华党员(受华文教育者)的选择;同时,我亦不否定受英文教育领袖具有能力领导。可是,我也认同没在初中、高中接受华文教育的人,缺乏中华文化的內涵,培养不出爱中华文化(华教)的情怀,减低为华教奋斗的热情,从而影响为民族文化的斗爭功效。

巫裔资深部长纳兹里认同董总备忘录8大诉求的合理性,带出一句「华教课题不一定需由华裔部长解决」。立刻引起马华巨头「围呛」。 

且看蔡总指纳兹里不解实况,譁眾取宠这点。我不解「马华自新领导层以来不遗余力处理和爭取统考文凭……」的言论,为何华教的老掉牙问题经过逾30年仍未解决?资深巫裔部长岂会不知华教实况?

纳玆里说「昨天已向正副首相反映独中统考文凭和母语教育立场……」,发表这言论时的「昨天」也就是「9.26华教救亡与抗议行动」举行之日。

我毫无怀疑,这是维护华教决心与行动,是使马华不得不做急就章回应的「政治手腕」;再加上华教非华裔部长的「专利」所受到的冲激,引起蔡总,还有署理总会长廖中莱、教育部副部长的魏家祥加以反驳。

谈到马华开除沈慕羽党籍一事时,以一句名言「当时还没出世」回应提问的廖中莱,这回居然知晓30多年前的8大诉求並非新的课题,然后离不开官腔地指「马华一直跟进和处理」以及「在內阁支持马华提华教课题」。这是蔡总「昨天指示」在內阁的马华4名部长提出的相关课题,难道一直以来他们都在內阁「交白卷」?

马华在8大诉求的处理上,已暴露它对董教总在华教大旗下的实力过于低估。自马华新领导层上台后,不愿意或不能安排董总面见首相与教育部长面对面谈华教问题,让人不得不怀疑其有意「隔离」董总,並进行多年前宛如「打进董总、纠正董总」的策略。从在「倒魏」事件出现多州华小董联会公开唱反调、没全面参与「救亡抗议」行动的举动中略见端倪。

这股分化行动,亦被怀疑在华小董事部主权上获得充分配合;与此同时,马华已寻找替代董总的华团扛起华教工作。关丹独中申请开办批文的前因后果,点点滴滴都有跡象可寻。马华在董总自退出魏家祥主导的解决师资特委会已「正式」绝裂,一向与董总有「连体婴」关係的教总亦「渐行渐远」。4有人形容,国內华裔华团已濒临大分裂,谁主华裔团结力量,有待大选后见分解。

(来源: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