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8日星期一

【华教视窗】 ~ 138 辑




教育改革兼听则明

2012/10/09 光华日报/社论


马华3机构教育局主办的《教育发展大蓝图》报告研討会,终于成功召开;华教组织、党团各对大蓝图褒贬不一。

华教组织在研討会中表达了对华教前途担忧,尤其是担心大蓝图令华小国小化、废除预备班制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华小师资缺乏等等问题。

众所周知,攸关国家未来的《教育发展大蓝图》,计划花13年的时间来提高我国教育、教师及学生的素质,以期未来与世界接轨,让我国学生在国际上更具备竞争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大蓝图是通过强化学生的国语与英语掌握能力,以提升我国的教育素质与教育水平。

无可否认,我国的教育制度其实已落后其他国家20年,特别是跟新加坡、香港与韩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些国家在过去20年内不断进步,早已晋身世界优质教育水平。相反,我国的教育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甚至是不升反降,若再不痛下决心谋求改革,势必断送国家未来主人翁的前途。

我国教育过去一直不进反退的原因,除了城乡学生之间的学习条件有差距外;政策的朝令夕改、教育跟政治与种族因素的牵扯不清,在这种状况下,如何能制定优质的教育方针?

华文独中及华印各源流小学,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国家教育政策不应把他们区分主流和非主流。凡对国家思想建设及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学校,都应视为主流教育,甚至得到政府的肯定与资助。

至于要如何公平对待各源流教育体系的问题,包括解决华小学生过度拥挤、设施不足、师资短缺等问题,那就必须兼听华社的意见。

我们可以感觉到,教育部在认真检讨过去的弊端后,下定决心用13年的时间奋起直追,华教组织与其爭议教育部目的,倒不如先放下成见,向教育部提出可行建议,以达致同谋共策目标。

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若大家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看清大方向;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再次犯下错误!

 

多元教育只是梦? 

2012/10/08 韩视新闻中心


~作者:吴嘉豪

近日有消息指《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初步报告显示,教育部把华小“国小化”。这个消息除了让人民觉得政府把国小当成首选的学校之外,还有偏颇之嫌。

马来拉西亚是得天独厚的国家,可惜纷纷攘攘了那么多年,华教课题始终得不到圆满的解决。在教育成本日益沉重的今天,只要政府边缘化了某个源流的学校,该源流的学校就得不到应该有的发展。

一千两百多所的华小,真的能够负荷华裔子弟的需求量吗?在槟城,可以观察到,许多华小都设有分校。事实证明,华小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现有的华小数量。再这样 下去,倘若家长为了要把孩子送去华小,尤其是名校,除了会漏液排队报名,甚至可能会联络教育部的官员,“怕输”之风将会盛行。

虽然现今教育部设有网站供欲入读特别种类学校的学生申请,但教育部的措施大多数在还没有大量宣传下,就执行了新的措施。这种做法有点令人质疑,何谓绩效为先呢?教育部实施一轮又一轮的评估制度,到底为了什么成绩?

我们得知道,教育部是管理整个国家的教育资源,只要资源分配不均,就会引发不满的声音。假设不平衡的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得到利益者就会得意忘形,失落者就会有嫉妒心理,届时教育部还谈什么种族团结呢?

教育部官员必须从现在开始,彻底改善过往的陋习。公务员已经加薪又有花红,工作态度却一成不变,我国的教育制度又如何完善呢?

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所涵盖的范围,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以偏概全,只取重要的,忽略不重要的。就人权的角度而言,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民主化的今天,人人都有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可惜,在我国,国民似乎得花更多的钱来获取优良的教育。

教育部或许把华小当成了是国小的竞争者,而不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吧!只要教育部存有单元思维,华小就会变成了国小的竞争者。竞争,通常都带有贬义。在全球化的时代,人人讲求合作多于竞争。教育部有必要在思想上做有意义的调整。

我国已经剩下不多的时间来实现2020年宏愿。在教育素质日益低落的趋势下,教育部如何扭转乾坤,甚至迎头赶上先进国,是未来该注重的重点,而不是年复一年大谈国民团结。 

 

南方大学学院振翅飞翔

2012/10/08 南洋商报/ 言论版


~作者:庞萱

立校于1990年的南方学院,经过22年的刻苦、辛勤耕耘后,终于在今年正式升格南方大学学院(简称南方大学),开创华文教育自小学、中学至大学的华文教育体系,迈上民办华文教育的新台阶,诚属可喜可贺的大事。

南方大学为实现办学的愿景,回馈华社一路来的大力支持和爱护,领导层在开课礼上做出多项重大的宣布,颇引人关注:第1,筹建国际教学大楼。楼高10层,从顶楼往下的6个楼层是宿舍,接下来的3个楼层充作教学用途,底楼是小型商场。据估计全座大楼需耗资1600万令吉。

建校耗资达4千万元

南方大学自1996年迁至现今校址后,展开系列的建校工程,计已完成的大楼有:行政大楼、师生宿舍、综合大礼堂及中医大楼,建筑及设备费高达4千万令吉。国际教学大楼预计在2014年竣工启用,确实是一项大计划。

2,南方大学预计明年1月、2月推出11项学士课程,各科系课程毕业学分介于120130学分。其中33个学分的通识课程为学生必修课程。按校方设计的11项学士课程,隶属在4个院系,即人文与社会学院、设计学院、商业与管理学院及工程与资讯学院。

校方推出偌多的学士课程,无非是希望能在未来的5年内,开办硕博士课程,为升格为完整大学做好万全的准备,也对该校提升学生素质及教研质量具有增值加分的效益。

吸引优秀学术人员

3,南方大学董事会已成立“薪金检讨委员会”,著手拟定新的教职员薪津制度,以鼓励教职员积极投身学术研究,吸引更多优秀的学术人员。私立学府如独中及民办学院,长期以来都面对教职员薪金与福利偏低的窘境。要如何改善、提升确实是学校领导层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4,提高学生的质量。南方大学8月迎来280名文凭课程学生,但校方更应关注的是,在量的提高同时也注重质的提升。固然学生人数多寡涉及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因为它是学校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以南方大学的长远规划来看,要办好一所“小而美”

且有高质量的大学,就非得在学生素质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和规定不可,以便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入校就读,培育他们成为品学卓越的人才。

 

韩院是媒体摇篮

2012/10/08 南洋商报/ 言论版


~作者:谢诗坚

韩江学院12年来在传媒领域中打响和打造了两个品牌,第一是已经承办10年的“金帆奖”用以奖励表现杰出的学生。去年,我们将之扩大成社会传媒奖,让华文报及电视媒体精英参与角逐,结果出类拔萃的一群得奖了,但在颁奖的过程中因失调而出现状况诚为不幸,对此主办当局深表歉意。

虽然今年颁奖范围仅限于毕业生及校友,但意义一样非凡;尤其增设星光大道,让毕业生盛装亮相登场,一时镁光灯闪个不停,原来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比赛吸引数十名学生参赛。结果主办当局也在当晚选出“金帆气质奖”男女各一名。

值得告慰的是,“金帆奖”已调动校内的师生打成一片,他们日夜不停地排练和参与,使到这个盛会变成名副其实的学生大汇演。

许多高材生当报社主管

韩江学院在传媒界远近驰名是有其历史背景的,早在34年前,也就是1978年,韩江中学设立了新闻班,许多年青学子为追求成为“无冕皇帝”,纷纷进入了新闻班接受熏陶和教育。这个特殊的专业课程一共办了10年,也就是到1988年因故停办。

10年来总共培育了300余名高材生,一度超过150名进入报界服务,确实是庞大数目。他们成了华文报界的生力军,更有者在今日已当上编辑部主管,其中有五位仍在华文日报及杂志担任总编辑或执行总编辑;也有一些任职副总编辑、高级经理乃至主笔等等。由此可见,韩江已为国家栽培不少的传媒人士。

韩院学生成为韩院骄傲

迨至韩江学院于千禧年成立时,我们延续了昔日精神,因此大众传播成了学院的活招牌,大批学生慕名而来,那是因为早期的“新闻班”打响了名堂。

我对这批早期毕业生在去年组成“槟城韩江新闻系黄金十年同学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但献捐母校,而且也回母校参观,并给在校生打气加油!他们也发现母校已是正规学院,比起他们当年简单设备强得多。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这批毕业生在不尽人意的环境中熬出头来,也成了今日韩院生的典范。

韩院12年来的毕业生有不少已大学毕业,更有不少走进报界和电视媒体,亦有走向国外发展。这说明了韩院已是“媒体摇篮”了,我们对此引以为荣。因此在今年的金帆奖大会上,我们打出了这样的感性的口号:“昨日他们是韩院的学生,今日他们是韩院的骄傲”。同时在精美的特刊封面和内页,我们的早期毕业生和后期的毕业生的彩照都闪烁其中,我们把他们当成宝贵资产,并决定每年的929是金帆奖盛会,也会在适当的时再一次主办社会奖,让所有的媒体人能感受“金帆奖”带来的诚挚嘉奖。

精益求精实现大学学院

与此相关的第二个品牌是“主播大比拼”。去年我们开放给北马中学生参加,获逾70名参赛者施展主播才华,结果有两人脱颖而出,分夺冠亚军。其中冠军更被派出国参加国际比赛。

当我们今年再接再厉时,报名人数更是破纪录,达到170名。我们决定分成国文、英文和华文组比赛。而在预赛及复赛期间,我们都给入围者提供训练,他们经过短期的培训,前后的表现大不相同了。因为这个比赛的标青,我们决定在明年扩大范围,以从中培训更多的播音人。

我们之所以努力在传媒界精益求精,包括提升我们的韩视网的收视率的目的就是迎向一个美好的未来,那就是我们期待“韩江传媒大学学院”能及早美梦成真,这也需要我们所有的校友给予热情的支持和祝福。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