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星期三

【华教视窗】 ~ 145 辑


「大蓝图」有最终意见吗?

2012/10/17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陈锦松

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目前在徵求意见,许多团体、个人都发表了意见、看法与观点。

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千秋大业。教育的路向走对了,万千子弟將因此受惠。许多团体发表了各种的「诉求」,可谓百花齐放,百鸟爭鸣。

问题是,这些五花八门的意见,最终能否归于统一,还是各说各话。

董总表示,教育部提出的《教育大蓝图》无视华文小学以华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与行政媒介的本质与特徵,一味强调国文与英文,忽视公平对待华文与泰米尔文等多元母语教育的发展,企图把华小「国小化」,最终將导致华小变质为国小。

同一份报告,董总看到「黑暗」的一面,而马华为官的却看到「光明」的一面。马华署理会长廖中莱指出:大蓝图並没有单一教育政策內容,而是注入不同重点及如何通过蓝图协助华小解决拨款、师资及增建等问题,显示大蓝图是支持多元教育。他更表明:政府没有企图华小「国小化」。

就如关丹独中的批文,从批文的內容,董总挑明这是一所「变种的独中」,不能参加统考。但在马华的眼里,却是一所「真正的独中」。更可笑的是,还要首相纳吉开口说关丹独中「可以参加统考」以正视听。到底我国是「法治」的社会,还是沦为「人治」?

「尊重民意」还是「包装民主」?

首相应该表態的是政府准备俯顺华社民意,將把统考这项「內部考试」修法为「公共考试」,学生不论是独中生、国中生都可以应试,骂董总「公器私用」者,可能还搞不懂这个「公器」不得不「私用」的道理。

而教育部在这些纷呈杂乱的华社意见中,能否找到华人真正的要什么?还是,该讲的你们且一吐为快,该做的我会照我的原定目標照办?「收集意见」是否只是「包装民主」的手段?

华人社会,各个团体每次的大会都有提案。提案的目的是「形式」,还是有「实质」的精神?而所有的提案,政府是否曾拿来认真看待,还是「丟进垃圾桶」?有多少团体的大会提案,会深入地追踪其成效与结果? 

每次华团在大会提案后,隔年是否有对过去的提案逐一的作年度回顾,並检视其是否落实了?如果政府没有落实有关提案的话,华团会计划什么下一步的行动吗?是抗爭、沉默?还是继续提案,继续「形式化」?

政府是否承认统考文凭,不是单靠发放奖金给优秀的统考生,就算给华社「交代」。当海外大学纷纷承认统考为入学標准,包括世界排名百强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承认统考,为何我们的政府却无视统考的学术价值,却让无谓的政治考量去牵制学术的定位。

在教育大蓝图最终的修订会是怎样的面貌,目前仍言之过早,但如果华社华团的所谓多元意见不能「一统」,最终无法只提呈一份「最终的意见与建议」,甚至没法列出对「教育大蓝图」执行的先后、缓急,以及哪些是不可妥协的「大原则」与「大方向」,我想政府对「教育大蓝图」,最后都会以「已经综合接纳各方意见」来粉墨登场,再次的忽悠华社所想、所愿、所盼。

我不希望我所言为真,但歷史永远是一面镜子,我们且看「教育大蓝图」后续的发展吧。

不需要纳兹里去抗爭

2012/10/16 光明日报/专栏


~作者:张庆禄

有人戏言,来自巫统的首相署部长纳兹里已成为“马华总会长",这是因为他常发表亲华人的言论。

例如,在马来人优先,还是马来西亚人优先的爭议中,他不理同僚以及马来报章的压力,高喊“马来西亚人优先";在最近闹得沸沸腾腾的华教事件中,他说,董总华教救亡运动的8大诉求合理!

前几天,纳兹里又再说出令华裔“感动"的话。他警告各族及各宗教组织不要再质疑华人的效忠,否则他將与这些人及团体抗爭到底!

左听右听,前看后看,这些话都应该出自马华领袖的口,而不是一名巫统资深领袖的嘴巴。

纳兹里为何在华人面前扮英雄,是真英雄还是假英雄,且不深究。我更有兴趣的是,纳兹里最新的一番“豪言"。

华人自中国南来,在大马这片土地上定居多年,早已与祖辈所谓的祖国切断了政治上与国籍上的关係。

在马来西亚国土上的马来西亚华裔,都是不折不扣的马来西亚人,不是中国人。然而,问题是,还是有人会质疑华人对马来西亚的忠诚。当警队內的华人不多时,这些人质疑华人不爱国;当国庆时,有华人不掛国旗,也被批评为不爱国。

这些人不懂的是,华人很就早爱上马来西亚这片国土。钟祺在19596月就写下了《召唤》,表达了对马来西亚的浓厚爱意:“我昂首阔步地在马路上走著╱幸福的向往在召唤我的心╱於是我对行人房屋天空和树木╱生起了一种亲切的感情。"

而吴岸作於独立前夕的诗歌《祖国》,更是清楚表达了母子两代不同的效忠与认同:“你的祖国曾是我梦里的天堂╱你一次又一次的要我记住╱那里的泥土里埋著祖先的枯骨我永远记得――可是母亲,再见了!╱我的祖国也在向我召唤╱她在我脚下,不在彼岸╱这椰风蕉雨的炎热的土地呵╱这狂涛冲击的阴暗的海岛呵╱我是个身心强健的青年╱准备为我的祖国献身╱祖宗的骨埋在他们的乡土里╱我的骨要埋在我的乡土里!"

母亲的祖国是中国,可是对儿子而言,祖国却是赤道上的马来西亚。

其实,我总以为,马来西亚华人对国家的忠诚应是不证自明的事实,没有必要由纳兹里去抗爭到底。(光明日报/好评文:张庆禄)


双轨制下的孩子,你们都好吗?(续篇)

2012/10/17 东方日报/名家


~作者: 黎晓晓

书写《双轨制下的孩子,你们都好吗?》系列,我的心时而沉重,时而喜悦,思及3个孩子在不同年代,不同人掌校的双轨制度里的种种苦与乐,我常陷入无以名状的情绪起伏。

执笔疾书,写到孩子在学习压力下仍自爱地勤耕深耕,摸索与选择不同的方式去应对学习,我往往掩卷轻嘆、痴笑、难以释怀……

曾几何时,我的两个孩子──老大及老二分別在20022006年自动选择保送入首都名校就读初一,勇敢、坚定地为自己选择了一种异于常人的生活方式:星期一至星期五长达8小时,星期六也上课6小时半的学习时间;应付双轨制两种考试(SPMUEC)必修的繁重课业;排山倒海的功课、作业、平测、统测、年中考、年终考、初中评估考预试、初中统考预试、SPM预试、高中统考预试、毕业试……

爱当班长多过爱读死书的老么说:「保守估计,我一年读14科,每科考至少8次,一年至少考112次,够强大吧?」初一初二如此,初三考PMR及初中统考,精英放眼16A,付出的努力要多少,可想而知。

这是家长要的吗?在一国之都,教育资源丰富,精英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思想充斥,民族教育母语教育能够不受到冲击,坚持其珍贵的核心价值吗?当考试至上成绩至上的迷思大行其道,独中如何坚守五育並重,因势利导?

虽然我离开独中教职多年,但是我始终相信素质教育的成功,繫于敬业乐业的老师,坚持在有欠专业的制度里传道、授业、解惑,而不仅仅是贩卖知识及传授考试技巧。教育的目的绝对不是在每年SPM成绩揭晓时,让越多A越好的学生佔据报纸雪隆版的封面,满足学校、家长与莘莘学子的虚荣心而已。

不忘为师初衷的老师,固然无法独力完成因才施教、有教无类及实行启发式教育,但是坚持专注教学、专注引导学生虚心受教却是不能妥协的教学伦理。若学生上课时间被蚕食,校內行政弊端丛生,適任的老师如何真诚示范「言教不如身教」?

在双轨制的体制里,总有那么一个微弱,但永不间断的声音低呼:让孩子们回到教育的本质吧,让他们享受春风化雨,在深厚的文化內涵里学习做人的道理,启发他们追求真善美的人格。

如果你和我一样,听到有人拼命灌咖啡开夜车,就是因为不要被校方分进美其名曰真善美,实际上却可能是全级最后三班的放牛班时,除了感嘆可悲,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认真思考与检视:原本是要培养人才但是却令学生备受两种考试煎熬的双轨制,是21世纪独中最好的办学方针吗?

独中的实质內涵、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出了什么问题?倘若智育受扭曲德育沉伦及开倒车,家长、老师、校长与办学者应该做些什么改变什么呢?

只高兴 一天而已

2012/10/15 (砂拉越)联合日报/评论版


~作者:丛不弃

以叶新田、邹寿汉为首的董总一众领导人向首相署部长纳兹里提呈“八大诉求”备忘录时,不仅获得纳兹里的亲自接见,且还获得他口头的肯定,称董总的“八大诉求”为合理及符合时宜,并理直气壮地为董总帮腔说:我国已陆续承认中国和台湾的学位资格,为什么我们不能承认我们自己的“独中统考”文凭?

纳兹里当天是代表首相纳吉接收董总提呈的备忘录。他的亲口肯定,使人联想到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肯定,也是代表首相的肯定。这种转变,自然给董总领袖们带来“意外惊喜”,似乎经纳兹里这么一表态后,笼罩于华教与独中头顶上的乌云顿时散去,华教与独中的前景经“守得云开见明月”了。

惟好事总是多磨,董总领袖的高兴也只维持短短一天的时间而已。隔天,真正掌管教育部的副首相慕尤丁对纳兹里的“越权”和“自作主张”行为感到不悦,强调这只是纳兹里的个人看法而已 ,并非议纳兹里的举动令他“难做”。首相纳吉于隔天主持内阁会议在提及董总的“八大诉求”时,也提醒内阁成员他们的言论是代表政府的一部份,必须要谨慎发言;并且还说教育问题应交由教育部长来管,其他人不要插手。至此,纳兹里开明言论所带来的“惊喜”,在短短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当董总一众领导人从陶醉中醒过来时,摆在他们眼前的仍是一道道的障碍。

董总诸公对华教的执着和坚持,令人对他们的精神肃然起敬的同时,有时也会对他们“天真”感到哭笑不得。董总追求华文独中的“正统”和“纯净”,或许是一种对民族文化“情有独钟”的表现,惟董总坚持只有受董总承认的独中才能报考统的作法,似乎是有点“钟”过了头。别人办教育是希望越多人来报读报考越好,唯董总似乎是不放心外人来报考,谓统考是属于“内部考试”,不能公开。如此关起门来办教育的方式,或许只有董总诸公才想得出来吧!

董总向政府提出的“八大诉求”,其中一项是要求政府全面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无论董总如何费尽唇舌,也无论在朝马华如何在政府内部据理力争,教育部不能承认就是不能承认,理由是它不符合现有国家教育政策。至于说到要求政府批准更多华文独中的设立,在教育部长慕尤丁眼中,国内现有60所华文独中已经够多了,批准多一间关丹中华独中已是特别开恩,董总岂能得寸进尺,扰乱国家教育体系。

总之,在大马现有政治体制和国家教育政策下,华文教育要生存要发展,不能过于寄望统治阶级的施舍和个别政治人物的“开明”,重要的是华社本身要站稳立场,精诚团结,坚持自力更生,坚持正确的斗争方向。如果华社内部都不能团结,整天斗来斗去,徒让外人看了笑话,又拿什么本钱来跟人家讨价还价?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