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星期五

【华教视窗】 ~ 142 辑



统考,路向何方?

2012-10-12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林明华

根据董总的资料,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统一考试(简称统考)缘起於1973年《华文独中建议书》的建议,但一开始就遭到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哈迪医生的极力阻止,他恫言,若不停止举办,政府必将採取行动。

但政府最终并没有採取行动,因為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可以阻止统考,第一届统考遂於1975128日,在全国60所独中成功举行。但时任教育总监丹斯里慕勒也表明,统考是属於华文独中的内部考试,不能开放给外校生或外人参与,若违反条规,政府将採取行动。

一路风雨,一路前进,回首统考从当初只受台湾大专院校的承认,到今天广获世界逾千所大学的认可,当中包括82所名列世界200大的顶尖大学以及国内几乎所有的私立及民办大学学院,真可谓情何以堪。更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政府还未正式承认统考文凭。

一转眼,37年了!今天,也该是“统考"作一反省和检讨,探索如何排除眼前障碍,并加速迅猛前进的时候了。

个人以為,这或可分成内外两大目标并行展开。

对外,须坚持把争取政府承认统考文凭,列為永不放弃的大目标。

对内,须因应政府的《教育发展大蓝图》,也对独中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包括课本与统考的定位与性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制定独中和统考未来1020年的的新发展策略。

统考受限於政府的相关条规而不能对外开放,这固然是一个事实,但在统考还尚未受政府承认并成為开放考试之前,董总仍可研究是否可以採用其他“迂迴"的方法,让非独中生或在职青年也能参加统考,使统考突破限制,走上“实质开放"的增值之路。

举个例子:目前很多独中都有开办夜学班,校方可否考虑开办1年至2年制的晚间密集课程,让拥有大马教育考试文凭的国中毕业生或在职青年就读,并允许他们以夜校生的身份参加统考,以协助他们开拓更广的升学及就业机会?

多年前,一些中国知名大学如南京大学已在我国开设大学密集课程供在职人士就读,修完课程者可以海外生身份考取该大学的学士或硕士学位。这个模式,值得董总参考。

总之,“路是人走出来的",一如鲁迅所说:“其实路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面向愈来愈开放的国际社会,面对愈来愈竞争的未来世界,统考应进一步提昇水準,同时设法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务求海阔天空任翱翔。怎可受囿於政府的条规,自怨自艾无可奈何!

(星洲日报/云淡风轻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执行编辑)

 

当然是外交辞令

2012/10/1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曾庆和

针对纳兹里同情华教遭遇及声援华教的一番言论,魏家祥表示这只属一般的外交辞令。把话说白了,就是提醒华社別以为纳兹里能改变什么,或有任何作为,儘管他讲得无比动听,令人目绽眉开。

 极欣赏魏家祥这一番坦白。不过,他老哥也难免太低估华社的智商。我们怎会不明白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假若纳兹里真的有心相助华教,根本用不著拖到926。因此926他讲的好话再温柔、再贴心,华社也不会照单全收,或对他合十膜拜。

 纳兹里的不对劲,也使人想起美国的911事件。

 世贸大楼崩塌后,照理由,小布什应该马上赶到现场,但他没有。一直到两天后,他才现身慰问灾民。

 所以他迟了。歷史对他的评价儘管不是一面倒的恶评,但也不会颁他一个A。当时拿A的人,是纽约市长朱利安。朱利安在灾难发生后,就人在现场指挥及全力拯救。那一刻是全美国人最脆弱、最受伤的时候,庆幸有朱利安,令他们看见阴霾中的晨光,令他们知道自己的国家没有倒下,还有一些大丈夫在奋战,美国还有希望。

不是正义

 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所以926表现异常的纳兹里並不会叫华社赞嘆,反之,更令我们想起过去华教的嘶喊哀求。我们不明白,那时候,纳兹里为什么不过来扶我们一把?

 二战时期,英国遭纳粹轰炸,丘吉尔在废墟中跟人民站在一起。副將叫他走,他一口拒绝。他知道自己这时候要做的是振奋人心,他不是想做英雄,他只知道这一刻有必要跟人民站在一起!

 可恨的大马,没有朱利安,没有丘吉尔,实际上没有哪个大爷在关键时刻,愿意跟人民站在一起。

 所以我说,极欣赏魏家祥的坦白。

 

确保华小不变质

2012-10-12 星洲日报/评论版


~作者:南方客

早在今年5月召开的教总会员代表大会上,主席王超群就已对教育部暗地裡增加华小第二阶段的国文节数感到非常不满。教总揭露,从2014年开始,华小第二阶段的国文节数将从目前的每週180分鐘增加到270分鐘。然而,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当时却认為那只是教育部课程发展司的建议,还劝请教总不要紧张。

结果,《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初步报告公佈后,情况进一步恶化,这份蓝图竟提出要国民型学校(华小和淡小)的四五六年级国文科採用与国小一模一样的课程和考试。教育部认為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华淡小学生的国文水平,甚至不再需要开办预备班。

华小学生学习三语,本来已经非常吃力和不容易。加纳博士提出人类有不同类型的智能,其中一个就是语文智能。华小生当中不乏一些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学习三种语文对他们不会造成问题,就如魏副部长三语能力皆强是眾所周知的,华社自然盼望华小生的语文能力都能像他一样,但事实告诉我们,三语精通的华小毕业生只佔少数。华小三语并重,结果往往是“三语病重",大部份的学生在痛苦的情况下学习语文,若进一步採用国小的国文课程,国文势必成為大部份华小学生的梦魘。

事实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的是,学生必须掌握其母语的学习后,才能更有效学习。如今教育部却本末倒置,没有强化华小的华语华文教学,反而偏重国英文教学,特别是国文科。华社担心,这不但没有帮助到提昇华小学生国文程度的目的,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华小以华语华文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特徵,诚如教总所言,这如同把华小“国小化",导致华小变质。

《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对华小影响深远,一旦落实,华小随时都会有变质的隐忧。教总已经再一次如实反映华小即将面对的困境,华社怎能不紧张?魏家祥表示《国家教育发展蓝图》还未定案,要华教组织提出意见,反映心声,也通过马华中央教育局召开研讨会,广邀华团出席,而全国主要华教团体如教总和校长职工会的领导人都应邀出席,足见大家对这份教育蓝图的重视,并希望作為政府一员的马华可以真正為华社作出争取。

其实,在《国家教育发展蓝图》未出炉之前,华教团体都已经听从魏家祥的呼吁,踊跃出席国家教育对话会,也提呈了许多意见,但《国家教育发展蓝图》出炉后,华教团体对国家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建言石沉大海,华社失望之餘,还要对其内容感到心惊胆跳。因此,马华举办《国家教育发展蓝图》研讨会,收集华团的意见是合时宜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不能只是一场政治秀,而必须认真看待华教团体的建言,并付诸行动,在政府裡边据理力争,确保华小的母语教学特徵不被破坏,这是马华不能推諉的责任,更是华社不能妥协的。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南方客)

 

预备班非浪费时间

2012/10/11 中国报/评论版


~作者:小人物

日前出席一项教育讲座会,这是校方特地为刚考完试的小六生家长而办,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国家现今的教育转型制度。

 长达两小时的讲解会,的確很沉闷,不过,当讲到小六生应不应该读预备班时,家长们极表关注。

 校长有说,家长应该视孩子的能力,来决定孩子是否要读预备班,而且预备班生,有者的成绩,还比跳班生好。

 说到读预备班,笔者就想起一些家长,无论如何就是很反对孩子读预备班,对他们来说,读预备班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孩子读预备班,会让他人认为,孩子学习能力不如人,所以无法直升中一。

 其实,父母亲的这种想法,的確会害了孩子。很多人不了解,预备班的存在,对那些国语掌握能力不强的小六生而言,可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1年的时间,足已让他们恶补语文科,在升上中一时,科科都以国语、英语教学时,才不会倍感压力。

 如果一名学生,国语掌握能力不好,直升中一,学生將面对课业上的压力,最后只有两条路走,一是放弃求学机会,踏入社会工作;二是变成问题学生。

 曾经遇上“逃学威龙”,在上课时间,竟然坐在公园打发时间,在向他们了解不喜欢读书的原因后,原来是他们不认识字,就连小学程度也达不到,因为他们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

 读预备班並非浪费时间,也能消除那些成绩不太理想者对学习的恐惧感。

 有时我倒认为,读不读预备班,最好由孩子本身自己决定,这或会比父母亲的指示,来得更好。

(转载自:国内报刊/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