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星期一

印尼亚洲国际友好学院 首批中文系本科生毕业



2012/10/15 韩视新闻中心



■ 槟城韩江董事会代表队在参观印尼崇文
中小学后,在堂皇的校门前留影。
(韩视网报导)经过四年的努力后,印尼棉兰亚洲国际友好学院于日前(106日)掀开历史性的篇章,迎来印尼历史上首批民办高等学院颁发中文系和英文系本科毕业生,近百名中英文本科生将投身社会,象征着华文教育在印尼已开始起飞!

陈国平:欢迎报读韩院和中文硕士课程

作为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姐妹校的韩江学院, 在韩江董事会执行顾问丹斯里陈国平局绅及韩江董事长拿督黄赐兴等的带队下,当晚也出席毕业典礼,韩江学院执行顾问丹斯里陈国平局绅受邀致词时说,槟城韩江学院与棉兰亚洲友好学院仅一水相隔,韩中因有一批不离不弃的印尼校友,才把两校牵连在一起,今年韩中校庆时两校开始缔结为姐妹校,希望两校尽快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俾促进两校的教育发展。

他说,韩院成立于1999年,目前已有13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传播系发展到今日四个科系8项文凭课程,包括大众传播、广播新闻、商业管理、会计、物流管理、电脑资讯、多媒体设计及中文。此外,韩院也设有与澳洲南昆士兰大学合作的传播3+0学位课程和与英国胡佛汉顿大学合作的商业管理3+0课程。这两项课程让学生在韩院完成外国知名大学的学位,节省许多开支,欢迎印尼中学生毕业后到韩院来升学,一来两地距离不远,交通方便,二来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别不大,容易适应;三来学费和生活水平不高,容易负担。

与此同时,他也欢迎华文系的学生报读韩院和南京大学合作的中文硕士课程,此项课程至今已开办了11年,栽培超过80位毕业生。

苏用发:申请建立华文硕士研究生专业


■ 槟城韩江董事会一行代表团与毕业生合影。
苏北华联理事长苏用发表示,亚院准备在未来两三年内申请建立华文硕士研究生专业,为印尼培养更高级的华文专门人才,以期建设为苏北师资培训基地。

他说,1998年后,印尼进入改革开放,中文获解禁,华文报初办,中文补习学校开始萌芽,就在这个时候,印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大步跨前,大量中资企业来到印尼。

他说,苏北华联创建亚洲国际友好学院获得印尼政府教育部发给办学准字,星洲媒体集团率先捐款,印尼华社包括旅居国外的朋友,热心捐献建校基金,中国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及中国使领馆多方指导,华南师范大学帮助设置课程,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大力支持,每年派出25位资深汉语教师前来支教,国内教育界人士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在多方面因素的支持下,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开始运作。

他也说,为了实现华文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亚院将积极开发和利用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及大学等各种资源,开拓多种途径,寻求人才培养的有效合作,逐步培养出一支以亚院本地教职员为主体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以提高亚院的学术地位,为亚院申报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他预计到了2015年时,亚院本地教职工中具有硕士学位的达到25人,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达到5人。       

方小燕:努力培养掌握印、中、英三语人才

*华南师范大学代表方小燕博士认为,印尼的中文教育若要真正起飞,还需要本土化,突破师资、教材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瓶颈。

“印尼要跟中国做生意,必须要培养懂得中文的人士为印尼国家发展服务,与中国作文化和贸易上的交流服务。印尼与其他国际社会接轨,还需要努力培养掌握印、中、英三语的人才。

方小燕博士向《韩视网》说,封闭30余年后,印尼政府于1998年开始对中文解禁,往后印尼华人要如何的走下去,也是几代人的摸索,苏北华联理事长兼苏北国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苏用发有意愿要把亚院升格为大学学院,算是代表了几代印尼人的理想和实际行动,事实上,印尼人才因为断层了数十年,至今尚无人可以肩负如此崇高的理想和任务,苏氏只能够向中国的华南师大合作,引进教师。

“广东省全省高等院校的教师几乎都加入了亚院的教学行列,不过,走到今天或出现了一些问题,毕竟中国教师在印尼面对的水土不服,所以,我们在几年前已主张培养本土化老师,如今在亚院里有数十位印尼本土硕士在行政管理层工作,希望在2015年时可以栽培出30位中文本土硕士。”

“于是乎,如何契合本地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本地化的问题征结所在,例如把中国最大的出版商-商务印书馆引进印尼,全部用印尼文书写,使之本地化,让当地人都可以了解中华文化。随后,把中国一级的专家团也一并的引入印尼,结合印尼本土的情况来设计打造教材工具书杂志,让印尼人都懂得阅读,从中享受文化的乐趣。”

在这方面,她认为,本土化就是先从亚院的建设层面开始,以出版作为平台,引进专家,改造师资。

“在爪哇,懂得中文的人士已越来越少了,就算是华人基本上也不懂得讲中文,所以,在印尼推动华文教育可说是一个历史任务,万隆、马朗和苏里曼丹的华人虽然不谙中文,却对中文持有热情的态度,大家都想要助一臂之力,但是,普遍上却面临师资的水平、教材及教学方法等三大困难,如今能否在本土化的理念下,结合在一个平台上,就是用出版社这个平台来解决上述三项问题,现阶段,整个印尼就是采纳中国的教材,缺少本土教材,因此,按照这种思路和理念,进而使棉兰可以成为印尼其他地区的样板。”

在这之前,方小燕博士也是苏北华联亚洲国际友好学院主办的“印尼华文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座谈会上,发表类似的言论。    

周洪波:突破教室、教材及教学方法等瓶颈

另外,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周洪波博士接受韩视网访问时说,若要把华文作为第二语言,倘若要把亚洲国际学院打造成为一个品牌,就必须突破有关教室、教材及教学方法等瓶颈。

“如今教师好不容易的有了一个基础,先是借助中国的力量,形成一个造血功能,紧接着就应该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本土化教材,根据现有的教材上进行本土化,配合印尼当地的需要而进行改造,包括汉语的词典和工具书,也必须根据印尼的实际情况来作本土化的改造,这需要中印两国的专家和学者团队,教师团队一起合作,这样一来始能够成为一个品牌。”

他估计若从现在开始持续做下去,相信三五年后就能够开花结果。

其他出席亚院首届毕业典礼的槟城韩江学校代表团团员包括汤建华,拿督谢诗坚博士,拿督黄永顺,黄汉荣,拿督陈书楠,陈秀蕙(董事会执行秘书),马国辉博士(韩院副院长),江美俐(韩中校长),陈华华(韩小校长),李传芳(升学辅导主任),钟绣欣(3+0 工商管理课程主任),郭碧蓉(传播系讲师),程文慧(韩视采访主任),李刻建(韩院市场执行员),以及吴汶音(韩视摄制员)。 

(转载自:韩视新闻中心网页)